浅析数字化时代的加密艺术

2023-07-31 18:43:51张胜澜
美与时代·上 2023年5期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

摘  要:在数字化时代,互联网为艺术带来了更多新的可能,科技与艺术快速融合,艺术存在的形态从未像今天一样复杂而丰富。2021年,“加密艺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艺术界掀起一股热潮,得到国内、国际艺术界的高度关注。建立在区块链技术上的“加密艺术”,通过NFT的方式实现了艺术品的加密持有以及流通。传统艺术的内核被“加密艺术”颠覆,“加密艺术”解构了精英主义的美学艺术观,强调大众参与的力量。与传统艺术品相比,加密艺术品通过完全的线上方式存储交易和流通,并能通过区块链技术确定其独一无二的特性,更容易辨别真伪和溯源。但加密艺术爆炸式发展的同时带来了许多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加密艺术的时代已经到来,但也有人质疑加密艺术是否具有艺术的内核、是否只是商业炒作。文章将对加密艺术进行回溯,分析其历史及发展现状,解读加密艺术的特征,并对加密艺术进行思考以及展望。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加密艺术;NFT

一、数字化时代加密艺术的缘起及发展现状

2021年的春天,在佳士得拍卖会上,加密艺术品第一次以天价成交,加密艺术元年由此开启,并以迅猛的势头飞速发展。“加密艺术”“NFT”成为当下艺术界最热门的词汇,吸引了国内外许多艺术家投身于此。加密艺术并非横空出世,在此之前,加密艺术已经悄然发展了很长一段时间,加密艺术的爆火也是有迹可循的。

(一)数字化时代加密艺术的发展历程

对于加密艺术这个概念世界上尚无精准的定义,但基本的共识是广义的加密艺术是指所有以加密为主题进行的艺术创作,比如一些以加密货币信仰、加密社区文化为题材的创作;狭义的加密艺术是指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创作的、以NFT方式在区块链上存储交易和流通的艺术作品。而本文要讨论的加密艺术正是后者。

数字化时代,又叫作后信息社会或者比特时代,时至今日,人类已经经历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数字化时代是继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后的一个新时代,这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蒂在其1996年出版的《数字化生存》中提出的概念,在这本书中,他还宣称计算机不再只与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数字化时代是信息时代的延续和升级,随着新技术例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的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正在被“数字技术”代替。

回溯加密艺术的发展历史,可以从计算机艺术说起。随着第一部电子计算机投入使用,人类在1945年正式进入了信息时代。1952年美国数学家、艺术家本·拉波斯基运用计算机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幅计算机艺术作品“OSCILLONS”(如图1)。随后几十年间,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从最早的绘画软件到后来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深入,先锋艺术家们有效地使用了这些技术,推动了数字艺术的发展,诞生了形式多样的数字艺术,例如数字绘画、互动装置、电脑动画、多媒体艺术等艺术形式,而加密艺术的出现是数字艺术最新的探索,是伴随着新技术出现的新的藝术形式,这个新技术就是区块链技术。与传统网络相比,区块链技术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公开透明、数据难以被篡改以及去中心化,通过NFT方式,将艺术品铸造在区块链上,实现了艺术品独一无二的特性,并且能够明确辨认该艺术作品的创作者和历任所有者。NFT又称“非同质化代币”或“非同质化通证”,与加密货币相仿的是两者都是由区块链验证和确权,不同的是,NFT是“非同质化”的,而加密货币是“同质”的,也就是说两件同等价格的NFT作品是无法等价交换的。作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资产凭证,NFT具有区块链技术透明公开、数据难以被篡改以及去中心化的特点,同时也具有艺术品的稀缺特性、非同质化特性和资产属性,因此为数字化艺术品在网络的存储、流通和交易提供了办法。

很难确定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NFT艺术品诞生于什么时候以及出自何人之手,在2017年以前有一些零星的NFT项目推出,但受制于技术原因,这些项目并未得到普及和发展,直到2017年,软件公司Larva Labs在以太坊区块链上推出了CryptoPunks的像素头像项目,成为最具知名度的NFT项目之一,同时也让加密艺术正式进入公众视野。CryptoPunks是大约有一万个24X24、8bit样式的像素头像的NFT艺术图像合集(如图2)。每个头像都是随机生成的外貌和特征,一开始这些头像向拥有以太坊钱包的人免费赠送并可以拿到二级市场进行交易,而后在各个市场进行交易拍卖,一次次创下价格新高。如今,加密艺术市场愈发庞大,许多人都想从中分一杯羹。越来越多的NFT项目涌入市场,既为艺术市场创造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

(二)国内外加密艺术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变革的同时也带来艺术的变革,传统艺术和加密艺术的区别在于不同的制作方式、呈现方式、流通方式以及交易方式,而根据加密艺术制作方式的不同又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原生加密艺术,一类是非原生加密艺术。原生加密艺术是艺术家直接使用数字工具包括编程、数字技术、区块链技术等创作的数字艺术作品,通过智能合约在区块链上生成NFT;非原生加密艺术创作方式还是传统的艺术创作方式,使用非数字工具创作的艺术品,比如油画、雕塑、综合材料作品等,之后通过数字技术将实物转换为数字文件,并通过智能合约在区块链上生成NFT。在非原生加密艺术一类,传统艺术家比较常见,而原生加密艺术的创作者中,创作者的行业背景非常丰富,不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家,有设计师、插画师、程序员等,例如前文提到的Crypto Punks的创始人就是软件公司的两位程序员。接下来将分析几例原生加密艺术与非原生加密艺术中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加密艺术案例。

事实上,非原生加密艺术还是无法离开传统艺术的语境,其更像是对传统艺术的加密和升级,没有完全脱离物理实体,并且会涉及现实世界的版权等一系列问题,国内法律规定艺术家过世50年之后(美国和欧洲为过世70年之后)其作品才能够进入公众领域,任何人都可以不经过许可进行无偿使用。2021年3月,波场TRON创始人孙宇晨将从佳士得拍下的安迪·沃霍尔的作品《三幅自画像》(如图3)赠送给APENFT基金会并拍卖其实物生成的NFT作品,但安迪·沃霍尔的作品版权尚在保护期内,该基金会享有《三幅自画像》作品实物的展览权和销售权,但有无将其制作成NFT作品并进行发售的版权有待考证,甚至当安迪·沃霍尔的作品版权保护期限到期,到时他的作品进入公共领域,任何人都可以无偿使用他的作品做其他用途,例如生成NFT作品等,那么到时又该如何评判APENFT基金会拍卖的NFT作品《三幅自画像》的价值呢。

与《三幅自画像》NFT作品一样,由实物转化为NFT作品的另一件NFT作品曾引起轩然大波。2021年3月,街头艺术家班克西的作品《Mornos》(如图4)的实体持有者将该作品烧毁并进行了全程直播,而在作品被烧毁前该画作持有者就已经将《Mornos》用区块链技术处理成为了NFT作品,并最终以约合人民币247万元的高价卖出。这种激进的行为引起是否存在炒作的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强调了作品的数字稀缺性,并且持有者认为烧画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表达。

许多传统艺术家也在努力突破传统艺术的边界,投身到加密艺术的热潮中。例如,2021年2月,国内当代艺术家徐冰将自己的代表作《天书》(如图5)涂装在火箭表面发射上天,并将发射的过程以视频形式记录并铸成NFT作品进行发售。

目前原生加密艺术仍是加密艺术的主流,并且由于其完全由数字工具打造,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更被看作是加密艺术的未来。2021年3月加密艺术家Beeple的NFT作品《每一天:前5000天》(如图6)拍出有史以来数字作品最高成交价格,让NFT这一概念破圈而出。《每一天:前5000天》是完全由数字工具创作的作品,是由5000张Beeple13年来每天用软件创作的绘画作品以NFT方式组合生成,而在成为加密艺术家之前,Beeple的身份是一名平面设计师和动画师。

(三)加密艺术的思潮背景

加密艺术并不能被看作是一个具体的艺术门类,很难单从加密艺术呈现的某张图像或某段视频上分析其是否具有艺术的内核,也很难将传统的艺术观念代入其中,其创作流通到交易的整个过程都像是一种艺术行为,正如海德格尔所说,美学从来无法外在于艺术作品的展览、收藏与交易过程[1]。相较于传统意义的审美价值,加密艺术似乎更关注理念方面及创作意图。由于加密艺术突破了传统艺术的边界,消解了精英主义的美學艺术,加密艺术去中心化的特性让更多本不是“艺术家”的人成为了大众眼中的“艺术家”。大众的力量打破了原有的艺术秩序,而这正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互联网世界的延续。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中,人们无法建立一系列类似传统绘画中规范的法则一样的艺术标准,正如目前也很难定义加密艺术中何为美丑、高级与低级。后现代主义的反传统、反精英、无中心以及多元价值取向,使其成为一种复杂的现象,带有强烈的矛盾感,并最大程度地强调了人类主观的自由。一百年前,后现代主义之父杜尚将一个从五金店买来的平平无奇的小便池放进了展馆,取名为《泉》,这一行为在当时被认为是亵渎艺术、离经叛道的,但正是这打破传统的行为,成为艺术史上的关键时刻。《泉》这件作品本身就无法用“美学观点”来理解,它成为万物皆可艺术的开端,同样,一些加密艺术也具有挑衅性的艺术行为,在互联网世界里延续着后现代主义的观念。加密艺术与后现代主义思潮一样模糊了高雅和大众、艺术和日常之间的界限,然而加密艺术的民主性反而造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平庸化,让非同质化代币在某些方面变得“同质”化。

分析加密艺术绕不开后人类主义这个概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的中心地位被瓦解,人类和机器随着高科技一同进化,科技与人混合在一起,穿梭于虚拟与现实之间。30年前的一本科幻小说《雪崩》描述了这样一个概念:人类只需要通过公共入口连接,就可以用虚拟身份进入一个名叫Metaverse的虚拟世界,在这个虚拟世界中开启和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人生。这本科幻小说写下了关于未来世界的神奇预言,这个虚拟世界的中文译名便是现在的热门概念“元宇宙”。目前人们尚在构建“元宇宙”的雏形,加密艺术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增加了艺术的多元性和可塑性,使艺术和技术高度融合。数字化时代,数字媒体技术使人们得以突破物理边界,在网络世界中重塑自我,正如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指出“电子媒介是人的中枢神经的延伸”[2]。

二、数字化时代加密艺术的特征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加密艺术具有稀缺性、唯一性、可追溯性等基于区块链技术所拥有的特性,基于这些特性,加密艺术颠覆了已有的认知困局,打开了艺术发展的维度,传统艺术史的线性叙事逻辑被解构,向非线性的态势发展。加密艺术不再符合、限定在一个具体的物理空间内,传统的意义从普遍性转化为差异性。从艺术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加密艺术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去中心化、交互性、生成性。

(一)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既是加密艺术的技术特征,也是加密艺术的艺术特征,由于区块链技术可以将艺术作品存储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上,所以无论是创作者或是持有者都可以无需经由第三方许可便进行发行、转移、交易甚至是销毁,从而形成了开放的艺术市场,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是“艺术家”以及艺术品购买者,“艺术”不再只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其实“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个概念并非随着加密艺术诞生。早在20世纪,德国艺术家博伊斯就已经提出了这个概念,同样杜尚、克莱因、安迪·沃霍尔等艺术家都有类似的反对精英主义、艺术大众化的思想,从达达主义到波普艺术再到观念艺术等,都为加密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启示。当代艺术的批判思维带有自反性,否定既有的艺术观念、形式和方法,突破已有的观念,过渡到社会更多的领域,但在这个过程中,这种艺术形态和制度逐渐固化,加密艺术脱胎于当代艺术,又不被物理空间所束缚,有无限的发展可能性,就像是一场艺术的重新洗牌。

由于加密艺术的去中心化特性,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NFT加密艺术项目,并在数字空间形成一个个社群,引发人们的社会身份认同。个体会因为自己归属于某个群体所拥有的身份而得到情感和价值意义。例如一个非常著名的NFT加密艺术项目——无聊猿猴游艇俱乐部(如图7),其创始人本身不具备艺术创作的背景,这一点正体现了加密艺术去中心化的特点。这个项目通过编程生成10000个形态各异的猿猴。每个猿猴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一点和很多加密艺术相似,但真正让无聊猿猴游艇俱乐部成功并出圈的离不开这个项目带给参与者的社会身份认同。对于拥有猿猴的藏家来说,把自己的社交平台头像设置为自己购买的猿猴并与其他拥有者互相关注,形成一个社群,这带来的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和归属感,此外有许多大牌明星也购买了这个项目的NFT,明星效应带来的身份认同更是不言而喻。除此之外,无聊猿猴游艇俱乐部在版权方面开创了先例,允许持有无聊猿猴的买家可以对自己购买的那一只猿猴进行商业使用,于是大量的衍生品便出现了,今年4月份运动品牌李宁就将自己购买的猿猴印在服装上进行发售,买家也变成了创作者,是对去中心化再好不过的诠释,借此,无聊猿猴游艇俱乐部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创造属于自己的社群文化。

(二)交互性

传统艺术的接受过程是单向的,由创作者创作生成固定形式的艺术作品,经由美术馆或拍卖市场等第三方向大众传播,再由受众接受,尽管考虑到如伊瑟尔所说的隐含读者,有些创作者会站在接受主体的立场思考,但整个过程仍然是一个艺术家到艺术品再到受众的单向线性方式。而加密艺术打破了这种单向线性方式,实现了交互性,艺术接受者不再是一个相对被动的角色,而艺术创作者也不再拥有所有的创作决定权,基于区块链技术创作的加密艺术品的最终形态有时创作者也无法预知,而艺术接受者也可以积极地参与到加密艺术项目的创作中,多方参与、动态博弈让交互式的加密艺术充满了未知的惊喜和可能性。

艺术家Pak的加密艺术项目《Merge》(如图8)就是典型的交互式加密艺术。正如《Merge》的名称,整个项目就是一个小球不断吞并、融合的过程。每个藏家最开始买入的就是一个小球,小球有不同的颜色,当藏家通过同一个钱包买入多个小球后,小球最终都会融合成为一个,只是颜色和体积随着小球的数量会不断变化。当然,小球最开始的总数量是固定的,这也就意味着藏家买得越多、小球的数量越大,获得的融合的小球相对就会独特。未来所有小球是否会融合为一个大球也尚未可知。这样新奇的方式激起了大众的热情,从本质上来讲Pak并未创造什么,Pak售卖的是他的创意,这更像一场大众参与的交互式的行为艺术。藏家既是接受者,又是创作者,乐此不疲地投入到这场互动游戏中。

国内艺术家也有与《Merge》相似的交互特性的加密艺术项目。艺术家蔡国强的第三个NFT项目《你的白天烟花》邀请买家共同完成(如图9),是对交互性的最好诠释。项目第一个阶段藏家获得“黄金入场券”,第二个阶段铸造烟花包NFT,第三个阶段也是项目的高潮部分,那便是藏家根据项目的日历、网站每天提供的当日天气以及所在国家和法规等自主燃放属于自己的白天烟花。在这个项目中,藏家追随艺术家的脚步,感受着在不同地区和天气的情况下燃放煙花的情绪和惊喜,并自主探索,虚拟映射着现实,模糊了真实与虚拟的界限。

(三)生成性

加密艺术的生成性带有偶然、随机、无法预测的特点,如何在不确定性的基础上维持作品质量的稳定性,创作者需要对作品有明确的、整体的把握。

加拿大插画师Mad Dog Jones在2021年创作了加密艺术作品《replicator》(如图10)。

这是一件多世代数码作品,就像作品名字“复印机”一样,这件作品每28天会产生新一代NFT,并且由于该作品引入了现实世界复印机会卡纸的概念,通过智能合约一些复印机在生产下一代时会随机发生故障,停止工作,直到复印到第七代,整个过程才停止,这样的生成方式不仅有效防止了作品成指数式暴涨,增加了作品的稀缺度,并且新颖的概念引发市场热议,提高了关注度和影响力。

生成性的加密艺术通过营造沉浸式的环境和现实世界的影射,将现实与虚拟交织在一起,多元化感官体验超越了以往单一的视觉体验,丰富了个体与数字世界的关联。

三、关于加密艺术的思考

存在于数字世界的加密艺术,既影射着现实世界的艺术又超越了现实艺术,将艺术从传统的艺术圈延伸到了公共领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对于艺术的思维方式,推动了艺术多方面的转变。

(一)创作方式的转变

对于加密艺术而言,从本质上看,其实与传统艺术一样,都是运用媒介传达自己的思想,只不过传统艺术是依赖于物理实体的材料,而加密艺术依赖于代码。材料是传统艺术表达思想的重要载体,并且依据不同的材料划分了门类,比如油画、版画、雕塑等,但当代艺术让人们慢慢减轻了看重材料的想法,比如观念艺术和行为艺术等艺术门类的出现。加密艺术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传统艺术的规则,脱离了实体物质,并且随着加密艺术家群体的泛化,他们有着丰富的职业背景,必然会创作出更多“另类”的加密艺术形式,这让传统审美经验受到不小的挑战。对于想从传统艺术领域进入加密艺术领域的创作者来说,接受创作方式的转变,不仅仅是把传统的艺术图像转换为代码,而是进行观念上的革新。

(二)传播方式的转变

传播方式是艺术发展和推广的重要元素之一。传播的目的在于联结艺术作品与潜在的目标受众。传统艺术品的传播离不开第三方,或是在展馆中进行展览,或是在拍卖场上进行拍卖,都需要严格的保存、运输条件,并且受制于物理空间,传统艺术的传播始终是有限的。传统艺术始终是小众的,但加密艺术在存储、流通和交易方面有天然的优势,由于去中心化、多通道、多接口的数字媒体介入,加密艺术的传播变得“扁平化”“大众化”,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在线上沉浸式体验加密艺术,打破了传统艺术圈的生态闭环,尽管目前也有加密艺术项目在传统拍卖机构进行拍卖,但这恰好从侧面印证了这个新兴市场的繁荣以及传统艺术界对于新兴艺术形态的接受和认可,突破了传统艺术领域与加密艺术领域之间的壁垒。

(三)受众的转变

由于加密艺术具有易于传播、去中心化的特点,加密艺术的受众不再局限于特定的小众人群,越来越多的未曾涉足过艺术领域的人参与到了加密艺术领域中,比如一些藏家是具有金融、计算机等行业背景的。并且加密艺术中有很多艺术形式比较另类和新颖,更被年轻一代所接受,所以加密艺术的受众也呈年轻化趋势。反之,加密艺术受众的年轻化、大众化会带动加密艺术市场的活跃度,促进加密艺术的多样性和繁荣性。

四、结语

时至今日,互联网已经与人们的生活深深交织在了一起,数字化时代各行各业都在互联网上寻求新的发展和突破,加密艺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快速发展,在当代艺术逐渐固化的情况下,加密艺术并非是要取代传统艺术,而是会和传统艺术共存,互相影响和补充。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一个线上世界正在悄然建立起来,但它未来的走向以及和现实世界的关系还没有一个清晰、肯定的描述,人们置身于此,遇到的挑战并不会少于机遇,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平衡机遇与挑战之间的关系,也会是一个难题。加密艺术也是如此,区块链技术为艺术带来新的发展之道,同时大量新生力量涌入加密艺术领域所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小觑,加密艺术自由度的极端倾向导致一些加密艺术品质量低下,约束加密艺术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带来的行业乱象都会危害加密艺术的发展并扰乱加密艺术市场。不过新事物的出现都会充满未知的可能性和各种挑战,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发展迭代,构建和完善良好的监管治理体系,将会促成加密艺术市场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海德格尔.海德格尔诗集[M].孙周兴,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1047.

[2]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9.

作者简介:张胜澜,四川美术学院油画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

编辑:姜闪闪

猜你喜欢
数字化时代
数字化时代的广告投放趋势创新进展
数字化时代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有效性的策略
数字化时代二次文献的应用及开发探究
数字化时代的新媒体发展路径
数字化时代报纸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研究
商(2016年31期)2016-11-22 21:26:50
基于数字化时代的插画艺术研究
数字化时代江西红色经典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53:44
数字化时代下国有大型企业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策略
数字化时代报纸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研究
商(2016年24期)2016-07-20 21:46:03
数字时代新闻摄影的挑战与对策
现代交际(2016年12期)2016-07-09 02: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