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下包容性交互艺术装置的设计研究

2023-07-31 10:37于淼钱凤德徐宏
美与时代·上 2023年5期
关键词:公共艺术后疫情时代包容性

于淼 钱凤德 徐宏

摘  要:为了满足社会对公众空间互动艺术装置的多元化需要,后疫情下包容性交互艺术装置的设计研究将根据研究国内外社会公共空间设计形式创新发展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国内不同形式的个案探索,从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视角入手,主张运用包容性的交互公共装置围合不同的空间类别,并采用区分空间功能的方法实现控制人的空间聚集的目的,为研究安全、卫生的空间互动艺术装置设计方案带来了新办法、新思维。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公共艺术;互动装置;包容性

一、后疫情时代下对于交互艺术装置的需求分析

(一)后疫情下人们的情感需求

新冠疫情的持续传播让人们身心与行为上都会出现变化,从而引发一系列负面的情绪反应。由于政府的严加管控,目前疫情已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各个城市陆续解封。但是管控措施的解除,我们仍不能对疫情防控工作有所松懈。因此作为设计者应该针对疫情的特性就我国室内空间进行具有前瞻性的思考与防疫的设计,要从更深层次关注室内空间的健康程度,对现实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对传统的室内空间以增加防疫的功能区为主,同时真正从设计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提出主要以健康舒适为主的室内空间设计方案[1]。

后疫情时代对交互装置需求变化的主要表现:

1.零接触交互

突然发生的疫情,使得公共空间疫情防控成为疫情控制严格把守的防线。公共空间作为接触人群最为复杂的区域,一定要保证装置的防护清洁和后期维护。交互艺术装置的需求也从“重交互”转变为“重交互更重零接触”。

2.通透性场所

疫情的感染方式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以及接触式传播,所以要保证公共空间的通风质量与更新速度,使得新鲜空气及时地散播与更替。很多艺术装置会摆在博物馆、城市中心、旅游区等人流量大、建筑密度小的地方。为了保证空气质量、通风质量的合格,后疫情时代的交互艺术装置处于一个自然通风和光线充足的环境中更能进一步降低疫情的传播。

3.疗愈型娱乐

对于相较固定的艺术装置而言,长期处于相同的环境中,无法满足参观者对互动内容的求新需求[2]。因此,应该注重在疫情期间的运动空间的设计与公共娱乐场所的创新设计,设计者要将从对空间的运动模式的更新与在有限的空间中娱乐方式的转换进行考虑。

(二)由无障碍设计向通用设计发展的趋势

后疫情下,当越来越多的使用者长时间地处于一个封闭空间时,出于自我保护意识大家都会选择性想要离开。此时装置互动空间的设计便显得尤为重要。在设计前,设计者应当充分考虑疫情大环境以及传统设计的优劣,从人性化和实用性两个角度来思考人们在特殊情况下对互动空间的必备需求并给予相对应优化措施,以满足后疫情时代下的交互艺术装置需求。目前社会中人口老龄化加剧、残疾人权益运动高涨、人口文化取向趋于多样等各种复杂现象不断涌现,艺术装置设计需要针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变,而包容性设计将会在这一社会人口特征和需求不断多样化的过程中提供借鉴[3]。

在近些年,“无障碍设计”一词逐渐被“通用设计”或“包容性设计”所取代。这种变化的背后所暗含的理念是:无障碍的需求并不局限于少数残疾人,而是涉及未来长时间内绝大部分人[4]。随着时代的进步,包容性设计将在原有无障碍设计的基础上,针对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做出更加便捷、安全的设计创新。其次在目前的传统设计中,无障碍设计已无法再简单地迎合现代人的需要了[5],所以无障碍设计还必须越来越适应社会的变化,并且朝向着更加易于社会再开发的目标来开展下去,这也就需要基于无障碍设计基础上的包容性承担着重任,并可以给越来越广泛的设计应用带来全新的生命力。在我们所身处的现代场所,包容性设计将更加容易被现代人所迎合,这同样也给基于无障碍设计理念的包容性设计带来了非常广阔的发展。

二、具有包容性设计理念的装置艺术特性研究

(一)国外案例分析

加拿大的Lateral工作室领导设计和施工的十二个超大跷跷板声光系统,将会被临时的放置在了美国纽约市的纽约步行市区。设备名称为脉冲式(Impulse)音乐系统,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第37街和芝加哥第三十八街交叉口之间的百老汇大道步行广场,在该区段范围内已经限制了一切机动车的行驶。正是这种沉浸式的“城市乐器”系统,给中外参观者提供了的一种别开生面的互动与娱乐方式。

体验者在使用时会触动装置内部的声光装置,从而使装置亮度变高进而产生声音。每个跷跷板外表均覆盖着透明的聚碳酸酯物和光扩散器,内部对应配置了LED灯具。在通过跷跷板的两端,并握住其中的金属把手之后,这个系统将会被启动。当在跷跷板的一侧碰到地板,装置中的灯被接通并透过透明的外壳而发亮。在没有人使用时,系统将平衡其的位移,并保持较低的亮度。当跷跷板上下变化后,安装于内的音箱会演奏不同的歌曲。系统的声音随机,且始终保持的不同(如图1)。

使用一系列声光跷跷板,把观众转换成音乐家和艺人,利用他们的作用使装置作出适当的反应和变化。跷跷板原本是童趣的代名词,融合了科学和技术,创造出让每个人都能够参与的娱乐体验,也营造出奇妙的城市艺术环境,可以感受与你身体节奏间独一无二的光影转换。在新媒体装置中,每一个人都可以变成城市艺术的参与者(如图2)。

(二)包容性特征在设计中的体现

1.用户广泛性

包容性产品设计的理解,要求设计师在设计前期就要从受众人群的實际需要入手,特别针对生理承受能力、行为理解能力、社会经济条件承受能力等参差不齐的使用人群,其产品设计宗旨就是把以上所有不同的人群都当成一个整体去处理,并通过减少传统产品设计中对用户使用能力的约束要求,进而将受众人群的适应性最优化[6],使那些老年人、残疾人、小孩子等在传统社区边缘化了的特殊群体,都能够方便地使用[7]。包容性设计在保证了产品可接近性和易用性的同时,又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和使用体验。产品性能的逐步提高也象征了产品包容性的降低,这也直接导致部分用户难以使用产品或给他们提供了不好的使用感受。在包容性原则下的产品设计流程中,设计理论和技术都可以全面满足设计人群、设计者和商家双方的需要和利益,既锦上添花又是雪中送炭。

2.排除差别感

包容性设计的内在含义,也就是将相对于少数的弱势群体的产品以“特殊化”作为主要的设计内容进行创作,更进一步地将“特殊化”需求扩大为“包容性”和“广泛性”的设计需求,以便实现大家都能够公平利用产品并且减少意见分歧,从而提供给消费者接受度较好的实用设计。包容性设计为使用者创造公平的设计参与环境和应用平台,这也是为了完善使用者设计体验的需要,但没有包容性的设计也可能给使用者造成设计困难或者伤害,从而产生了设计的排斥现象[8]。从设计价值观和设计方法论两个层面出发,包容性设计理念着手于此并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中,从而将使用受益人群的范围最大化,让设计在受众的体验过程中感受到最大的能效,并在这个体验过程中得到较为满意舒适、与自我接受能力相适配的感受,由此达到设计的实用化共享目标。

三、以CROSS公共互动装置艺术为例

(一)以解决后疫情社会问题为核心的设计

该装置的主题的名字叫CROSS,有穿越、跨过、越过的意思,一是造型上的重叠跨越,二是希望作品带给人们体验中的交流,在这个包容性围合体里无障碍感受和体验。

该装置大体轮廓是由两个交叠而成的8字圆形拼合而成,每个圆不是闭合的,而是由形状各异的长方体拼合而成(如图3)。从人流动线出发,装置的每个角度都留有缺口方便体验者通过,最靠近内部围合的缺口宽度设计的较窄,一方面增加装置外观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也能有效防止参观者从此处进入,引导人们更完整的参观体验完整的展示功能,在拓展参观者的体验空间、延长参观者的体验时长的同时,增强参观者与装置之间的互动效果,提升交互感受。

在内容表现上,是结合当下疫情的影响,体验者与“自然现象”互动的装置。外围每个形状不一的矩形版面都有两幅完整的重叠的图画,外面一层是关于自然灾害等画面,如新冠病毒、洪涝灾害、暴雨暴雪,而下面一层会分别对应着灾害过后雨过天晴的美好画面。当设备检测到矩形前有人时就会自动捕捉人的手部關节点,随着手部的挥动,外面一层图案会被“抹去”,随之露出下面一层让人心情舒适的画面,从而提高人们的互动积极性,等完成剩下未擦完的部分后,画面会重新更新给下一位体验者带来新颖和挑战(如图4)。该技术使用捕捉器捕捉人体关节,从而控制画面内容,不需要直接接触板面,减少了人们的间接接触,有效防止疫情传播。

这样的形式内容有效帮助体验者更加清晰的认识了自然灾害,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人们对这种具有当下流行事物元素的装置兴趣较高。

(二)以参观者互动体验为核心的包容性设计

1.人与人

从参观者为中心的角度出发,考虑到涉及不同类型的体验者,要在包容性设计过程中通过他们的参与将体验者的需求、能力和残疾考虑在内。该装置的每个缺口把握了人体工程学尺度,除了两个功能性引流缺口,其他宽度为1.2米,可容纳一至两人轻松通过;同时,对于有不便、需要行动辅助器如轮椅、拐杖的包容性也极强(如图5)。装置内围是装置名称CROSS和宽度不一的矩形镂空设计组成(如图6),既在视觉范围上增强了通透性、降低了人们身处半包围环境中的警惕性从而提高体验舒适感,又利于体验者在一定范围内的高效交流,增强装置的互动感。

2.人与自然

在装置的内容表现上,人们可以近距离认识自然界中的绝对力量,又可以亲自参与对安全健康的自然环境的“拯救”中去。近些年,南方暴雨洪涝、北方高温干旱对国内刚刚平稳并进入常态化阶段的新冠疫情防控来说,似有雪上加霜之意。种种灾难给了当代人当头棒喝,更多的人开始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9]。面对人类社会之脆弱、世界万物之混沌,人与自然的关系,终究要在人类的敬畏之心与谦卑之行下得以和谐共生。

到了夜晚,装置的镂空处嵌上的灯带会亮起来,同时隔断外面一层会变成半透明材质,加上内部屏幕的自发光,使得整个装置即使在夜晚也不会暗淡无光(如图7)。同时,外面的人可以依稀看到里面的体验者互动的过程,减少人们对未知事物和半包围式环境的警惕性,从而促使外面游客“进入”装置内部参与互动。

(三)以个性化服务为核心的包容性互动

1.娱乐性

该交互艺术装置借助多层次空间的交互重叠打造别样的场景,营造独特的体验氛围。在实际设计中采用动态化设计与静态化设计相结合的方式。装置内围是由两面有通透感的白色半包围隔断围合的空间,体验者可以透过这些隔断看到其他空间和其他体验者的状态,同时隔断上有着大小不一方形镂空,趣味性较强,体验者可以在这里拍照打卡、亲子互动等,此部分为静态化空间(如图8)。装置外围采用多面高低错落的长方体为互动内容载体,体验者站在这些长方体面前,通过捕捉到的关节位置,与展示画面进行互动,为动态化空间(如图9)。整体借助动静态场景的鲜明对比,进一步增强参观者的交互体验。

2.挑战性

在细节上,装置外围的隔断边缘做了具有简易形状的金属轮廓,引导人们摆出相应的姿势从而进入或者离开装置。心理学家Daniel Kahneman研究认为,人们对特定事物感受的记忆主要由两种原因所导致:高峰(无论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时与结束时的感觉,这就是峰终定律(Peak-End Rule)。社会心理学实验也表明,人们的情感感受始终由传统的“峰终定律”左右着,这一定律逐渐从人类的一种琐碎的心理状态,变成一种商业经济现象[10]。在本装置中也借鉴了“峰终定律”,体验者在离开时仍然可以选择作为参与者与装置做最后的互动。

其次,动态化区域的互动长方体设计成大小不一、高低落差大的外观,最高的板块高达2.8米,最矮的只有1.5米,除了对身高不同、身体状态不同的人群来说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同时也对想挑战高难度互动的体验者提供了选择(如图10、图11)。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变迁与发展,对产品的需求与可变性也将不断改变。在考虑落后疫情和包容性生活理念的设计装置中,不但要顾及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而且还要顾及跨越异质社会、阶层、历史和种族背景的人角色的复杂性。而因为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太多且不可囊括,所以为了实现尽可能广泛的受众需求所做出的设计,将会遭到很大影响。

包容性产品设计的基本思想就是带给消费者更加便利、安全的生活感受。虽然在现代的诸多设计领域已经得到了的长足地运用,但其未来仍有巨大的成长空间。作为一名设计者,我们都必须立足于包容性产品设计理念,并努力实现每个用户的需要。而随着当今社会设计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给包容性产品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岩心七.后疫情时代下高速公路服务区室内空间设计[EB/OL].[2022-08-24].https://wenku.baidu.com/view/edef32235a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9a.html.

[2]包敏辰,邓美妙.后疫情时代下室内空间设计反思与优化措施[J].美与时代(上),2022(4):90-92.

[3]赵子豪.包容性应用于城市景观的必要性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3):63-64.

[4]闫承钊.从无障碍设计到通用/包容性设计:日本近60年经验[J].城市规划学刊,2022(1):123.

[5]陶瑞峰,杨鹤.基于无障碍设计理念的通用设计研究概述[J].居舍,2020(26):104-105.

[6]贾赟庆,张小平.包容性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皮革,2019(22):42-43.

[7]杜云鹤.老龄化社会下公共环境空间中的通用设计理念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2):45-47.

[8]朱博伟.包容性设计视角下的产品体验设计策略研究[J].设计,2019(24):99-101.

[9]杨锐.后疫情时代: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J].中国园林,2020(8):2-3.

[10]曹贤龙.“峰终定律”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安全,2019(9):34.

作者简介:于淼,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

钱凤德,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

徐宏,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

编辑:宋国栋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后疫情时代包容性
“后疫情时代”的管理新焦点:办公环境
掌控“后疫情时代”的五大商业趋势
进击“后疫情时代”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Diversity:Driver of Innovation and Growth
中国古建筑色彩研究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大连滨海路公共艺术的美学探究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
亚洲的崛起需要各国相互理解、尊重和支持 实现包容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