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飞,王石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肝胆胰脾外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胆囊结石(gallbladder stone,GS)合并胆总管结石(common bile duct stone,CBDS)作为肝胆外科的常见疾病,具有病程短、症状明显等特点,易出现高热、黄疸、腹痛和寒战等症状,若救治不及时易导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及胆管梗阻,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由于创伤小、操作简单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成为治疗GS的金标准[3]。关于GS合并CBDS的治疗方式较多,包括传统的开腹手术、LC联合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LC联合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LC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加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small-incision combined with balloon dilatation,ESBD)等[4-5]。目前临床关于GS合并CBDS的术式选择仍存在一些争议[6-7],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预后尤为重要。LC联合LCBDE、LC联合ESBD是治疗GS合并CBDS的常用微创术式,但现阶段临床关于这两种联合治疗效果比较,相关报道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对比LC联合LCBDE、LC联合ESBD对GS合并CBDS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对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123例GS合并CB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1)符合《实用肝胆外科学》[8]中GS、CBDS诊断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2)年龄45~80岁;(3)胆总管结石直径不超过2 cm;(4)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5)符合所选术式的手术指征。排除标准:(1)乳头括约肌损伤;(2)重度萎缩性胆囊炎、胆源性胰腺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及胆道肿瘤;(3)肾、肺等重要脏器严重损伤;(4)既往胆道手术史;(5)临床及随访资料不完整;(6)精神疾病,凝血,认知功能严重损伤。
根据手术方法将123 例GS合并CBDS患者分为LC联合LCBDE组(n=65)及LC联合ESBD组(n=58)。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GS合并CBDS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术前6 h常规禁饮、禁食,完成术前检测,排除凝血功能障碍、心肺功能不全、上消化道狭窄等禁忌证。
LC联合LCBDE组:全麻、消毒铺巾后行LC。于脐下常规构建气腹,选取右侧腋前线肋缘及右锁骨中线作为辅助操作孔、观察孔,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充分暴露后,吸收生物夹对胆囊动脉进行结扎离断后切除胆囊,置于肝脏背面。随后行LCBDE。采用电凝勾对胆总管纵行切开1 cm,胆道镜通过剑突下戳孔置入,对胆总管内结石情况进行探查(包括位置、直径及数量),采用取石钳由胆总管开口处取出结石,经胆道镜检查证实肝内及肝外胆管无结石残留,且无活动性出血后,对胆道进行冲洗,常规留置T引流管及腹腔引流管,术后2~3 d拔除腹腔引流管,6周后行T管造影,确定无结石残留后取出T管。
LC联合ESBD组:表面麻醉后将十二指肠镜置入,逆行胰胆管造影。确定胆管解剖结构,探查胆总管结石情况(包括位置、直径及数量),随后将小切刀经导丝引导至乳头隆起部位,切开时需使切线位于乳头11点钟方向,切开深度应不超过隆起部位的1/3,保留导丝,取出小切刀,选择适合的抽尽气体的球囊沿导丝置入十二指肠乳头,外连接压力表,充入造影剂。扩张在内镜监视下进行,达到3 个标准大气压后回抽造影剂,释放气囊,以石网篮取石或气囊取石,视患者情况留置胆管引流,根据术后ESBD恢复情况,在2~3 d后进行LC治疗,LC操作同LC联合LCBDE组。
(1)结石清除率:统计两组结石清除情况,结石清除定义为经胆管造影或胆道镜探查显示无结石残留。(2)手术相关指标: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管应用的占比、腹腔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住院时间指患者从入院至出院的时间;出院标准指生命体征平稳,无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严重不良反应,肝功能、血常规及电解质等检查无明显异常。(3)肝功能:于术前、术后3 d采集3 mL空腹静脉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美克曼库尔特公司,AU6800)检测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4)术后并发症:统计两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腹腔感染、胆道出血及胰腺炎等发生情况。(5)结石复发: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患者结石复发情况。
LC联合ESBD组结石清除率为100.00%(58/58),LC联合LCBDE组为95.38%(62/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44,P=0.098)。
LC联合ESBD组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管应用比例、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LC联合LCBDE组(P<0.05)。两组术后6 h VAS评分、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GS合并CBS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
两组术前AST、ALT、TBI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AST、ALT、TBIL均低于术前,且LC联合ESBD组低于LC联合LCBDE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GS合并CBS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LC联合ESBD组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2例,经抑酶、抑酸、抗炎及营养支持等治疗后痊愈;腹腔感染1例,经积极抗炎、补液治疗后痊愈;术后胰腺炎2例,予以抗炎、补液、抑酶及抑酸等保守治疗后痊愈。
LC联合LCBDE组术后发生腹腔感染2例,经积极抗炎、补液治疗后痊愈;术后胆道出血2例,系胆管撕裂引起,经积极止血、补液、护胃及抗炎等治疗后痊愈。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例(%)]
随访6 个月,LC联合ESBD组患者术后未出现结石复发;LC联合LCBDE组术后CBDS复发2 例,复发率为3.08%,复发患者均行ESBD取石。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14,P=0.178)。
GS合并CBDS是具有较高发病率的急腹症,现阶段外科手术仍是治疗GS合并CBDS的主要方式[9-10]。随着内镜及腹腔镜技术的完善,GS合并CBDS的手术方式已从开腹治疗转变为微创治疗[11]。现阶段治疗GS合并CBDS的常用手术方式包括一期LC联合LCBDE、二期LC联合ESBD两种术式,前者经一次手术中处理胆囊和胆管结石[12];后者虽分2次手术取石,但能确保胆管壁的完整性[13]。现阶段临床关于两种术式的选择仍未达成一致意见[14]。
国内研究显示,ERCP/EST+LC与LCBDE+LC治疗的净石率比较无明显差异[15]。另有报道显示,EST与ESBD的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可见,LCBDE、ERCP/EST及ESBD均有良好的结石清除效果[16]。本研究发现,LC联合ESBD、LC联合LCBDE两组结石清除率无统计学差异,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提示LC联合LCBDE、LC联合ESBD均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LC联合ESBD组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管应用的占比、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LC联合LCBDE组,提示LC联合ESBD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腹腔引流管的应用,促进术后恢复。笔者分析认为,LC联合ESBD不需要对胆总管进行显露扩张及切开操作,避免了损伤胆总管功能,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进而促进术后恢复。不同于LC联合ESBD,LC联合LCBDE在进行胆总管探查时需切开胆总管,会干扰胆总管功能,对患者创伤较大,术后更易出现渗出和炎症反应,导致腹腔管应用率明显增加[17]。此外,部分行LC联合LCBDE治疗的患者术后胆漏风险更高,也会增加腹腔管应用率。LC联合ESBD对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的损伤较小,且在球囊扩张后能完整取出结石,避免反复取石,有利于缓解局部损伤,减少应激反应,促进术后恢复。
既往研究显示,GS合并CBDS患者术前肝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血清AST、ALT及TBIL水平明显升高[18-19]。本研究发现,LC联合ESBD组术后AST、ALT、TBIL均低于LC联合LCBDE组,表明LC联合ESBD治疗GS合并CBDS能改善患者肝功能;这可能是因为LC联合ESBD可以减少手术时间,避免相关组织长时间暴露,能缓解机体炎症反应,从而保护肝功能。LC联合LCBDE虽不切开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但在探查过程中对胆总管的损伤较大,且需长时间留置T管,易引发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胆汁丢失等风险,诱发应激反应。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及结石复发情况,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证明LC联合LCBDE、LC联合ESBD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有效减少术后复发。国内报道显示,LC联合LCBDE、LC联合ESBD均为治疗GS合并CBDS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两种治疗方式术后结石复发率较低[20],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在GS合并CBDS的治疗中,LC联合LCBDE、LC联合ESBD均具有良好的结石清除效果,且安全性较高;但LC联合ESBD的手术时间较短,能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肝功能。笔者认为,具体术式的选择应综合患者疾病情况、医疗设施配备情况及手术医师技术掌握情况,再制定对应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手术安全性。在彻底清除结石的基础上,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不足:这是一项回顾性研究,且纳入病例均来自同一临床中心,病例数偏少,后续我们将开展大样本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此外,本研究随访时间较短,后续将延长随访时间,明确LC联合ESBD手术治疗对GS合并CBDS患者的远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