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普通高考学科评价“诊断-改进”功能分析
——兼谈《福建省普通高考学科评价报告》使用建议

2023-07-30 23:59严必锋
教育评论 2023年3期
关键词:评卷命题考查

●严必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创新育人方式。高考内容改革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载体,对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和育人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导向作用,直接影响高校人才选拔与培养质量。高考学科评价是基于考试结果的评价,是发现诊断教学问题、改进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渠道,对推进新高考由“以纲定考”到“考教衔接”的转变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福建省高考学科评价工作概况

2016年以来,福建省教育考试院每年组织来自高校、教研机构、普通高中的40多位专家,深入高考评卷点掌握各学科考生答题情况,分学科集中开展高考考试数据统计、分析、归纳,编写出版年度《福建省普通高考学科评价报告》丛书(以下简称《评价报告》)。《评价报告》聚焦发挥“引导教学”的功能,通过对全省考生全样本高考数据进行归类统计和价值挖掘,分析省域内不同区域、不同层次考生的答题情况,诊断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并对各学科教学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引导一线教学落实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

《评价报告》以当年度参加高考的考生(不含艺术类、体育类考生)考试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评价,主要内容由四个部分构成:一是总体评价,包括考试总体情况和试卷特点。二是实测数据分析,包括基本情况、全省分数段分布、全省各地区各类学校平均分比较以及目标考查情况等。三是答题分析,各学科选取部分试题进行实测情况和答题情况分析。四是主要问题分析和教学改进建议。[1]《评价报告》既注重政策研究的理论高度,又关注政策实施的现实经验,以翔实的数据和科学的分析,探讨年度高考总体情况,诊断高中教学情况和考生学业水平。

二、基于大数据评价提升学科“诊断”的科学性

近年来,福建省普通高考报名人数每年20余万人,考生答卷超100万份,在评卷过程中生成的海量考试数据蕴藏着丰富的价值。鉴于高考数据具有全面性、真实性、客观性、统一性等特点,基于高考数据的统计、分析、归纳,可以大大提升学科评价“诊断”的科学性。

其一,高考数据具有全面性、真实性特点。一年一度的普通高考是莘莘学子人生中的一次大考,考生群体最全面、最集中,弃考人数极少,可以说考生样本实现了最大化,产生的考试数据最全面。高考考生群体中绝大部分为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高考既是高校人才选拔的重要渠道,也是全面监测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的重要窗口,产生的高考数据能直接全面反映当前高中教学实际,并可全面用于诊断高中教学问题。同时,福建高考试题命制遵循中央提出的“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与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语文、数学、外语采用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组织命制的新高考全国卷,思想政治等6门选择性考试科目由福建省教育考试院按照国家高考命题的技术规范开展命题,测量工具质量高、考试效度高,能真实、准确测试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真实度。加之福建省普通高考全部安排在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进行,每间考室由3名监考教师监考,实行全程实时、全覆盖、无死角视频监控录像,考后对考场监控录像进行回放审看,确保良好的考场秩序和考风考纪,学生的作答情况真实可信,产生的考试数据最真实。特别是如果以3年左右为周期综合使用《评价报告》,更有助于强化“诊断”功能,分析学校一定周期内的教学质量情况。因此,全面、真实的高考数据为提升学科评价“诊断”的科学性提供了重要基础。

其二,高考数据具有客观性、统一性的特点。在评卷组织管理上,福建省普通高考评卷工作由省招委会直接领导,组织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十分完善。评卷教师由高校教师、高中教师和教研人员组成,熟悉本学科教学考试内容要求,且均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其中普通高中教师须至少完成一轮高中教学任务。根据教育部评卷要求,各学科在认真研究、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依照教育部提供的评分参考,科学制定评分细则。评卷开始前,对评卷教师进行全员业务培训,确保每位评卷教师都吃透、吃准评分细则,统一评卷教师对评分标准的把握尺度,确保“一把尺子量到底”。在评卷机制上,高考评卷实行四评制,考生答卷的每个题块至少由两名教师独立进行评阅。评卷过程中,相关人员随时对所评试卷进行随机复查,确保评卷质量。同时,高考大数据具有统一、自洽的特征,同一学科的主观题、客观题答题情况基本统一、关联性强,各试题考查的知识点统摄于学科核心素养之下,能多方面、集成式反映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在上述高考评卷组织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下产生的考试数据是客观、统一的,为提升学科评价“诊断”的科学性提供了重要保证。

三、基于评价的诊断功能提升“改进”的针对性

在科学“诊断”的基础上,《评价报告》对各学科教学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为各地各校进一步改进提升教学教研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从而更好实现“以考促学、以评促教”。为充分发挥《评价报告》作用,笔者提出以下使用建议。

(一)分析高考数据,了解本地本校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其一,找准区域办学实际,锚定《评价报告》,为各学科教学提供“基本参照”。各地各校可以根据《评价报告》分析全省及各设区市情况,进而根据本校实际,进一步挖掘分析数据信息。《评价报告》可供研究的数据丰富。如,在各学科模块和答题情况中,有按各设区市对全省前10%、20%、60%群体学生得分情况的分析;也有按各设区市各类达标高中得分情况的分析,比较详细地呈现了学科的实测数据。各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找准参照物,对《评价报告》相关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解读。

其二,找准数据逻辑关系,明确《评价报告》学科内“数据关联”。在编写上,《评价报告》虽然作了一些基本规范,但是各学科之间还有一定差异。如,原始分和等级转换赋分科目,在平均分和试题得分上表现方式就不同。不论原始分,还是转换分,都要综合考虑分数、分差和明显短板。此外,要统筹把握不同维度数据内涵。如,各科基本都有全省及各设区市历史科目组、物理科目组总分和各题得分全省前10%、20%、60%的平均分。如果没有结合总平均分以及考虑该地区进入前10%、20%的人数,很可能会误以为在某学科或某个知识点上是很出彩的,进而得出片面或错误的结论。

其三,找准自身教考落差,合理制定教学备考“发力空间”。一方面,要基于生源,合理确定教学备考的基本目标和推进节奏。不同学校的入口生源不同,同一学校的学生群体也不同。各校既要在本设区市教研机构和学校教学备考联盟的大框架内,共同研究全省共性问题和本地个性情况,也要结合学生情况,找准发力点,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做好对基础的再夯实工作。另一方面,要着眼发展,积极突破教学备考的重点难点和瓶颈困难。高考综合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大背景下,高考基本上不出偏题怪题。从这几年全国卷命题来看,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加强了,基础性的东西也越来越重要。这种综合、应用、创新在能力立意和题型设置上做了一些改变,但大部分考查的还是基础知识,只是因为表现形式变化,让学生产生了陌生感。因此,回归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各校不必因为生源问题和考试难度泄气,而要切实回到教学备考常态上来做文章。

(二)分析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了解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其一,要突出“知识体系”,正确处理试题、答题与知识能力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试题的背后是若干个知识点,越是大题,知识的综合性越强;答题的背后则是知识能力发展水平的体现。在各学科《评价报告》的“答题分析”板块包括分析实测结果、错因、考查的知识点或能力等内容,各地和学校除了关注《评价报告》原生态呈现的测试结果,还要关注错因、考查知识点,透过现象看本质,避免平均用力,而要结合学业质量水平要求和错因情况进行教学。针对考查的知识点,再结合试题题型、分值、难度值,就能理解这个知识点的重要性。从整卷来说,各个知识点的考查模式也不是孤立的,教师可以把它们组合起来,在这个基础上,再了解自己教学中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如果只是看得分率,就容易忽略数据信息,或者陷入数据依赖。

其二,要突出问题意识,正确处理平均分、难度值、区分度之间的关系。《评价报告》除了详列各科各题的考查意图,还罗列了各地得分情况,给出了错因分析。建议从三个方面理解问题:第一,横向看问题,把某道、某几道题目的问题关联起来,判断是局部问题还是整体问题,再来制定相应对策措施。第二,纵向看问题,各学科核心知识点是稳定的,可以考虑把省教育考试院近三年的《评价报告》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全省、本设区市的得分、失分情况,看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为什么进步了,哪些做法生效了,或是为什么没有改观。第三,立体看问题。一张卷子有难度就有区分度,“降低难度值不等于降低区分度”,要透过平均分和问题看到背后更需要研究的细节。各校要因校制宜,举一反三。

(三)研究《评价报告》提出的教学建议,指导提升教学工作

其一,要点面相结合,实现教学备考新突破。《评价报告》给出了两个层次的“教学建议”:“点上”,各学科在每一题后面都列出知识点、错因和教学建议,是“就事论事”,先直接回应每道题目的考查立意和实测问题,在知识点层面提出教学建议,解决当下问题;“面上”,各学科在最后一个部分都分析了主要问题,并且提出了“教学改进建议”,是希望跳出局部看整体,从问题组合和学科知识体系角度,提出教学改进建议,提供教学备考思路。基于大数据的《评价报告》,关注的是各项数据背后的统一整合,因此有必要深刻揣摩命题背景、命题意图,回到“素养面”、抓好“知识点”,点面结合抓好高三备考。

其二,要三年一盘棋,统筹实施高中新课程。《评价报告》虽然是对当年的高考试题和实测结果进行分析,最终的着眼点却是打通教学、复习、考试、评价各环节,深化高中课程教学改革,更好实现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因此,《评价报告》编写体例上,不是强调“复习改进建议”,而是定位为“教学改进建议”,希望帮助学校由此及彼,整体规划高中三个年级的教学,有步骤地打好基础,争取破解多年来存在的共性问题。建议学校做好以下工作:一要做好课程实施和教学规划,可以带着高考意识统筹高中教学工作,把日常教学作为“夯实基础”的第一个环节,而不是把“宝”都押到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复习。二要做好跨年级教研集备,除了每周一次按年级进行学科集备教研,还可以每半个月按学科进行跨年级教研活动,回归课程标准、国家教材,抓准学科核心素养,稳步落实素养培养,避免在高一就高强度、高难度开展教学;同时要打破年级壁垒,在上一个年级就把漏洞尽可能补上。三要做好课堂教学实施,加强本学科整体研究和教学规划,让学生在常态教学里实现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的稳步落地。

(四)研究高考试题,了解掌握命题改革动态导向

其一,要精准定位高考命题导向。“一核、四层、四翼”既是全国卷的命题立意要求[2],也是分省命题的立意要求。特别是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召开、2020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发布以来,落实立德树人、体现“五育并举”成为命题的基本导向。作为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具体载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成为高考命题重点考核内容。从全国卷和福建卷来看,各学科都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聚焦核心素养,突出关键能力考查,体现了科学选拔功能和育人导向。试题突出学科本质,重视理性思维,坚持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的命题原则;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关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考查;重视设计真实问题情境,突出探究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考查,体现学科的应用价值;稳步推进改革,科学把握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的关系,科学把握题型的开放性与学科思维的开放性,稳中求新,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其二,要深度发掘高考试题价值。近年来,中央和福建省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和中小学“双减”工作,强调要深化中小学教学研究,实施校本教研培训和校本作业开发。在取消考试大纲后,越来越多学校和教师深入研究试题,做好备考;也有一些教师开始研究“双向细目表”,试图找到命题逻辑。其实,应该更进一步发掘高考试卷更关键的价值——这张试卷不仅是学生能力的考查工具,而且是教师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推力。面对这么一套高水平、高标准的命题范本,各校应该把高考试题作为教师校本研训、校本作业开发的重要参考,通过模仿、改造、创新命题,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最后让学生受益。特别是《评价报告》里对考查目标、命题立意、试题解析、实测数据等都作了系统性的介绍,如重点考查什么知识点、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这个知识点该怎么考查与命题、难度值要控制在什么水平、在命题上应该设置什么的“障碍”或选项(错因倒推)、命题技巧有哪些、参考答案如何制定、试题分析与讲解该怎么做、应该提出什么样的教学建议等。只有更深入地研究试题,跳出功利性的教学备考,通过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成长、学校办学水平提升。这也是高考指挥棒对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正面导向作用的最好体现。

猜你喜欢
评卷命题考查
北京高考语文卷已现满分作文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网上评卷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画海”评卷
大规模考试网上评卷中趋中评分的成因探析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