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任务引领的土壤肥料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2023-07-30 01:02杨文秀赵维峰姚美芹周艳飞
现代农业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肥料考核思政

杨文秀,赵维峰,姚美芹,周艳飞

(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 云南,普洱 665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当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其他各门课也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要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基本健全,高校“立德树人”成效要进一步提高[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文件指出,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作为面向农业生产培养高等专业人才基地的农林本科院校,所开设的各类专业课程,均是人才培养目标完成的重要基石,均需要在授课过程中,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及《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文件精神为指导思想,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任务,坚持思政课程统领课程思政,将思政课程蕴含的爱国思想、个人道德、社会公德等潜移默化地巧妙融入专业课程内容中,引导学生认识国情,传承美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农业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输送爱岗敬业的高科技合格人才[3]。

1 土壤肥料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

“国以民为安,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人类赖以生存的粮油米面、瓜果蔬菜等54种主要食品都来自生长于土壤上的农作物。可见,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生产资料,是作物生长的必要基础物质,其数量与质量,决定了农作物产量的高低、品质的好坏[6]。但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耕地面积减少、耕层土壤流失、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土壤养分失衡等问题,导致粮食总产量下降、农产品品质变差,同时导致疾病猖獗影响人类健康。因此,农林本科院校开设的土壤肥料课程理应担当重任,从学科角度解决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即在课程授课过程中,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任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与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培养学生的民族与国家责任担当意识与“三农”情怀,为我国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可待续发展增添力量。

2 土壤肥料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土壤肥料课程,作为农林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为专业课程开展学习奠定扎实理论基础的重要课程。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深度理解食品安全、生态环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具备强烈的农业生产使命感、自豪感与责任感;用爱国、重农、爱农的情怀思考和学习;结合专业需求、绿色及有机农业生产相关标准,科学认识土壤种类与特性,采取正确措施培育、保护、利用土壤;根据植物对养分的需求特点,科学合理选用肥料种类;根据土壤养分状况,确定科学合理的施肥量;综合土壤肥料、农业气象、植物与植物生理等学科知识,掌握各类肥料的正确施用方法;磨砺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为人处事的正确方式,体会团队协作的强大力量;善于用创新思维发现并解决问题,为农产品的高产、优质,农业生产的高抗、高效、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6]。

3 土壤肥料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纵观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各高校都在不同学科教学中探索应用行动导向教学、MOOC教学、翻转课堂教学、SPOC 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不同程度地遵循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采用了“提出问题、创设环境、项目分工、协作训练、问题研讨、评价反馈”的教学步骤,利用不同或相似的教学工具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促进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技能、思维能动性与其它素质全面提高。

土壤肥料学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要实现为专业课程开展奠定扎实理论基础的目标,要为国计民生提供保障,要保证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势必需要学生在爱国、爱农情怀的激励下,带着农业生产的自豪感,自发学习,集理论知识、技术技能、综合素养于一身,完成农业生产的使命与责任。因此,教学中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禁锢,遵循“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采用问题导向、任务引领、小组分析讨论为主,结合教师深入讲解的教学思路与方法[7],实现课程培养目标。

4 土壤肥料学课程思政学习任务

鉴于土壤肥料学科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及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为专业课程奠定基础的课程性质,土壤肥料学的课程学习任务实行多门课程跨越综合,以栽培符合农业相关技术标准的特定农作物为课程中心任务。通过课程中心任务,辐射出:①农作物栽培适宜土壤的认识、选择、改良;②农作物的营养特点与需肥特性的分析;③符合农业生产相关标准、食品安全要求、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农作物生产土壤管理措施(土壤肥力因素的调节;各类肥料的了解学习;符合农作物营养特点、气象条件、土壤特点要求的肥料选用;肥料施用技术的掌握)。

5 土壤肥料学课程学习任务与思政元素的融合

5.1 课程学习任务内容与思政元素的融合

课程中心任务及其辐射出的每一个课程学习任务,都会根据相关理论知识要求,引经据典、案例举证,提高学生爱农、学农的热忱。

5.1.1 课程中心任务(栽培农作物)与思政元素的融合

第一,通过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案例引领学生。从远古先民击壤而歌,到大禹时代开始的“祭社稷”,再到历久成俗的“籍田礼”,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描绘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和谐农耕画面。中华民族的农耕文化,是现代农林学子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有效激励学生的价值取向。

第二,通过新中国成立至今农业生产取得的辉煌成就案例引领学生。新中国成立70多年,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举世瞩目的中国农业成就,可以有效激励农林学子的爱国热情。

第三,通过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引领学生。我国每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均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着重强调“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重中之重”的地位。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有效激发农林学子从事农业生产的使命感、自豪感。其中,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的三句话(要让农村成为引人入胜的天地,要让农业成为令人向往的产业,要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更能唤醒一名合格农业大学生的昂扬斗志。

5.1.2 辐射课程任务(认识、选择、改良土壤)与思政元素的融合

通过全球粮食供应不足、非洲粮荒、农业土地资源污染与恶化等案例及数据,说明农业生产以及土壤的重要性,警示学生完成课程学习任务需严谨认真,提高学生未来从事农业生产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5.1.3 辐射课程任务(分析农作物营养特性)与思政元素的融合

第一,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报告引领学生。报告称,人类健康影响因素中的绝大多数为摄入营养不全面;人类生命、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等重要构成物质来源于一日三餐;人类一日三餐增加植食性食物的食用,有益于心脏、骨骼、大脑、肌肉、关节、新陈代谢、眼睛、内脏以及免疫系统的健康。报告内容在提高学生学习课程任务兴趣方面产生有力推动作用,激发学生从事农业生产的自豪感。

第二,通过农业科研人员的农作物营养肥效科学研究成果与相关事迹引领学生,激发学生思维创新的动力,以及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5.1.4 辐射课程任务(符合要求的农作物生产土壤管理措施)与思政元素的融合

在土壤水分管理方面,通过淡水资源分布不均、严重缺乏等案例,引领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农业生产保水抗旱、节水灌溉新技术的诞生,培养学生节约生活用水的良好习惯。在土壤养分管理方面,通过化肥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增产作用、化肥过量施用对地下水源的污染及土壤理化性质的恶化等案例,引领学生认识事物的辩证思维;通过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引领学生认识有机肥在食品安全、人类健康、土壤修复、环境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激发学生农业生产的使命感、自豪感、责任感,培养学生学习农业生产知识、技术的热情。

5.2 课程任务学习过程与思政元素的融合

学习过程中,通常由课程任务与思政案例并驾齐驱,引领出农业生产关联的社会问题与专业知识问题,问题驱动学生的课外学习过程、课堂讨论过程。

学生在课外学习过程中,多途径查阅、归纳多学科知识,课堂上相互沟通交流,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角,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达成了学生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及其它素养同步提高的目标。

5.3 课程任务学习成果与思政元素的融合

土壤肥料学课程学习任务以专业栽培课程为前提,专业栽培课程又以为社会工作岗位需求服务为宗旨,故而,土壤肥料学课程学习任务同样为社会工作岗位服务。因此,学生在农业生产相关标准、食品安全要求、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科学严谨完成课程任务的过程,会充分体会社会岗位的工作职责、为人处事的责任担当,感悟农业生产的使命感与自豪感,爱国、爱农、学农的情怀油然而生。

6 土壤肥料学课程思政教学考核体系的构成与实施

土壤肥料学课程的教学思路,融合了农林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高教改革政策、栽培类专业性质、课程思政教育等多方面的指导思想,采纳“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教师从专业性质、社会需求的角度布置任务;学生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自学、分析、归纳、交流、讨论、实践的过程,是学生价值取向、学习能力、人际交往、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素质全面提高的过程,故而,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核评价,不应仅停留在期末理论试卷考核的层面,可以采取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既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目标的达成情况,又考核学生对课程思政目标的达成情况,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予以肯定,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及社会生活中自信、自强、自立能力。

鉴于上述,土壤肥料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可以由“课外任务完成情况、课堂讨论与交流、阶段性学习任务检测、期末理论知识考试”组成。其中,“课外任务完成情况、课堂讨论与交流”两项考核,重点侧重于考核学生学习过程中价值取向、学习能力、人际交往等素养是否得到提高;“阶段性学习任务检测、期末理论试卷考试”两项考核,主要在于考核学生通过课内外学习对课程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以及辩证思考、综合应用的能力。

“课外任务完成情况”考核,以学生课外任务完成记录为依据进行课前评价;“课堂讨论与交流”以学生课堂参与交流讨论的表现为依据进行随堂评价;“阶段性学习任务检测”,分别在3个课程辐射学习任务结束后,以论文与报告的形式考核学生对课程任务涉及专业知识的辩证思考、灵活应用能力;对课程中心任务的考核,在期末课程结束后分两种形式进行,一是以论文形式考核学生对课程专业知识辩证思考、综合应用的能力,二是以“期末理论试卷考试”的形式考核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

7 结语

土壤肥料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与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导向,以农作物栽培为主线,设置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同步学习提高的同时,能够充分体会到农业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与责任使命,有效引导了学生立志农业、热爱“三农”的情怀,为我国乡村振兴、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增添一定力量。

猜你喜欢
肥料考核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内部考核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思政课“需求侧”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2018年12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肥料是否正规 教你快速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