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化建构与高质量实施研究

2023-07-28 14:23刘淑红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化高质量

摘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三级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研核心团队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化建构与高质量实施研究”作为研究项目,开展了省市县(区、市)校协同联动、教科研训一体化的系列研究工作,从大课程观、大心理健康教育观的视域,系统建构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了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高质量实施。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化;高质量

作者简介:刘淑红,辽宁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高级教师。

课题项目:1.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1 年度教育决策咨询专项一般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G21ZXB016。2.本文系辽宁省基础教育 2022 年度立项重点课题“大数据背景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科学预防与有效干预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LNJA20223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三级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9月,辽宁教育学院成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研核心团队,以问题解决为导向,聚焦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中的热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化建构与高质量实施研究”作为研究项目,确立了以大课程观、大心理健康教育观为建构课程体系的研究视角,通过项目研究,建构了一个方向正确、学段衔接、内容完善、载体丰富、开展常态化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推动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高质量实施。

一、研究视域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政策研究

一是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政策。2012年12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规定中小学要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专题教育可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建设,中小学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校本课程。

二是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政策。《辽宁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规定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每2周至少安排1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辽宁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实施意见》《辽宁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指导纲要(2019年修订)》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地方课程。在《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的通知》中,也规定了中小学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研究

1.课程开设较为普遍

从2016年起,辽宁省将义务教育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地方课程“人与自我”,部分学校还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目前,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多与生涯教育课程融合,纳入校本课程。

2.课程体系不够成熟

课程建设目标体系缺乏系列化、具体化,不同学段之间同一主题的课程衔接不够流畅,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简短、交叉、重复;内容体系较松散,途径多样却整合性差,家庭教育指导与教师心理辅导仍未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研究者在对辽宁省27所中小学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调查中发现,53.29%的学校既没有面向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没有面向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指导课程。

3.课堂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缺少可借鉴、可复制的教学资源,教师备课时查找资料难;缺少明确的课程评价体系、相应的跟踪评价以及课堂教学评价规范;课程实施中,教师设计课程的自由度较高,随意性较大,存在课程主题方向不明确、活动设计结构不合理、课堂教学过于学科化,以及重说教轻体验、重活动轻感悟、活动实施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高质量发展的难点。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

1.关于课程概念的研究

持不同教育观的学者对课程概念的理解是不同的。学者张华在《课程与教学论》一书中将课程的含义归纳为3种:第一种是把课程作为学科。把课程作为学科,又可分为广义的课程和狭义的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的课程则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第二种是把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也就是把课程视为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的预期结果或教学的预先计划。第三种是把课程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也就是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的知识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知识或体验。

从上述课程定义出发,本研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倾向于广义的课程,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包括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学校依据课程本质的要求,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辅导内容、辅导活动的方式这3种基本成分来规范和设计课程,其外在形式除了学校所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外,还包括符合课程本质的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化建构模型的研究

基于上述理解,本研究将多种途径的心理健康教育以课程的方式加以整合,同时将家庭教育指导与教师心理辅导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一是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据《纲要》所规定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实施途径,着眼于新课程方案倡导的大单元、模块化学习,横向上确立5个模块的序列化专题,包括认识自我、学会学习、情绪调适、人际交往、生活与生涯,纵向上系统建构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共12个年级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课程评价方式。二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校本课程开发,即将学校零散的、碎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课程的方式加以整合,开发出符合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色发展、内涵发展,最終形成一个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运行系统。

二、主要举措

项目研究的总体思路是以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工作为依托,将顶层设计与基层深耕有机结合,创新教研模式,组织开展主题式省市县(区、市)校四级联动、线上线下融合、教科研训一体化的系列教研活动,形成前期调研—聚焦问题—专家理论引领—成员实践研究—专家督导—成员反思再实践—形成经验—指导实践的螺旋上升的良性闭环,最终提出问题解决策略。

(一)研制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开题论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项目研究准备阶段的任务是组建研究团队,找准项目研究方向。

首先,依据前期对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情况的调研,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化建构与高质量实施研究”作为团队研究项目,为团队成员购买学习资源,组织团队成员深入学习研讨,做好文献综述工作。

其次,组织部分骨干团队成员,分别召开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项目实施方案研讨会,撰写项目研究具体实施方案。

最后,聘请项目研究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并根据专家的修改建议不断完善,形成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实施方案,为开展课题研究做好准备。

(二)健全四级联动教研机制,促进教研转型与创新

项目研究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人。为服务教师专业成长、保障项目研究工作顺利进行,辽宁教育学院创新教研工作思路,完善教研工作体系,优化教研工作模式,组建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研核心团队,增强项目研究力量。

首先,建立省市县(市、区)校四级联动教研机制。从全省遴选了17名市级、27名县(市、区)级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研员,54名学校领导和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组成省级教研核心团队,在省专、兼职教研员带领下,开展项目研究工作,形成省市县(市、区)校四级联动、上下协同、高效运行的教研工作机制。

其次,建立教研核心团队项目研究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线上或线下的教研核心团队工作会,及时总结项目研究中的经验和问题,推进项目研究工作。

再次,建立教研核心团队成员考核、退出和增补机制。将教研核心团队成员参与项目研究情况作为考评依据,定期对其进行考核,依据考核情况及时作出人员调整。

最后,建立任务驱动管理机制。为保证研究顺利、高效进行,将上述5个模块的研究确立为5个子课题,每个市级教研核心团队自选1个子课题进行研究。校本课程开发则是每个市级教研核心团队的必选项目,确保项目研究既有纵向的总课题组与子课题组之间的协同配合,也有相同子课组之间的横向互补,保证项目研究的宽度和深度。

(三)召开项目研究启动会,开展专题培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项目研究启动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团队成员明确研究任务和研究意义,掌握研究方法,转变团队成员的课程观念,提升团队成员的教育研究能力。

首先,召开项目研究启动会暨课程建设培训会,为项目研究提供支点。一是解读项目研究实施方案,明晰项目的研究目标、研究任务、研究思路,增强团队成员的课程意识,厘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活动课程、校本课程等概念的内涵。二是针对教研核心团队成员的结构特点,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理论、技术与演练”主题的体验式培训,带领团队成员完整体验团体心理辅导从开始阶段、工作阶段到结束阶段的全过程。每次活动之后,团队成员要阐述活动设计的心理学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迁移运用以及实操中的常见问题和注意要点等,提升团队成员在团体心理辅导领域的理论素养与专业技能,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方式。三是聚焦课堂,就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培训,通过“心理健康课——体验与分享”的专题讲座,帮助团队成员理解心理健康课的三要素——活动、体验、分享,使团队成员对如何高质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有了清晰的努力方向。四是聚焦校本课程,就如何开发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提供范例。辽宁省实验学校从校本课程开发的起点、特色心育课程的构建与工作模式、特色心理校本课的开发三个维度,介绍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目标体系、“三位一体”全程化体验式课程体系、全员参与的大心理健康教育团队,为团队成员开展项目研究提供了范例,打开了思路。

其次,开展教研核心团队成员科研能力提升专题培训,为项目研究提供智力支持。授课专家就如何做好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成果梳理、教育决策咨询等进行专题培训。专家的指导为项目研究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四)开展系列主题研训活动,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素质

首先,召开教研核心团队专业素质提升暨项目研究高质量实施推进会。培训注重理论引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邀请专家开展教师危机干预技能实操培训。团队成员深度体验危机事件发生后如何用CISD(危机事件团体减压)技术进行干预。危机干预技能实操培训在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中尚属首次,弥补了心理教师危机干预能力不足这一专业成长的短板。

其次,召开系列子课题研究讨论会,为项目研究提供策略。为推动项目研究同一子课题组的纵向交流与不同子课题的横向互动,以学会学习、认识自我、人际交往、情绪调适、生活与升学择业指导的系统化建构与高质量实施5个子课题为主题,开展了5次线上系列主题研训活动。会议采用“1+3”研训模式,其中,“1”为研训主题,“3”为理论引领、观课议课、个案督导。理论引领:由课题组成员代表汇报本课题组理论研究成果,重在理论引领,丰厚教师的心理学知识底蕴;观课议课:由课题组成员代表执教本主题的一节教研课,核心团队成员共同观课议课,观课议课重在实践应用,提高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质量;个案督导: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就成员提交的个案报告作线上督导,个案督导重在分享经验、澄清思路、提升心理辅导能力。

再次,召开课堂教学高质量实施培训会。课程建设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课程、学生三要素协同共进。培训紧密围绕着三要素而展开,以需定培,赋能发展,针对学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急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的现状,邀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以“正向思维的力量——教室里的‘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技术”为题进行专题培训。同时,会议还安排了课例观摩与点评、校园心理剧观摩与点评,突出理論性与实践性、讲授式与体验式的有机结合。

接下来,召开校本课程建设高质量实施研训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完善学校课程体系,促进学校育人方式转变,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有利于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研训会聚焦校本课程建设,聚焦课堂教学,邀请几位专家分别作“好学、乐学——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上一节有趣的走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等专题讲座,邀请一线教研员与校长分别展示本地区、本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展的情况和取得的成效。此外,还展示了全省各市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录制的“春暖行动”专题课程。

最后,开展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和学生公益课堂系列活动。家校社协同育人是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大心理健康教育观所倡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教研核心团队聚焦亲子沟通新问题,线上开展第二期和第三期“辽宁省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活动,邀请全国家庭教育专家为全省中小学生家长代表进行专题培训,并组织心理健康教研核心团队成员参与活动,为家长答疑解惑。

(五)开展两个标准文件研制工作,提升团队成员的育人能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充分发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育人功能,教研核心团队以终为始,从项目研究之初就瞄准了《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育人实施意见》(以下简称“课程育人实施意见”)的研制,将其作为项目研究的重要预期成果,并就两个文件的研制进行了多次的研讨、修订。

首先,深化课程建设专题培训效果,以优秀课评选为驱动,研制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分3个阶段开展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研核心团队项目研究优秀课、优秀教学设计评选活动。第一阶段:教研核心团队骨干成员每人录制1节心理健康教育课,该课例须经过团队成员研课磨课,由教研员或教研核心团队成员点评,再将这些课例作为研究课例,就共性优点及问题进行提炼梳理,结合文献研究,研制初稿,再组织召开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研讨会,展示优秀课例,将初稿交给全体成员讨论修改。第二阶段:全省各市按照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开展研课磨课活动,由一般团队成员和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共同录制第二批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成果,根据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修改初稿,形成试行稿,下发全省各市中小学校。第三阶段:线上多次召开讨论会,修改完善试行稿,形成定稿,以文件形式下发全省。

其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5轮多次“课程育人实施意见”研制活动。第一轮:全省14个市的教研核心团队提交了本市研制的子课题模块的文件初稿,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建议等内容。第二轮:将各市提交的实施意见汇总整理,形成讨论稿,全体教研核心团队成员分模块研讨了“课程育人实施意见”讨论稿。第三轮:成立文件起草核心小组,博采众长,修订讨论稿,形成初稿。第四轮:召开线上线下同步研讨会,讨论完善初稿。第五轮:组织全省14个市的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分组讨论、修改。

最后,召开项目研究成果交流会,总结经验,推广成果。核心团队成员从教研核心团队建设、教研工作转型与创新、校本課程开发、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等不同层面展示项目研究成果,通过观课议课、沙龙研讨、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为心理教师提供理论引领和实践范例。

三、研究成效

项目研究实施3年来,教研核心团队开展的各类研究活动辐射省内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生家长70多万人次,完善了省市县(市、区)校四级联动的教研机制,培育了一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队伍,积累了一批优质课程资源,初步实现了项目研究的预期目标。在队伍建设方面,有38人在省级研训活动中作经验分享等交流展示;物化成果方面,阶段性出版研究成果《中小学生典型发展性心理问题与教学设计》,11篇案例入选人民出版社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精品案例选编》,“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以文件形式下发,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省级期刊,项目研究成果获辽宁省教育厅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百余项优质课程资源被推送至辽宁省优质课程资源平台。

今后,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研核心团队将建立好区域间的合作机制,促进项目研究区域间的均衡发展,进一步升华研究成果,使其更加成熟,更具有指导意义,更具有全国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林崇德,俞国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2]刘万伦,戴敏燕,杨莉.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

[3]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M].宁波:宁波出版社,2021.

[4]谭鑫,彭玮婧.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省际政策比较:基于31省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的文本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1(1).

(责任编辑:赵昆伦)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化高质量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例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去学科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慕课模式探索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反思
如何上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