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大成》中申脉—照海的临床应用探析*

2023-07-28 15:29彭靖萱谢义鹏彭嘉颖龙佳欣杨龙靖子蒋海燕张国山
光明中医 2023年11期
关键词:针灸大成申脉照海

彭靖萱 谢义鹏 彭嘉颖 龙佳欣 杨龙靖子 蒋海燕 谢 聪 张国山

《针灸大成》由明代著名针灸学家杨继洲,在《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之上,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修订删补明代以前的针灸文献,精心编纂而成。该书涉猎广泛,包括针灸理论、操作手法、临床医案及刺灸禁忌等,集合了明代以前针灸理论之精髓,对现代针灸临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针灸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必读之书。阴跷、阳跷脉分别是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的分支,其主要功能是交通一身阴阳之气,司目之开合,并主肢体运动,特别是下肢运动。《难经·二十九难》:“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说明阴跷、阳跷脉不仅生理上相互为用,而且在病理上亦相互影响。申脉、照海两穴均属八脉交会穴,其中申脉穴与阳跷脉相通,照海穴与阴跷脉相通,是调节阴跷、阳跷脉的特定穴组。本文就《针灸大成》中申脉、照海穴的临床应用进行整理分析,以期为两穴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提供指导和依据。

1 腧穴定位

申脉穴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与阳跷脉相通;照海穴为足少阴肾经腧穴,与阴跷脉相通,其穴名首见于晋代皇甫谧所撰写的《针灸甲乙经》。关于其位置,《针灸大成》中记载:“申脉在外踝下五分陷中,容爪甲白肉际,前后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软骨,其穴居中”“照海足内踝下四分,前后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软骨,其穴居中”,由此可见,两穴分别位于足外踝、足内踝下凹陷处。历版《经络腧穴学》教材上的定位与此基本一致,申脉穴位于外踝尖直下,外踝下缘与跟骨之间凹陷中;照海穴位于内踝尖下1寸,内踝下缘边际凹陷中[1]。申脉、照海穴作为十二经脉与阴阳跷脉的交会穴,两穴共用可调和阴阳气血,达到阴阳平衡、气血通达全身的目的[2,3]。

2 临床应用

2.1 五官科疾病在《奇经八脉考》中,有对跷脉循行详细描述:“阳跷者……复会任脉与承泣,至目内眦,与手足太阳、阳明、阴跷五脉会于睛明穴”,指出阴阳跷脉在循行时与手足太阳经、足阳明经交会于睛明穴,均与眼睛连接。因此,阴阳跷脉气血调和与眼部的正常生理功能密切相关,与跷脉相通之申脉、照海穴也是治疗眼部疾患的重要腧穴。

《针灸大成》中记载:“阴跷脉治病:雷头赤目痛眉棱,手足麻挛臂冷……先取申脉、照海,次取诸穴以治疗目中疼痛、眉棱痛、目睛充血等诸疾”,指出申脉、照海作为与跷脉相通之八脉交会穴,可以治疗眼睛红肿赤痛、眼眶疼痛等目系疾病。阴跷脉、阳跷脉二脉合入脑,达于目锐眦,其脉气能濡润眼目,调节眼睑开合。所以,如果这二跷筋脉平衡失调,那么双眼就会产生疾病。虽然现代临床更多近取眼周穴位治疗眼部疾患,但申脉、照海的治疗效果依旧显著[4]。

申脉是阳跷脉气所发之穴,且阳跷脉上循口角,间接过鼻。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理论,申脉不仅可以用于治疗眼部疾病,还可以治疗牙齿疼痛,调理鼻部的气血运行。《针灸大成·足部》记载:“申脉主昼发痓,足肿,牙痛”。《针灸大成·鼻口门》中治疗衄血可取“风府、风池……申脉……”。明确指出申脉作为八脉交会穴之一,可以治疗口鼻部阳气过盛,火毒上攻所致的牙痛及鼻衄。但这一作用在现代临床中应用较少,而多选用胃经或膀胱经位于头面部的腧穴[5]。

《灵枢·脉度》记载:“(阴)跷脉者,少阴之别……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难经·二十八难》载:“阴跷脉者……至咽喉,交贯冲脉”。由此可知,阴跷脉与足少阴肾经相伴循行于咽喉部。《针灸大成·兰江赋》记载:“痰涎、壅塞及咽干,噤口咽风针照海,三棱出血刻时安”,指出对于咽喉部有痰涎壅塞、干痒、言语不利等症状,使用三棱针对照海穴放血,可见照海穴有清热利咽开音的作用。对于照海穴利咽开音的功效,该书具有多次记载,如“咽喉闭塞:少商风池照海颊车”“必准者,取照海治喉中之闭塞”“咽喉最急先百会,太冲照海及阴交”等。因此,将照海穴作为主穴用来治疗咽喉疾病,值得推广[6]。

2.2 癫痫癫痫是由于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大脑功能失调,主要表现为发作性、重复性、短暂性和刻板性的慢性神志异常[7,8]。癫痫与阴阳的盛衰变化相关,体现在癫痫的昼夜发作规律上。白天相对阳盛阴衰,夜晚阴盛阳衰。白天发作癫痫者多阳气偏胜、阴气不足;夜间发作癫痫者多阴气偏盛、阳气不足。癫痫还与脑部气机运行有关,气机上逆于脑,迷闭脑窍,使得元气不能上传于脑,血无元气推动而瘀阻脑络、元神失养发为癫痫[9]。“盖痫疾之原,必因惊恐而致疾”为《素问》言肾在志为恐,可知肾与癫痫发作息息相关。

阴阳跷脉交通一身阴阳之气,且阳跷循行入脑,阴跷脉乃少阴之别,与癫痫发病及转归均有一定联系[10]。《针灸大成·续增治法》中载:“痫:俱是痰火……灸百会……阳跷(昼发)阴跷(夜发)”“癫疾:上星……后溪、申脉、承山(针三分,速出,灸百壮)”。根据“实则泻之”的原则,通过泻阳跷之申脉,能治疗昼发的痫病,泻阴跷之照海,能治疗夜发的痫病。因此《针灸大成》中提到:“痫病夜发灸阴跷、照海也”。

申脉作为阳跷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两经循行皆入脑,若灸疗不当,有导致狂症发作的可能。因此,对于情志狂躁的癫痫患者,应慎灸申脉穴,宜采用针刺的方法,泻其阳气;照海为阴跷脉与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可针可灸,宜用悬起灸、直接灸等方法,以醒神定痛、祛邪补虚,平衡机体阴阳。

有研究发现,针灸可以调节癫痫患者脑内神经突触间各种神经递质的失衡状态[11]。针刺申脉、照海后,癫痫患者的发作频率及症状均得到改善,脑电图示痫性放电相应减少[12]。进一步证实了申脉、照海在针灸治疗癫痫中的意义。

2.3 头脑相关神志病阴跷、阳跷脉均上行至目内眦,然后与手足太阳、足阳明交汇于睛明穴,阳跷脉由睛明穴继续上行入发际,然后下耳后,入风池而终。根据循行即主治的理论,申脉穴、照海穴亦均可治疗与头脑相关的神志病。

阴跷脉走行于躯体前部,阴在内,其气与五脏相互联通,可调节阴经经气;阳跷脉走行于躯体后部,阳在表其气与六腑相联系,可调理阳经经气[13]。《奇经八脉考·二跷为病》载:“阴跷在肌肉之下,阴脉所行,连贯五脏,主持诸里。阳跷在肌肉之上,阳脉所通,连贯六腑,主持诸表”。阴跷脉与阳跷脉在走行时虽然经过同一部位,但治疗作用却有所不同,一个治疗偏向于在表之痛,一个治疗偏向于在里之疾。

因此,虽然阴跷脉与阳跷脉对与头脑相关的神志病皆有较好疗效,但申脉穴侧重于改善头部表气血运行,多用于治疗头痛、头风、目眩等在表疾病,《针灸大成》中:“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头旋:目窗、百会、申脉”,指出远部取穴针刺申脉可缓解头痛头晕的症状。照海穴为阴跷脉腧穴,主在里之疾,与五脏之气相感应,所以能益精填髓、安神定志,《针灸大成·八脉图并治症穴》载:“五心烦热:照海、内关……”“心内怔忡:心俞、内关、神门、照海”,可见心中烦热与怔忡可远端取穴针刺照海穴治疗。

现代临床中治疗与头脑相关的神志病,特别是头痛、目眩等病症时,习惯性局部选用头面部腧穴,例如风池、太阳、率谷、百会等[14]。虽然有部分医家在治疗头痛、心悸等头脑相关的神志病时,会选用申脉、照海[15,16],但从现有文献来看,其应用并不普遍,值得进一步思考与探讨。

2.4 妇科疾病女子经带胎产与肾气盛衰关系密切。照海为肾经腧穴,能够滋阴补肾;申脉为膀胱经的腧穴,肾与膀胱相表里,作用相辅相成。

《针灸大成·足太阳经穴主治考正穴法》中记载申脉穴还可治疗妇女气血不通之痛经:“主风眩,腰脚痛,胻酸不能久立,如在舟中,劳极,冷气逆气,腰髋冷痹,脚膝屈伸难,妇人血气痛”。这与申脉穴为阳跷起始穴有关,阳跷脉主一身左右之阳,对于寒滞导致的妇女气血不通有通经散寒作用。照海穴可行气下胎、固冲束带、滋阴益肾。《针灸大成·标幽赋》中记载照海、外关穴可“下产妇之胎衣”,《针灸大成·杂病穴法歌》记载:“死胎阴交不可缓,胞衣照海内关寻”。

此外,照海取其滋阴益肾、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的功效,也可治疗妇人肾精不足导致的月经不调、肾虚血瘀的痛经、湿热下注的赤白带下等症。阴挺相当于子宫脱垂症,如《针灸大成·足少阴肾经考正穴法》载:“照海主……妇女经逆阴暴跳起或痒,漉清汁,小腹偏痛,淋,阴挺出,月水不调”。

2.5 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在中医学发展的今天,中风的病机被归纳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其病位在脑[17]。中风后患侧肝肾阴虚,筋脉失养,可表现为偏瘫侧的下肢多有足内翻,其病因为久病后气血不通,足部经络运行不畅,筋脉失于濡养。阴阳失衡则为病,而跷脉能调节一身之阴阳。《难经·二十九难》中记载到:“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即机体发病,阴跷脉失调,会表现出肢体外侧的肌肉弛缓而内侧肌肉拘急症状,即为下肢外侧肌张力减小,内侧肌张力增加。阳跷脉失调时,会表现出肢体内侧肌肉弛缓而外侧肌肉拘急症状,即为下肢外侧肌张力增加,内侧肌张力减小。调控主持全身阴阳的阴、阳跷脉,可调节下肢运动,恢复下肢肌张力不平稳水平,使下肢行动恢复正常[18]。因此阴阳跷脉腧穴申脉穴、照海穴具有调节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维持运动平衡的功能,尤其擅长于足内翻的治疗。

“中风四肢麻痹不仁:申脉肘谬……”及“中风偏枯,疼痛无时:申脉绝骨……”是《针灸大成》中关于中风后肌肉麻痹、枯萎不用的治疗方案,其中都选取了申脉穴。除此之外,血虚生风而生痒,《针灸大成》中“中风手足瘙痒,不能握物:申脉膈会腕骨”,可见对于中风后肢体的瘙痒病症也可选取申脉穴调和气血。综合来看,申脉穴对中风后机体出现的半身不遂、肌肉枯萎无力、言语不清、手足瘙痒等症有治疗效果,但在现代针灸学治疗体系中,主要用于中风足内翻患者[19],其他治疗作用有待考证。对于照海穴治疗中风后遗症本书相关记载较少,但在现代针灸学治疗体系中经过临床考证,验证了照海穴对于中风后功能恢复起着协助作用[20]。所以对于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康复可以用补申脉泻照海的方式。临床上通过泻照海补申脉,可以有效地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21]。

3 刺灸方法

《针灸大成》中记载的针刺深度,申脉穴可针刺一寸和三分,照海穴可针刺一寸二分、三分和四分。临床针刺深度选择时,根据书中针刺深浅规律,对于病变部位从深到浅、病变部位气血从盛到衰,针刺深度选择宜从深到浅,同时根据受术者体质不同辨证施治。灸法操作中,书中记载申脉穴为禁灸穴之一,不宜针灸并施,“庸医针灸一齐用,徒施患者炮烙刑”。但在该书中提到《针灸铜人经》对申脉的操作描述为:“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照海为阴跷腧穴,灸之既可清热利湿,又可温阳散寒,起双向调节作用,多用悬起灸、直接灸,灸法中分为三壮与七壮。

对于睡眠问题,根据穴位的双向调节作用,对申脉、照海行捻转补泻法。其中失眠时,对照海穴针刺后操作顺经补法,申脉穴行逆经泻法;嗜睡时则泻照海穴,补申脉穴。对于头面五官病中的眼疾,可通过直刺申脉、照海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对于咽喉部痰涎壅堵的症状,可针刺照海穴,常使用三棱针使其自然出血。对于癫痫的治疗,常在夜间发作的癫痫选用照海穴,多使用直接灸或悬起灸法来治疗;常在白天发作的痫病,选用申脉穴多采用针刺的方法来治疗。在治疗脑部经络病中对痉挛型脑瘫足内翻,多采用申脉直刺进针,得气后行提插补法,出针急按针孔,照海穴直刺进针得气后行提插泻法,出针时不按针孔,均不留针,以针感向足背放射为度。在针灸治疗临床运用中,申脉、照海虽然可以治疗同类病证,但对于不同证型的具体操作手法存在差异。

4 小结

综上,申脉、照海分别为阳跷脉和阴跷脉与十二正经的交会穴,虽位于足踝部,但在《针灸大成》中有记载两穴均可作为远部取穴,用来治疗五官科疾病、癫痫、头脑相关神志病、妇科疾病、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等疾病,临床也验证了两穴治疗以上疾病有较好功效。现代诊断治疗聚焦于申脉、照海的近治作用,多用于治疗足踝扭伤,而容易忽略其所属经脉经穴特性,在五官科疾病、癫痫、头脑相关神志病、妇科疾病、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等疾病中的应用相对较少。笔者认为,应该回归针灸经典古籍,挖掘、掌握特定穴位的独特功用,灵活运用多种穴位配穴方式。在运用近端取穴法的同时,注重远端取穴相配,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灵活加减运用,力求针到而病除。

猜你喜欢
针灸大成申脉照海
《针灸大成》治疗泄泻浅析*
《针灸大成》治疗赤带的经验浅析
照海穴的临床运用概况※
针刺治疗霍纳综合征验案举隅
《针灸大成》中列缺穴临床应用规律探析
钢结构工程管理实践分析
揉照海,治失眠
浅论针刺申脉、照海治疗失眠
基于文献计量学探析申脉穴及其常见配伍的病症谱
《针灸大成》中“杨氏医案”的灸法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