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琪,余思奕,王卓慧,赖小燕,艾虹静,胡幼平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 610075)
基于文献计量学探析申脉穴及其常见配伍的病症谱
张琪,余思奕,王卓慧,赖小燕,艾虹静,胡幼平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
摘要:【目的】探讨申脉穴及其常见配伍的病症谱,为针灸临床选穴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CJF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PubMed等,全面检索申脉穴的现代针灸临床文献。基于多层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分析其穴位配伍;采用临床文献构成比和病症谱构成比分析申脉及常用配伍的病症谱。【结果】纳入文献188篇,其中2篇为英文文献,涉及原始病症名64个,经规范后包括西医病名44个。【结论】申脉穴主要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及运动系统疾病,以失眠、腰扭伤、足内翻、重症肌无力、脑血管病及后遗症等病种最为常见;申脉较多与照海、百会、三阴交、后溪等穴位进行配伍。
关键词:申脉;穴位配伍;病症谱;文献计量学
申脉又名“阳跷”、“鬼路”,属足太阳膀胱经,系八脉交会穴之一。申脉穴通于阳跷脉,有清神志、舒筋脉等作用。有关申脉的古代文献计量学分析显示:申脉多用于治疗腰痛、目痛、眩晕、头痛、癫狂、痫证、中风、足痛等疾病[1]。在现代临床中,申脉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本研究以申脉穴为载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现代针灸临床文献中有关申脉穴及其常见配伍的病症谱进行统计分析,以挖掘申脉治疗的优势疾病,从而为针灸申脉的临床选穴以及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1.1数据来源
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CJF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PubMed等,同时辅以手工检索。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时间至2015年4月30日。检索语言限定为中文或英文。
1.2检索策略
根据各数据库的特点设计相应检索策略。中文数据库选择“全部字段”,并以“申脉”、“阳跷”、“鬼路”作为检索词进行检索,三者间以“或”连接。英文数据库选择“acupuncture”OR “acupuncture therapy”OR“electroacupuncture”等进行主题词检索,再以“BL62”OR“shenmai”作为检索词进行检索,以上结果以“AND”合并。
1.3数据筛选
1.3.1纳入标准(1)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CT)、非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研究(CCT)及无对照的病例研究类文献;(2)以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性别等不限;(3)以针刺、艾灸、电针、温针灸等传统针灸疗法为主,针灸处方中包含申脉,可配合其他疗法,对照组无要求;(4)对照试验中,治疗组疗效应优于对照组;非对照试验治疗结果有效。
1.3.2排除标准(1)综述、个案报道、验案总结、会议论文集、研究生论文集等文献;(2)研究对象为动物及健康受试者;(3)对照试验的治疗组中,申脉并非为每个患者的必选穴(例如申脉为随证加减),或申脉为对照组处方中的穴位;非对照试验以穴位按压、耳针头针、腹针、腕踝针等为干预措施;(4)重复发表者,保留发表年限最近的1篇。
1.4数据录入及规范
两位研究者独立阅读所获引文的题目、摘要等信息,在筛除明显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后,对肯定或不能肯定的文献查出全文并阅读分析,以确定是否真正符合纳入标准。对有分歧而难以确定是否纳入的文献通过讨论或经由第三方研究者决定。将纳入文献相关信息录入“申脉针灸处方数据库”,录入信息包括:篇名、作者、原始病名、规范病名、针灸具体操作、针灸处方等内容。
涉及针灸申脉治疗疾病的相关文献中,存在病名繁多、病名不规范、中西医病名混杂等情况,为了便于形成规范的病症谱,准确统计文献频次,本研究对文献中的原始病名进行了规范。西医病名主要参照《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2],结合陆再英、钟南山主编的《内科学》[3]。中医病名主要参照林绍康主编的《中西医病名对照大辞典》[4]。病名规范原则:(1)尽可能使用西医病名规范;(2)尽可能使用上一级病名,例如:“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外伤性痴呆”等规范为“痴呆”;(3)中医病名不使用证名;(4)无相关中西医病名者,采用文献中的原始病症名;(5)部分关联性较强的疾病,将病名进行合并归纳,如“焦虑”、“抑郁”、“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等合并规范为“抑郁焦虑”。
1.5数据统计分析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所报道的病症次数进行统计,计为频次。病症谱主要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统计分析针灸申脉治疗疾病的临床文献构成比和病症谱构成比。临床文献构成比是每个病症在病症谱的文献构成比;病症谱构成比是指病症谱中针灸某组配伍穴位治疗该病占针灸申脉治疗该病所有文献的比例。在申脉配伍应用上,采用自主研究开发的“针灸数据挖掘软件”,基于多层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对不同穴位配伍的支持度进行分析。支持度(A→B)描述的是项集A和B在所有事物中同时出现的概率,用于衡量关联规则在整个数据集中的统计重要性。
根据文献检索策略,共检出中文文献1488篇,英文文献20篇。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查后,最终纳入文献188篇,其中2篇为英文文献。文献总频次为188次,共涉及原始病症名64个,经规范后包括西医病名44个。
2.1申脉的针灸病症谱及系统分布
通过对“申脉针灸处方数据库”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申脉的适应症广泛分布于9大类,涉及44种病症,具体文献构成比及病症谱构成比见表1。疾病种类上以神经系统及运动系统为主,频次较高病种为失眠(82次)、腰扭伤(11次)、足内翻(7次)、足跟痛(7次)、脑血管病及后遗症(6次)、踝扭伤(6次)等。
2.2申脉单穴及其常见配伍病症谱
表1 188篇文献中申脉的针灸临床文献构成比和病症谱构成比
2.2.1申脉单穴针灸病症谱利用“申脉针灸处方数据库”提取处方中单用申脉的文献,共有9篇,占文献总数的4.8%;病症6种,占病症总数的13.6%。具体病症谱包括失眠(3篇)、腹泻(2篇)、慢性结肠炎(1篇)、枕神经痛(1篇)、落枕(1篇)、眼肌痉挛(1篇)。
2.2.2申脉常见配伍针灸病症谱利用“申脉针灸处方数据库”提取处方中申脉配伍其他穴位的文献,共有179篇,占文献总数的95.2%。根据关联规则,以支持度为序,最常见配穴依次为照海、百会、三阴交、后溪,具体文献构成比及病症谱构成比见表2。排在第1位的申脉配伍项集为申脉配照海,其支持度提示申脉和照海同时出现在188篇文献中的频率为56.4%。
表2 188篇文献中申脉及其常见配伍穴位的针灸病症谱
3.1申脉穴临床运用特点
申脉穴的病症谱提示申脉常被用于治疗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疾病,以失眠、腰扭伤、足内翻、重症肌无力、足跟痛、脑血管病及后遗症、踝扭伤、眼肌痉挛等病种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失眠症治疗方面疗效突出。
申脉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通于阳跷脉,为阳跷脉的起始穴,在《奇经八脉考》中载述“阳跷者,足太阳之脉,其脉起于跟中,出外踝,下足太阳申脉穴”。申脉与阳跷脉经气相通,能够通过调节阳跷脉而主眼睑闭合。睡眠是由特定的神经—内分泌及免疫调节、遗传因素等共同作用而完成的[5]。针刺申脉可从多个方面对机体产生调节作用。有研究显示针刺申脉穴能够激活边缘系统(丘脑、扣带回、海马旁回)和额叶、颞叶等脑区,在行针中首先激活对侧脑区,留针后逐渐由对侧延伸到两侧,激活的脑区存在较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6-7]。人类边缘系统与人类情绪反应、睡眠觉醒、内脏调节及学习与记忆有关,而与被激活的前额叶、颞叶与心境障碍性疾病也有密切关系[8]。针刺申脉亦能改变脑内与睡眠有关的中枢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5-HT)[9]、γ-氨基丁酸(GABA)[10]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等[11]。另外,针刺申脉穴的过程中能显著增加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并可能因此增加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量[12]。在对于其脑电图的观察中发现,针刺申脉在留针过程中可以显著增加枕区β波波幅,并降低该区β波的频率,且具有显著的后遗效应[13]。这些都为针刺申脉穴治疗失眠及精神方面的疾病提供了依据。
3.2申脉单穴运用特点
单穴针灸申脉能治疗的病症仅6种,占病症总数的13.6%,按频次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失眠和腹泻。在治疗失眠方面,单取申脉能提高患者的睡眠效率,对觉醒次数、觉醒时间、睡眠效率及睡眠结构中的快波睡眠(REM)有明显改善作用[14]。而单用申脉治疗腹泻方面,目前暂未有相关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其作用机理。
3.3申脉配伍运用特点
本研究结果提示:申脉在现代针灸临床上常与照海、百会、三阴交、后溪等穴位进行配伍,涉及到多种配伍方式。穴位配伍后,针灸病谱会随着配伍穴位的特点而稍有相应变化,但仍以神经系统与运动系统疾病为主。
申脉与照海以治疗失眠及踝关节扭伤、足内翻等局部疼痛为主。申脉、照海分别通于阳跷脉和阴跷脉,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眦,阳气盛则瞠目,阴气盛则瞑目。二者配伍,共同通过调节眼睑开阖及人体阴阳而主司睡眠。研究[14]证实,运用申脉与照海的配伍取穴治疗失眠优于选取单穴的疗效。申脉、照海对于失眠模型大鼠脑内IL-1和TNF含量的提高优于其他配伍穴[11],还可通过增加脑内GABA、γ-氨基丁酸受体A (GABAAR)阳性数及脑内5-HT含量[9-10],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
申脉与百会的配伍以及申脉与三阴交配伍均以治疗失眠、癫痫、脑血管病及后遗症等神志疾病居多。百会素有“三阳五会”之别称,属督脉穴位,与申脉相伍,可通过调节一身之阳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百会本处于头部,与脑窍关系密切。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又通于冲脉,可同时调节肝脾肾气血,善治神志疾病;申脉之所在足太阳经“从巅入络脑”,通于阳跷脉,具有调理神志之功;申脉为八脉交会穴,能通调三焦气机。故申脉与百会及申脉与三阴交的配伍,对于神志精神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申脉与后溪配伍多以治疗腰扭伤、颈椎病等运动系统疾病为主。申脉为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又通于阳跷,“阳跷为病,令人阴缓而阳急”;足太阳之脉“出别下项,循肩髆内,夹脊抵腰中”,“从腰中,下夹脊”,其循行经过腰背,主筋所生之病,配合通于督脉的后溪穴,二者能够疏通经络气血,对于多种急、慢性肢体疼痛、身体重着等病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根据杜元灏[15]提出的针灸临床病谱分级思路,在进行疾病谱分类时应结合针灸临床的实际情况,本研究未能结合针灸临床,这是本研究的不足。本研究结果提示:关于申脉的现代临床研究文献虽数量庞大,但总的来说,这些临床文献质量偏低,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偏少,其可靠程度偏低。目前临床对申脉的运用仍主要集中在基于跷脉理论下治疗失眠一类疾病为主,对于申脉治疗失眠的机制研究也逐渐引起研究者重视。这说明申脉对于失眠的确有很好的疗效;但申脉治疗其他疾病的临床文献报道仍偏少,尤其缺少随机对照类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从申脉治疗其他疾病着手,设计出相关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另外,亦有一些临床报道如申脉治疗暴盲、斜颈及腹泻等个案报道类文献,由于不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故而排除在外。但该类文献作为各医家的经验的运用,也可为临床针灸选穴及治疗疾病提供一定的参考,有待于在今后研究中发掘其疗效及机理。今后也需要在循证医学的指导之下对各个腧穴进行深入的探究,以得到更加客观与全面的腧穴病症谱,从而更科学地指导临床。
参考文献:
[1]申伟,汤继芹,张永臣.申脉穴主治病证及刺灸特点古代文献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4):371.
[2]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合作中心.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13-708.
[3]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3.
[4]林昭庚.中西医病名对照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91.
[5]Dresler M,Spoormaker V I,Beitinger P,et al.Neurosciencedriven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sleep therapeutics[J].Pharmacol Ther,2014,141(3):300.
[6]王爱成,王玉来,江涛,等.针刺申脉穴的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J].针刺研究,2005,30(1):43.
[7]Yeo S,Choe I H,van den Noort M,et al.Consecutive acupuncture stimulations lead to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neural responses[J].J Altern Complement Med,2010,16(4):481.
[8]黄满丽.首发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从神经心理学测量到神经影像学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9]周艳丽.针刺不同腧穴对失眠模型大鼠脑内神经递质5-HT、DA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 (8):887.
[10]周艳丽,高希言,王培育,等.针刺不同腧穴对失眠大鼠下丘脑γ-氨基丁酸和γ-氨基丁酸A受体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2,37(4):302.
[11]周艳丽,叶险锋.针刺不同腧穴对失眠模型大鼠脑内细胞因子IL-1、TNF-α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4):419.
[12]班维固.针刺后溪、申脉对青年健康人大脑中动脉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
[13]袁星星.针刺申脉穴对健康人脑电地形图变化的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
[14]尹红博,王盛春.针刺阴阳跷脉之申脉、照海穴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12,31(2):115.
[15]杜元灏.现代针灸病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
【责任编辑:贺小英】
中图分类号:R2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3213(2016)03 - 0432 - 04
DOI:10.13359/j.cnki.gzxbtcm.2016.03.033
收稿日期:2015-07-31
作者简介:张琪(1991-),女,2014级在读硕士研究生;E-mail:1132965587@qq.com
通讯作者:胡幼平(1955-),男,教授;E-mail:hypcdutcm@yeah.com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81373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