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也日益高涨,对比之下,艺术产业的发展显然跟不上需求的变化,因此,获得高质量发展,吸纳大量优质人才,培育艺术产业,也就成为我国艺术领域的核心目标。从作用关系来看,人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现实动力,作为向社会输出艺术人才的高校,也自然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对于本专业学生而言,创新创业似乎较为遥远,其艺术思维、艺术创作能力的发展,还要满足时代下的需求,也无形中为其赋予了更多的压力。因此,高校所应该做的,便是填补创新创业引导的真空,帮助学生迈向创新,走向创业,产生创新创业的自觉,进而带动就业,为艺术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理论分析;实践研究
目前,人才培养应当遵从供需的客观规律,而现阶段我国社会对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高涨,高校应当响应趋势,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以产出为导向,培养素养全面的应用型人才。对此,高校就需要放弃单一的传统艺术理论教育模式,在实践方面下足功夫,将培养重点放在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方面,这不仅是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实现“双创”的有力措施。对于学生个人而言,具备创新创业的必备素养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进而能够从容地面对“就业难”的问题,在将来也能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关联关系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和艺术教育都强调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于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通过创新的方式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1]。而艺术教育则强调学生独特的艺术表现和创新思维,让学生从艺术角度出发,将自己的想法和观念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将这两种教育方法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2]。其次,创新创业教育和艺术教育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来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以便将来更好地投身社会。而艺术教育则注重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艺术技能,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创作和表现能力。再次,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而艺术教育则强调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在自己的艺术领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和特色。通过将这两种教育方法相結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帮助学生将自己的艺术特色转化为商业价值。最后,创新创业教育与艺术教育的结合还可以推动艺术产业的发展。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可以帮助艺术从业者将自己的艺术特色转化为商业价值,推动艺术产业的发展。
二、我国艺术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不尽合理
目前我国的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以传统的“以考试为中心”教育为主导,忽略了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模式主要注重学生对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忽略了艺术思想的传授。因此,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此外,艺术教育过程中的考试制度也成为制约学生发挥创造力的重要因素之一[3]。对于学生而言,考试成绩往往成为他们在艺术教育中获得成功的唯一标准,而不是对于艺术思想、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市场和社会对于多元化、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够均衡
在我国的教育领域,资源分配不均衡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强调物质条件的艺术教育而言这种情况尤其突出。一方面,一些发达地区和优质学校能够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如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学环境等,这些资源使得这些地区和学校的教育质量更高,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和学生。而另一方面,一些贫困地区和落后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陈旧,教学环境差,这些因素导致了这些地区和学校的教育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4]。这种资源分配不均衡致使优质的教育资源仅能被一部分人所拥有,使得艺术教育领域的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三)教学方法及内容较老旧
我国的艺术教育在教学方法和内容方面存在老旧的问题。教学方法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板书、讲解和模仿练习等方式上,缺乏创新性和多元化。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但对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并不具备。同时,教学内容也往往停留在传统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忽略了当代艺术的发展和变化。此外,艺术教育中的评价体系也存在问题。对于学生的评价往往仅限于技能和技巧方面的表现,而忽略了艺术思想、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5]。这种评价方式限制了学生在艺术教育中的发展空间,使得学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模仿和模拟传统的艺术形式,而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
(四)与市场实际需求相脱节
在当前的艺术教育中,市场实际需求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相脱节的现象。传统的艺术教育主要注重基础功底的训练和技术的熟练掌握,忽略了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因此,很多学生在完成艺术教育后,面临着就业困难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与此相反,市场实际需求更多地强调创意和创新能力,注重艺术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强调艺术作品的商业价值[6]。然而,在现有的艺术教育体系中,学生往往缺乏与市场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的培养,很难在市场上找到适合的职业发展方向。因此,我们需要在艺术教育中更加注重市场实际需求的引导,强化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与文化产业的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和职业发展的机会,让艺术教育更加贴近市场实际需求。
(五)缺乏关键的国际视野
当前的艺术教育体系主要针对国内的文化和艺术背景进行教学,缺乏国际化的视野和培养。艺术作为一种全球性的语言和文化形式,其发展和变化不断受到全球化进程的影响,国际化的视野和背景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至关重要。但在目前的艺术教育中,学生往往没有接触到国际先进的艺术理念、思潮、技术和作品,也没有机会到国外进行学习和交流,导致了他们缺乏广阔的视野和全球化的背景,这对于他们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开展创作和交流,以及在国际化的市场上发展职业都是不利的[7]。
三、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在艺术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现实逻辑
不断挑战和突破传统思维,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艺术表现形式,这也为艺术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艺术教育可以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和社会现实,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创业能力培养。在具体的实践中,创新创业教育在艺术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供创新创业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创新创业教育倡导的是一种创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即“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核心、以实践为基础”的理念。这种思维方式和方法可以应用到艺术教育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市场需求和趋势,开发新的艺术产品或服务,并进行创意营销。与传统的产品营销不同,艺术创意营销不仅仅是为了推销产品,更是要营造一种艺术氛围和文化体验,让顾客感受到产品或服务的独特价值,还能够运用音乐、绘画、雕塑、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吸引目标消费群体的注意力,从而增强品牌的知名度和忠诚度。
二是提供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和机会。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学生探索市场机会,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在艺术领域,学生可以通过创意和艺术作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进而实践并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跨越不同的学科领域,汇集不同的知识和技能,实现资源的整合。同样,在艺术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科领域的学生和专业人士合作,扩展自己的艺术视野,同时吸收和整合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实现跨学科创新[8]。
三是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总体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得以落实的重要基础是在艺术教育汇总建立完善的相关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的相关理念深度融合至专业教学中,进而使学生产生对应的觉悟。此外,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最重要的实践环节,高校应当落实产学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顶岗、换岗等多种实践机遇,帮助其提升自己的创业能力。
四是提升师资队伍的技能水平。在艺术专业教学中,教师通常是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发起者与引导者,他们的想法将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行为。因此,教师素养也能够对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对此,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保证自己始终对动态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抱有清晰的认识。对于高校而言,应当适当开放培训、进修等渠道,为教师素养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机遇。并且,对于艺术教育而言,从来不是高校的“孤军奋战”,而是应当调动社会力量,推动艺术行业自身从业者参与教学工作,通过引入高质量的教师培养机构与先进的教育理念,或是实现西方发达国家师资培训模式的本土化改造,进而体现出艺术教育创新创业的独特价值。
五是构筑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推动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培育创新创业素养的优良土壤,因此,艺术教育的改革也应当从校园文化着手,进而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具体而言,活动是促进文化形成的关键抓手,校方要考虑到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还要起到文化培育的核心目标,因此,邀请行业内的杰出校友分享经历,组织艺术创作竞赛,也就成为现实选择。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见识,又可以提振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建立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工作室,为学生提供更多与創新创业相关的实践资源,帮助他们解决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应在大学中开设“艺术设计思维创新”“品牌设计与管理”“创业思维”等与艺术专业教育相契合的选修课程,并在此基础上为艺术专业的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需要注意的是,艺术教育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使艺术教育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更加注重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倡导实践与创新,可以为艺术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例如,可以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改革,引入更多的实践元素、创新理念和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四、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艺术教育教学改革案例分析
X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设计课程时经常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经验和市场应用的思考,导致毕业后就业难度大。于是,教师们开始探索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艺术教育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首先,校方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大一开始就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该课程包括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内容,让学生从设计的角度思考如何满足市场需求和实现商业价值。在设计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元素,让学生从实践角度思考设计,掌握产品设计、品牌策划、营销推广等知识和技能。其次,教师与学校有关部门共同推广创业实践项目,在大二时,学生们组成小组进行创业实践项目,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设计与商业的结合点,并在实践中学习如何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推广。在大三时,学生有机会到企业进行实习,接触真实的商业环境,体验创新创业的实践过程,并了解各种艺术行业的运作模式和商业机会。
在规划过后,教师们对这一教学方案进行了长期的跟踪和评估,发现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应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能够更好地理解设计与商业的结合点,提升了就业竞争力。学院对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实施效果进行了全面评估,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反馈等方式,发现学生们在参与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后,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提升创意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其中,许多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开始自主创业,有的项目得到了商业化的成功转化,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认可。学生们在项目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作品和创意,而如何将这些创意转化为商业化产品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该学院设立了一个“创意孵化中心”,提供给学生们从商业计划到市场推广的全方位支持,帮助他们将创意转化为真正的商业价值。此外,该中心还举办了许多展览和展示活动,为学生们提供展示成果和交流经验的平台。在未来,该学院计划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在艺术教育中的应用,开设更多与创新创业有关的课程和项目,并将其纳入教学体系中,以更好地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艺术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总体来看,X高校的案例充分展示了创新创业教育在艺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及改革效果,选题创意、团队协作、商业化切实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其他艺术院校,可以参考该案例,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在艺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更多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艺术人才,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结语
在“双创”的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已然成为高校诸多专业教学的发展重点与内在动力,尤其对于艺术教育而言,传统艺术教育刻板、僵化、成果转化慢等一系列问题自然迎刃而解。高校应当针对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资源分配不均,教学内容老旧,不符合市场需求以及缺乏国际视野的问题,以重视创新创业思维培育,提供平台机遇,完善课程体系,打造高质量师资队伍以及培育创业文化等方式,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深度融合,使其对艺术教育的改革作出引导。
参考文献:
[1]毛佳.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的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20(24):132133.
[2]秦晋,霍楷.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16):2630.
[3]李晚晴.高职艺术類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4):204205.
[4]康冬,荣岩,鲁雪.独立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41(1):107108.
[5]吴济池.“双创”语境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路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21(3):169170.
[6]周屹.VR技术在艺术设计教育改革中的创新路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9):126128.
[7]邹琳琳,昌进.音乐表演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22):145147.
[8]赵丹丹,李晓迪,赵子怡.创新创业教育推动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5):5254.
作者简介:马琳(1974— ),男,汉族,北京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教育、创新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