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位一体”的航海类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7-27 21:41:58王利张本向阳杨志勇吴洁
科技风 2023年21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新工科培养模式

王利 张本 向阳 杨志勇 吴洁

摘 要:针对“新工科”背景下的航海类人才培养,提出了学生—教师—行业“三位一体”的航海类人才培养模式,针对该模式下的人才培养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的预期目标,对“三位一体”的航海类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三位一体;新工科;培养模式

武汉理工大学是国家重点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高校,多年来为我国乃至国际海上运输业培养了大量航海类高级人才。现代航海业运用先进科学技术程度越来越深,各类船舶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于航海类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航海类人才培养模型无法适应新时代航海类人才的要求[1]。2017年教育部提出了“新工科”的理念,“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是推动“新工科”建设的三个纲领性文件[2]。在“新工科”理念的指引下,针对国际航运业发展的新形势对航海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武汉理工大学对航海类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积极探索从深化航海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航海类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航海类专业教学改革等方面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校航海类教育质量。

一、当前航海类人才培养的特点

传统的航海类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特点[35]:

(1)所使用的教材中部分设备和知识点的教学内容与航运业的发展存在严重的滞后,部分设备在行业内被淘汰更新或者技术上已经发生重要变化;

(2)航海类教师没有上船工作经验,或不具备航海专业背景,知识体系与航海行业发展不同步,授课使用的教案等材料更新不及时,不能反映航海行业的新进展;

(3)课堂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机制欠缺;

(4)航海类学生评价还是主要以最终笔试考试结果为考核方式,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严格监管,也缺乏对学生航海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

(5)航海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依然存在,部分航海类教师不具备航海实践方面的实操能力;

(6)航海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航海行业联系不够密切,对航海类人才专业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存在认知上的差异。

传统航海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严重影响了航海类人才的质量,引起航海类高校的重视,在航海类人才培养方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改革探索,但是也应该看到,航海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往往局限在校园内部,没有与航海行业紧密结合起来。而航海行业具有人才培养的诸多优势,既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资源,又有与现实贴近的技术设备场地资源,只有将航海行业纳入高校航海类人才培养的框架内,高校才能培养出与行业贴近,与时代贴近,让航海行业满意的合格航海类人才。

二、主要研究内容

要实现“新工科”理念下航海类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需要对人才培养模式做出全局性顶层规划,航海类高校教师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探索[2,67]。航海类人才的培养的涉及三个方面,分别是学生、教师、行业,只有这三个方面共同努力,形成“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达到“新工科”的建设目标。航海类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航海类高校的特点是理论教学方面有优势,而航海类企业内拥有大量的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注重发挥航海类高校和航海企业在教学中的作用,推动传统航海类人才培养模式向“新工科”模式转变,建立“学生—教师—行业”三位一体的航海类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航海类人才培养新理念研究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航海类人才培养新理念,并不单指给学生传授职业必备的专业技术知识,而是培养具有全面发展的专业知识过硬且人格人性健全的鲜活的个人。因此,对于新工科背景下的航海类人才培养模式新理念,需要对于整个培养目标进行重新梳理,按照“新工科”的总体目标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重点是要解决“需要培养什么样的航海类人才”。对于航海类专业学生而言,其职业具有行业的特殊性,大量的毕业生工作后的第一份职业是船员。船舶是一个独立的生存空间,活动范围有限,与陆地生活状态不同,人际交往的机会很少且性别单一,全部为男性,缺少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一趟船舶航行的周期往往从几个月到整年。作为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青年,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对人的生理、心理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因此,作为航海类的人才培养,除了在学校传授必要的职业所需的科学技术知识外,还需要额外的关注学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健康。船员在船舶上工作生活,会与不同国籍的船员一同工作,船员需要学会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习惯的外国船员合作社交的能力;船员会到不同的国家的口岸,到达不同的法律体系和社会制度的国家,因此,船员还需要具有较强的法律和政治素质;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航海类专业人才,学生在学习期间需要进行严格的专业训练,在培养目标的引领下,对学生的各方面的学习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每个教学目标能够在学生的专业技能上体现出来。在学校的航海类人才培养体系中,不能只将学生当作职业的工具人,而应该从人性和职业性的要求出发,科学地制定和安排人才培养模式。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目标,既要在教学内容上体现专业性,也要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方面的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

(二)航海类人才培养教学新模式研究

航海类人才培养新理念的落地以及确保合格的航海类人才培养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还是专业教师。专业教师是人才培养的执行者、参与者、引导者,专业教师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新工科背景下在航海類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师应当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深化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教师应该不断更新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学内容。航海类人才培养所选用的教材和教辅资料,往往都具有二十几年的历史,教材中部分内容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国际上对于航海类相关的法律法规的颁布和更新相当频繁。专业教师非常有必要跟踪这些行业的变化,将这些新的变化体现在教材中,作为专业教师,撰写教材应该成为一种职业习惯;对于授课使用的教案,一般教师在切实教材的前提下,多年不用更新,直接影响了学生听课的效果。

(2)专业教师应该不断运用与时代相适应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频繁。对于多年的专业教师而言,处于职业教学习惯,一般很难改变或者接受新的教学手段,没有了吸收和掌握新技术的职业兴趣,认为教学只是上课,这个观点仍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论点。在当前信息化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新的教学手段应该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更生动地体现教学效果,使学生更乐于接受和掌握知识点。当前3D动画、虚拟现实和网络MOOC等多种形式,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的常态,专业认可教师除了进一步了解行业发展外,还需要额外花时间学习和掌握这些新的教学技术。

(3)教学中要落实“课程思政”的教育思想。我国具有悠久的航海历史和灿烂的航海文化,在航海类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将这些资料有机地融合到专业课程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要让航海类学生毕业后快速适应船员的工作环境。航海类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引入其他专业领域的专业教师,如心理学、医学和生理学等,通过这些专业知识与航海类实际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相融合,更好地培养学生自我心理生理调节能力。

(5)专业教师应该不断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密切联系,一个是掌握行业发展的最新变化,二是在人才培养中得到行业企业的支持,如提供学生实习实践的场所等,更有利的是在当前就业压力逐步增大的形式下,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可选的方向。

(三)航海类人才培养学校—行业融合新结构研究

高校的航海类人才培养,最终的目标是向行业企业输送合格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这里的合格人才,不仅仅指的是具有系统全面的专业技术知识,还应该是在心理生理方面具有健康积极乐观的全面发展的鲜活的个体。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的用人标准和评价体系都是逐步提高。因此,将行业企业引入航海类人才的培养中是非常必要的。行业企业参与到航海类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应该只是专业教师的个体性教学特色,应该从机制上形成一套完备可行的制度。行业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式有很多,如一起编制授课教材,为高校提供最新的设备技术资料,行业内发生的有重大教学价值的案例,这些参与到高校的课堂教学中,作为校外导师充当学生的职业引路人开展职业化教育等。这些深度参与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学管理团队从制度层面建立可行的机制,一个是便于基层专业教师的教学活动有制度保障,二是企业参与学生教学活动对于企业自身的管理有法可依,推动校企之间的良好互动,同时又不影响双方的各自发展。

三、需要解决的问题

建立“学生—教师—行业”三位一体的航海类人才培养新模式,航海类人才的培养紧跟时代的发展,体现先进技术在行业内应用的现状。教师在人才培养方面,一方面紧密联系行业,了解行业发展的前沿动态,将行业的最新发展引入课堂教学中,体现在教案中,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另一方面,专业教师教学方法体现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引入多种教学方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满意感。

(1)“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新理念实现路径。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专业教师对于课程的教学以满堂灌的形式,理论教学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知识方面,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机制很欠缺。现在新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就要将这个新理念具体化,赋予其实实在在的内容,这些内容应该具有清晰的目标、具体的体现形式和考核要求。“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理念,绝对不是取消教师的课程主导权,而是专业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对于授课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哪些内容需要课堂教授,哪些内容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或者进行课堂讨论等;除了专业技术知识体系外,还要根据航海类学生职业的特殊性,正视船员工作生活环境中容易引起的心理和生理问题,科学指导航海类学生如何度过孤独的海上时光。可以增加开设海员心理学、海员生理学等与职业相关的社会学科。

(2)教师职业技能提升的实现机制。人才培养的关键,还是在专业教师身上,教师作为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人,肩负着向学生传递最新行业发展的新知识的重任,因此,教師的专业技能提升必须进行系统的规划,形成一套有效的机制。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包括对应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最新科技在行业内的应用、新的国际国内行业法规在行业内的实施等。对于掌握的这些信息,要体现在教案中,要体现在教材中。除了专业知识的更新外,教学方式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如运用多媒体、MOOC、虚拟现实、三维动画等多种方式。因此,如何建立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提升,应该形成一套科学的实现机制。

(3)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新工科背景下的航海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离不开行业的参与。航海类行业参与国际竞争,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和科技高速发展应用现实下,行业对于航海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让高校培养的人才始终与时代相匹配,行业企业对于人才的培养不能缺席。虽然行业对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但是当前还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长效机制,企业对于人才培养的参与力度稍显不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方面有很多,如提供学生参与行业实践的场所,企业为高校提供最新的设备和图纸、校企合作编写教材、为教师的职业技能提升提供场所、聘请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为学生授课等。这些方面部分高校已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因此,本研究将探索如何形成一种便于实施的校企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

结语

在“新工科”理念指导下形成的航海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期望所涉及的各个层面互相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和承担起各自的应尽责任,共同为培育高素质的现代航海类人才而发挥主体作用,形成各方共赢的局面。对于航海类学生而言,通过教师和行业的共同努力,在知识体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对于航海类专业教师来说,通过行业提供的平台和资源,更新运用行业类的最新信息,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对航海类行业来说,深度参与航海类学生培养,了解航海类学生的特点,面对面开展职业能力的指导,培养真正适应航海类职业发展的新型航海类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本,向阳,杨志勇,等.新工科背景下轮机工程本科专业“船舶辅机”课程设计[J].航海教育研究,2022,39(2):4652.

[2]辛远征.融合创新 追求卓越 中国海洋大学新工科建设思考与实践[J].山东教育,2022(21):3031.

[3]王利,向阳.三维课件在船舶辅机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21):194195.

[4]王荣杰,俞万能,陈丽勤,等.基于新工科理念的船舶工程类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J].航海教育研究,2019,36(2):1316.

[5]郑尚龙,杨神化,曹宝根,等.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集美大学航海技术专业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23(1):8188.

[6]黄桥高,潘光,曾向阳.新工科背景下海洋工程大类培养的专业建设与实践——以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为例[J].科教文汇,2022(1):4851.

[7]文元全.对航海新工科及其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17,34(3):1014.

基金项目:2021年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基于‘三位一体的航海类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2021127);2020年武汉理工大学教学研究项目“‘新工科背景下轮机工程‘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w2020016)

作者简介:王利(1977— ),男,汉族,湖北武汉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航海类专业教学与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新工科培养模式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计算机教育(2017年8期)2017-09-01 15:00:02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科技视界(2017年10期)2017-08-21 07:51:35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学校、家庭、社会如何做到“三位一体”
教育(2016年41期)2016-11-15 19:12:32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7:48:15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26:18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2:22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30:25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企业导报(2016年9期)2016-05-26 21: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