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蔷 刘诗雨
编者按:《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要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和跨学科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生的学习从书本引向更广阔的现实世界”。而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往往不能用单一学科的知识去解决,课程标准也提出,学生应综合运用英语和其他课程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拓展对自我、社会和自然的认知与体验。这就涉及了跨学科的问题。在设计、实施和评价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我们发现许多教师仍存在困惑、缺乏指导。因此,我们希望从理念和实践两个层面对中小学跨学科英语综合实践活动展开讨论,以期帮助广大读者认识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教学。
摘 要:自《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以来,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引起了广大一线英语教师的关注。但是很多教师对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及意义还缺乏深入的认识,在实践层面也存在不少关键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在探讨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设计路径及教学意义的基础上,对一线教师如何解决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参考,并通过案例加以展示说明。
关键词:英语学科;跨学科主题学习;英语教学
引言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颁布。此次《方案》的修订提出要“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并明确规定“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教育部,2022a)。为了保证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落实,《方案》还明确了课时要求,“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教育部,2022a)。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实现课程综合化、凸显课程实践性的积极稳妥的举措,对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郭华,2023)。可以说,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吴刚平,2022)。
在《方案》的指导下,《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则在三个学段的教学提示中对英语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语言能力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提出了相应要求,为教师组织和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提供了指导和建议(教育部,2022b)。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一方面基于英语课程标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一方面指向学生的跨学科素养,在学习与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探究与问题解决、合作沟通等能力(夏雪梅,2018)。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跨学科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正确认识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设计路径、教学意义以及解决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实践层面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能够为广大一线英语教师更好地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奠定基础。
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概念界定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方法、观念,综合解决主题聚焦的问题的教学理念。它将“跨学科(transdisciplinary)课程”和“主题(thematic)课程”两种课程形态结合起来,既立足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又将这种关联拓展到社会生活当中,围绕特定主题整合学生的知识、经验,进行教学设计(李俊堂,2022)。跨学科主题学习并不是反对或者放弃学科学习,而是立足于某一学科,在扎实的学科学习基础上,以主题为中心整合相关学科知识实施综合性学习,最终使学科学习与跨学科学习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此外,跨学科主题学习以实践为导向,强调联系学生的个人经验与社会生活,通过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地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重大或复杂的人生问题与社会问题。
就英语课程而言,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以英语学习为立足点的一种学习实践。具体而言,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要基于英语学科的立场,以英语课程内容为依托,以主题为核心和纽带,统领、整合其他学科课程的学习内容、方法和思维方式,使不同学科的知识围绕主题有机融合,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新的相对系统的认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
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路径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是广大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
基于教材设计的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通常有三种路径。第一种路径是以教材某一单元为一个整体,围绕单元主题,以单元内各语篇内容之间的逻辑关联为纽带,设计能够串联各语篇内容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即教师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为统领,设定单元驱动性问题,用一系列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将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串联起来,使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与问题解决贯穿整個单元教学的始终。当学生完成本单元各语篇子主题的学习后,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任务也随之完成。至此,整个单元的学习任务圆满结束。
第二种路径是教师在学生完成某一单元的学习后,基于该单元主题和主要内容,以其中一课或若干课时所学内容为基础,选择能够满足学生生活经验、知识建构、语言水平和学习兴趣发展所需要的相关主题,创设真实情境,设计真实任务,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语言和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发展综合实践能力,也可检验学生能否应用单元所学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解决真实问题。
第三种路径是教师根据单元主题,但不局限于单元所提供的学习材料,创设符合学生学情、具有时代感、体现生活特色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教师需要以主题为核心,补充和丰富相关学习材料,特别是跨学科课程的内容(吴刚平,2022),帮助学生在完成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和建构新知识,获得新能力,解决新问题。本文介绍的案例采用的是第三种路径。设计和实施这种路径的跨主题学习活动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会偏高一些。
在英语学科中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意义
1. 实现英语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
《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学习和运用英语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化,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逐步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客观、理性看待世界,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终身学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奠定基础(教育部,2022b)。英语课程的工具性指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英语之后,可以在将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运用英语去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英语课程的人文性指通过英语课程促进学生形成综合人文素养、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英语课程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征强调学生要通过大量理解性和表达性的活动,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获得语言背后承载的丰富的跨学科主题及中外优秀人文及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素养和人文综合素养,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虽然《课标》明确了英语课程的双重性质,但如何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融合仍是现阶段英语教学实践中的难点(教育部,2022b)。受认识、实践和应试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英语教学仍存在表层化、碎片化和模式化的现象,育人目标“贴标签”的情况普遍存在(王蔷、葛晓培,2022)。
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教师帮助学生通过活动习得相应阶段应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同时通过跨学科的主题和内容兼顾英语课程的人文性,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实现英语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2.引导学生英语学习方式的变革
虽然灌输式教学方法和理念已被摒弃多年,但很多英语教师仍然会不自觉地在课堂上讲授大量语言知识,未能关注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所学语言背后承载的内容,也未能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导致学生难以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面对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
在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实践是课堂的重心。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为目标,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运用语言去发现和描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方案或系统化认知,从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或思维认知层面的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使用与主题相关的语言描述问题、分析问题、陈述解决方案,从而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过程中落实语言学习和知识学习,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因此,在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发生本质的变化。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课堂实践的主体。学生在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中能够最大程度地参与课堂实践,用英语去思考、去做事。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努力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运用语言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形成概念性理解,并针对该主题下的问题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解决方案,从而引导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变革,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推进英语学科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
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够让语言学习融入真实世界,回归学生生活。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英语学科相对独立,缺少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流动和融合。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够同时激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跨学科知识,促使课堂教学从以语言知识学习为主线转向以核心素养培养为主线。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不是以学习语言知识为目标,而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教师无法通过講授式的教学实现这一目标,而是要把课堂实践的主体转变为学生,把教学方式转变为实践和探究。在英语教学中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够将教与学一体化,将知识系统化,从而打破传统英语学科教学仅关注语言知识学习的局限,使语言知识和不同学科知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相互融合,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改善思维方式,拓展能力范畴,提高创新能力,发现、发展和融合运用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张玉滨,2018)。总而言之,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可以促进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提高课程开发的能力,也有助于更好地落实《课标》,深化课程改革。
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关键问题的解决
虽然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够发挥英语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不少现实问题。例如,学生语言能力与认知水平不匹配、语言知识学习与跨学科知识学习缺乏有机结合、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缺少真实情境、英语学科课时不足,等等。
1.如何解决学生语言能力与认知水平不匹配的问题
虽然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够发挥英语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但在教学实践中,却面临着学生语言水平低于认知水平的问题,即学生的语言表达有限,无法表达其真实的思维与想法(付建霖,2022)。
而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立足真实情境,聚焦真实问题,无疑会更加凸显学生语言水平与认知水平的差距。因此,教师在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活动时,需要搭建合适的学习支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现有的语言能力,搭建语言学习支架,另一方面要适度降低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所要求的认知水平,以缩小二者之间的差距,充分发挥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育人功能(付建霖,2022)。具体而言,教师在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时要客观分析学情,选择和设计适合学生语言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学习主题和实践活动,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为学生参与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活动奠定基础,缩小学生语言能力与认知水平的差距。
2.如何使语言学习与跨学科知识学习有机结合
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学生是用语言做事情。只有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基础,学生才能够运用语言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未能掌握与主题相关的语言表达,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也只能是空谈。学生既无法提升语言能力,也无法在活动之中感受到跨学科的魅力。因此,教师在设计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时,必须坚持英语学科立场,引导学生在学好英语学科知识的前提下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教师可以精选适切的英语素材,精心设计语言输入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与主题相关的语言表达,并在跨学科活动中反复使用,从而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语言和跨学科知识去解决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要通过英语学科知识建构跨学科知识,教师需要对具体的主题学习任务到底“跨”哪些学科作出判断。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可立足具体情况,识别完成任务所涉及的学科。不少教师在做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时会认为涉及的学科越多越好,以体现“跨”度之大。实际上,跨学科的意义不在于“跨”了多少学科,而在于解决真问题。因此,教师要思考如何基于英语学科,打破学科边界,探寻学科间的知识关联,最终实现语言知识与跨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
3.如何使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立足真实情境
立足真实情境是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重要特点。只有创设情境真实的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学生才能感受到英语学习与真实世界、真实生活的关联,使英语学科的学习不再仅聚焦语言知识的“去生活化”讲授。
要想使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立足于真实情境,教师必须选择聚焦真实问题的主题,立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以及解决问题的必要性,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和形成创造性解决方案的动力。此外,教师还需要关注所选主题的探究价值。所选主题的实践任务不应是简单罗列或复述所学知识,而是要立足真实生活解决问题。这需要学生整合多学科知识、技能和方案,结合自身经验,通过分析问题—提出可能性方案—不断校正方案等探究过程,合理解决问题。最后,主题主要来源于课程要求、资源条件等,但最终由学生经验决定。教师在选择主题时要考量学生的需求、兴趣以及已有学习经验等学情。所选主题只有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立足学生的真实生活和真实经验,才能创设出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动力。
4.如何解决英语学科课时不足的问题
《方案》明确要求“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教育部,2022a)。但在实际教学中,英语教师仍然面临课时不足的问题,难以通过课堂教学完整地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目标和要求。为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可以将课内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共同服务于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
在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时,教师首先应合理分配学生课内和课外的学习任务,保证学生在课内和课外的学习中都有学习支架,尽可能发挥他们的潜能,从而更好地完成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如:在课内学习时,教师作为引导者,要为学生学习语言和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提供支架;而在课外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具体任务促使学生自主开展小组讨论、扩充学习材料与资源等,以此为学生提供支持。其次,教師应注意为跨学科主题学习中课外学习的部分建立合理的评价与反馈机制,确保学生在课外学习中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而非机械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5.跨学科主题学习对英语教师提出的其他挑战
跨学科主题学习不同于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师必须改变以讲授的方式传递知识的习惯,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中的热情,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因此,教与学方式的重大变革必然对教师提出更大的挑战。首先,教师要努力转变课程理念和教学观念,深刻领会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重要意义与价值,明确实施的目标、路径、方法和要求,积极投入新的教学方式和实践探索中。其次,教师要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并不是弱化英语教学,而是坚持英语学科立场,以英语学科内容为主干,整合其他学科知识,围绕一个中心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因此,教师必须持续发展自身的英语学科能力,主动拓展其他学科的知识,在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帮助学生融合其他学科知识,形成整合性理解,引导学生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不仅要体现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也要体现跨学科的核心素养。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学习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并与其他学科教师开展联合教研,改变“单兵作战”的教研方式,转而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凝聚智慧、共同研究、大胆实践,不断在团队合作学习与实践中探索和开发适合自身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自觉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程理念。
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案例*
本文以一则主题为“冬至文创产品设计与文案创作”的九年级教学案例为例,重点说明如何解决在英语教学中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存在的关键问题。
该案例中,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虽然了解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但对于我国冬至的风俗习惯、历史知识和文化内涵知之甚少。因此,教师结合《课标》人与社会主题内容要求(三级)中有关文化习俗与文化景观和教材中有关节假日与庆祝活动的子主题内容,以“冬至文创产品设计与文案创作”为主题,结合真实生活情境,设计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具体如下:
[跨学科主题学习名称]
Design a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about Dongzhi Festival.(冬至文创产品设计与文案创作)
[选题背景]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的倒计时短片以中国二十四节气为主题,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式的浪漫”。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独创的时间制度,在2016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冬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是许多学生并不了解我国冬至的风俗习惯、历史知识和文化内涵。《课标》主题内容要求(三级)包括跨文化沟通与交流,节假日与庆祝活动以及勤于动手,乐于实践,敢于创新等主题内容;教材中涉及创造与发明、节日与传统食物、节日与习俗等话题。本选题旨在结合真实生活场景和学生生活学习经验,让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观察冬至的地理特征,体验冬至的习俗,探究冬至背后的历史文化,创造性地向世界呈现中国的冬至元素,讲好中国故事。
[学习任务]
学生应邀参加文创馆举办的“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文创产品设计及线上展示活动(英文专场),设计体现中国冬至元素的文创产品,绘制产品图并撰写文案,阐述设计理念,向外国友人介绍冬至文化,完成一次跨文化交流体验。
基于以上选题背景与学习任务,教师从语言学习价值、教育价值与社会价值三个维度制订了学习目标,并阐述了该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涉及的相关学科及主要内容。具体如下:
[学习目标]
1. 语言学习价值
首先,学生通过阅读有关冬至的节气特征、多元习俗、古诗词等的英文素材,梳理有关冬至的信息,并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形成结构化的知识,在课堂交流中用英语口头介绍冬至,从而内化并应用相关的英文表达,提高英语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其次,学生通过小组协商和讨论,将思维导图中所归纳的冬至元素体现在小组的文创产品设计和文案中,提升迁移创新能力;最后,学生小组合作,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文创产品设计方案,发展思维品质和跨文化交流意识。
2. 教育价值
学生能够在合作与互动中完成较有挑战的任务,树立团队合作与研讨意识;学生能够通过一系列梳理与整合、参与与实践、讨论与设计的活动深入理解冬至的历史文化内涵,感受古人的智慧和价值观,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学生能够通过设计文创产品,培养和发展高级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3. 社会价值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设计、展示、宣传冬至的文创产品,建立文化自信,以行动参与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活动中,展示了一条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国智慧的有效途径。
[涉及学科]
1.语文:鉴赏古诗词《冬至》,分析诗中描绘的冬至场景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历史:通过史料中描写冬至的片段梳理唐朝和北宋时期的冬至习俗,理解冬至在当时的重要地位。
3.地理:了解冬至的地理特征和人文习俗。
4.英语:用英文撰写文创产品文案,阐述设计理念。
5.美术:根据冬至元素绘制文创产品图。
在明确了学习目标和跨学科内容的基础上,教师从选题、规划、实施、总结四个方面依次展示了具体的实践任务和相应的课时及课后任务安排(见表),并以流程图(见图)的方式呈现。
该案例选题基于《课标》主题内容要求,结合教材涉及的有关单元主题,立足学生真实生活情境,创设“设计冬至文创产品并撰写文案,在文创馆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冬至文化”的情境,将英语语言学习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结合,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一些冬至的习俗,如祭祖和吃饺子等,但他们所掌握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对冬至的已知,對冬至的认识也有待深入,其认知水平与语言能力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教师补充了相关的语言和知识素材,如古诗词的英译、古代文献资料的英译等,为学生搭建语言支架,缩小语言能力与认知水平的差距。
该案例中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学生需要在了解冬至习俗和地理特征的基础上探究冬至背后的历史文化,并通过设计文创产品和撰写英文文案展现出来。可见,该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重视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学习跨学科知识,对不同学科的知识产生整合性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
从实践任务规划表和流程图中可以看出,该案例由两课时组成。在课时1中,学生需要通过小组协商初步确定本组文创产品的类型及其体现的冬至元素,并在课后继续完善设计思路。在课时2中,学生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撰写本组拟设计的冬至文创产品的英文文案,并在课后通过小组讨论修订文案,进一步完善并提交最终的产品设计文案、设计图和活动自评表,最终由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两课时的课堂学习与课后任务相互补充。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学习任务,积累与冬至有关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知识,了解文创产品文案的写作特点与写作目的,并在课后与同学协作交流,不断完善产品设计和文案,充分实现了课内外学习的有机结合。
此外,该案例涉及英语、语文、地理、历史、美术等多个学科,此类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夯实自己的语言基础,收集和学习与冬至相关的英文表达与材料;另一方面要研读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熟悉课程内容,使之与英语学科有机结合,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跨学科知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结语
为帮助广大英语教师和外语教育工作者认识到跨学科主题学习对实现英语学科独特育人价值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付诸实践,本文探讨了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意义、设计路径以及在英语学科中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并通过案例加以说明。一方面希望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够切实助力英语教师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落地课堂;另一方面也希望广大教师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推动教师教学能力和我国外语教育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付建霖. 2022. 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价值、困境及其突破[J]. 教学与管理, (34): 56—59
郭华. 2023. 跨学科主题学习:提升育人质量的一条新路径[J]. 人民教育, (2): 25—27
教育部. 2020.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 2022a.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部. 2022b.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俊堂. 2022. 跨向“深层治理”——义务教育新课标中“跨学科”意涵解析[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 116—124
王蔷, 葛晓培. 2022. 英语课标(2022年版):突破有“语言”无“文化”的教学窘境[J]. 中小学管理, (6): 24—27
吴刚平. 2022.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意义与设计思路[J]. 课程·教材·教法, (9): 53—55
夏雪梅. 2018. 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融通学科素养和跨学科素养[J]. 人民教育, (1): 61—66
张玉滨. 2018. 高中跨学科教学的本位价值与实施路径[J]. 中小学管理, (4): 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