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桂梅,普继雄
(弥勒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 弥勒 652399)
弥勒市新哨镇自2006年开始引进韭黄种植,目前新哨镇共有韭黄1447 hm2,占弥勒市韭黄面积的50.5%,是新哨镇的重要产业之一。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连作障碍不断显现,导致韭黄品质下降,产量降低。
前期项目组通过对韭黄连作障害土样样品的采集、送样及土壤pH、有机质、碱解N、速效P、速效K等指标检测和分析发现,连作障害土壤0~20 cm耕作层土壤碱解氮含量处于丰富水平,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普遍偏高,但与健康田相比,无明显差异。并委托百迈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连作障碍土壤与健康田土壤进行了土壤微生物高通量测序分析,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分析发现,韭黄连作障碍主要原因是土壤有害微生物种群数量增加,特别是土壤杆菌属和红细菌属细菌数量激增,破坏土壤微生物种群平衡,最终导致韭黄生长发育受阻。
辣根素是从十字花科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其作为土壤处理剂可有效杀灭多种土壤微生物。为消减韭黄土壤连作障碍,2021年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开展了辣根素水乳剂对连作韭黄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试验,以土壤消毒来提升土壤酶活性,降低土壤病虫害,为韭黄的连作提供基本保障[1-2]。
供试韭菜品种为当地老品种久星10号,25%辣根素水乳剂购于西安米先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试验地设在云南省弥勒市新哨镇路体社区大窝旧小组190 m2新植连作韭菜地,土壤类型为棕壤,分为2个处理,T1为辣根素处理,T2为清水对照,每处理面积95 m2。试验前取土样检测,土壤养分含量为有机质2.05%、全氮 0.21%、速效磷 230.5 mg·kg-1、速效钾 257 mg·kg-1、pH为6.26。韭菜地地势平整,交通及排灌方便,符合试验要求。
用犁深翻土壤30 cm以上,平整土地,并清理掉植株残体,晒地20 d;作垄,每处理4垄,垄宽3.75 m,长25.4 m;铺设喷灌设备;T1于2021年9月1日用清水对25%辣根素水乳剂60 L·hm-2,使用3WBD-16HBA电动喷雾器(工作压力0.2~0.4 MPa,容量16 L),用水量720 kg·hm-2均匀喷雾在垄上,并及时喷水30 min,湿度控制在70%左右(过干会影响药剂扩散);T2(CK)用等量清水。整体覆膜(取5 m宽地膜覆盖单条种植垄),用土将覆薄膜四周压实;密封6 d后打开地膜,于2021年9月13日定植,株行距25 cm×45 cm。肥水控制、病虫害防治管理2个处理一致。2022年8月10日扣黑色塑料棚膜覆盖遮光,覆盖17 d后收割,对韭黄进行测产。
1.3.1 生长指标观察记载
试验示范期间观察记载主要农艺性状(株高和分蘖),调查辣根素水乳剂对韭菜生长发育的影响。韭菜移栽成活后新芽发出第10 d测定一次韭菜株高指标,每隔10 d测1次,每个处理随机取30株测量,取平均值。韭菜移栽每垄每行10丛,每丛4株。每个处理随机取6行共60丛人工数苗,共数3次,取总值。
韭黄收获时,将各处理韭黄统一采收测产,并作对应的记录。用韭镰沿地表收割,收割的韭菜,摘除绿叶、伤病叶及茎部泥土后对齐,以500 g为一把,在茎基部用专用捆扎带捆扎,割除黏泥部分,称重[3]。
1.3.2 土壤中酚类物质及酶的测定
采用 2% Na2CO3溶液 2.5 mL和 1 mol·L-1Folin-Ciocalteau试剂(Sigma)0.5 mL处理后分光光度计测定土壤中酚类物质(Phenolics);采用L-DOPA法进行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
用EXCEL 2010和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显著水平为 P<0.05。
从表1中可以看出,辣根素水乳剂(T1)土壤处理对韭菜幼苗株高影响不显著。调查中发现出草情况相差不多,长势均整齐。
表1 各处理株高
从表2中可以看出,通过用辣根素水乳剂(T1)进行土壤消毒后,60 d和279 d调查韭菜分蘖数,T1处理显著高于T2(CK)处理。
表2 各处理分蘖数调查
从表3中可以看到,辣根素水乳剂(T1)处理的土壤酶活性有显著增强作用,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显著增加。说明辣根素水乳剂T2(CK)对韭黄连作土壤酶活性有显著改善作用。
表3 韭黄连作土壤酶活性测定
由表4可以看出,辣根素(T1)处理的韭黄产量显著高于T2(CK),表明辣根素土壤处理对韭黄产量影响效果显著。
表4 韭黄产量的测定
试验结果表明,施加25%辣根素水乳剂60 L·hm-2能提高土壤酶活性,有效提升连作韭菜的生长活力,促进韭菜分蘖和产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