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红
摘 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活动中的首要任务,其以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目标,强调教学活动的深度交互。在核心素养发展视角下优化高中政治教学活动,要重视学生内在学习素质的发展,基于案例的引导,整合提升高中生的学习能力。本文以案例教学法的教学优势为对象,思考基于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核心素养,导入案例教学法,优化高中政治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案例教学法;高中政治;教学应用
案例教学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率先提出了案例教学法的有关概念。通过案例,在教学活动中引入真实的情境与事件,从而促使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进行讨论交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导入案例教学法,可以将生硬记忆的教学模式转化为集情境、讨论、互动于一体的创新课堂,发展高中生的独立思维与关键素养。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向下,要建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机制,就要重视教学案例的整合与引入,依靠案例提出问题,展开互动,引导高中生进行探究,进一步创新高中政治教学模式。
一、案例教学法的定义与优势
作为一种起源于美国教育改革活动中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具有开放、交互、实用等多种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再要求学生单纯地掌握学科知识,而是借助真实的情境与案例引导学生探索学科知识点的构成,进而建立更为完整的教学课堂。1986年,美国的卡内基小组对案例教学法的教学价值进行了研讨,并提出了案例教学法在多学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1]。在案例教学法下,学习任务、核心知识与情感资源隐藏在一个个的案例当中,学生可以借由案例展开更为高效的互动活动,案例教学法本身具有更为独特的教育价值。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思想相比,案例教学法具有如下教学优势:
一是交互性优势。在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专业知识点极为复杂,各类定义、概念相互融合,学习压力较大,如果单纯以记忆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其学习效率难以得到保障。案例教学法则实现了学生与课堂的有效交互,通过分析、整合案例资源的过程,学生借助对案例的评价来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学习效率得到了有效保障。对比传统的教学理念,案例教学法实现了学生与教学要求之间的有效互动,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训练。
其次,趣味性优势。案例教学法所选择的案例带有多元性与工具性特点,不是直接给出学习任务,而是要求学生去分析案例中的客观知识,在分析案例的同时记录所感、所想、所得,进而在加工案例的同时学习学科专业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多元化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取材于生活、习题,从不同的角度讲解专业政治知识。依靠多元化教学案例的配合,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政治教学难点分析
(一)核心素养发展不受重视
核心素养涵盖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大要素,本身具有更为独特的包容性与联动性特点。在教学中,核心素养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人文情感调动起来,对高中生进行引导教育,实现由内而外的深度教育。但从高中政治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认识并不全面,对于考试成绩过度关注,导致教师将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知识点上[2]。在这一教学思想下,高中政治教学完全围绕着教材知识开展,脱离了现实环境、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当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时,也只能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进行有关理论知识的传输,而无法锻炼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教学模式愈发单一,理论学习负担变得更加繁重,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政治理论过于复杂
“多学,多记”已经成为高中政治教学的主要思想。为了帮助学生以更为全面的方法掌握政治理论知识,教师一般会在课堂上设计以记忆、背诵为主要任务的教学机制,要求学生将政治课程中的知识点记忆在大脑当中,结合有关习题进行解题互动。这一教学方法只能限制学生的思维: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只能根据问题要求套入答案,而无法结合问题进行理论知识分析。当学生掌握了知识点之后,其只能根据问题的具体形式来套入答案,难以理解政治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理论知识过于复杂,忽视了学生素养的综合发展,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出色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师开发案例,培养政治认同素养
案例教学法依靠案例的展示、分享,为学生创造贴近现实生活的学习情境,在情境中与学习者进行互动。与教师的叙述相比,案例教学法具有更为独特的吸引力:学生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角色代入等方式参与到案例当中,配合案例中的相关活动做出选择、展开联想[3]。政治认同素养以培养学生的政治信仰与政治认同思想为目标,其教育任务在于将学生培养为对党忠诚、具有爱国意识的优秀人才。面对枯燥的政治知识,应该重视案例教学法的多元化应用,通过整合政治教育资源,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加强情感教育与价值观教育,进而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配合案例教学法的引导,教师可以尝试结合学科知识设计教学案例,在案例中加入红色教育资源、思政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时发展自身的政治认同素养。以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第一册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红色历史故事当中搜集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首先,导入案例,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关键词搜集案例资源,如爱国英雄楊靖宇的故事,在案例故事当中,展现爱国英雄的成长史、革命历程,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背景。其次,引导学生结合案例分析相关问题:杨靖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思考一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基于党的领导方针、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展开论述。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以党服务人民、团结人民的核心思想为跳板,加强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要构建“见微知著”的教学模式,在革命斗士身上挖掘革命精神,利用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意识,促使学生形成政治认同素养,优化教学活动。
(二)导入情境案例,培养科学精神素养
科学精神素养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科学知识的基本能力,还包含了科学传承、科学创新、科学探究等多种重要的思维能力与实践技能。在发展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的过程中,要以我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为背景。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使其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变革;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的使命感,促使学生形成科学创新意识。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素养。
在案例教学法的引导下,可以导入情境案例,在情境与案例的协调下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发展高中生的科学思维与爱国意识。以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第二册教材《经济与社会》中的“坚持新发展理念”教学为例,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实际情境:某地设立了诸多工厂,交通比较发达。为了保护环境,某地提出了一项新政策:工厂尾气排放标准更为严格,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车,在这个案例当中,你发现了哪些新发展理念?在情境案例当中,引导学生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进行案例分析:要求学生站在普通居民、燃油车司机、工厂管理人员的角度上分别思考相关问题。在情境案例中,发展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教师可结合案例设计“选择题”,将新发展理念与案例故事结合起来,如我国大力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能源结构改革理念等,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素养,意识到人类活动对于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在随后的教学环节中,為学生引入基于案例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案例进行拓展探究:除了上述新发展理念之外,结合你对新发展理念的了解,还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城市改革?结合我国的“新能源之城”“绿色城市”等关键词鼓励学生搜集案例,让高中生在案例中展开思考,培养学生更为出色的学科素养。对于学生所掌握的案例素材,也可以将其呈现在高中政治课堂上,为高中生创造学习、思考和探究的机会,了解我国新发展理念的具体构成与实施现状。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应用科学知识,近距离地了解我国的科学发展理念,以科学技术回报国家,实现思政教育、科学教育的积极联动。
(三)引入现实案例,培养法治意识素养
法律是治理社会、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准则,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其对公民的行为、活动进行约束,从而营造和谐、公正的社会环境。高中生对于法治知识并不陌生,但没有掌握法治意识的核心内涵:法治意识所代表的不仅是约束自身行为能力的思想意识,更是通过法律来约束自身行为的基本能力[4]。导入现实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让学生的法治意识素养不断发展。
结合现实故事导入案例,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法治意识素养,在守法、用法、懂法的多元化要求下提升学生的法治观念,实现科学育人。以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第三册教材《政治与法治》中的《全面依法治国》教学为例,可以通过导入案例、分析案例、得出结论等多个环节的相互搭配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素养。首先,案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教师为学生设计案例:某村中有较多的高龄老人,有人以“帮助高龄老人办理补贴”为借口进行诈骗,骗取老人金钱。村支书在发现问题之后没有及时反馈,反而收取诈骗人员的好处,帮助其隐瞒。在本案例中,村支书与诈骗人员的行为分别有着怎样的影响?触犯了哪些法律?为了帮助学生分析案例,发展学生的法治意识素养,可以在案例中加入思维导图,对案例进行分析:老年人已经成为诈骗人员的“重点对象”,原因是什么?对于该类诈骗,应该如何进行预防?诈骗人员与村支书是否应该受到同样的处罚?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导入现实案例,通过思维导图整理案例的基本流程,按照“原因”“行为分析”“预防”等模块进行案例剖析,帮助学生掌握依法治国、法治社会的重要性。在开发现实案例的同时,从老年人群体、老年人的家属与基层干部等角度给出对策,引导学生形成知法用法的法治意识。核心素养发展视角下,教学案例中应该带有问题与互动交流板块,让学生展开深度探索,以此来培养高中生更为出色的核心素养。
(四)学生分享案例,培养公共参与素养
在案例教学法下提升高中生的核心素养,可以要求学生搜集案例资源,在整合案例的同时与教师展开积极互动。高中政治教学不应该完全在教师的要求下开展,而应赋予学生自学、思考的基本能力,才能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鼓励学生在课后搜集案例资源,积极交流、分享,可以进一步创新高中政治教学模式。
以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第三册教材《政治与法治》中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为例,可以要求学生搜集相关案例,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在教学活动中,借由翻转课堂导入案例资源。首先,为学生布置课前探究任务,在进行探究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搜集案例,结合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行互动:以案例为背景,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史,增加学生的文化积累量。其次,在学生完成课前探究任务之后组织课上交流活动:解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历程,选择不同民族的“小故事”作为对象,说明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论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带来的改变。在要求学生分享案例的同时,可以鼓励生活在自治区的学生独立发言,以学生给出的案例,诠释民族区域制度对地方建设、自身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在案例教学法下,每个学生是案例中的参与者,其公共参与意识将被调动起来。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开展课外调研,结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展开调研交流活动,随后要求高中生独立加工案例,进行分享。让学生在探索的同时不断学习,使高中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五)自由导入案例,综合发展核心素养
当教师对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进行分类强化之后,要重视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协同发展,基于教育要求,建设多元化教学案例,培养学生的综合核心素养。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案例中进行积极交流,培养高中生更为出色的学习能力。自由导入案例资源[5],在案例中进行互动交流,可以进一步发展高中生的学科学习能力。以现代技术、课外活动应用案例资源,有助于学生形成更为出色的学科素养。
以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第四册教材《哲学与文化》中的“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为例,可以结合课外活动与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由开发案例,锻炼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一方面,要求学生搜集案例知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整合案例素材,选择我国的“画虎村”“景德镇”等文化传承区域作为案例来源,记录地方的文化传承历史,用案例展现文化。另一方面,选择我国的文化发展故事作为案例,通过微信群聊、教学软件组织思政教育活动,以我国的文化故事为参考,从非遗文化、文化断层等案例入手,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利用道德要求与法治建设来培养学生的文化学习、文化传承素养。自由导入案例,对案例进行整合应用,发展学生更为出色的学习能力。
结束语
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政治教学的首要任务,为了提升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可以尝试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不同的教学环节当中,利用案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性思维,深度掌握学科知识。在进行教学的同时,以案例为背景,建立思考、互动、交流的多元教学课堂,让学生不断思考,探索案例的互动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更为出色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忠.高中政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20,33(12):48-50.
[2]林华丽.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13):176-178.
[3]吴雪丹.应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J].华夏教师,2020(10):69-70.
[4]姚广龙.试论应用案例教学法培养政治核心素养[J].才智,2020(6):126.
[5]许艳霞.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