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问题与对策

2023-07-26 19:31王江丽陈迪喜
新校园 2023年5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校本评价

王江丽 陈迪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实施,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不断涌现,校本课程也逐渐被许多教育学者关注。具备基础性和统一性的国家和地方课程,已经不再适合学生多元化需求,许多学校把建设校本课程纳入学校的长远规划,根据学校和区域资源的条件,开发了各具特征的校本课程,并获得一定成果,但就其开发流程而言,在实践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反思和研讨。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

1.成立组织机构,分析校内外情境

校本课程研究是由学校、家庭教育代表和社会人员共同参加的研究课题,首先需要建立由学校、教师、学生和家庭教育代表等联合成立的课程研究委员会或工作领导小组,便于讨论和推广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讨论内容包括校内现状和校外教学资源分析,前者包括学校的教育宗旨、培养目标、学生的发展要求、师资能力评估、硬件设施的支持程度和条件限制等;后者涉及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社会需求、家长期望和校外可利用的公共资源状况等。

2.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结构

在研讨校内和校外情境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性、现实性、发展性和阶段性原则,确立校本课程目标,设计课程体系。课程目标既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又要促成学生的个性发展;既要达到国家对学校的基础要求,又要符合本校的人才培养要求。

3.制订开发方案,组织实施课程

课程目标的制订和校内外状况的深度剖析有利于确定校本课程开发计划。一般来说,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学校层面的整体开发方案,如《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包含课程目标与结构、实施与评价建议及保障条件等,有利于学校统一规划和管理校本课程;另一種是教师针对某一课程的开发方案,如《课程纲要》,包括:课程名称、适用年级、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考核方式等内容。开发方案确定后,学校组织学生选课后开设课程。

4.建立评价体系,修订重建课程

校本课程的评估包括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学校层面可采用问卷法、访谈法调查课程的满意度和合理度;教师层面可采用自评法、互评法对开发和实施进程进行评价;学生层面可采用纸质化测试、个人或小组成果展示、课程相关论文撰写等多元化评价手段对学业进行评价。教师通过评价还能够发现校本课程的不完善之处,从而对其进行修正、完善,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校本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理论欠缺,课程认识模糊

由以上内容可知,校本课程开发包括课程目标与开发方案的确立、实施、评价和修订等多个环节。然而,在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对课程理论掌握不足会导致不能正确区分课程与教材。教材新编仅仅是课程开发的一种类别,是在以评价学生需求、学校条件和社区资源基础上开发的一门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全新的特色课程。除此以外,课程开发的类别还包括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选择是从多种备选课程中挑选出某种课程;课程改编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删除、增加、调序或重构等方式对现有课程加以修改;课程整合指将两门及以上学科中涉及的同一知识进行梳理和有序整合;课程补充指通过视频、资料和习题等形式对原有课程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课程拓展指增加某一课程的广度和深度。由此可见,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多种类别,教材编写可以是课程开发的一部分内容,教材呈现则属于课程开发成功展示的成果之一。

2.教学思维模式固化,评价意识淡薄

课堂教学活动是校本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为了顺应学生的成长需求,教师应着眼于全部学生,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选择多样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把教学场地局限于教室,仍按照传统课程的理念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仍然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按照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聆听为辅的课堂模式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教师列出问题让学生阅读自学校本教材后回答问题。在评价阶段,教师缺少正确的课程评价观,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没有采取多维度评价手段,仍然侧重于知识考核,以成绩定等级,不考虑课时总数、出勤率、课堂表现,结果导致评价失真,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失去了开设校本课程的意义。

3.角色定位不准,主体作用不强

目前,教师主要在课堂教学上发挥领导作用,并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任务,是课堂教学的领导者和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全程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与评估各个阶段的工作,因此,教师的作用和角色也在悄然发生改变。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行者,还是课程的编制者和评估者;不仅是教学的策划者,还是教学的反思者;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知识的指引者。实际上,部分教师角色定位欠佳,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课程责任,缺乏系统的课程设计,习惯性地将自己当作课程的实行者、策划者和知识的传授者,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没有充分发挥关键作用,导致不能开发出高质量的校本课程。

4.专业技能欠缺,课程编制困难

校本教材的编写是校本课程开发不可缺少的活动,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专业知识、渊博的知识背景以及较高的学科能力。教师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以胜任基本的教学活动,日常工作中注重教学方式的改进和教学技能的提升。但教师在校本课题研究中,普遍存在教学热情很高、但实际经验和课程编排能力不足等问题,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忽略了学科知识的拓展和专业知识的更新,导致许多教师欠缺课程理论和编制方面的知识,难以承担开发校本课程的任务。

5.开发动力不足,合作意识欠缺

要想开发出品质较高的校本课程,开发者在完成国家课程教学任务之外,还要在课余时间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校内外现实状况和社区资源、调查学生需求、整合课程材料、结合专业知识、编写校本教材、开展课堂教学、评估教学效果,每一项活动都让教师的负担变得更重。有的学校迫于升学的压力,不给校本课程以充分的课堂时间和资源条件,以致开发的课程难以按课程计划正常执行或者半途而废。有的学校不注重教师的专长和开设校本课程的价值,限定了课程方向、形式和内容,使教师产生消极态度甚至是抵触情绪,研究热情和积极性受到打击。

另外,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学校领导、校外专家、家长、教师相互合作,共同参与。在国家课程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即使没有合作交流,教师也都可以独立完成教学任务。但在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教师若继续延续独立工作的模式,就会造成课程开发人员具有单一性,难以集思广益,致使校本课程内容单调、深度和广度不足,难以吸引学生。

三、促进校本课程开发成功的策略

1.重视校本培训,增强课程意识

课程意识是教师对课程体系的基本看法,对课程设计和实行具有指导作用,包含目标意识、资源意识、过程意识和评价意识四个因素。校本培训是以学校的整体规划和长久发展为立足点,从学校实情出发,结合教师实际,面对教育和教学困惑,以学校为培训基地,以学校和教师需求为培训内容,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和科研能力为目标,在上级教育部门的直接指导下,面向学校全体教师的培训。在开发校本课程之初,学校可以开展以“校本课程”为中心的专题培训,邀请课程专家进行精准指导,对教育教学原理、新课标与教学、课程与评价、教材编写、课程开发、施行与评价等内容進行专题讲座与理论学习,唤醒并改变教师课程思想,为真正落实新课标并不断完善校本课程奠定思想基础。学校还可以将专业知识、学科前沿知识引入培训,让教师的知识体系得到更新和重建,为课程开发的顺利推进提供知识储备。

2.开展组本教研,促进交流合作

组本教研是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开展教研活动,对课堂教学组织中呈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包括对课标与教材、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专业素养等展开理论研讨和行动实践。组本教研的重要活动形式有“集体备课”和“公开课”,前者适用于理论部分,即教师对校本课程制订和评估方法开展集中交流、探讨并形成最终方案;后者适用于实践部分,即校本课程的实践过程,教师通过参与磨课、上课与评课,发现优势、找出不足,营造教师之间共同学习、相互切磋、经验共享与思维碰撞的氛围,改善教师在课堂中独自作战的状态,积累团队智慧,促进教师形成合作沟通的意识,增强教学研究组织的凝聚力。

3.加强个人研修,提高专业技能

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专业知识,教师只有不断完善自己、加强个人研修,才能更好地推进其进程。除了踊跃参加校本培训和组本研修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阅读教育教学理论、校本课程理论、与专业知识相关的书籍来创新教育观点、优化学科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网络的发展也为教师个人研修提供了有利条件,方便教师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使自身的知识与能力得到同步发展,从而提升课程设计和编制能力。

4.构建保障体系,制订激励措施

针对教师开发校本课程不积极、缺乏动力等问题,学校可以建立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资源保障等一系列保障体系。组织上,如成立校本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其作用,负责统筹协作,开展校本培训,下设课程开发与评估小组,成立教师团队,关注学生需求,给予教师更大的权利,彰显教师的主体作用;制度上,可以制定培训制度、激励制度、考核制度,如把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的评职、评优和评级等挂钩,或给予教师额外的奖励等;资源上,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顺利开展所需要的经费、时间、场地和物质等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和保障。

校本课程的开发理念具备校本性,课程设置具有多样性,课程内容具有趣味性,课程形式具有差异性,导致不同学校的校本课程内容千差万别,但其开发和实施过程的问题可能有相似之处,故解决策略也可以互相借鉴。校本课程是适应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一种课程形式,学校只有把校本课程开发归入学校发展计划,构建好校本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发系列校本课程,才能紧跟新课改步伐,成为被社会认可和称赞的特色之校。

(作者单位:王江丽 湖北省大冶市第一中学;陈迪喜 湖北省大冶市实验高中)

责任编辑:庄 源

注: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课题“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8JB340)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校本评价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浅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