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饭圈文化”透视及其归正

2023-07-25 05:15邹笑寒伍廉松
北京青年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青年

邹笑寒 伍廉松

摘  要: 作为当代青年网络亚文化的一种新型表现形式,“饭圈文化”表现出娱乐性、交互性和圈层性等特征,对社会 主流价值观和网络文化健康发展产生了不良的负面影响, 主要表现为引发青年主体认知混乱、削弱主流价值观教育作用、导 致青年价值行为畸变等。治理“饭圈文化”,促进青年群体的思想归正,要坚持价值主导、思想疏导、行为督导,加强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充盈青年主体的精神世界, 实现国家、平台、艺人的三方联动约束, 进而打破饭圈桎梏, 引导“饭圈 文化”走向良性发展。

关键词: 青年   “饭圈文化”  归正

随着移动互联网不断普及,“饭圈”这一特殊群体进入公众视野,衍生出了打榜、反黑、应援等一系 列的特有亚文化,互撕谩骂、人肉搜索、集资打榜等“饭圈文化”网络乱象随之而生,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2021 年 11 月 19 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的贺信中指出,“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社会文 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领域。??要坚持发展和治理相统一、网上和网下相融合, 广泛汇 聚向上向善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担当责任,网络平台、社会组织、广大网民等要发挥积极作用, 共同 推进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 以时代新风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1]面对 这种愈演愈烈的新型社群及其背后的青年亚文化,如何深入饭圈,了解其文化特性,正视其危害, 并探索 行之有效的治理路径是加强网络空间生态治理、培育积极健康网络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入圈:“饭圈文化”内涵与特性

偶像崇拜自古有之,追逐偶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已有非常多的相关记载。司马迁曾有文赞孔子云“《诗》 有之: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2]而《晋书》中亦有“看杀卫玠”的典故,“京  师人士闻其姿容,观者如堵。玠劳疾遂甚, 永嘉六年卒, 时年二十七,时人谓玠被看杀。”[3]才貌双全的卫  玠因人们的敬仰与围观, 最终早早离世。纵观古今,这类对他人抱有“不计代价的爱” [4]和“不容异己的  排他” [5]的人群被冠以“粉丝”这一称谓。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粉丝与原有意思相比, 又囊括了新的内涵特性与外在表征。“粉丝”一词是 fans 衍生的词汇,用于形容狂热爱好者,与英文词汇的复数形式相 同,当前社会粉丝的存在也多是以社群集体的姿态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而“饭圈”便是以集群状态出现 的粉丝群体代称, 是由粉丝群体因为喜爱而自发构成的爱好者团体。“饭圈”内部存在着一定的组织性质、 规则秩序、共同保持着一致的追逐对象,并且通过一定的文本产出和二次创作等形式对圈子内部的规则文 化与相关内涵进行填充和说明, 由此形成了一个拥有自身特殊规则的亚文化群体。

学术界对“饭圈文化”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 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受网络传播条 件不足等技术限制, 粉丝的追星行为与追星意识被控制在一定空间与地域之内,尚未形成真正联合统一、 行动一致的社群。第二阶段,以天涯论坛、BBS 和百度贴吧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的应用,为粉丝聚集追星  创设了条件。饭圈社群与电视媒体主导的造星产业由过去单方面的信息接收转变为一定的深度互动,饭圈 群体实现自由聚集不再受限于地域条件, 粉丝之间的交流方式以及粉丝社群的组织模式被彻底重构。 [6]第  三阶段,资本的广泛和深度的介入, 一批又一批以“流量明星”为代表的新型偶像时代宣告来临,娱乐圈 的偶像工业与“饭圈文化”产生了新一轮的碰撞,新型“饭圈文化”应运而生。新型“饭圈文化 ”涉及范 围广泛,不仅包括传统的娱乐圈,还涵盖了运动员、小说、漫画等多个圈子,圈内主力人群也多以青年群 体为主。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偶像文化的快速崛起,“饭圈文化”呈现出独特的娱乐性、交互性  以及圈层性特点。

(一)娱乐性

“饭圈文化”从出现伊始就伴随着明显的娱乐性色彩,这种性质在网络情境下被进一步放大。一方面, 粉丝群体进行追星行为本质上是为了达到娱乐自身的目的,偶像成为了粉丝接受自我异化进行亚文化塑造 的“虚幻共同文化”即马克思所形容的“虚幻的花朵”。[7]单个粉丝受到吸引进行集聚, 而这种达到一定规 模“包罗万象的纲要,具有通俗形式的逻辑”[8] 的狂热集合体便成了饭圈。在娱乐目的的驱使下,饭圈的 “泛娱乐化”色彩被无限放大, 粉丝群体将感官意识上的娱乐当作自身的追求, 通过吐槽、戏谑、二次创 作等手段对各类偶像相关信息不分时宜、不看场合地进行娱乐化的消解,并使得這些碎片化的信息在整个 互联网得到规模性的迅速传播, 大量占据互联网的主流信息传播渠道。“饭圈文化”将娱乐性发挥到了极 致, 更像是一场虚拟式的网络大狂欢。 [9]另一方面, 资本市场与经纪公司看中了“饭圈文化”的经济价值, 试图通过一定的诱导行为对粉丝进行精神控制,塑造一个以纵欲享乐为主基调的文化环境,甚至刻意制造 相关的网络舆论煽动放大粉丝的不理智情绪以攫取商业利益。在这种一切信息意识都被消解的环境中,娱 乐以狂欢的姿态席卷了整个饭圈,同质化的信息, 扁平化的思维模式, 庸俗消极的价值表达也得到了进一 步张扬,国家尊严、道德法律、主流意识通通为偶像让步。在饭圈眼中, 日光之下除了偶像并无新事,“娱 乐至死”成为了饭圈最为真实的写照。

(二)交互性

与受制于时间、地缘等条件而只能单向接收信息的传统饭圈不同, 新型饭圈拥有强大的交互性。 一方 面, 偶像与饭圈之间的关系在交互中得到了重构。在传统的饭圈模式中,饭圈仅仅是偶像信息的被动接受 者, 而在各种传播媒体与社交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今天,粉丝的信息获取更加方便和迅捷, 偶像与饭 圈之间的距离被无限拉近,代表偶像本人的公司账号甚至偶像本人可以在各个平台之间直接与粉丝进行互 动交流,在这种情境下不仅极易形成一种“众星捧月式”的文化生产与传播模式[10],放大偶像效应; 同时,  也使得饭圈放任自己沉浸于这种与偶像亲密接触的“亲缘关系”的假象, 在试图寻找情感共鸣的过程中,助长饭圈群体容易受到资本煽动的非理性情感。另一方面,饭圈内部及不同饭圈之间的关系也在交互中变 化。饭圈不仅拥有着传播体系中的信息受众这一层身份, 也是重要的网络信息生产者。饭圈在高速频繁的 信息交互中成为了各种不实谣言与不良信息发酵的温床。由饭圈制造的舆论往往能得到及时、高效、海量 的信息反馈,因此未来的舆情趋势更难以得到正确预测和及时控制。令人眼花缭乱的诸多信息在層层交互 下难以辨别真伪,“饭圈”也成了信息垃圾场的代名词。同时, 粉丝群体之间的互撕骂架成为了日常, 粉 丝之间的摩擦由个体上升整个群体再蔓延到多个互联网平台可能只是几个小时内的事情,而不同规模的饭 圈摩擦,每时每刻都在互联网平台上演, 群体的暴戾在高速交互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

(三)圈层性

严密的等级划分和严格的门槛界限是圈层性在“饭圈文化”中的集中体现。一方面,圈层性体现了饭 圈内部的群体精神统一性。在“饭圈文化”的圈层覆盖下,粉丝个体自身的个性让渡于群体性的精神,粉 丝成为了“感情和思想全都采取同一个方向,他们的自觉个性消失”[11] 的无意识整体,个体的声音在饭圈 彻底泯灭,“集体潜意识”被无限扩大,饭圈拥有了特定意义上的“精神共鸣”,个人粉丝成为了饭圈集团 中的一员。对于只能对上层饭圈管理者的发言进行简单复述的粉丝来说, 个人的存在已经不再拥有意义, 粉丝仅仅是背后的饭圈集体的代表符号。另一方面,圈层性表现了饭圈对人的异化。饭圈在运行过程中已 经呈现出相当成熟的等级划分, 粉丝被区别为普通粉丝与管理者两个层级。在层级管控之下,管理者与普 通粉丝被赋予了相应职能,进行毫无创造力的机械性劳动,在失去自身主体地位的同时被迫将量化数字当 作考核标准。在这个过程中, 异化笼罩着整个饭圈,任何个人只能作为饭圈中的一份子,将自身看作是群 体中的一个齿轮,被精细化的规训技术所控制,最终沦为马尔库塞口中“社会消费品异化图景”中合理化 的文娱符号。正如卢卡奇所说“人自己的活动, 人自己的劳动,作为某种客观的东西, 某种不依赖于人的 东西, 某种通过异于人的自律性来控制人的东西, 同人相对立。”[12]饭圈由粉丝聚集而形成又在层级分工  中反制于粉丝并通过“数据打卡”和“内部秩序”的形式反映出来。

二、出圈:“饭圈文化”危害青年价值观的社会考量

近年来,由于“饭圈文化”自身的“基因缺陷”,应援打榜、刷量控评、群体对立等饭圈糟粕文化及 种种乱象也已经走出饭圈这座“孤岛”,外溢到网络其他空间, 屡屡进入大众视野,“饭圈文化”在价值观 层面严重影响着青年群体的健康成长,其负面效应也在不断加剧。

(一)引发青年主体认知混乱

“饭圈文化”严重影响青年主体的正确认知,引发青年在价值认知层面的混乱。其一,错误的身份认 同。“饭圈文化”充分利用青年处在该人生阶段中特有的异化感和孤独感促使青年群体赋能于“偶像供养”, 通过塑造偶像与粉丝间的“亲缘关系”拉近心理距离,以“去阶层化”的文化氛围实现对青年群体的吸引, 使青年实现对偶像的自我精神投射, 最终将对偶像明星产生归属感和爱的强烈的内心需求[13]转化为对饭圈 身份的认同,从而获得情感满足和群体归属感。”[14]粉丝这层标签成为了青年群体对自身的重要认知, 其  他社会属性往往需要被迫为“饭圈身份”让步,青年群体沉浸于饭圈的错误身份中,严重影响其社会认知, 难以找寻正确的社会定位。其二, 同质化的信息接收。由于圈子语言与圈子规则等“饭圈文化”的发展, 外部言论难以进入饭圈内部, 饭圈更像是粉丝内部进行信息交流的封闭性场所, 内部信息具有高度的同质化色彩,“回音壁效应”和“信息同温层效应”在这种氛围中得到催生放大, 严重降低青年群体的理解判 断能力。青年群体被困于“信息茧房”之中,在饭圈的潜移默化之下, 对社会事件的看法将难以跳出固有 的逻辑束缚引起思维退化,最终导致青年群体的视野狭隘化、认知扁平化,阻碍青年意识的健康发展。其 三, 异化的个体认知。饭圈作为一个结构完整、行动统一、层级明确的组织,对粉丝个体的忠诚性与黏合 性要求极为严苛,青年被狂热的情感与崇拜意识所裹挟被迫以“自由”的形式完成“自我异化”,并接受 饭圈内部的圈层管理。在这种高度的控制与管理下,粉丝不再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主体, 反而成为了一种与 数据和商品直接挂钩的量化存在,个人存在的意义、价值与原有地位被彻底剥夺, 个体的自我意识和人格 认知构建被强制压抑,只有在群体或者在他人的引导下才能发出声音。青年在这种异化环境中被洗脑为受 到严格控制的机器, 产生社会地位遭到异化后的自我认知混乱。

(二)削弱主流价值观教育作用

“饭圈文化”一定程度上放大了网络空间的“去意识形态化”[15],极大地削弱了主流价值观在网络空  间的教育作用。其一,娱乐性消解了主流价值。受饭圈“泛娱乐化”色彩[16]潜移默化的影响,青年更易沉  浸于“饭圈”之中,将个人的意识投射进饭圈塑造的虛拟世界之中以此获得痴迷与狂热所带来的快感。在  这种娱乐消解一切的纵欲氛围中,青年群体在资本的“糖衣炮弹”诱导之下走进以享乐为最终目的的“甜  蜜的陷阱”,社会责任感淡化、视野扩展受限、处世态度消极、主流价值迷失,正如尼尔·波兹曼在《娱乐  至死》之中所预测的那样“娱乐在这悄无声息的氛围中, 发动了征服大众的‘战役,而结果自然是大众  成为了娱乐的附庸”。[17]其二, 青年群体极化,促进了意识形态边缘化。古斯塔夫·勒庞曾指出:“群体是  个无名氏,因此也不必承担责任。这样一来,总是约束着个人的责任感便彻底消失了。”[18]在“饭圈文化” 之中, 青年群体的集体意识被无限放大。 一方面, 饭圈的“集体潜意识”演变为一种“群体无下限”,粉  丝依靠着庞大的群体数量甚至可以操纵网络舆论、颠倒黑白、罔顾事实,衍生成为一种群体性的道德意识  低下, 在公众眼中, 追星这一词汇也被严重污名化。另一方面, 在集体意识的引导之下,个人的理智被抛  弃从而“适应群体低劣的智力水平 ”[19],更易产生与主流不符的思考。其三,文化偏离背离了主流价值观。  在饭圈的亚文化发展中,社会关系、专有名词、人际往来等一些常见的存在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其背后  所代表的价值也被完全重构,“饭圈文化”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出现了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偏离的现象。 一  方面, 境外反动势力妄图通过“饭圈文化”进行渗透, 将意识形态方面的斗争伪装成饭圈对立, 试图达成  自身的反华目的。另一方面, 资本为攫取经济利益,利用饭圈的亚文化对自身进行包装,以文化形式影响  干涉青年价值观,最终在这种虚无价值导向的综合影响下,青年亚文化造成了主流意识的“跑偏”。

(三)导致青年价值行为畸变

青年群体的价值行为畸变是“饭圈文化”最为鲜明的外在表征,极大地展现了“饭圈文化”给青年群 体带来的负面效应。其一,偏执的偶像崇拜。饭圈本质上作为一种“迷文化”,以获取经济层面的供养联 结为出发点,通过放大青年群体的自我意识投射,将偶像与粉丝之间的崇拜关联进行“洗脑式”的二次塑 造, 进行“造神”。偶像被夸大为饭圈的“救星”,在这种崇拜的裹挟与影响下,青年的“伴生感”被扩大, 饭圈群体面对主流的声音与质疑愈发猖獗,屡屡触碰道德与法律的下线,更有甚至,在已知偶像拥有违法 犯罪的事实之后妄图挑战国家底线和民族伤痛,进行污蔑诋毁。其二,扭曲的评价取向。饭圈在集团式的 组织裹挟下,为了支持偶像的商务和作品,呈现出一种对数据流量疯狂的评价取向。一方面, 为了证明偶 像的商业价值, 粉丝将大量的金钱花费在应援、集资和重复购买上,一掷千金并不是因为商品的实用性和适用性,仅仅是为了漂亮的销售数据。另一方面,粉丝通过重复打投,流量造假等形式对偶像的作品进行 赋分,作品难以得到真实的质量评价,劣币驱逐良币,整个文艺市场陷入数据怪圈,优质作品遭到冷遇, 本该百花齐放的娱乐产业难以呈现佳作,成为一潭死水。其三,狂热的排他“战争 ”。偶像并不唯一,饭 圈内部也存在一定的纠葛争端,在“排他性”的放大之下,饭圈的摩擦会衍生为各个平台之间相互联动、 党同伐异的“战争”。粉丝通过造谣自己讨厌的艺人、刷差评、言语辱骂等行为对其他的饭圈进行征讨,  甚至一些粉丝群体之间会采用发布不良图片、造谣污蔑和人肉搜索等违背网络正常秩序的非法形式进行  “战争”,一些粉丝还会把这种网络战争当作偶像人气的一种表现,毫无愧疚之心,使得“饭圈演变为一 个组织性极强且极其凶悍的撕架机器。” [20]搞得互联网空间乌烟瘴气,严重破坏网络文明和社会和谐,甚 至引发恶性社会事件。

三、破圈:青年“饭圈文化”的治理对策

实现“饭圈文化”打破原有的不良桎梏、与社会主流的正常接轨、促进“饭圈文化”的良性发展, 是  “饭圈文化”治理的关键所在。2021 年,国家网信办在“清朗专项行动”发布会上宣布把饭圈乱象列入治  理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网络舆论乱象丛生,严重影响人们思想和社会舆论环境”[21],因此, 对“饭圈文化” 进行合理的规范和引导, 避免恶性“饭圈文化”和各种“饭圈文化”的不良畸变具有重要意义。

(一)价值主导: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实现对“饭圈文化”畸变的归正,必须在社会价值层面大力弘扬主流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 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重要的理论成果,对公民提出了明确的价值追求目标,对青年群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具有指导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进行教育引导,能够有力回击“饭圈文化”引起的种种不良 影响与错误的价值观念, 是治理饭圈的现实需要。第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 导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 形成和确立的时期, 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 如果第一粒扣子扣 错了, 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青年要从现在做起, 从自己做起, 使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 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 [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青年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 有利于青年将主流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更加理性地应对饭圈带来 的种种诱惑,恪守公民底线, 为青年成长成才奠定价值基础。第二,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形成 理性的价值判断。面对“饭圈文化”种种腐朽消极的价值思想,更应该大力弘扬主流价值, 使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成为青年群体普遍的价值判断标准,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化,使其成为青年日常 行为的指南针, 为青年正确处理饭圈问题、解决自身精神困惑构筑价值力量,提供精神指引。第三,以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形成崇高的价值追求。青年群体之所以会将自身有限的时间精力投入到饭圈之 中,用娱乐性的亚文化麻痹自身以追求感官刺激,究其原因,与部分青年低俗的价值追求有关。人无刚骨, 安身不牢, 崇高的价值追求是青年人生道路的压舱石,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培养青年树立好自 身前行的追求目标,能更好引领青年群体追求人生意义、探寻美好生活、激发前进动力、提升个人境界, 书写令人满意的人生答卷。

(二)思想引导:充盈青年主体的精神世界

“饭圈文化”带来的诸多价值畸变, 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的是青年群体在精神方面的瘠薄。精神世界 是衡量个体生存状态、生活质量和生命意义的重要标志,因此, 做好人的工作, 引導青年群体实现精神世 界的充盈,对饭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心理层面,引导青年以健康向上的心态走出扭曲的心理泥潭。  饭圈之中盲目攀比、互撕谩骂、庸俗浮躁的不良之风侵蚀青年群体的正常心态, 影响青年的价值判断,异 化青年的认知, 导致青年出格的行为。要帮助青年群体树立正确的社会认知,学会正确理性地看待社会各 类现象,提高调节自身负面情绪的能力, 在浮躁奢华的不正之风面前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 走出饭圈狂热 扭曲的心理泥潭。第二,伦理层面,启发青年以“人之本质”追求社会价值打破错误认知的枷锁。马克思 强调“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3]青年并非独 立于整个社会之外的存在,理应着眼更加广阔的社会空间。“离开了祖国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赏 都会陷入越走越窄的狭小天地。” [24]要教育青年回归到真实的社会关系之中,在社会服务中实现自我意义 的探寻,获得属于自己的身份认同、厘清自身的社会定位,将个人的“小我”投入到社会的“大我”之中, 促进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相统一。第三,精神层面, 鼓励青年以高尚审美情趣追寻高层次的休闲娱乐生 活。面对“饭圈文化”的负面影响,主动构筑审美防线,激发自身的主动意识是打破饭圈桎梏的内在枢轴。  要引导青年树立高尚的审美情趣,通过对经典哲思的把握端正自身态度,走出错误移情和自我异化的困境, 真正自立自强, 赶超偶像,把崇拜的狂热变成促进自身向上向善发展的一股力量, 追求更高层次的休闲娱 乐活动。

(三)行为督导:实现国家、平台、艺人的三方联动约束

饭圈狂热所透露出的不仅仅是青年群体问题, 还包括市场、平台与艺人公司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想要 真正进行饭圈畸形文化的归正, 必须实现国家监管、平台助力、艺人担责三个方面的联动配合。第一,市 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文娱市场领域的监督与管理。 一方面,要进行饭圈乱象的整治,对侵犯他人权益的不 良行为重拳出击,完善饭圈舆情的网络监督机制, 不断加强对饭圈的建设引导工作。另一方面要鼓励文娱 行业的健康发展,用“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 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 喜爱”[25] 的优秀作品治愈饭圈青年的“空心病 ”与“软骨病”。第二,平台要加强自治,完成饭圈管理的 助力工作。饭圈刷榜水军控评等乱象的背后,离不开平台为了获利进行不良引导的身影,因此,平台必须 拥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化被动治理为主动助力,加强投诉反馈处理机制的建设,清理骂战信息, 杜绝榜 单引导,实现实名认证, 配合国家行动做好自身工作, 不可唯利是图、装聋作哑, 平台必须利用自身权限 促进用户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 第三,艺人与艺人公司要自觉发挥正向作用。艺人及其公司对饭圈具有直 接的引导作用,因此必须在享受粉丝带来的红利的同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一方面,艺人要严格要求自身, 用正向形象引导饭圈,鼓励饭圈的正能量公益行为,及时对饭圈过激行为进行喊停;艺人要提升自我修养, 厘清自身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带来真正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另一方面,艺人公司要配合平台和国家治理, 遏止自身的不良倾向,拒绝恶意炒作,并且与饭圈群体进行对接,成为饭圈与艺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实现 双方良性的互动,只有三方综合治理实现联动效应,才能将饭圈恶行逐个击破, 使青年群体真正拥有一个 清朗干净的环境,朝着健康的主流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 2022 年版,第 319 页。

[2]司马迁: 《史记》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中华书局, 1982 年第 2 版,第 1947 页。

[3]房玄龄等: 《晋书》卷三十六,《卫瓘》,中华书局, 1974 年版,第 1068 页。

[4][5]李彤: 《孤岛狂欢:网络空间的粉丝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 年版,第 2 页、 3 页。

[6]林品:《数据拜物教下的流量明星与饭圈文化——从“抵制肖战 ”舆论浪潮中的话语耦合现象谈起》,《文化研究》,2021 年第 3 期。

[7][8][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6 页、 6 页、 501 页。

[9][10]袁志香:《“饭圈文化”下青年主体意识的建构》,《人民论坛》,2020 年第 14 期。

[11][18][19](法)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冯克利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年版, 第 62 页、69 页、105 页。 [12](匈)格奥格尔·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 商务印书馆, 1999 年版,第 147 页。

[13]龚杰克、赵福江: 《“饭圈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影响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中小学管理》,2020 年第 7 期。 [14][20]陈骢:《“饭圈文化”的畸变与归正》,《人民论坛》,2020 年第 22 期。

[15][16]朱小娟:《“饭圈”文化的负面影响及其治理路径》,《思想教育研究》,2022 年第 2 期。

[17](美)尼尔·波兹曼: 《娱乐至死》,章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68 页。

[2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 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 2022 年版,第 5 页。

[2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 2018 年版,第 172 页。

[2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 2020 年版,第 334 页。

[25]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7 年版,第 154 页。

Perspective and Correction of Contemporary Youth's “Fandom Culture

Zou Xiaohan        Wu Liansong

Abstract: As  a new form of expression of the contemporary youth network subculture ,the “fandom culture”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tertainment, interaction and circle, which has a profound negative impact on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ocial mainstream values and network culture.  It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confusion of youths recognition, the weakening of the educational role of mainstream values, and the distortion of young people 's value behavior. To govern the “fandom culture” and promote the ideological normalization of youth group,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value orientation, ideological guidance and behavior supervision,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enrich the spiritual world of youth group, realize the tripartite linkage constraints of the state, platform and artists, so as to break the shackles of the fandom, and guide the “fandom culture” to a benign development.

Keywords:youth; “fandom culture”; reformation

責任编辑 谭绍兵

猜你喜欢
青年
当代青年的“小目标”,该如何实现
桂北地区长寿之乡永福县青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50例青年女性乳腺癌临床治疗效果和病理分析
浅析当代青年政治观现状及其成因
青年网络思想教育的“四三四二”模式探究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自我实现角度窥探青年自我实现的困境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