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阔
摘 要:脱离现实生活是传统地理教学存在的最为显著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高中地理教学对生活性的强调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是学生学科知识学习的要求,更是学科教学质量整体提升的重要促进途径。文章具体探讨了新课改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开展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探究
一、为学生设置生活化的教学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在自己的研究中曾经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如果没有想尽办法来对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以及热情进行有效的调动,在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即开始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那么通过這样的方式呈现的知识则往往难以引发学生情感方面的共鸣,反而会导致学生对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淡漠的体验。在教学实践活动的实际开展过程中,要想使得课堂教学能够真正取得成功,则需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动的积极性,这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为关键因素。教师通过在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设计具有较强启发性的导入语,则能够达到对学生的思维兴趣进行有效激发的目的。因此,在正式开始授课之前,教师要想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需要合理地进行导入语的设置,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得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而从课堂教学活动本质的角度来讲,课堂导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在导入的过程中能够引入学生喜欢的事例以及契合现实生活的案例,则能够使得学生快速受到吸引,使得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教师在教学“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相关部分知识内容的过程中,由于这一部分知识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缺乏浓厚的兴趣,如果教学中教师直接结合课本以及教学大纲中的相关要求进行知识的讲解,则非常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兴趣缺失的问题。为了使得上述问题能够真正得到有效解决,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初始阶段即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想切实达成上述目标,教师则需要为学生设置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导入,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为学生介绍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对正常生活秩序维护的重要意义以及忽视环境保护问题会对正常生活带来负面影响,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之下能够主动地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关联,进而为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以及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为学生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所谓情境教学法主要指在具体落实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针对性地建立或是引进具有一定形象化特点、浓郁情感色彩的生活场景。情境教学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得学生对课本知识能够有更加深入的认知,有效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过程中,要能够积极地进行生活化教学场景的构建,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热情的提升。除此之外,还需要切实降低学生知识学习的难度,使他们对所学习的知识能够有更高的认可度,有效改变以往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状态,使之积极地进行知识的探索。教师要以课本的教学内容为基础,为学生创建符合教学知识点相关要求,并且紧密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生活化高中地理教学情境,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教师在教学“地球上的水”相关部分知识内容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对现阶段我国水资源匮乏的实际情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就可以将班级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引导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发觉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现象,并且对自身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有效梳理,从而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为学生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利用班级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一些干旱缺水地区的实景图片,与个别地区以及个别人浪费水资源的图片形成对比,使他们能够真正结合现实生活实际更好地把握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水资源产生的关键性影响,使学生明白现阶段我国存在的水资源紧张问题,不仅与自然要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还包含着一部分人为方面的因素。
三、为学生设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辅助学生进行知识巩固的一种最为有效的手段,课后活动、口头作业以及书面作业都是十分常见的作业形式。而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教师也需要积极地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观念,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融入生活化教学的理念,促使学生能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的过程中更明确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对自己的现实生活有着较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能使学生在联系课后作业以及现实生活的过程中产生新的疑问、新的探究以及新的思考,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地理学科知识奥秘的探索,将所学习的地理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实际中,在持续不断的生活化地理学科课后作业训练的过程中,使学习自信心切实得到有效强化。
例如教师在教学“植被与土壤”相关部分知识的过程中,植被在实际生长的过程中,其与土壤之间有着相互作用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也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为了使得学生对这一部分的知识内容有更好的掌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可以尝试为学生布置一项长期性质的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种植自己喜欢的植物,观察随着时间的推移,植被和土壤之间相互的影响情况,并且进行地理手帐的记录,分析相关数据的规律并进行地理结论的分析以及推断,对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进而巩固课堂所学习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生活中地理知识的表象也能有更加深刻的认知,也能够更好地把握产生这些地理表象的具体原因,促使学生在完成地理记录、地理推断以及地理总结的过程中更好地感悟学习地理知识的乐趣。同时通过为学生布置生活化地理学科课后作业,使得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所学习的地理知识来指导现实生活。
四、为学生设置生活化的教学过程
要想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自身学到的地理知识,教师则需要在课堂上为学生设置生活化的教学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使得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真正得到有效转变。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针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生活化的处理,尤其是在面对一些相对枯燥的地理学科理论知识时,更需要将其与现实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如此,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效率才能真正得到有效提高。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以及生活中,则需要善于发现有用的地理现象以及地理事物,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随时穿插生活中常见的地理案例,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和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实现地理学科知识的有效掌握,为学生地理学科知识掌握深度的有效提升打好基础。
例如教师在教学“自然灾害”相关部分知识内容的过程中,由于这一部分知识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到生活中去应用学习到的知识,需要使整体的教学过程更多地体现出生活化的特征,在备课阶段,教师就需要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度的挖掘,并且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实际之间的关联点,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生活化的处理,以更贴近现实生活实际的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在课堂的教学环节,教师还需要多融入一些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与本节课的教学主题“自然灾害”有关的案例,并且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对这些自然灾害案例进行探究,使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更多地体现出生活化的特色,有效提升课堂上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挖掘深度,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五、为学生建立生活化的学科观念
高中学校在实际组织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教材是最为重要的资源,通常情况之下,教材都是由学科的专家学者共同编制的,其中涉及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是,由于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因此,所面临的教学情况也普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之间在学习能力及生活环境方面也各有不同。仅凭教材往往很难完全满足学校教学实际及学生之间差异性的需求,尤其是伴随着现代社会发展速度的进一步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往往滞后于时代的更新以及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果单纯将教材作为唯一的教学资源,则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需要强化对学生的引导,打破学生以往将教材作为学科学习唯一资源的思维模式。为学生建立生活化的学科观念,将教材作為教学的辅助资料,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在兼顾共性的基础之上,更好地突出自己的个性,进而真正实现自身的个性化发展,实现地理知识学习的与时俱进。
例如教师在教学“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相关部分知识内容的过程中,教材中虽然呈现了乡村和城镇在空间结构方面的一般差异以及一般共性,但是,受到地域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乡村和城镇在空间结构方面也会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针对上述情况,要想使得学生的地理学科探究能力能够真正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就需要在对学生实施有效引导的基础之上,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学科观念,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利用课余时间到城市中或是城市周边的乡村中进行走访,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能够有效验证课本中所呈现的相关理论,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了解本地区乡村和城镇在空间结构方面所具有的特点,使得地理学科能够真正走入学生的现实生活,促使学生能够在头脑中主动构建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为学生生活化学科观念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为学生设置生活化的实践活动
从地理知识学习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理论知识的渗透,学生则往往很难对课本中的地理知识产生深刻的感悟,而只有经过学生实践所获得的地理知识才能真正做到入脑入心,才能真正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成长。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就需要有效打破以往单纯讲解的教学模式,多为学生设置一些生活化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地理知识,真正实现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生活化。
例如教师在教学“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相关部分知识内容的过程中,由于地球的公转以及自转不仅带来了地球上的四季更替,还带来了地球上的昼夜变化,但是如果单纯从理论的角度进行讲解,学生很难有深刻的认识,对此教师在正式开始教学之前,则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大小不一的小球,用这些小球来代表太阳系中的行星、恒星以及小卫星等,在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地球上昼夜变化以及四季变化的具体形成原因。这些现象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不仅实现了生活化的高中地理教学,对有效深化学生的课堂认知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七、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之下,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如果能够更好地进行生活化教学内容的渗透,不仅能够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能动性的有效激发,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课堂整体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也需要加大对生活化地理教学模式的研究力度,使得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为教学效果的整体保证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宗艳. 以问题式教学为导向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J]. 试题与研究,2022(17):1-3.
[2]郭兴芬. 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 学周刊,2022(19):130-132.
[3]李万川. 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 知识文库,2022(12):145-147.
[4]王霞. 浅析新高考改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策略[J]. 学苑教育,2022(16):32-33+36.
(责任编辑: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