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文”共生激发文言学习兴趣

2023-07-24 02:12:30王慧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3年5期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文言文兴趣

王慧

摘  要: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的重中之重,在新课改的语文教科书中,古代诗文作品在全套教科书中所占比例约为53﹪。高中语文课标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以下要求:从具体上讲,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梳理常见的词法句法,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从整体上看,学生通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并汲取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学会从历史和现代的角度审视、评价文言作品,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但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大部分还停留在字词句的疏通,名句名篇的死记硬背和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深度挖掘上。一节文言作品鉴赏课最后变成了古代汉语知识课,其乏味程度自然不言而喻。怎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这些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和思想精髓的文言精品得以流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这四个角度入手,遵循教学的准备性原则,了解学生实际的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教师指导学生发现活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效支架,摆脱高中文言文教学“脚踩西瓜皮”的现状。

关键词:新课改;文言文;“四文”;最近发展区;兴趣

文言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体现其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好好说话的能力,体现其工具性;其次就是结合文本实际,挖掘文本的内在价值,汲取营养,润泽一生,体现其文学性。但文言文由于其特殊的语言形式和特定的时代背景,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造成学生在学习时对这类文本抱着轻视甚至无视的态度,特别是区级中学的高中生,受到视野狭窄和功利主义的影响,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暴露的问题尤为突出:一是不认识文言文中涉及的文字,特别是不常用的文字;二是从先秦到明清的散文都读不懂(无论简单与否);三是对文本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和文化知识的无知。而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此,维果茨基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最近发展区,探寻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为高中文言文教学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支架。要充分提高高中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应当先了解其基本现状。

一、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高中生重点掌握的文言实词多达120个,而文言虚词也有18个之多。苏子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文言實词亦有其多样性和多维性。从历史发展角度看,词的义项有本义、引申义、古义、今义;从词与词之间的联系角度看,有同义词、反义词、同源词、同形词;从词的语音形式角度看,有单音词、复音词;从复音词的构成形式角度看,有合成词、连绵词、偏义复词……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遇到的难题可想而知。而且高一必须完成四册语文书的学习,每一册的四个单元中必定有一个文言文单元,且高考必背篇目在这四册书中出现了四分之三,如果还继续沿用初中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高中文言文,明显是行不通的。再加上其他学科难度的增加,除了语文之外的其他文科知识需要识记的内容也大量出现,高中生对文言文的反感也就可以理解了,这些都在无形中增加了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难度。反过来,如果教师被学生牵住鼻子走,只知道拿一本教参去照本宣科,或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每个人拿一本词典去咬文嚼字搞翻译,或许课也是能够上下来的,但诸如《过秦论》《鸿门宴》此类的长篇大论,估计要上个十天半月,更别说有词典都未必能弄明白的《阿房宫赋》《兰亭集序》这类文章了,如此下去,学生的厌学情绪怕是会愈演愈烈,恶性循环只怕难以控制。

另一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的要求,提出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要求,同时又强调课文注释和练习应少而精,富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对这些在学生生活中极少涉及的文言文知识,无疑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块鸡肋,在高考中占据的分值比例让教师和学生又爱又恨。因此文言文教学也成了语文教师津津乐道却又不敢轻易触碰的“百慕大”。那么,在强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今天,教师又应该或者说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改善这种令语文教师尴尬的现状呢?下文先对成因进行了分析。

二、现状与问题成因剖析

(一)远离生活实际成了文言文难教最直接的原因

文言文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却与生活距离太过遥远,缺少了其作为工具最为实用的部分。文言文在词汇语法方面都与学生熟悉的现代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异,基本上除了考试,可以说文言文在生活中是毫无用武之地。要实现读懂文言文这个教学目的,必然要求学生能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了解文言句式的一般特点,因而文言教学的重点在于词汇——实词与虚词及句法的教学,特别是词汇与语法中与现代汉语存在差异的地方。

(二)初高中文言文教学在知识结构上的脱节

如今的初中教育,由于中考不会出现课外的文言句式特殊用法考点,使得很多中学语文教师,特别是有经验的语文教师走了一条“终南”捷径,他们在多年的教学中总结出了一套专门应对中考的训练模式,对课本的教学也变得指向性明确起来——集中力量训练常考篇目。学生只需要背下考点即可,至于学生是否能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则不得而知。

(三)中考文言文考试范围的狭窄,也是高中文言文难教的重要原因

如今中考文言文的范围基本出自课内,很多教师也不会为了寥寥几分进行语法知识的讲解,在这种背景之下,很多教师宁愿把心思放在初中那为数不多且篇幅不大的文言文上,因为他们不需要解决“学在课内,考在课外”的问题,这就使高中文言教学变得越发地被动和举步维艰。

(四)文言文自身晦涩难懂的特征,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缺失

古代人讲话隐晦含蓄,造成文言文与现代文的表达方式存在巨大差异,加上各种晦涩难懂的文言现象,知识点琐碎,在词汇、语法、各种古代文化现象甚至是人名、纪年法等方面都存在很多差别。它们仿佛一只只“拦路虎”,挡住了学生通往文言知识海洋的去路。另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不成熟,这就使得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提不起兴趣,严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三、解决办法——“四文”统一,搭建文言教学的支架

(一)发掘文本中有趣的文言,从“文字”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思维是凭借语言来进行的。学生经过初中三年的系统学习,已可以从洞悉句子的内在关系中去掌握詞语,这一点与诗歌的炼字有异曲同工之妙。例如教师在教授《过秦论》这篇文章时,文章的开篇第一段就有这一句“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这个“窥”字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大做文章,一“窥”可以看出秦孝公有野心,政治上有远见卓识,但他又不敢光明正大地看,因他此时尚有惧怕之心,此时的秦国国力尚不足以与周天子为代表的中央政府以及天下诸侯相抗衡,只能用“窥”,他觊觎王室,但又懂得收敛锋芒,一个“窥”字,让学生了解了秦孝公,并看到了贾谊的才华,也激起了学生深度解读文本的兴趣,这在文章里可谓一字千金。这种教学方式的要点在于:首先,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现活动;其次,教师指导的成分逐渐减少;最后要使学生实现独立发现,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向学生转移。

(二)从文章阅读入手,体现历史人物的存在感,发现文言文阅读的乐趣

这种方法体现在“先学后教,当堂导练,自辅落实”的教学策略中是这样操作的。以高中课文《荆轲刺秦王》为例,荆轲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刺客,学生对他耳熟能详,不过为了更好地教学,教师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1. 搜集荆轲刺秦王的相关信息;2. 准备相关图片,展示给学生以形成直观印象;3. 指导学生充分预习,预先整理重要文言知识,了解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便为学生布置合适的课前学习任务。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做到课前充分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气势,思考人物形象并圈点出难理解的词句,尝试概述故事情节。在这种条件下,教师再设计一个合适的情境导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诸多风流人物中,有一位人物仅有短短两句吟唱,而这两句却成为千古绝唱,这就是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诗中透露出主人公无限的悲凉和对人生的留恋,但荆轲仍然义无反顾,“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许多英雄就这样永远地走入历史深处。今天,让教师带领着学生,在前人的记述中再来探寻英雄的足迹,聆听历史的回音。

中国古代众多的历史人物在观众的面前都有一层神秘的面纱,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会学生拨开这层面纱,还原一个最真实的历史人物,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探究,也有利于学生写作素材的搜集和整理。

(三)教学中主动发掘文言文的文学性

我国古代文言精品浩如烟海,能够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篇目都是精品中的精品,文本中的重要文言字词固然重要,但在教学中也不能舍本逐末,文言文教学应真正把作品的内在价值放在首位,作为文学作品,它所有的形式都是为了内容服务的。

(四)从文化入手激活教学

布鲁纳认为,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理解它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有意义联系。语文教师怎样使这个远离生活的文言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呢?

首先是兴趣的培养。文言文的基础句法和语法教学,较为枯燥和乏味,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高中生猎奇的心理往往会发挥相当大的作用。笔者曾经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州官到县里视察,县官恭敬接待,寒暄中州官问道:“大人尊齿(询问别人年龄的敬辞)几何?”县官想了半天之后回答:“我连后槽牙一共32颗!”同学们当时没太明白,后来经过查找资料了解后,学生会心一笑。而《齐人有一妻一妾》诙谐幽默,耐人寻味,《弈秋》在《孟子》原文里是说“王不智”的问题,但“学习下棋是否专心效果不大一样”这个例子,强调做事要专心致志,却具有普遍意义。教师适时地在课堂上展现一下文言文的幽默,以及相同的语言因为断句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效果,让学生充分领略汉语的迷人之处,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也养成“咬文嚼字”的习惯,发现学习语文的趣味,这无疑会给枯燥的句法语法教学提供一个更有利的空间。

其次,学以致用,触类旁通。在文言文教学中,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民族感情、文化底蕴、奇闻轶事也会有学生感兴趣的方面。挖掘重要内容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也完成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任务,两全其美。例如笔者在教授《兰亭集序》一文中“引以为流觞曲水”这句话时,学生很难理解“流觞曲水”的含义。“流觞”在教材中的注释是把盛酒的杯子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并赋诗。这种集会的方式涉及古代的一种风俗:禊。禊,一种祭礼,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于是,笔者找到和禊事相关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还将“流觞曲水”的场景设计成活动,安排学生在班级里演绎。这样一来,学生对古代文化中这个抽象的知识点就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并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的含义。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如果想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就必须教会学生做到触类旁通。

教学是交互作用的动力系统。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处于其最近发展区的并且难度适当的学习材料,而最近发展区是个动态的区域,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获取与学生发展相关的反馈,重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才能使这个支架更加稳固并最终不再依赖这一支架。

参考文献:

[1]范红梅. 怎样激发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J].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2021(07):27-28.

[2]李国荣. 激发高中生阅读文言文兴趣的方法[J]. 成功(教育),2011(12):72.

[3]常莹,乔宏伟. 浅谈高中文言文兴趣的激发[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14):65.

(责任编辑:淳  洁)

猜你喜欢
最近发展区文言文兴趣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结合一堂考核课试论经典小说的品鉴与赏析
成才之路(2016年35期)2016-12-12 11:55:13
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班级内分层教学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91期)2016-12-08 21:55:25
论促进幼儿“最近发展区”的路径选择
科教导刊(2016年27期)2016-11-15 22:17:04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的提问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4:31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5:21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8:04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