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均
[摘 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要积极实施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议题式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握视角性、生活性、开放性的议题设计维度;聚焦核心素养,将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作为议题式教学的核心;在设计议题式教学策略时,整合资源内容、落实序列要求、融合项目学习,让学生的思维持续发展。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674-6058(2023)10-0055-03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实施议题式教学,能让学生融入特定的问题情境,掌握运用资料、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表达想法、解释问题的机会,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从议题设计的维度、议题式教学的核心和议题式教学的策略三个方面,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实施议题式教学。
一、基于认知特点,谈议题设计的维度
(一)视角性,交锋不同观点
设计合适的议题,是实施议题式教学的基础。教师在设计议题时要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握议题设计的原则。由于初中学生的立场、学习方法、知识结构等各有不同,他们对同一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教师要注意议题设计的视角性,设计能激发学生议论兴趣的议题。
如在教学“与世界共发展”时,教师先给学生呈现两种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我们不应该去援助那些国力不那么强大的国家,我们应该用这些钱更好地发展自己国家的经济。但是也有人认为,这样能促进全球经济共同发展,利大于弊。”然后鼓励学生交流互动,说说自己认同哪种观点。学生可以从国家、集体、个人等不同视角出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议题的引领下,学生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如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说出片面、模糊、错误的观点,教师也不要立刻否定他们,可以让他们在互动讨论中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二)生活性,调动丰富经验
设计议题还要注意体现生活性。思维和语言是以生活实践为基础的,设计生活性议题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有话可说。
如在“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一课的教学中,有教师设计了以下议题:“国家利益为什么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该议题虽然紧扣教材内容,但是和学生的生活关系不够密切,因此他们的交流兴趣不大。教师不妨引用学生身边的例子:“曾经有新闻报道说,有人在网络上随意发布照片而暴露了国家机密。”据此设计以下议题:“在网络上,我们是否可以随意发表言论?”这个议题切入口小,和学生生活关系密切,而且能和国家大事联系起来,所以很容易就激发了学生的议论兴趣和表达欲望。
(三)开放性,发展逻辑思维
开放性也是设计议题时需要考虑的重要维度,要避免将已有定论的问题作为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议题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如在“共圆中国梦”一课的教学中,要避免将以下问题“什么是中国精神?什么是中国力量?如何凝聚中国力量?为什么说梦想只有在劳动者的手中才能实现?”作为议题。这些问题可辩性、开放性都不强,因为它们已经有了相对“闭合”的答案。教师要设计更有开放性的议题,如你未来打算从事什么职业?你认为什么职业能更好地实现中国梦?……这样学生就可以结合自己的认识,从不同角度入手,分析各种职业对社会的贡献。在辩证讨论中,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会得到提升。在议题式教学中,教师要避免选择那些查询资料便可找到答案的问题,而要选择那些能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形成个性化认知的问题,使学生通过思想碰撞,融合不同的观点,达成共识。
二、聚焦核心素养,谈议题式教学的核心
议题式教学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师要围绕这一核心设计议题探究活动。
(一)明辨是非,渗透法治观念
法治观念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探讨法治问题,让他们明辨是非。
如在教学“公民义务”时,教师展示了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并引导学生开展辩论活动。案例为:一名大学生打算应征入伍,但是他的家人却不同意。该辩论活动分“搜索资料”“辩论分析”“总结归纳”三个环节展开。在“搜索资料”环节,学生围绕“什么是依法服兵役?不履行义务是否是违法行为,会受到怎样的惩罚?在上述案例中,家人是否有权阻止亲人参军入伍?对大学生来说,应征入伍是否是一个正确的选择?”等问题收集资料。在“辩论分析”环节,教师将学生分成大学生和家人两个阵营,让他们分别从各自角度论述观点。学生不仅结合法律知识提出看法,还融入人情世故、家庭伦理方面的内容。这样他们就能在辩论中厘清法理和人情之间的关系。在“总结归纳”环节,学生要结合在“辩论分析”环节中得到的结果,总结归纳这名大学生应该作出何种选择。同时,学生还谈了自己对公民义务的看法。如有学生认为保卫国家是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或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所以他支持案例中大学生的做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或辩论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认识到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二)立足时代,强化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之一。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国家的真挚情感和认同感,让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思考、讨论社会热点新闻,以强化他们的政治认同。
如在教学“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时,教师先展示社会新闻,然后引导学生以“某村的致富之路”为主题开展议题学习活动。学生进行了角色扮演活动,活动按照“了解资料分角色”“村干部大会寻发展”“总结归纳促思考”这三个环节展开。在“了解资料分角色”环节,学生仔细阅读“某村”的资料,了解该村的支柱产业是什么,此前采用的是什么经济形式,在采用集体经济形式后获得了怎样的发展。在“村干部大会寻发展”环节,学生分角色扮演村民和村干部,讨论如何发展集体经济。扮演村民的学生提出自己的顾虑,指出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扮演村干部的学生提出解决方案,消除村民的顾虑,协商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总结归纳促思考”环节,学生结合此前了解到的信息和通过角色扮演得到的结果,总结归纳集体经济的含义、作用以及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态度。此外,他们还拓展思考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我国为何要采用这样的基本经济制度。在议题探究活动中,学生逐步提升了政治认同,明确了各种经济形式的含义、地位和意义。教师要设计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议题,让学生拓宽视野,充分认识到自己要如何融入时代大潮,更好地建设自己的国家。
(三)组织实践,提升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也是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之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让他们先意识到自己在班集体中要承担什么责任,再拓展思考自己在社会中要承担什么责任。
如在教学“多彩的职业”时,教师设计议题“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围绕议题分小组开展活动,且分别负责资料搜索、文献整理、作品设计等任务。他们一边参加活动,一边思考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活动过程中,他们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部分,要完成议题任务,就必须和小组其他成员一起合作。在学生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职业规划进行思考。学生先了解目前社会上有哪些职业,这些职业的要求是什么、社会功能是什么;接着思考在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社会分工出现了什么变化,以及随着社会的发展,哪些职业逐渐被淘汰,哪些新兴的职业出现了;最后从“自我分析、环境分析、确定目标、行动计划、评估调整”这五个角度制订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在议题探究活动中,学生认识到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提高职业素养,为美好的明天打下基础。同时,他们增强了责任意识,明白自己是社会的一员,要为社会的发展尽一份力。
在议题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自己在集体中担任什么工作,能为集体做些什么,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是什么。这样循序渐进地开展探究活动,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三、指向进阶思维,谈议题式教学的策略
(一)整合资源内容,相辅相成
议题式教学应指向思维进阶,促使学生的思维持续发展。教师要将课堂内外的资源整合起来,让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使主题探究更为生动。
如在教学“感受生命的意义”时,教师设计了“多媒体课件展示”“自主网络搜索”“互动交流感受”这三个环节。在“多媒体课件展示”环节,学生了解到亚里士多德、余华、许三多等人关于“人为什么要活着”的观点,还了解了中外名人,特别是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事迹。在此基础上,学生结合课内外资料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看法。在“自主网络搜索”环节,学生通过网络搜索获得了很多资源。学生寻找和生命意义有关的文学作品,诵读并探讨其中的价值观、人生观。如诵读《有的人》《雷锋日记》等作品,探讨人应该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在“互动交流感受”环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同伴交流在看到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自己会做什么。有一个学生曾经参加过志愿者服务活动,趁此机会,他和其他同学畅谈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内容,以及该活动给了自己怎样的感悟。最后,他们共同探讨如何塑造自己的人生。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资源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可以通过跨媒介呈现资料的方式吸引学生参与活动。
(二)落实序列要求,循序渐进
在议题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呈现主议题,再结合学生的分析情况,依次呈现小议题。这样能让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让他们在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议题探究中,学会解决复杂问题。
如在教学“公平正义的守护”时,为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什么是公平公正,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层层递进的小议题。小议题1是“制度对公平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针对小议题1,让学生探究法律的发展历程,说说在古代法律还不太健全的时候,社会的公平公正是否受到影响;法律不断完善,是否能更好地守护公平公正。小议题2是“遇到不公平的事情该如何解决?”。针对小议题2,先给学生展示具体的例子:个别妇女在生孩子之后,就被单位以各种理由调换工作岗位,甚至被迫离职;再让学生思考:这是否是一种不公正的情况?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应该从哪些角度入手?小议题3是“如何自觉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针对小议题3,让学生思考如何制订班规才能体现公平公正。学生深入探讨班干部改选制度、监督制度、班规的合理性等。接着让学生思考,在进入社会后,该如何以法律为准绳,推进我国司法制度完善,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议题探究活动具有清晰的线索和明确的目标,这有助于统筹议题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三)融合项目学习,砥志研思
教师可以在议题探究过程中融合项目学习,围绕议题设计若干个任务,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系列特定任务。项目学习有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少年的担当”一课就很适合开展项目学习。教师在该课教学中设计了“我的生活圈”“为世界作贡献的中国公民”“我的未来计划”三个项目。在“我的生活圈”项目中,学生用多媒体呈现自己的生活圈,并说说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如何,是否为他人作出过贡献。在“为世界作贡献的中国公民”项目中,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撰写报告。他们通过收集资料,了解有哪些中国公民为世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一名学生收集了屠呦呦的相關资料,在项目学习中运用了她和她的团队一起研发新药、造福人类的事迹。在“我的未来计划”项目中,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撰写人生计划书。在人生计划书中,他们写下了自己未来打算从事什么职业,该职业的要求是什么,自己距离该职业的要求还有多远,打算如何改善自我状态,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项目学习,学生找到了学习的榜样,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并设计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在项目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觉学生对学习的内在渴求,用问题驱动学生思考。这样能让学生增强学习兴趣,且愿意挑战难题。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有效的议题,处理好活动设置和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构建思维碰撞的探究课堂。
[ 参 考 文 献 ]
[1] 仲崇柱.议题式教学场景设计的实践与思考: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我与集体共成长》一课的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21(Z2):45-48.
[2] 蔡军.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新尝试的探讨[J].上海教育科研,2019(6):85-88.
[3] 孙品琼.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学教学参考,2020(12):60-61.
[4] 赵建伟.综合实践活动视角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组织与优化[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6):39-40.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