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登明
摘 要 扎实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以读导写,读写结合,可以切实提高写作水平。具体路径主要有:分析整本书的选材特点,筛选写作素材;梳理整本书的情节发展,创新写作结构;联系整本书的创作背景,提升寫作立意;分析整本书的语言特色,丰富写作语言。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 以读导写 读写结合 提升路径
新课标提出要组织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整本书阅读经验”,同时,重视听说读写的整合。因此,在整本书阅读视域下要注重以读导写,读写结合,积极探索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路径。
一、分析整本书的选材特点,筛选写作素材
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分析整本书的选材特点,学会如何积累写作素材,如何筛选写作素材。
在开展《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时,教师可以设计三个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朝花夕拾》的选材方法。问题一,要求学生先逐一分析各篇文章的内容,分析作者在自己的青少年生活中选择了哪些写作素材。学生总结后发现,前七篇文章主要写的是作者在家中和私塾中的生活场景,后面三篇写的是作者去南京、日本,最后回国的经历,主要表现对师长的怀念之情。学生发现,文中选择的这些事情都是让作者印象深刻或者对他的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事情。
问题二,要求学生将选材的情节和人物结合起来,分析作者笔下写了哪些人物,他们的性格特点分别是什么。如有一名学生总结认为,作者主要写了保姆、老师、朋友和父亲,他们性格各异,都是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他们都在作者的青少年时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问题三,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日常生活,从老师、同学、家人、邻居这些人中寻找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人,要求他们在写作中展现出人物性格的典型性。
探讨上述三个问题,可以在《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中构筑读写结合的课堂,能够以读导写,引导学生在分析《朝花夕拾》的选材技巧的基础上,总结积累筛选写作素材的方法,尝试迁移运用,学会围绕主题自主选择新颖丰富的写作素材。
二、梳理整本书的情节发展,创新写作结构
经典名著的作者为了让情节发展跌宕起伏、引人入胜,通常会安排精心构思,设置悬念。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讨作品的构思特点,分析作者用了什么结构,该结构有什么好处,分析能否将原文换成其他的结构,表现效果有什么不同。这样,以读导写,在学生自主写作时灵活借鉴,可以创新写作的结构形式。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可以从叙述方式、线索安排、叙事视角三个角度入手,带领学生探讨分析作者是如何安排作品结构的,是如何优化情节的。在叙述方式方面,可以给学生介绍顺叙、倒叙、插叙三种方法,让学生分析《西游记》作者选择了哪几种叙述方式。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用其他手法改写文章的开头,效果会有什么不同。如有一名学生发现作者用的是顺叙写法,觉得可以改写成倒叙写法,先写孙悟空从被压五指山的囚犯,一跃成为斗战胜佛的英雄。然后叙述孙悟空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他认为倒叙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读者的好奇心,但是因为它直接告诉了读者结局,所以也可能适得其反。在写长篇作品时,不如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这样能让读者感觉更舒服。在“线索安排”方面,教师可引导学生探讨分析作者如何安排唐僧、孙悟空这两条线索,如何采用分头叙述,然后合二为一的方式创作的。然后组织学生自主写作,看看在何种情况下可以使用这种写作手法。在叙事视角方面,学生发现作者用的是第三人称视角,这样可以更清晰地展现所有人物的人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一位主人公,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改写其中的某个片段。如有一名学生以唐僧的视角改写了《三打白骨精》,发现这样能更细腻地展现唐僧的心理活动,但是由于视角限制,无法展现孙悟空的内心变化。所以他认为用全知全能的视角写作,效果更佳。
整本书阅读中,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分析作者的叙述方式、线索安排、叙事视角选择等方法,并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借鉴运用,由此可以创新写作结构。
三、联系整本书的创作背景,提升写作立意
在整本书阅读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创作背景,探讨作者在此背景下选用这些素材,为的是表现怎样的主题,分析作者是如何深化写作立意的。这样,以读导写,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留心观察、分析社会热点现象,借鉴整本书阅读中学到的方法,提升写作立意。
在组织开展《儒林外史》整本书阅读时,学生发现作者展现了古代文人人性被腐蚀的全过程,写了封建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表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侵蚀。教师鼓励学生搜索一下史书,看看当时的社会现状是怎样的,分析作者如此描写人物,是否存在故意夸张、抹黑的情况。学生发现,当时社会表面繁荣昌盛,但是实际上统治阶级大兴文字狱,用八股文限制了人们的思想自由。当时的文人热衷于科考,目的是出人头地,收获名利。可见,作者虽然用夸张的方法展现了当时的文人形象,但是并没有刻意抹黑,目的是批判现实,引发人们对科举制度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创作,看看社会上有哪些现象值得批判,用微小说的形式展现人心冷暖,起到批判现实的作用。有学生写了年轻人将孩子丢在家里,让老人照顾,自己以工作为借口,逍遥自在。该生在文中批判了这种啃老的行为,通过展现人物的丑恶面目,启迪读者思考,文章的立意得以提升。
四、分析整本书的语言特色,丰富写作语言
一些经典作品的语言很有特色,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想象丰富,夸张大胆,有些作品的语言亦庄亦谐,雅俗共赏。所以,在整本书阅读中,引导学生分析概括作品的语言特色,迁移运用,在写作实践中形成富有自己个性的语言特点,丰富写作语言。
在组织开展《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时,不少学生对作品的语言印象深刻。作品大量运用了白话,以北方口语为基础,加入了不少生活化的俚语,有助于展现人物的个性化形象。可以让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语言:“不少水浒英雄都是草莽英雄,文化水平不高,说话也充满了江湖气,作者用了哪些俚语体现出这一点呢?”学生找到不少例子,如鲁智深说:“你两个撮鸟的头,硬似这松树么?”林冲说:“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这些词句中都用了俗语。鼓励学生思考:“同学们可以看看自己的文章,有哪些人物的文化水平、生活经历等决定了他们的语言也是俚俗的。你们所写的词句中,是否有不符合这些人物特点的语言呢?尝试修改一下。”如有学生在描写小贩吆喝时,原本用了“童叟无欺、价廉物美”等词,在修改后,换成了“人好不怕贬,货好不怕选”,“宁卖九毛九,不卖一块一”等俗语,这些词句更显人物个性特点。
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学生发现不仅可以将生活俚语融入作品,写出生动幽默的文章,还可以融入典故、诗词,展现典雅含蓄的语言风格。
总之,教师要基于整体意识,在整本书阅读中将阅读和写作巧妙结合在一起,以读导写,读写结构,让学生真正在整本书阅读中提升审美赏析能力,提升写作水平。
[作者通联:甘肃定西市渭源县北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