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亚辉 包翠秋
摘 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它对德育的重要启示体现在,德育应当高度关注人类社会的自然环境可持续性,德育价值观应当从社会价值观体系扩展到人与自然的价值观体系,德育应当注重培养青少年健康的生活方式,德育需要关注自然环境美的教育熏陶,生命共同体哲学应当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哲学基础。
关 键 词 生态文明;新时代;学校德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3)07-0033-04
①本文系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2022年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美育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路径研究”(批准号:22SKSZ076)、重庆科技学院2021年学生工作研究课题“新时代美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机制研究”(批准号:xgbkt202116)成果之一。
黨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1]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使命。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基于当前日益恶化的全球生态环境和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的一套系统的生态文明思想体系。其重要理念主要有: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双重和谐的生态文明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生态民生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观;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制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法治观;以“生态红线”为生命线的生态安全观;以系统思维推进环境治理的生态整体治理观等。[2][3]整体上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体涵盖生态发展理念、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命共同体哲学、生态文明教育等领域。
(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4]生态文明不只是生态建设领域的要求,还有其内在的发展理念层面的革命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5]与传统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相比,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理念层面,是一种高度重视生态和环境的新发展理念。
(二)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6]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构成内容即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在生产领域,要树立和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机制。在生活领域,重点是形成绿色生态的生活方式。
(三)尊重和保护自然的环境理念
“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7]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度尊重和保护自然,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尊重和保护自然的理念。尊重自然强调人类生产生活不再以征服自然为基本目标,这改变了近代以来人与自然相对立的哲学论,而将自然视为人类生存的基础性条件。保护自然强调人类要通过现代科学技术,致力于维护自然的生态环境,并注意修复自然,还自然本来的面目和存在状态。
(四)生命共同体的生态哲学基础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8]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哲学基础。生命共同体的核心理论内涵主要有三个维度:自然内部制衡的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人与人命运相连的生命共同体。[9]与传统生态文明相比较,生命共同体的生态哲学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哲学层面将人与自然视为命运一体的生命共同体,超越了单向度的保护自然,而把人类与自然视为一体共存的存在。
(五)注重培养公民环境意识的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基础。在生态文明教育领域,如何培养青少年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目标指向。具体在生态文明教育上,“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10]。整体上看,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性、战略性建设领域,既需要强化生态环保科技、生产科技等生态文明的硬实力建设,也要致力于建设生态文明价值观和生态文明法治化等生态文明的软实力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11]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借鉴其他文明生态哲学思维,对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换的基础上形成的。[12]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构成
生态文明在新时代国家治理中具有重要地位。“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13]生态文明建设既面向当前国家治理,也指向未来发展,是一项系统性的经济社会建设内容。没有高质量的生态文明建设,就难以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新时代生态环境的认识,彰显了解决生态矛盾、确保生态安全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也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自然基础和生态滋养。
(二)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从战略发展的角度上看,生态文明建设的质量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空间和质量。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民族,着眼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智慧。国家治理要具有长远战略,生态环境事关中华民族未来。建设生态文明,让社会在哲学层面深刻理解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这既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提升社会生态文明素养的重要工作。
(三)建设生态文明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构成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14]美丽中国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建设工作,其中的重点就是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确保中国美丽。“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15]美丽中国建设不只是外在形象的美丽建设,还在于内在的美学理念和发展哲学,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是物质美、环境美、生态美、思想美的结合。
(四)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新时代的国家治理注重可持续发展,不只关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同时还高度重视高质量的生态环境,着眼于中华民族的历史长远发展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16]这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新时代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具有历史责任感的经济社会发展观。
(五)建设生态文明是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新时代不只是注重人民的物质财富的增长,还注重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在发展中,“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17]。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生命共同体的哲学基础上,寻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并进,最终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价值追求。[18]优美生态环境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价值追求,也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建设的重点目标。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学校德育有着重要启示,有效促进了德育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理解,高度关注了现代个体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并有效扩展了价值观的边界。
(一)德育应当高度关注人类社会的自然环境可持续性
传统德育关注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主要通过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而致力于建构健康的社会秩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点关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注意到了人类社会的自然环境维度的可持续性。在发展视野上,这是从人类社会对自身的关注走向了关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德育领域有效扩展了德育的基本内容。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面向未来是学校教育的必然要义,学校教育不能满足于当下,既要传承过去,也必须面向未来。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未来的重要指向和要求,在学校教育中要高度重视面向未来发展的生态文明教育,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学校德育既要关注人类自身的可持续性,也要关注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
(二)德育价值观应当从社会价值观体系扩展到人与自然的价值观体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扩展了价值观体系,在传统的社会价值观体系的基础上,有效增加了人与自然的价值观体系,这是在价值观维度的重要变革。基于价值观的变革,德育的内容体系和基本理念,都随之而变化。人类发展从原来的战胜自然的理念发展到今天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理念,这是一个价值观的重要发展变革。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成为了学校德育需要重视的新的重要价值观。事实上,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本身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在生态领域,有“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观、“以时禁发、取之有度”的生态保护观和“尊重生命、仁爱万物”的生态伦理观。[20]学校德育应当与时俱进扩展人与自然的价值观体系,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新要求。
(三)德育应当注重培养青少年健康的生活方式
传统意义上的德育主要关注道德与伦理,对个体的生活方式相对缺乏重点关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要求绿色生产,也要求建立绿色生活方式。在学校德育中,不只是要求建立青少年健康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求学校德育关注学生个体的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绿色生活方式,节约資源和能源,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新时代的消费观追求“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21]人类在生活方式上,需要自我调控,不能无度掠夺自然资源,这也是近年来生态危机的重要缘由。要有效克服生态危机,既需要进一步发展生态保护领域的科学技术,也要高度重视改变生活方式,建立青少年绿色生态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青少年生态文明素养,形成健康的绿色生态生活方式,是新时代学校德育的重要使命。
(四)德育需要关注自然环境美的教育熏陶
美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具体的学校德育实践领域,美育是被涵盖在广义德育中的。美育有社会美、行为美、心灵美等,新时代美育还有自然美的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工作所在。生态文明是美丽中国的重要内涵,既是人与人的和谐,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学校德育中,需要高度关注美育,并且需要重视自然环境美的教育熏陶,让学生理解自然美、欣赏自然美、培育自然美、建设自然美。生态文明的美育是建立生态文明的关键和重点所在,学校德育如能有效引导学生建立了生态文明的美的价值观,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就有了坚实的教育基础。
(五)生命共同体哲学应当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哲学基础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维度。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不同定位,决定了学校德育对学生的生态教育领域中的不同倾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效提升了教育领域对自然环境的理解的层次和深度。传统的教育重点着眼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在人类科学技术有限的情况下,这是合理的选择,但在新时代人类科学技术已经相对发达的情况下,则需要重新思考人类的生态领域的责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了人类的生态责任和人类本身与自然的和谐的重要性,有效提升了人与自然的哲学关系的层次。在深度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定位为生命共同体,将人类自身纳入与自然的一体化建设,这是在哲学意义上的重要进步,有效提升了人类与自然命运与共的价值倾向的普及。学校德育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领域,要秉持生命共同体哲学基础,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为美丽中国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41.
[2]刘海霞,王宗礼.习近平生态思想探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5(3):29-33.
[3]方世南.论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8.
[4][6][7][10][13][1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544,395,394,396,393,395.
[5][8][11][17]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41,41,20,41-42.
[9]耿步健,葛琰芸.习近平关于生命共同体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内涵及意义[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22-27.
[12]万健琳.习近平生态治理思想:理论特质、价值指向与形态实质[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8(5):44-49.
[14][1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211,209.
[18]杨莉,刘海燕.习近平"两山理论"的科学内涵及思维能力的分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10):107-111.
[1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5.
[20]王金磊,吕瑶.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理路[J].湖南社会科学,2018(4):49-56.
[21]崔青青.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生态思想论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會科学版),2019(9):197-205.
责任编辑 徐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