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峰 徐邦桃
[摘 要]“1+X”群文阅读是指以一篇课文为基础,围绕所确定的议题拓展具有相同特征的课内外阅读资料,构成结构化文本资源,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集体建构达成阅读共识的一种多文本阅读活动。文章客观分析“1+X”群文阅读的显著特征,进而重点探索初中古诗文教学中“1+X”群文阅读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1+X”群文阅读;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12-0012-03
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要想激发学生阅读古诗文的兴趣、增加学生古诗文的阅读量、提升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等有一定的难度。初中古诗文教学面临着“高耗能,低效率”的现实问题。受到时空限制与语言表达方式的直接影响,部分学生在阅读古诗文时难以真正理解古诗文的具体内容,无法产生共鸣。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学生也难以自主迁移古诗文阅读经验,无法树立学习的信心。“1+X”群文阅读主张将具有共同特征的古诗文整合起来,通过多个议题指导学生探究多篇古诗文的异同点,支持学生自主迁移阅读技巧,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也能逐步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在古诗文教学中积极应用“1+X”群文阅读,以真正优化学生的阅读状态。
一、“1+X”群文阅读的特征分析
(一)注重资源整合
“1+X”群文阅读主张围绕一篇课文去开发、整合具有共同特征的课内外阅读资料,将一篇课文作为精读范例、其他相关篇目作为拓展对象,使学生能自主领会同类题材、同类文体或者是同一作者、同一时空背景下多篇古诗文的异同点。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能够积极整合古诗文资源,并且能够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对比、综合,进而自主分析群文的表达特点、情感主旨等。
(二)注重阅读迁移
“1+X”群文阅读主张将“1”篇课文作为范例、样本去引导学生探究相应的阅读技巧,认为群文资源之间是相互印证的,所以十分注重学生的迁移行为,支持学生在“X”篇文本阅读活动中自主迁移阅读经验,使学生能够顺利总结出有效的阅读策略,由此增强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初中语文教师在组织“1+X”群文阅读时要注重解放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对比综合、灵活迁移,使学生能读懂、读透,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能力。
(三)主次关系鲜明
“1+X”群文阅读中的“1”与“X”虽是相辅相成的,但是却有明确的主次关系:“1”是精读文本,学生要读深、读透,而“X”则是进行阅读迁移与巩固的基本,通过阅读“X”,学生能将在“1”中总结出的有效策略进行再一次的验证与创新,所以“1”为主导,“X”为补充与拓展。这样一来,学生便可通过“1+X”群文阅读树立阅读迁移意识,不但不会因此产生过大的学习压力,反而会更自如地参与到古诗文阅读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综上,“1+X”群文阅读模式是一种结构鲜明、特点突出的阅读范式,在古诗文教学中开展“1+X”群文阅读能够使学生的阅读思维得到优化,便于增强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和自主阅读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组织“1+X”群文阅读时,既要用好语文教材,又要有效开发优质的阅读资源。
二、初中古诗文教学中“1+X”群文阅读的应用策略
(一)分析课文特征,整合相关资源
语文学科承载着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因此,古诗文教学一直都是中学阶段的重头戏。古诗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也占据重要地位。“1+X”群文阅读有助于在古诗文教学中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助于学生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1+X”群文阅读准备阶段,初中语文教师应客观分析相关古诗文的文体特征、创作时代背景、作者信息等,全面探究阅读开展的可行思路,再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确定阅读方向,并由此整合对应的阅读资源,使学生能由此及彼地进行类化、迁移、拓展、提高,促进古诗文课内外阅读的融通,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比如在《诫子书》“1+X”群文阅读准备阶段,笔者便整理了相应的文学常识、创作时代背景等资源,并根据学情预设了阅读重点。《诫子书》是诸葛亮所写,饱含道德规劝意味,展现了诸葛亮身为人父对儿子成为品德高尚、高洁之士的期许,也展现了一位父亲殷切的教养之心,是十分优秀的家训作品。根据这篇课文的内容主题,笔者选择了《朱子家训》与《冬夜读书示子聿》这两篇文本作为拓展资源,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三篇文本了解父母对子女的厚重情感以及该如何做人、学习等。由此,便可通过“1+X”群文阅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发挥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人文性教育功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充分的准备。根据《诫子书》《朱子家训》《冬夜读书示子聿》三篇文本的共同特点,笔者明确了“1+X”群文阅读的主题与方向,即探究“示儿”类古诗文的人文意义与文学价值,探寻它们所蕴含的情怀。
笔者根据《诫子书》一文的特征整理了相关阅读资源,致力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示儿”类古诗文的特征,如语言表达方式等,并总结出父母对子女的期许。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学生能够从中总结出处世哲学。
(二)设计阅读议题,创设阅读情境
议题的选择与串联是整合内容的关键。“1+X”群文閱读中的议题是指可议论、可讨论的话题。一轮群文阅读可以设计多个议题,也可以只设计一个议题,主要是为了活跃学生的阅读思维,引导学生达成阅读共识。初中语文教师应客观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探究多篇古诗文的逻辑关联,据此设计阅读议题,引导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自主进行对比分析、大胆联想,从而切实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初中语文教师可根据议题指向,创设相应的主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逐步提升自主阅读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在创设群文阅读情境时,教师可参考根据“1”与“X”明确的群文阅读主题,引导学生理解“1”的主旨、情感基调等,并驱动学生迁移阅读经验,积极分析“X”的情感基调与语言表达方式等。
比如《孙权劝学》以学习为主题,主要表现孙权对学习的态度。学生如果能够真正理解文义,便可由此思考学习的意义与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基于此,笔者根据《孙权劝学》的主旨引入了两篇相关文本,即《伤仲永》与《师旷劝学》,希望学生能够明白好学是一种十分可貴的品质,获得精神启迪。在教学中,笔者首先提出了群文阅读主题“好学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再分别提出了以下议题: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如何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好学?你认为有效的学习方法有哪些,请分享成功学习的经验。学生在这些议题的引导下,一边思考一边阅读这三篇文本,进而总结出学习的意义、方法等。
根据群文阅读的主题,笔者在课前指导学生自主编写“劝学”主题的演讲稿,组织学生在课堂导入阶段分享自己的学习观点,以“劝学人”的身份阐述学习的意义、方法等。通过演讲宣传创设阅读情境,使学生能顺利实现深度阅读。同时,笔者还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宣传学生身边勤学好问、刻苦钻研的真实案例,使学生能够在整体性的主题情境下自觉端正学习态度,将个人经验与文本内容关联起来,懂得学习需要坚持、努力。
有效的议题设计能够切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指引学生总结出古诗文的内在逻辑关联。在《孙权劝学》及《伤仲永》《师旷劝学》“1+X”群文阅读中,学生既能够在议题的引导下明白这三篇文本都与“学习”相关,又能够在情境的引导下积极回想自身的学习经验和被劝学的经历等,从而准确地理解文本的主旨。这样一来,学生便可自主建构阅读模式,认真整理文言常识,迁移阅读经验,形成自主阅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增强文化积淀,培养审美情趣。
(三)组织小组探究,达成阅读共识
“1+X”群文阅读十分关注生成性活动,主张全面解放学生,以平等的师生交流、开放的生生探究活动促使师生双方在单位时间内达成阅读共识,切实优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改善学生的阅读状态。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可在“1+X”群文阅读过程中开展小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对比、整合多篇古诗文的异同点,并达成阅读共识。与此同时,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尊重学生的阅读观点和个性化认识,与学生一同探究古诗文的异同点。
依然以《孙权劝学》及《伤仲永》《师旷劝学》“1+X”群文阅读为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这三篇文本的语言表达方式、中心思想,积极总结文本内容等。首先初读这三篇文本,自主疏通文义,圈画文言常识,自主概括三篇文本的情节,形成初步阅读印象。然后重点探究《孙权劝学》,总结孙权劝学的方式、对学习的看法等。再在此基础上认真对比并总结这三篇文本的异同点。接着制作阅读表格展现这三篇文本的异同点,进一步厘清文本结构与主要内容。最后圈画出这三篇文本中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意义等的语句,简要概括被劝学者学习态度的变化情况,把握这三篇文本的共同特征,达成阅读共识。
在小组探究过程中,教师应保持“沉默”,充分尊重各小组的自主意识,支持各小组按照自身的计划、节奏行动。但是,当小组陷入阅读瓶颈时,教师要适时点拨,通过提问、留白、讲解等课堂教学技巧去优化相应小组的阅读行为,使其能够顺利进行深度探究。
(四)进行对比展示,深化阅读理解
“1+X”群文阅读中的“1”和“X”之间有着鲜明的主次关系。初中语文教师应重视“1”和“X”之间的比较阅读,帮助学生自主总结古诗文的异同点,从而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与阅读能力。因此,在“1+X”群文阅读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设计对比展示环节,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比多篇古诗文的不同之处以及相似之处,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把握这些古诗文的文体特征与语言表达方式等。
比如《陋室铭》反映了刘禹锡这位诗人的高洁品格与远大格局。为了让学生对刘禹锡这位诗人有更清晰的认识,在教学《陋室铭》时,笔者选择了《秋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两首诗歌作为拓展阅读资料,指导学生在联读刘禹锡个人作品的基础上,根据刘禹锡不同阶段的经历与感悟去分析刘禹锡的人生格局。学生在深入学习《陋室铭》之后,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这三篇文本的主要内容、语言特点、中心思想的异同,了解刘禹锡在这三篇文本中所阐述的抱负及处世态度。待小组达成阅读共识之后,开展对比展示活动,让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以查缺补漏,深化阅读理解。
总之,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开展“1+X”群文阅读有利于优化学生的自主意识,能使学生在对比、综合、迁移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古诗文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客观分析教材的编排特点,根据教材文本精选阅读资源,依据教材文本及选出的阅读资源的特点去设计阅读议题,创设阅读情境,组织学生以小组共读、师生对话的方式达成阅读共识,引导学生在对比展示中深化阅读理解。这样做能真正提高古诗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宋金生.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优化措施[J].基础教育论坛,2022(19):51-52.
[2] 陈燕.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古诗词群文阅读探微[J].作家天地,2022(6):107-109.
[3] 常倩.核心素养下中学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智力,2022(3):97-99.
[4] 陈晓春.立足统编版实施初中语文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以福建省中考语文古诗文复习为例[J].新课程导学,2022(1):78-79.
[5] 黄秋亮.初中古诗文群文阅读的问题及有效方法分析[J].课外语文,2021(19):137-138.
(责任编辑 农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