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2023-07-21 12:41:33李培培
教育界·A 2023年16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学校德育

【摘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提出,让德育的地位得到提升。然而,单纯依靠学校开展德育工作,难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对此,教师应当意识到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港湾,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应当主动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与家长一起在学生的心中埋下品格的种子,促进学生快乐、健康、幸福成长。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家校共育策略进行积极的探索,旨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家校共育;家庭德育;学校德育

作者简介:李培培(1995—),女,江苏省南通市小海小学。

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以及教育的改革、发展,需要教师做好德育工作,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学生是祖国的花朵,而小学生处于含苞待放的阶段。只有对小学生进行良好道德素养的培养,才能够让小学生成长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但在目前的德育活动中,部分教师往往会“唱独角戏”,部分家长的德育意识较弱,这会导致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发展不均衡。对此,为了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教师应当与家长进行沟通,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以便实现家校共育。

一、转变家长思想,形成德育合力

部分家长认为德育仅仅是学校的职责,或者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显然,这些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德育的价值。还有一部分家长不注重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也不注重纠正自身不良的言行举止,这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对此,为了让德育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有必要转变家长有关家庭教育的思想,提高家长对德育活动的重视程度,鼓励家长成为孩子的典范,并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素养的形成[1]。

(一)巧借良机,做好观念渗透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部分家长的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溺爱孩子,不舍得让孩子受苦,也不让孩子做家务,这使得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很少自觉承担任务。还有一些家长将成绩看作是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让孩子一味地应付考试。如果家长观念不正确,无法为孩子提供精神食粮,将阻碍孩子品德素养的发展。对此,教师应当借助良机,向家长渗透正确的教育观念,以便家长真正成为教师的帮手,与教师共同开展德育工作。

例如,为了让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均衡发展,教师可以召开以“关注德育,从现在做起”为主题的家长会,利用这个能够与家长进行面对面沟通的有效时机,做好教育观念的渗透。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社会新闻,使家长结合具体的案例,认识到现阶段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对孩子进行德育指导的迫切性。接着,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成长特点、成长规律出发,引导家长认识到自己在孩子成长历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然后,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实例,引导家长关注家庭环境、自己的德育理念等对孩子的影响,鼓励家长在生活中为孩子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孩子逐步养成自觉承担责任、自觉做家务的良好习惯。最后,教师可以为家长创造自由交流的机会,让家长分享自己的家庭教育经验,以便家长在相互借鉴中积累更多的家庭德育方法。

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对德育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在构建家校共育的德育体系的过程中,教师主动地抓住家長会这一良机,与家长进行沟通,转变家长的教育思想,能帮助家长摒弃错误的观念,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树立榜样,实现隐性教育

当前,部分教师、家长仍旧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认为只要学生了解高尚品格的内涵,就能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而这部分教师、家长的某些不良的言行举止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这会让德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小学生具备较强的模仿能力,他们会下意识地模仿教师和家长做事、说话。对此,教师和家长应当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注意自己所使用的语言,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便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实现对学生的隐性教育[2]。

比如,勤劳节俭和保护环境是每一个社会公民都应当具备的优良品质。为了让孩子具备这两种品质,家长在生活中可以不将喝完的饮料瓶、废旧的纸箱直接丢弃,而将这些饮料瓶、纸箱收集起来,利用闲暇时间与孩子一起对它们进行改造,赋予它们新的使用价值,使孩子在动手实践中逐步认识到改造旧物的乐趣,并获得成就感。久而久之,孩子会养成自觉收集生活中的旧物的习惯,形成勤劳节俭、保护环境的

品质。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身上会有家长的影子。教师鼓励家长成为孩子的榜样,能有效发挥家长隐性的德育力量,逐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创新德育模式,发挥共育价值

采用有效的德育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但是部分家长德育能力较差,不知道如何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指导,这使得家庭德育的质量不高。对此,教师应当主动地扮演军师的角色,向家长渗透正确的家庭德育方法,并鼓励家长拓展德育空间,从而让品德之花在学生的心中盛开[3]。

(一)立足亲子活动,提升德育能力

目前,部分家长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也开始积极地在家庭生活中配合教师的工作,尝试对孩子进行德育指导,最终的效果却适得其反。归根结底是这部分家长采取的德育策略存在问题,未能有效发挥德育的作用。对此,教师要认识到由于受教育程度不同,不同家长的家庭德育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让品格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发芽、开花,教师不妨开展亲子活动,了解家长所采取的德育策略,以便基于家长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切实地提升家长的德育能力。

带领学生阅读蕴含高尚品格的书籍,有利于让学生具备相应的人格品质。教师可以设计亲子共读的活动,让学生与家长一起阅读有关德育的书籍。在学生与家长一起进行阅读时,教师要关注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以便向家长渗透正确的共读方法。有的家长发现孩子在阅读时出现理解不到位的情况,就会直接告诉孩子书中蕴含的道理。这些家长的孩子看似理解了书中的道理,实则在下一次开展阅读活动时仍旧难以依靠自身的力量感受阅读内容的深刻寓意。对此,教师应当让家长采取启发式的教育方式,为孩子找到思考、探究的切入口,以便孩子逐步提升阅读理解的能力,从而享用书中的精神食粮。

教师对亲子互动的过程进行观察,找到家长所采取的家庭德育方法中的问题,能够提升家长的德育能力,促使家长在生活中扮演好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的角色,充分发挥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价值。

(二)拓展德育空间,形成德育感知

陶行知先生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出了“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社会中有许多教育的元素,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少教师难以常常带领学生进入社会开展学习活动,而只能将学生的学习场所限定在校园内。对此,在构建家校共育的德育体系时,教师应当主动地寻求家长的帮助,鼓励家长带领孩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便学生基于亲身实践,深刻感知良好的人格品质。

比如,在向学生讲解完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等美好品格的内涵后,教师可以告知家长学生所学的内容,并让家长利用空闲时间带孩子到养老院、福利院等机构献爱心。如家长可以选择带孩子到养老院开展活动,让孩子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整理房间,为老人表演节目,给老人带去欢乐,与老人一起度过愉快的时光。在活动结束后,家长要及时地向孩子提出“对于这个活动,你有什么感悟呢?”的问题,以便孩子回想自己帮助老人的过程,增强内心的满足感、幸福感,进而说出“以后我还要再去帮助爷爷奶奶”等想法,形成尊老爱幼等美好品格。

教师与家长拓展德育空间,让家长形成德育感知,能促使学生基于现实情境汲取精神食粮,在未来的生活中自觉地为他人提供帮助,将品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促进家校沟通,加强彼此交流

受到成长经历、学习能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学生与学生之间呈现出一定的差距,如果单纯依靠学校的集体教育,将难以提升德育的针对性和教育质量。对此,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以便结合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更有效的德育方案,让德育取得理想的效果[4]。

(一)应用社交工具,进行双方互动

家长与学校进行沟通的传统方式有家长会、家访等,这些方式对时间、地点的要求比较高,家校之间的交流次数相对较少,这阻碍了家校共育模式的构建。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教师与家长能够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使用社交工具进行沟通,增加双方互动的次数。

如微信是人们当前普遍使用的一种通信软件,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送。因此在德育教育中,教师不妨借助微信等软件,建立与家长互动、交流的渠道,实现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地了解学生品德素养的发展状况,以便提供个性化的德育指导,并做好家庭德育思想、德育方法的渗透,促使学生在教师、家长的引导下健康成长。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微信群,不定期地向家长分享德育案例,帮助家长积累德育经验。其次,家长可以利用微信与教师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向教师反馈孩子的情况,以便及时地与教师讨论之后的德育方案,增强德育的精准性。再次,教师可以开通以德育为主题的公众号,在公众号上分享德育知识、家庭德育指导小妙招等内容,进一步提升家长的德育能力。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将一些微课视频分享给家长,让家长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汲取养分,掌握更多的家庭德育方法,从而更加科学地开展家庭德育工作。

教师主动地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地利用社交工具建立与家长进行线上沟通的渠道,能够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与家长共同制订针对学生的德育方案,从而促进学生良好人格品质的形成。

(二)创建联系册,形成交流纽带

培育学生需要培育者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采取适宜的培育措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如同花朵一样绽放。一些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特性。为了制订更有效的德育方案,教师应当与家长合作,根据对学生行为的观察,有针对性地选择德育策略。借助家校联系册,便于教师和家长记录学生的发展状况,摸索学生的成长规律,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5]。

具体来说,教师在创建家校联系册时,应该对家校聯系册上的板块进行精心设计,如分成“小档案”“在校表现情况”“在家表现情况”等板块。其中:“小档案”板块包括学生的姓名、性别、兴趣爱好等,具体内容由学生填写;“在校表现情况”板块主要记录学生在学校的言行举止,记录者是教师;“在家表现情况”板块主要记录学生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记录者是家长。在创建好联系册后,教师可以为家长介绍家校联系册的相关内容,使家长了解家校联系册的价值,然后科学记录每一个学生的行为表现。通过查阅家校联系册上记录的内容,教师与家长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律制订德育方案,提升德育的质量。

家校联系册是一条连接教师与家长的纽带。利用这条纽带,可以让教师与家长全面了解学生品德素养的提升情况,让学校、家庭成为学生汲取德育养分的沃土。

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目前的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与家长合作,共同突破重重障碍,为家校共育带来生机,构建完善的家校共育的德育体系,以便取得更理想的德育效果,让品德之花开遍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参考文献】

[1]刘泽泉.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德育的策略探析[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11):122-123.

[2]武毅欣.论“互联网+”时代的小学家校共育

[J].当代家庭教育,2022(19):4-6.

[3]李慧贤.有效沟通:实现家校共育目标的桥梁[J].中小学班主任,2022(13):48-50.

[4]王琳,田夏彪.“双减”后小学家校合作共育路向探析[J].教学与管理,2022(20):16-21.

[5]孙广源.“双减”政策下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2(15):132-133.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学校德育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中国德育(2022年18期)2022-10-14 09:23:40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29:38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08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考试周刊(2016年100期)2017-01-07 18:02:30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10:47:37
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点看法
黑河教育(2016年11期)2016-12-17 19:51:16
家校共育势在必行
浅述幼儿良好品质习惯的培养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