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苑蓉,王海燕,赵秋艳,王玲玲
(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a 老年医学中心/干部医疗科,1b 门诊部,四川成都,610000;2 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四川内江,641000)
据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随着老年人口规模的不断上升和生育水平的不断下降[1],带来的直接结果是老年抚养比的一路攀升,家庭照护功能的弱化,由此更加大了对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养老护理员作为社会养老服务的中坚力量,其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应对老龄化现状。而沟通能力是养老护理员服务水平的重要体现。国外BURON[2]的研究显示,护理员沟通不足会影响照护质量;KIELY 等[3]研究显示,养老院老年人和护理员沟通交流程度会影响老年人寿命;JEONG 等[4]研究显示,老年痴呆症的照顾者运用恰当的观察和表达等沟通技巧,对改善患者的身体健康及其心理状态至关重要。可见,良好的沟通不仅是照护关系的基础,也是影响照护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养老护理员的沟通能力进行评价显得尤为必要。量表评价可用于能力的测评。目前,国内关于医疗卫生沟通行为的评价量表,研究对象主要以护患、医学生、老年痴呆患者为主[5-7],尚缺乏针对养老护理员沟通能力的评价量表。因此,本研究旨在研制养老护理员沟通能力量表,以便为测量养老护理员沟通能力及采取针对性培训策略提供工具及依据,从而达到增加养老护理员与老年人沟通的有效性,促进和维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升照护服务质量,现报道如下。
1.1.1 成立量表的研制小组 量表研制小组成员由从事多年老年临床护理工作的9 名专业人员组成。其中:本科6 名(66.7%),硕士3 名(33.3%);初级职称2 名(22.2%),中级职称4 名(44.5%),副高职称2名(22.2%),正高职称1 名(11.1%)。分别负责量表的方法设计指导,资料的收集、录入及分析,策划与布置研究进程,检查落实情况等工作。
1.1.2 构建初始条目池 本研究参考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8],该理论重视人的潜能、尊重人的价值,主张建立一种融洽、亲密的人际关系,其中真诚、关注及同感心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同时,本研究借鉴以“患者为中心”的照护模式理论[9],从老年人的角度出发,关注老年人生理、心理、安全、自尊等各种需求,以同感心,兼顾老年人的个人决策、偏好和目标,营造一个安全、信任、温暖的氛围,建立良好的沟通途径。根据以上理论,并以护理员工作内容为背景,参考人际沟通概念[10]、沟通要素[11]、有效沟通技能[12-13]与其他研究对象沟通能力量表[14-15],并结合医疗养老机构10 名老年人和10 名养老护理员质性访谈结果形成初始条目池。
1.1.3 德尔菲专家咨询 选择工作于医院、养老机构、高校的20 名专家作为量表咨询专家。其中从事老年临床护理专家8 名(40.0%),护理管理专家8 名(40.0%),护理教育专家4 名(20.0%);主任护师10 名(50.0%),副主任护师6 名(30.0%),主管护师4 名(20.0%);博士3 名(15.0%),硕士10 名(50.0%),本科7 名(35.0%);工作年限10~20 年6 名(30.0%),21~30 年11 名(55.0%),>30 年4 名(20.0%)。专家对初始量表进行了间隔时间为4w 的2 轮德尔菲专家函询。针对每个条目重要性由低到高评1~5 分,并请专家对条目的判断依据和熟悉程度进行评价,根据咨询结果将条目重要性赋值均值≤4.0 且变异系数≥0.25的条目予以删除[16],形成初始量表。
1.1.4 初始量表预调查 为确定量表条目表述是否存在含糊不清、语义不明等问题,选取20 名工作经验≥5 年的养老护理员进行预调查。方法:将量表发给被测者,请被测者在做题的同时,将对题目有异议的具体意见写在题旁,完成后根据情况与其面谈,据此对量表进行初步修改。条目分为4 个等级,按“从不”“偶尔”“经常”到“总是”依次赋值1~4 分,量表得分为各条目得分总和。
1.2.1 研究对象 养老护理员纳入标准:①符合养老护理员标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2019 年版)》)[17],取得上岗证;②工作场所在医院或养老机构;③工作时间≥1 年。排除标准:工作期间怀孕、外出学习超过3 个月者。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配合完成研究。
1.2.2 调查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 年6月—12 月在成都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老年科及成都市5 所养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360 名[进行因子分析时,样本数量为量表条目的5~10 倍[18](初始条目共60 个),考虑10%的无效问卷,发放问卷数量至少为334 份]。由3 名研究者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前经统一培训。向护理员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要求其独立填写问卷,在填写过程中若有疑问,研究者立刻给予解答。回收问卷时,研究者及时审核有无漏填、错填之处。
1.2.3 项目分析 ①相关系数法,相关系数法也叫区分度分析,区分度是指量表对被测试对象实际水平的鉴别能力;进行区分度分析时,常以量表总分作为被试者实际能力水平,而把被试者在某题上的得分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作为该题区分度;一般使用Pearson 相关分析[18]。试题的区分度在0.4 以上表明该题的区分度很好,0.30~0.39 表明该题的区分度较好,0.20~0.29 表明该题的区分度不太好需修改,0.19 以下表明该题的区分度不好应淘汰。本研究将相关性系数≤0.30 为删除标准。②临界比值法:将所有量表总分按降序排列,得分前27%的受试者代表高分组,后27%的受试者代表低分组,算出高低两组每个条目得分的平均值,计算两者差异的显著性水平,即可得到该条目的临界比值。若临界比值达到显著水平即P<0.05,表示该条目能够鉴别不同调查者的反映程度;显著水平P>0.05,表示该条目不能鉴别不同调查者的反应程度,该条目在调查中没有意义,予以删除[18]。
1.2.4 效度检验 结构效度是指测量结果体现出来的某种结构与测量之间的对应程度[18]。本研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首先根据KMO 检验及Bartlett 球形度检验,评估变量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KMO 为0.8以上比较适合,Bartlett 球形度检验的概率值P<0.05,则说明可以做因子分析;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变量,特征值>1,采用最大方差法旋转因子,计算公因子得分,得到提取的每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及总方差贡献率。一般情况下,总方差贡献率>60%,则说明因子对原始变量的解释能力尚可接受,>80%则说明因子对变量的解释能力很好[18]。
1.2.5 信度检验 ①内部一致性信度:采用Cronbach α 系数对本问卷量表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程度进行分析;②重测信度:在回收首轮问卷2w 后,抽取30 名护理员再次进行问卷调查,计算两次测量分数的相关系数。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学分析,定性资料采用例数与百分率描述,定量资料采用(±s)描述。量表的项目分析采用相关系数法与临界比值法进行条目筛选与区分度分析;效度检验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与重测信度检验。
量表共6 个维度,合计60 个条目:A 沟通环境与话题设计的能力(12 条),B 沟通的传达与理解能力(12 条),C 沟通的专注能力(8 条),D 沟通的基本交流能力(12 条),E 沟通的灵活与主动能力(10 条),F沟通的团结合作能力(6 条)。
两轮分别发放专家咨询问卷各20 份,每轮有效回收问卷均为20 份,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专家积极系数较高;专家权威系数(Cr)为0.814。删除条目重要性均值≤4.0 且变异系数≥0.25 的8 个条目;如条目D12“向老年人强调的事,会写成文字材料提醒老年人”变异系数为0.38;E10“当问及老年人隐私问题时,能选择合适的方式使老年人自然地表达”变异系数为0.36,均予删除。综合专家意见并经课题小组集体评议,得到52 个条目的初始量表。
养老护理员共提出6 条建议,修改3 个条目的文字表述。确定养老护理员沟通能力正式调查量表共6 个维度,52 个条目,分别为:A 沟通环境与话题设计的能力 (12 条),B 沟通的传达与理解能力(11条),C 沟通的专注能力 (7 条),D 沟通的基本交流能力(9 条),E 沟通的灵活与主动能力(8 条),F 沟通的团结合作能力(5 条)。
2.4.1 人口学资料 共发放360 份量表,剔除中途退出未完成问卷和答案为同一选项者,回收355 份,量表有效回收率98.6%。男101 名(28.5%),女254名(71.5%);年龄40~58 岁,平均(48.6±3.6)岁;未婚1名(0.3%),已婚335 名(94.4%),离异16 名(4.5%),丧偶3 名(0.8%);小学及以下46 名(13.0%),初中256 名(72.1%),高中或中专43 名(12.1%),大专及以上10 名(2.8%);城市9 名(2.5%),农村346 名(97.5%);月收入<3000 元8 名(2.3%),3000~5000元154 名(43.4%),5001~7000 元172 名(48.4%),>7000元21 名(5.9%);工作年限<2 年101 名(28.5%),2~4年188 名 (53.0%),5~7 年46 名(12.9%),≥8 年20 名(5.6%);养老院工作240 名(67.6%),医院工作115 名(32.4%);负责照顾老年人人数1 人147 名(41.4%),2~3 人158 名(44.5%),4~5 人32 名(9.0%),≥6 人18 名(5.1%)。
2.4.2 初始量表-项目分析结果 条目A3、A4、A5、A9、A10、A12、B3、B4、B7、B9、B11、C2、C5、D4、D6、E1、E6 与量表总体相关系数均低于0.3,故将该17 个条目删掉;再将剩余35 个条目的总分按降序排列,得分前27%的受试者代表高分组,后27%的受试者代表低分组,算出高低两组每个条目得分的平均值,计算两者差异的显著性水平,结果显示所有条目,均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
最终量表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35 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其KMO 的值为0.911,Bartlett 球形度检验P 值为0.005,根据特征值大于1 的原则进行因子提取,提取因子个数为6 个,其因子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13.603%、12.786%、11.910%、11.384%、10.850%、10.652%,6个主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1.185%。最终量表分为沟通环境与话题设计的能力,沟通的传达与理解能力,沟通的专注能力,沟通的基本交流能力,沟通的灵活与主动能力,沟通的团结合作能力6 个维度。
表1 最终量表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n=35)
6 个维度Cronbach α 系数范围为0.897~0.927,量表整体Cronbach α 系数为0.929;各维度重测信度范围为0.774~0.900,量表整体重测信度为0.818,结果见表2。
表2 最终量表信度分析(n=355)
3.1.1 量表构建的理论依据 本研究研制的养老护理员沟通能力量表,以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8]、“患者为中心”的照护模式理论[9]以及沟通理论为依据,注重剖析了人际沟通的概念和能力特征。人际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递,包括意见、情感、思考等的交换[10]。职业能力开发中的行为主义论者将能力看成一系列孤立的行为,认为能力与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相联系,它既可以分解,也可以测量[19]。养老护理员沟通能力是在特定职业环境中的一项能力,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可测量的工具,因此采用行为主义对于能力的概念,从能力的可测量性角度出发,将具体行为作为能力的测量尺度,研制养老护理员沟通能力量表。根据养老护理员沟通能力需求的内涵不同,体现在6 个维度:①沟通环境与话题设计的能力:指为沟通做好充分准备的行为,能使沟通交流顺利开展,是沟通的基础。表现在能主动介绍,了解老年人的有关情况;明确交谈目的,引出话题;沟通时衣着、环境整洁,符合礼仪规范等。②沟通的传达与理解能力:沟通是一个双向过程,因受认知水平、价值观、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等因素的影响,护理员需要对内外界信息的觉察、注意以及理解的程度减少偏差,以达到有效沟通。表现在正确运用静态和动态无声的非语言信息与老年人沟通的能力;能对自己行为如表情、语调、语气等的监视与调控;移情,对他人思想和感情的敏感性;对他人行为反应的理解能力。③沟通的专注能力:指在沟通过程中,能运用倾听来获取言语及非语言线索。具体体现在全神贯注地听取老年人说话,真正理解老年人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并通过适当的方式给予及时反馈;不急于打断、评判老年人的谈话,鼓励老年人情感的自我暴露。④沟通的基本交流能力:指能运用合适的信息表达实现目标,并且知道在什么时机表达这些信息最好。具体为通过语言或非言语表述,恰当准确表述沟通内容,并传递对老年人的理解,能促进交流愉快进行。⑤沟通的灵活性与主动能力:灵活与主动不仅测量一个人的机智,还测量在特殊情况下灵活应用各种方式与老年人进行沟通的能力,达到帮助老年人处理问题的目的。⑥沟通的团结合作能力:护理员的沟通不仅仅体现在与老年人之间,还体现在能促进与医护人员之间、与家属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情感联系能力,需要通过沟通,激发群体互动作用,创建积极的氛围。研制的60 个条目的初始量表,注重结合养老护理员工作场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量表条目的适用性和全面性。
3.1.2 量表的评定与修改 采用专家咨询法对条目进行初筛,本研究遴选的专家包括老年临床护理者、护理管理者、护理教育者,有利于从不同角度对研究提供建设性意见。两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说明本研究的专家积极系数较高,反映了专家对本研究的热忱与支持。专家权威系数(Cr)为0.814,说明本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程度较高。基于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进一步筛选条目,删除条目重要性均值≤4.0且变异系数≥0.25 的8 个条目,得到52 个条目的量表。综合专家对于条目内容和表述方式的修改、合并和删除意见,对量表进行优化,保障了条目的代表性和可靠性。如专家就条目B9“当感受到老年人有隐含的言外之意时,会明确指出来”提出调查者不容易判断,修改为“当老年人说的话没有理解时,会进一步询问其表达的意思”(项目分析时,被删除);就条目A5“能恰当称呼老年人”提出表达不明确,修改为“能恰当、亲切地称呼老年人,注意称谓(例如不叫床号,不叫某老头)”(项目分析时,被删除);将条目E9内容合并入E7 中 “能通过主动沟通了解老年人的个性化习惯或需求(包含少数民族的特殊习惯)”。
采用相关系数法和临界比值法对52 个条目的量表进行再次筛选,删除与量表总体相关系数低于0.3 的17 个条目,得到35 个条目的正式调查量表,保证了条目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和鉴别度。如条目A12“保持房间干净、整洁、温馨”符合删除标准,环境准备是为沟通建立做好充分准备的行为,但养老护理员可能认为这与房间的硬件设施相关,与直接沟通行为相关性较低,因此给予删除;条目B4“交谈时,能与老年人保持面对面的姿势”符合删除标准,可能与护理员在多数时候,站立于床旁、轮椅后与老年人沟通,即使没有面对面交流,也能保持对老年人信息的觉察与理解,因此予以删除。
3.1.3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是决定量表质量及能否推广使用的关键。效度评价的是量表的准确度和有效性。本研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根据特征值大于1 的原则进行因子提取,提取因子6 个,其因子旋转后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1.185%,公因子解释变异量高于60%,提示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信度是指使用某研究工具所获得结果的一致程度或准确程度,常用的评价指标有内部一致性与重测信度。本研究该量表整体Cronbach α系数为0.929,6 个维度Cronbach α 系数为0.897~0.927,符合总量表的信度系数最好在0.8 以上,分量表信度系数最好在0.7 以上的标准[16];各维度重测信度为0.774~0.900,量表整体重测信度为0.818,表明量表的一致性较好,可靠程度高。
研究指出[20],沟通技能是养老护理员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们的养老需求日益高涨,养老服务模式已从温饱服务型向质量服务型转变,这对养老护理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1]。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以公布实施《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术标准(2019 年版)》[17]为契机,建立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开展养老护理员培养,培训示范点建设,充实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功能。而在养老护理职业功能(生活照护、基础照护、康复照护、心理照护、质量管理、培训指导)中,均需用到沟通技能。不仅如此,在医院临床工作中,有效的沟通有利于老年人准确地表达自身需求,有助于养老护理员根据老年人需要提供准确、舒适、优质的服务;也可以间接帮助医护人员主动了解老年患者的情况,从而进一步调整医疗方案或护理重点,有助于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提高老年患者对医疗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而通过采用量表进行调研,可深入了解影响养老护理员沟通能力的情况,针对问题制定培训策略,提高养老护理员照护时的沟通能力和服务能力;同时通过有效的沟通,改变老年人的负性情绪,促进老年人的正向心理,增进老年人健康。
本研究研制的养老护理员沟通能力量表,包括6 个维度,35 个条目,结果显示,研制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与区分度,可作为养老护理员沟通能力的评价工具,对进一步促进和维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照护服务质量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由于新冠疫情影响,调查对象选择局限,以及时间限制,未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因此在样本的代表性和有效验证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