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提升与职业精神培养融合的策略研究

2023-07-20 12:12徐春
职业 2023年10期
关键词:职业精神融合策略产教融合

徐春

摘 要: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是各行业从业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也是各行各业对人才提出的具体要求。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技工院校从规模上已经占据很大的比例,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培养了大量的技能人才,以满足各个行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但是,技工院校培养的技能人才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与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仍旧存在一定的差距。鉴于此,技工院校要创新教学模式,将职业技能、职业精神作为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核心要素。本文在分析职业技能提升与职业精神培养融合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探究技工院校职业技能提升与职业精神培养的融合策略,以期为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技能 职业精神 融合策略 产教融合

2021年11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提高技工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助推人才强国战略功能的进一步增强。此外,《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也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工作核心和主要任务。我国国家层面颁布的系列文件,重点强调要提高人才的质量和素质。

技工院校推进职业技能提升与职业精神培养融合式教学模式在各专业的全面实施,是践行国家政策要求的具体表现。

一、职业技能提升与职业精神培养融合的重要性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从事职业教育的技工院校要大力加强校企合作,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就业,改进教学模式,不仅要重点关注职业技能教学工作,还要重视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工作,强化学生的职业责任意识、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精神,以大国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在提升个人职业技能的同时,树立爱岗敬业的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品德。促进职业技能提升和职业精神培养相融合,对提高技工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技工院校坚持职业技能提升与职业精神培养融合,能逐步提高学校和教师对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视度,将素质教育植入技工院校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是社会人才需求对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反馈,是技工院校优化专业建设的主要方向。技工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素质教育和精神引导,有利于不断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技能操作和精神培养,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为学生学习和发展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学习技能和健康发展的需求。

(二)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

企业是与高等教育体系直接对接的社会组织。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和素养水平直接决定其能否胜任企业为其提供的工作,影响着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同时,也会对企业能否有效发挥人才作用、提高企业工作效率、获取相应的经济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

技工院校教学注重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和职业精神培养融合,能从知识、技术、素养和精神四个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企业输送大量的高素质、专业化、态度端正的技术型人才,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作为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对象,在技工院校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背景下,不仅能获得技术能力的提升,还能获得思维、职业意识方面的提升,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成为具备专业技能、职业态度端正、职业责任意识较强的全面发展的技术型人才,为自身胜任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技工院校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为主要依据,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案,在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技术操作能力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从知识、技术、素养和精神四个方面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逐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使学生在校学习阶段明确职业发展方向,规划职业生涯,确定个人就业方向和目标。

2.增强学生竞争力,促进学生就业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从高等院校走出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竞争愈发激烈。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其在激烈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核心要素,技工院校从知识、技术、素养和精神四个方面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为学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创造良好条件,促进学生就业、创业,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做好铺垫。

二、职业技能提升与职業精神培养的融合策略

技工院校将职业技能教学与职业精神培养融合,是对企业人才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的回应,是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技工院校要在教学中实现职业技能提升与职业精神培养的有效融合,就要从教学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校园文化、课程内容改革以及评价考核体系五个方面入手,深化学校教学改革,发挥产教融合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一)立足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

2015年8月,为了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重点强调要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融合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要求各职业院校要主动践行国务院和教育部关于现代职业教育和教育改革的系列文件要求。此后,教育部以及有关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以引导现代职业教育方针在职业院校教学工作中的全面落实。

技工院校要明确教学目标,将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融合,放在人才培养和技工院校发展的重要位置。

技工院校要明确促进学生技能提升和职业精神发展这一教育目标,将其作为各专业教师教学的核心目标,促使各专业教师主动践行融合教学要求,将职业精神培育植入日常技能教学,推进职业精神培育常态化,与职业技能教学融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笔者所在学校汽修专业开设的课程为例,车工实训A课程是技工院校开设的实践类、技能提升类课程,该课程不仅以职业技能训练和提升为主要培养目的,还将职业精神培养作为重点培养目标,同时实训课强化学生的职业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如学生在车工实训课堂中能接触到具体的汽车零部件和机械,教师重点强调在汽修过程中,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完成工作,否则将给车主带来行驶安全隐患。以课堂引导正向强化学生的职业责任意识,以不良结果反向强化学生的职业责任心。

在实训课中,教师始终坚持将技能提升与职业精神培养融合的培育目标,将职业精神培养植入技能教学环节,促进学生职业精神和技能的全面提升。

(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人才培養方案是技工院校实现人才培养计划的主要依据,对技工院校的教学起着指导作用,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展教学工作的坐标,决定着教师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

技工院校要促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在教学环节中的融合统一,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就要遵循德育为先、工学结合的教学原则。一方面,在进行知识教学和技能教学之前,开设以德育为核心的公共课程,为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做好铺垫,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教学设计等各个环节都要重点强调理论与实践、能力与素养、技能与精神的协调发展。

笔者所在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在第一学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创新创业指导与实践课程,强化德育效果,并从初级学期引导学生对专业发展产生一定的认知,为学生逐步树立职业发展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依据培养目标不同,将课程划分为基本能力、基本素质、德育、职业精神、职业技能、创新能力课程。笔者所在学校开设的不同课程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大学英语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以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为主要培养目标。

简而言之,技工院校要从整体上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集中体现对人才知识、技能、素质等各个方面的培养目标;同时,推进人才培养方案在各个专业教学工作中的全面落实,体现专业教学的特殊性和人才培养的共性,提高各专业教学质量,重点关注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职业精神和职业品德的养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企业文化植入校园文化,营造良好氛围

校园文化主要包含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内容,物质层面主要指技工院校为学生提供的用于学习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基础设施,精神层面则指校园文化氛围,能给予学生思想引导和精神引导的校园文化。技工院校要坚持“环境育人”教育理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技工院校要根据各个专业教学的需要,购置现代化和智能化的教学设备,提高基础设施水平,满足各专业教师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为了让学生提前适应工作环境,技工院校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植入企业文化,将校园文化墙、宣传栏作为宣传企业文化的主要载体,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将校园文化和实体宣传栏作为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主要载体,与专业教学相配合。

例如,利用宣传栏、文化墙、广播、橱窗、学校网站、学校公众号等构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环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将具备高尚职业精神和品德的人物案例作为文化建设的精神载体,加大对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强化榜样的带头作用;组织文艺汇演、技能大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的文化建设,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四)产教融合,推进课程内容改革

新时期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促使技工院校不断推进课程内容改革,将技能教学和动手实践类教学作为主要课程内容,以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和能力。这就需要技工院校不断创新授课模式,改革课程内容,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校内采用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在校外则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创设实际的职业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的职业情境中提高个人技能和职业素养。

笔者所在学校教师在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中,将学生带至校内产教融合中心开展项目化教学,以“设计制作塑料模型”为任务,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模式下,共同探索和设计模型,以任务驱动学生合作探索和主动探索模型制作方法,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获得对职业的新认知,逐步提高职业精神、素养和技能。

(五)基于学生能力,健全评价考核体系

技工院校开展教学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并为企业提供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型人才。技工院校需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原则,健全学生职业发展评价考核体系和教学评价反馈体系。

一方面,技工院校要调整学生考核体系内容和结构,以动手能力替代传统考核体系中理论知识的考核,构建包括综合理论知识、日常表现、项目成果、动手实践能力、职业精神在内的评价考核体系,对学生的能力、素质和精神进行全面考核,并以期末成绩的形式将学生的能力反馈给本人,促使学生以职业发展为方向,调整学习计划。

另一方面,学校每年组织院系领导、任课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评价工作,三方进入一个微信群,学生和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反馈教学改革意见,不断调整人才培养计划,每年至少组织两次微信群教学评价反馈工作。以结果反馈,促进学校实现职业技能提升与职业精神培养融合。

三、小结

技工院校的学生要成为满足企业工作需求的技术型人才,不仅要具备职业技能,还要具备职业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即具备相应的职业精神,是职业技能与精神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技工院校根据企业人才需求优化育人方案、调整育人模式,将学生职业技能提升与职业精神培养融合,促进学生职业发展和创新就业。

参考文献:

[1]李占锋,王亚平.高职学生职业技能提高与职业精神培养融合研究与实践[J].投资与合作,2021(6).

[2]吴威.高职学生职业技能提高与职业精神培养融合研究与实践[J].改革与开放,2020(Z1).

[3]刘永利.职业技能提高与职业精神培养融合的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1).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职业精神融合策略产教融合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高职实践教学的多重关系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论体育传播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素养
浅谈数学游戏的指导策略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结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