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式对甲状腺结节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术后Ins、Cor、Glu 水平的影响

2023-07-18 01:32王晓明孙全义何小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12期
关键词:颈丛麻醉差异

王晓明 孙全义 何小平

2 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在我国呈现持续升高趋势,且20%左右的2 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其他疾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因此在围手术期需要注意控制血糖水平,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减轻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1,2]。2 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结节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多采用手术进行治疗,但是会导致术中麻醉难度增加。手术常应用全身麻醉,但手术属于应激源,会影响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而不利于患者康复[3],因此对麻醉方式以及麻醉药物提出了较高的要求[4]。基于此,为此类患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单纯全身麻醉、全身麻醉联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实施效果,旨在为甲状腺结节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选择更为理想的麻醉方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1 月~2021 年12 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50 例甲状腺结节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 例。对照组中男11 例(44.00%),女14 例(56.00%);年龄最小54 岁,最大77 岁,平均年龄(65.71±4.60)岁;病程1.8~4.7 年,平均病程(3.36±0.62)年;体质量指数18.9~28.7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4.30±2.10)kg/m2;病变部位:单侧17 例(68.00%),双侧8 例(32.00%);疾病性质:良性18 例(72.00%),恶性7 例(28.00%)。观察组中男12 例(48.00%),女13 例(52.00%);年龄最小56 岁,最大79 岁,平均年龄(65.80±4.72)岁;病程2.0~4.9 年,平均病程(3.40±0.55)年;体质量指数19.4~29.0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4.41±2.15)kg/m2;病变部位:单侧19 例(76.00%),双侧6 例(24.00%);疾病性质:良性17 例(68.00%),恶性8 例(32.00%)。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与《2 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中有关诊断标准相符合并经甲状腺超声检查确诊为甲状腺结节者;②符合手术指征并择期进行手术治疗者;③认知功能、沟通交流功能正常者:④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

1.2.2 排除标准 ①存在其他类型糖尿病或糖尿病并发症者;②存在严重内科基础疾病或器质性疾病者;③存在严重皮肤破溃、感染者;④存在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或传染病者;⑤过敏体质、难以耐受手术者;⑥存在吸毒史、药物成瘾史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术前禁食12 h,禁饮8 h。麻醉前30 min 予以咪达唑仑注射液3 mg 静脉注射。入室后开放下肢静脉,予以复方氯化钠溶液输注,予以心电图监护。

1.3.1 对照组 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具体如下。予以咪达唑仑1 mg、丙泊酚1.0~1.5 mg/kg、舒芬太尼1.5 μ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2 mg 静脉推注行麻醉诱导。维持麻醉:舒芬太尼1~3 μg/(kg·h)、丙泊酚4 mg/(kg·h)静脉泵入,同时每隔1 h 予以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 mg/kg 静脉推注。

1.3.2 观察组 患者采用实施全身麻醉联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具体如下。在麻醉诱导前实施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超声引导下定位双侧颈浅丛、颈深丛,将穿刺针与神经刺激阻滞仪连接,在超声监视下穿刺进针,将浓度为1%的利多卡因、浓度为5%的罗哌卡因以1∶1 的比例混合,混合液共5 ml,行局部注射。应用针刺法对阻滞效果进行检查,当阻滞完善后再进行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方法同对照组。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炎性因子、应激反应指标、血糖以及糖代谢激素水平,NRS、OAA/S 评分,术后恢复情况。

1.4.1 血流动力学指标 对两组患者T1、T2、T3、T4、T5 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记录,主要包括HR、DBP、SBP 以及MAP。

1.4.2 血清炎性因子、应激反应指标 在术前、术后12 h 时采集两组患者的静脉血,以3000 r/min 的速度离心10 min,分离出血清和血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hs-CRP、IL-6 等血清炎性因子进行测定;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应激反应指标水平。

1.4.3 血糖以及糖代谢激素 采集两组患者术前、术毕、术后6 h 以及12 h 的静脉血,血浆Glu 应用全自动生化仪进行测定,Cor、Ins、GC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

1.4.4 NRS、OAA/S 评分 在术后3、5 h 时进行评测,其中NRS 评分范围为0~10 分,评分越高提示疼痛程度越强烈。OAA/S 评分范围为1~5 分,评分越高提示患者越清醒。

1.4.5 术后恢复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术后应答时间、住院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T1 时HR、DBP、SBP、MAP 及T2、T3 时HR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4、T5 时HR 及T2~T5 时DBP、SBP、MAP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

表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1 mm Hg=0.133 kPa

2.2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hs-CRP、IL-6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两组患者hs-CRP、IL-6 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但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术后12 h 比较,bP<0.05

2.3 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两组患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素水平及对照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但观察组患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与本组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pg/ml)

表3 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pg/ml)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术后12 h 比较,bP<0.05

2.4 两组患者血糖以及糖代谢激素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Glu、Cor、Ins、G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及术后6、12 h,观察组患者Glu、Cor、GC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ns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糖以及糖代谢激素水平比较()

表4 两组患者血糖以及糖代谢激素水平比较()

续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糖以及糖代谢激素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5 两组患者NRS 评分和OAA/S 评分比较 术后3、5 h,观察组患者NRS 评分低于对照组,OAA/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NRS 评分和OAA/S 评分比较(,分)

表5 两组患者NRS 评分和OAA/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6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应答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表6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甲状腺结节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生,且女性患病率更高。通过外科手术能够有效切除结节,可取得较好的疗效[5,6]。为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麻醉必不可少,但对于甲状腺结节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而言,手术创伤应激、麻醉方式等均会影响围手术期血糖水平,因此对术中麻醉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8]。

甲状腺手术中所用的麻醉方式包括针刺麻醉、全身麻醉、颈丛神经阻滞等,其中针刺麻醉的镇痛效果较差[9];全身麻醉能够提升患者的舒适度,但是会损伤患者的咽喉,且术后易发生疼痛、声音嘶哑等情况,同时全身麻醉会导致患者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会影响患者的心脑血管系统[10]。单纯颈丛神经阻滞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但会使交感兴奋性增加,促使患者术中出现血压升高等应激反应,另外受到特殊体位的影响,患者易发生躁动情况,难以保证麻醉安全性[11,12]。全身麻醉与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应用则可优势互补。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麻醉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小,术后血清炎性因子、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均更低,这是因为复合麻醉能够阻滞患者的甲状腺气管前向心性传导,对手术创伤所致的应激反应、血浆儿茶酚胺升高进行阻断,防止血流动力学出现剧烈波动,能够促进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改善[13,14]。Cor、Ins、GC水平可对糖代谢情况进行反映,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术毕及术后6、12 h,观察组患者Glu、Cor、GC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ns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得知,复合麻醉对该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更小。另外术后3、5 h,观察组患者NRS评分低于对照组,OAA/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应答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了复合麻醉取得的镇痛更加显著,且更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这是因为,全身麻醉可对交感神经兴奋性进行抑制,促使颈丛神经阻滞所致的不良反应减轻[15-17];颈丛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好,可使全身麻醉药物用量减少,有助于患者术后尽早恢复意识[18-21]。

综上所述,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能够提升甲状腺结节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的麻醉效果,减少对血流动力学以及糖代谢指标的影响,炎性反应、应激反应更轻,术后恢复速度更快。

猜你喜欢
颈丛麻醉差异
相似与差异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麻醉中的应用分析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艾司洛尔与硝酸甘油用于颈丛阻滞后心血管不良反应的疗效观察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