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 崔新慧 李建民 鲁兴梅
【摘要】为增强课程改革效果,提高职业教育临床医学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文件并提出打造医学线上线下“金课”。文章对标“金课”建设标准,梳理出目前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中存在学时少课程难、实践思维能力弱、对学生进行执业资格考试训练不足、课程评价机制不够全面等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教师要从课程特点、学生能力发展需求出发,依托学习通在线教学平台,坚持以线上线下多元课程资源为支撑,构建线下实体课堂合作探究与线上平台课程导学并行的高职病理学混合式“金课”教学体系。
【关键词】金课;《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10—0104—05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教学质量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为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2021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要加快医学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打造医学线上线下“金课”。“金课”这一概念由我国教育部于2018年提出,与低阶性、陈旧性和不用心的“水课”相反。衡量金课的标准为“两性一度”,即“金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高阶性是指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阶思维;创新性是指课程内容要体现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挑战度是指课程有一定难度,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桃子”,对教师备课和学生课下学习有较高要求[1]。如何构建“金课”,是当下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高职教育亦是如此。下面,笔者以甘肃卫生职业学院为例,就如何打造金课,谈一谈做法与体会。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为省内仅有的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临床医学是学院重点专业之一,《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以下简称“病理学”)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疾病的形态变化和功能代谢变化,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常见病的病理知识,是后续学习临床知识及从事临床工作的基石[2],也是该专业毕业生参加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内容。基于此,以该校病理学课程为例,对标“金课”标准,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策略,为其他高职院校医学相关专业课程建设提供重要样本与理论实践依据。
一、病理学课程传统教学中的困境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课程是一门基础医学学科,但与临床学科密切相关,实践性较强。在病理学传统教学模式中多以教师讲授、灌输书本内容为主,未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充分结合,教学过程信息化程度不足,学生的学习模式以课堂听讲、课后背诵为主,教学评价单一。
1.学时少、课程难。由于高职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学制仅三年,故分配于病理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学时有限,但课程教学内容晦涩难记、知识点多且逻辑强,传统课堂教学对知识广度、深度拓展不足,高阶性不够,学生学习热情及课堂参与度不高[3]。
2.实践思维能力弱。临床医学专业就业岗位实践性强,然而传统教学往往重视理论教学,忽视了临床实践训练,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临床实践思维能力弱,挑战性不够,学生岗位胜任力不足。
3.对学生进行执业资格考试的训练不足。病理学作为学生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其课程教学必须要考虑的一点就是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覆盖所有执业资格考试的考点,且强化重要考点和高频考点。而目前高职病理学课程教学的内容多以常规理论讲授为主,缺少执业资格考试的理论和技能训练。
4.课程评价机制不够全面。目前,学院病理学课程采用的评价方式为:总成绩=平时成绩×0.4+期末成绩×0.5+态度分×0.1。平时成绩主要以阶段测验或课后作业来计分,一般难度不高,学生较易得分。态度分主要由课堂出勤率来评判,只要学生没有无故缺勤,得分则持平。平时成绩和态度分两项共占总成绩的50%,这两项的得分相差不大,学生往往忽视或忽略对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评价促学的效果难以保证。期末成绩为期末理论笔试得分,不涉及实验和技能操作成绩,学生并不会追求完全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只是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知识点,个别学生的成绩出现高分但存在“考过即忘”的现象,此种考核方式与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背道而驰[4]。
二、病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的目标
本课程在前期尝试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时,师生也处于调整适应期。学生表现出线上自主学习能力欠缺,学习自律性不足,学习努力程度不够,存在部分学生对线上学习轻视、忽视等现象。教师对课程内容设计的优化不够重视,线下教学照搬教材固定章节,与线上教学内容有重叠,过分强调理论讲解,忽视理论与临床实际问题的联系,教学与临床案例、临床实践操作以及执业资格考试的结合度不夠紧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的追踪重视不够,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针对上述传统教学和过往线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课程建设和改革必须主动适应区域发展所需的人才需求,依据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灵活选用课程教学模式,重新制订病理学课程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胜任为导向,同时对标“金课”“两性一度”的评价标准,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具备高阶性,教学内容、形式、评价具备创新性,教学任务具有挑战度”的课程要求。以下结合病理学课程的具体知识内容,将临床常见病及执业资格证书考点作为教学重点,从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入手,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维度出发,分别设定可实现的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以病理过程和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为主要学习内容,以“机制——病理基础——临床联系”为逻辑路线,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利用学习通等线上学习平台,开展课堂线上测验,突出过程性评价,课堂有效开展案例讨论,使学生完全掌握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病理临床联系等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以临床为中心、病例为基础,以讨论式、生导生演体验式、虚实结合式、实地观摩等学习方式,实现对病理过程和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完全掌握的目的,并能自主分析并解决临床案例中的问题,能进行诊断疾病的相关技能操作。从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需求出发,即面向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治疗的岗位需要[5],汇聚学校医院和卫生健康医学教育考试中心等各类资源,学院教师、医院专家合作育人,全面介绍临床助理医师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力图使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运用本课知识分析常见病的临床表现,满足岗位对职业教育专业人才的需要。
素质目标:深刻把握“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坚持以立德树人贯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始终,结合应用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需求,聚焦“仁心仁术”,在总结临床实际案例和借鉴杰出医生事迹的基础上,树立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引导学生热爱临床医学专业,在实践和操作中培育学生的劳动精神,培养德智并进的复合型高技能医疗人才。
三、病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的思路
1.基本思路。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为导向,对标“金课”评价标准,从课程特点、学生能力发展需求出发,依托学习通在线教学平台,构建线上线下多元课程资源为支撑,线下实体课堂合作探究与线上平台课程导学并行的高职病理学混合式“金课”教学体系。
2.课程资源建设。线上资源:主要建设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的校本在线资源。以“三教”改革之教材改革要求为导向,除了合理使用国家规划教材、探索使用数字化融媒体教材以外,以职业能力发展需求为导向,优化、整合课程内容,建设集慕课、微课、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为一体的“云教材”资源。开发学习通病理学在线导学案、教学案例集、执考真题库、课程思政微课等,建成校级病理学在线课程。在线导学案分章节、有序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导学、课后固学;在线平台设置讨论版块,供师生在线互动。依托在线平台的功能,根据课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活动需要,设置多种形式的在线、连线任务活动,为教师指导、答疑、监控、考核、评价提供线上服务,也适宜学生自主学习。
线下资源:主要为学校配套的教学环境,如智慧教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和模拟执考站等。智慧教室包含有形的实体空间和无形的数字空间,利用各种智能设备对教学进行辅助,方便学生获取学习资源,促进课堂高效互动。在实践技能教学方面,自创自编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利用校内虚拟仿真实验室的虚拟实验资源、数字化病理资源进行教学,虚拟内容结合真实标本观察辨析[6];借助数码显微互动系统,教师有效示教,师生互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接轨执业资格考试,模拟考试训练,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联合,创新双导师指导的体验式技能教学,形成多维度的教材体系。
四、病理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策略
1.教学流程。使用学习通平台已搭建的病理学在线课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按次序分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进行教学,课前为线上自主学习、能力诊断,课中为虚实结合、案例分析,课后为巩固复习、专业拓展,并结合教学实施的效果不断改进教学。
2.具体实施过程。课前线上自主学习为教学实施的第一阶段,教师于学习通在线教学平台发布导学任务,包括预习目标、学习内容的文本、视频和预习检测等。课前在线学习重在启发,给予学生清晰明确的预习目标。学生在线自主完成预习的理论内容,分小组协作调研病因,初步探析案例,包括查阅临床术语。再经学习通在线教学平台检测及问卷反馈数据,教师可及时了解学生在线预学效果,收集学生遇到的难点问题。通过课前阶段的在线预习活动,分析预习效果、知识储备、学习需要,教师可以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中重点分解错误率较高的知识点。
课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教学实施过程的第二阶段,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解决教学重难点。本课程将原教材中分散的章节整合为三大模块,第一个模块为导论,第二个模块为疾病基本规律,第三个模块为常见疾病。按照不同临床科室常见疾病,又分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生殖、传染病六个子模块。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以临床病例、临床问题探究为中心展开教学,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医学知识解答临床实际问题,推动基础与临床融合的同时,提升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7]。采用虚拟仿真实验、数字切片、数码显微互动等手段,教师示教,学生动手实践,亲身体验。根据教学内容中的考点,邀请临床专家和校内教师一起指导学生模拟演练,课堂测验融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内容,使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满足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应具备的岗位能力,有助于学生考取执业资格证书,落实“1+X”证书制度。同时,以具体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岗位责任意识,做到知识讲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课后巩固为教学实施过程的第三阶段,课后在线梳理总结知识结构,以自建的执业资格考试病理学真题库、模拟题集,采用模拟机考的形式测验、巩固知识,学生可在学习通平台的讨论区在线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可在线答疑解惑。学生线下通过完成疾病的宣教方案设计、临床见习、社会实践等拓展任务,真正做到在做中学、以学致用,同时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社会服务意识,使思政教育达到真用真信的效果。
3.课程评价方法。课程总评成绩=过程性评价×0.5+终结性评价×0.5。过程性评价主要依托学习通在线教学平台采集和分析预习评测、教学互动、实测评价、课后作业等各项数据进行过程性考核。过程性评主要从知识、技能、学习态度、自主学习四个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分别占比为过程性评价总值的45%、25%、15%、15%,来自于平台计分、教师评价及生生互评,平台对检测、考勤、活动参与等自动计分。教师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反映出的学习态度,学生互评,可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学习反思以及自主学习完善。学生通过平臺生成的数据可以及时查看个人进步情况,教师可依据学生进步情况设定奖励或鼓励。终结性评价主要指期末考核,分为在线理论考试和线下实践技能考核,分别占比为终结性评价的80%和20%。
五、课程教学实施成效
1.课程建设的特色。在此次病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中所获得的教学成果,其侧重点是优化教学内容、打造双线模式、实现师生课堂合作、创新教学评价。授课内容根据临床工作过程重组,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依托在线课程资源与线下教学相融合,线下课堂中师生互动开展讨论与实操,使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改革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学习前后知识能力水平的变化,评价主体、方式、内容多元化,教学平台记录教与学的全过程,数据精准、可追踪。
2.教学实施成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分组协作,利用在线资源,积极完成课前在线预学、课堂的讨论、实践活动及课后拓展练习。学习通平台病理学在线课程数据显示,学生各项在线任务完成率达100%。学习后学生技能操作水平显著提高,考核优秀率87%以上。学生学习过程中还展现出海报、短视频等创造性学习成果。
学习通平台题库发布执业资格考试真题和模拟题检测活动,实时跟踪学生检测效果情况。随着教学内容掌握牢固后,学生参与度提高,通过教学平台检测已成为学生学习常规。在实施教学内容后,授课教师有意识地关注跟踪检查,结果显示检测成绩普遍比较理想,学生检测错误率较低,学生学习效率提高。
在整个教学过程实施后,通过问卷形式调查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问卷为授课教师自制12个问题,采用不记名方式,随机抽取甘肃卫生职业学院2021级临床医学专业150名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围绕教学重点是否明确、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知识掌握程度、个人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多方面。线上发放问卷150份,100%回收,全部有效。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得到了94%的学生的认可,提高了98%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95%的学生的分析临床问题能力,94%的学生愿意继续使用该教学模式。
总之,高职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旨在培养面向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针对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课程教学现状,围绕“金课”标准,着力对病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提出建设思路和方法,使其真正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以期今后的课程建设能真正将线上平台+线下现场教学、理论+实践教学、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有机整合,为其他相近医药卫生类专业进行“金课”建设提供参考,打造更多的高职医药卫生类“金课”,助推医药卫生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參考文献
[1]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04-09.
[2]胡敏,韩要武,钱琛,等.以精品课程建设促进病理学教学改革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7(12):942-944.
[3]徐晓杰.高职高专中医专业病理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01):45-46+63.
[4]贺瑛.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考试改革的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6(06):28-29.
[5]吴国风.基于基层医疗卫生需求的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J].高教学刊,2016(16):03.
[6]蔡佩玲,崔珈宁,余雪莹,等.数字切片系统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03):47-50+58.
[7]施伟丽,吴鸿.三种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3(01):25-27.
(本文系2021年度甘肃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混合式‘金课的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gszyjy-50;2022年度甘肃省教育科技创新项目“‘三教改革背景下基于SPOC课程平台的高职《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校本学材的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A-252)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