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协同路径探索与实践

2023-07-18 02:37李杏
公关世界 2023年12期
关键词:路径分析引言创新创业教育

李杏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协同路径的构建,能够有效汇集、整合校内外优质创新资源,将不同主体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进而培育出综合素质高、创新创业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基于此,本文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目的,采取文献分析等方法对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协同路径进行探索,并提出以下参考建议:明确教育目标,加强多元协同规划;整合多方资源,搭建创新创业基地;完善保障机制,落实协同育人要求;重视考核评价,突出协同教育成果。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协同,路径分析

引言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职业院校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院校推进综合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院校发展而言,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推进不仅要依靠自身的资源,更需要通过协同政府、产业、企业、其他高校等各方资源“为我所用”,这样才能共同培育创新创業人才,形成多元协同发展路径,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整体质量。具体到实践层面,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协同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

一、明确教育目标,加强多元协同规划

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协同路径的构建需要明确的目标引导。基于此,院校应深入研究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政策要求,明确多元主体的优势,进而从整体上进行规划,引导各主体参与到协同育人体系中来。

例如,某院校在创新创业发展过程中,确定了总体发展目标,并在目标的推动下积极探索多元协同育人路径。[1]其中总体目标要求: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以培育创新创业“金课”为基础,以打造高水平创新创业平台为支撑,以组织大创项目、学科竞赛等高质量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载体,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推动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有效衔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目标要求,学校立足当前校政合作、校企合作、校际合作的实际制定了创新创业管理制度,修订了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制定了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管理制度体系,并从目标、课程、实践、支持以及评价等方面加以落实。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做好整体谋划,充分利用多主体的优势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管理、资源管理、过程管理、质量监控等各环节治理能力,不断加强顶层设计。第二,深化教学改革,根据政策指导,通过校企合作优化意识启蒙、专业结合、创业管理、创新创业实践,优化“四类”创新创业课程结构,增加数量、提高质量,确保课程建设的针对性和创新性,让学生真正弄懂“谁是创业者”“创业者做什么”“创业者如何思考”“创业者如何行动”这些关键问题。第三,加强实践训练,做好大创项目、学科竞赛、项目转化等实践活动的整体设计,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实现实践活动管理与服务重心下移。例如,学校通过校企合作紧紧围绕“讲给学生听,做给学生看,领着学生干,帮着学生赚”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优化创新创业培育、选育、转化、跟踪、评价体系,与企业共建创新创业平台,并以“平台+实体+基地”的载体建设为重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保障,并取得了丰硕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第四,实现动能升级,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加强校内外导师团队建设,重点打造“1+X”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模式,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保障。第五,完善工作机制,开展创新创业质量跟踪调查和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评价,将结果及时反馈学校教育教学,确保应用型优质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升。[2]综上,在总体目标的指引下,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明确方向,而多主体也能够根据教育目标发展要求与学校展开有效合作,共同推动相关规划、措施的落实。

二、整合多方资源,搭建创新创业基地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较强,需要依托一定的实践平台。但是,通过相关调查显示,目前院校存在创新创业方式单一化的问题,而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实践平台不足,学生无法找到合适的实践平台,极大增加了创新创业的风险。针对此,院校应积极整合多方资源,发挥主体优势,搭建多元化平台。例如建设实训基地,优化服务模式,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练手”的机会;建设实战基地,支持学生创业团队中一些有潜力的项目的有效运行,提高实践效果;等等。通过这样的平台建设能够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例如,某高校负责人深入当地相关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并通过以企业合作,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成立,搭建了学校与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合作的平台,为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支点支撑;基地的成立同时对当地突破产业瓶颈问题,促进相关产业提质升级,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通过基地运行,校企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探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了互惠双赢的良好局面。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双方进一步探索合作发展思路,并签订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合作协议,明确各自在基地运行与管理中应担负的责任,共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为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搭建平台。

再如,某院校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创业孵化中心。该中心是以促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扶持学生自主创业为核心目标建立的融合创业项目实践、落地、服务为一体的具有孵化器功能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平台。创业孵化中心由当地政府出资建设,使用面积达万余平方米。揭牌仪式后,基地整体空间由创新创业孵化中心使用,中心运营由学校招生就业处和专业公司负责。另外,学校与政府还将按照1∶1的比例为创业孵化中心注入创投资金,扶持学生企业或者创业团队中有潜力的项目的成长。孵化中心将根据孵化项目实际情况为项目制订孵化计划,将场地、导师、产品设计、合作伙伴推荐、财务、法务、推广、拓展、投融资等所有服务综合起来,以合理顺序重新梳理,以一定节奏按照不同方式将服务提供给入孵项目团队,完成创业项目从发现到市场的转变,促进学生创业能力的升级锻造。在相关主体的支持下,学生创业团队已入驻中心,创业团队的办公场地、家具、电脑、网络、水电暖等硬件条件均由中心负责提供,为学生创造了更加优质便捷的创业环境。

院校创业孵化中心是校、政、企三方携手走产学研融合发展之路、实现多元协同育人的重要体现,是为学生创业教育打造的优质平台,是院校与地方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学生就业创业的典型示范。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院校将进一步加大孵化中心建设力度,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扶持政策,利用企业优质资源,加强中心在科技成果转化、产学融合方面的功能布局,中心打造成为特色突出、功能完善、承载力强的示范基地。[3]

综上,在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协同实践中,院校利用政策的支持,利用企业经营发展的优势,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真正参加到创新创业实践中来,以提升思想认识、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创新创业水平。[4]

三、重视考核评价,突出协同教育成果

考核与评价是检验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促进多元协同育人工作改进与优化的必要环节。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尚未成熟,多元协同育人路径尚处于探索阶段,各主体在考核与评价过程中没有形成科学统一的标准,这自然为考核与评价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同时也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针对此,院校应立足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要求,协同各方主体,基于各方在人才培养方面、在落实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差异化需求做出调整与改革,以促进考核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

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领导者。政府从制定创新创业政策着手,完善评价标准,并通过监督检查,对学校工作提出指导。例如,某省创新创业教育专项督导评估组进入当地的院校展开考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学校负责人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下一步工作安排”等三个方面详细汇报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在听取汇报后,评估组对学院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认可,对学生实训、专业引领等特色做法和成效给予肯定。然后,认真查阅了学院创新创业的原始材料,召开了教师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并实地参观了学院首届创新创业成果展、专业创业孵化基地、教师工作室、创客空间、创业一条街、就业创业指导分中心等场所,并根据政策要求以及专业化标准对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打分,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成果和不足,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院校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基于自身的优势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考核与评价机制。因此,学校应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制定符合创新创业教育要求的考核标准,完善评价机制。例如,针对学生的评价,学校一方面要根据创新创业课程要求实施笔试考核,根据学生的成绩确定其课程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还要重视学生参加实习实训、创新创业活动的情况,分析其在专业知识、创新能力以及情感价值等方面的发展,进而形成综合评价与反馈结果。在教师评价过程中,学校可采取学生评价、教师自评、领导专家评价、同行评价等多种方式,检验教师在创新创业教学工作中的表现产生的效果,并将评价结果与教师的绩效考核、职称评价等相挂钩,激励教师进一步发挥自身潜力,参与创新创业教育。

此外,企业为院校学生搭建了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同时企业对于专业人才的考核也有着一套自己的标准。所以,院校也应重视与企业的合作,促使企业从学生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水平、实践能力大小、工作的态度等方面进行展开评价,形成更加全面的教育反馈,并以此推进校企协同育人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不同主体基于自身优势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情况作出评价,这能够充分发挥主体优势,也能够突出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为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和支撑。

四、完善保障机制,落实协同育人要求

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协同育人路径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需要多方面的保障。但是,从目前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情况来看,课程建设不完善、平台建设存在短板、人才队伍建设滞后,资金保障不到位等问题普遍存在。针对此,院校应进一步加强与其他主体的沟通与合作,并多方面完善保障机制,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效发展。

从课程建设方面,院校应通过与政府、企业合作,明确当前创新创业环境,并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的开发力度,推进课程开发进度,探索多元化开发主体,进而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学校转型发展,为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提供课程保障。从平台建设来看,院校可以打造创新创业专业,通过建立集中教学机制,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统筹推进全校创新创业效果;构建创新创业联盟,积极引进社会创新创业资本;打造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成立实训中心、构建众创空间功能体系、建设创业孵化功能平台等等,并通过完善导师体系、训练体系、孵化体系和支柱体系,保证平台的有序运行。从人才队伍建设来看,学校不仅要重视本校教师的培训,也要吸收政府机构、企业以及其他学校中的优秀教育人员,打造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双创”政策的落实,切实做好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同时提升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工作能力,打造良好职业素养,提高院选人才培养质量。从资金保障来看,政府对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资金保障十分重视。所以院校在这一背景下,应合理利用政府设立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资金,取长补短、协调各方的利益,增加投资活力。此外,学校还应重视社会力量,并构建科学合理的社会资金引入和管理机制,对创新创业资金进行统筹安排,多方面获得资金的支持,以加大力度推进有关学生创新创业优惠政策的落实,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发展。

综上,多方面制定保障措施能够充分体现不同主体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优势,有利于突出协同育人效果,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当然,随着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深入,院校应进一步探索,不断完善保障体系,健全保障机制,促进多元協同育人的长效发展。

结束语

总之,院校通过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协同路径,能够形成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与新机制,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的深入改革。上文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对如何构建多元协同路径提出了几点建议,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但是其中依然存在诸多不足。所以,院校进一步深化改革,响应国家政策的同时,创新与政府、产业、企业、其他高校等各方的合作体制与机制,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优化多元协同育人机制,促进优质人才的培养,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PR

参考文献:

[1]徐莉君,黄煜栋,曲海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实践探索——以浙江省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06):153-155.

[2]李玲,张斌,王培莉.院校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10):3-5.

[3]乔瑞红.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协同路径探索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03):71-73.

[4]桂海进.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协同路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12):212-215+229.

(责任编辑:姜秀靓)

猜你喜欢
路径分析引言创新创业教育
药用植物野外实践体系构建研究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选择
浅谈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供给侧改革概述及其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