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历史主动精神培育的三重维度

2023-07-17 15:15柳丽翟爱晓
北京青年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青年培育精神

柳丽 翟爱晓

摘  要:历史主动精神能够促进我党战胜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胜利,具有理论基础的深刻性、历史积淀的厚重性和实践发展的广度性,需要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个维度开展对青年历史主动精神的培育。引导青年把握历史主动精神的深刻理论根基,彰显人类改造社会的主动精神,了解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原理、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原理,以及物质与精神互相转变的重要理论。引导青年认知历史主动精神的深厚历史渊源,体现中国人民推进历史前进的精神力量,明确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构成历史主动精神的历史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成历史主动精神的文化基因,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历程体现历史主动精神的历史基础。引导青年确立历史思维,掌握历史方法,增强历史自信,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

关键词:青年  历史主动  精神  培育

历史主动精神能够促进我党始终保持踔厉奋发的精神状态、不断战胜艰难险阻。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1]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党具有历史主动精神、责任担当意识,深刻阐明历史主动精神对国家事业发展的助推作用,生动诠释我党百年发展历程中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深层动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2]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主动精神的科学阐发,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和未来社会发展做出的重要论断。正是由于我党能够凝聚人民力量,才能不断“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3],才能在新的时代使“我们党都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4]历史主动精神体系具有理论基础的深刻性、历史积淀的厚重性和实践发展的广度性,在新时代新征程,从历史、理论和实践三个维度开展对青年历史主动精神的培育,对于赓续弘扬历史主动精神、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意义重大、价值深远。

一、理论维度:科学阐明历史主动精神深刻理论根基,彰显人类改造社会的主动精神

引导青年深刻明晰马克思主义蕴含的精神力量。马克思这样论述:“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5]恩格斯曾经这样论析政党不可战胜的根本原因在于:“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6]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物质对精神的决定性,同时指出人们要发挥精神力量的作用。培育青年的历史主动精神,需要深刻认知这一科学论断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

(一)引导青年深刻明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原理

对历史主动精神的深入理解,首先要引导青年明确精神力量的主体。精神现象构成人所固有的特定现象,精神力量也表征了人的主观力量。在人类精神发展史上,存在着超阶级、超自然的神秘精神力量的观点,也存在英雄人物是精神力量的论断。宗教神学提出上帝创造精神力量,对人的历史主动性存在片面认知。文艺复兴时期,人的价值和力量得到充分肯定。由于历史观的局限性,黑格尔主观认为自我意识是一种能动的精神力量,与现实活动相脱离。马克思指明:“思辨唯心主义用‘自我意识即‘精神代替现实的个体的人,……显而易见,这种没有肉体的精神只是在自己的臆想中才具有精神。”[7]唯心主义者从人的主观意志、自我意识等方面抽象理解人的能动性,把人视为孤立的个体。唯物主义者机械理解物质对精神的决定作用,对客观世界只是主观解释,缺乏对人的能动性的辩证把握。他们都脱离社会实践活动理解人的能动性,很难把握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驳上述错误观点的基础上,指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立足唯物观点、辩证视域和实践发展,全面论述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动性、积极性,内蕴着丰富的主体性思想。其一,马克思阐明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力量,构成助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力量,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因而,精神力量的主体,不是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也不是居高临下的帝王将相,而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人民主体性构成唯物史观的重要观点,肯定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力量,超越了对人民力量的狭隘认知,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找到了助推社会发展、推动社会变革的更为主动的力量。其二,马克思论析人民群众能够把握历史规律,深入探寻劳动实践对人民群众主体性地位确立的助推作用。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能够推动历史发展,辩证认知历史发展规律,积极掌握历史发展主动权,逐步促成历史主动精神的形成。对于人类历史的把握是历代思想家争论不休的话题,同把历史视为神的意志、理性自由等抽象观点不同,马克思立足实践中的人科学阐释历史。马克思聚焦劳动视角深刻思考历史发展,科学阐明:“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9]人类视物质生产活动为历史产生的物质前提,强调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人类通过社会实践,与自然界开展物质交流,并将人的历史主动性彰显在改造自然的伟大历史活动之中,彰显人与人的互动、人与自然的融通,“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10]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行,改变历史发展方向的剧作者,人民群众的主动奋发的精神追求、积极有为的精神状态促进了人类社会不断展现新的发展图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过程中,我党注重人民群众历史主动精神的重要价值,毛泽东这样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1]正是因为对人民群众历史主动精神的有效激发,中国革命才能不断取得胜利。

引导青年深刻明晰人民群众是改造社会的主体力量,逐步认知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只有不断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才能积极主动地创造历史伟业。面对新时代新问题,要辩证把握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原理,全面了解人民群众在新的历史时期取得的辉煌成就,习近平科学论述:“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12]只有引导青年明晰人民群众主体性思想,才能使青年在新的历史时期主动作为、奋发有为,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创造辉煌。

(二)引导青年科学认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原理

人类在改造社会实践活动中,都会不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旧唯物主义者片面理解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消极的,是被动的照镜子式的具体呈现。由于唯心主义者对意识能动性的过分夸大,马克思因而指出:“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把能动的方面发展了,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13]唯心主义者通过主观臆想,片面发展人的能动性,无法深刻了解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自然得出错误的结论。马克思主义在肯定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14]马克思在这里强调指出人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在对事物的规划性、预判性,在开展实践活动之前,就已经了解事物的本质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通过实践活动促成觀念的东西变成物质的东西,进而创造出体现人的思维的人化世界。马克思也批驳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忽视,指出“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15]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能够有意识地适应自然、改变世界,而动物只是被动地适应自然。

教育青年辩证认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可以有效推进社会发展进程。人有意识地创造历史,发挥预判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表明,社会发展进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呈正向比例。在人没有发挥意识独立性之前,社会发展相对比较缓慢,在人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之后,社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状态。毛泽东科学阐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16]毛泽东还把主观能动性视为精神力量,关注热情、决心、信念等主观因素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精神调控作用。

(三)引导青年有效把握物质变精神与精神变物质的重要理论

由于旧唯物主义者的认识论具有主观性、片面性,不能科学把握主观与客观的互动影响关系,忽视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因而,很难理解物质向精神转化、精神向物质转变的重要理论。马克思主义物质与精神互相转化的原理,体现了对实践与认识关系的深入理解,彰显了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性。马克思这样论述:“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17]这是马克思对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相互作用原理的深刻阐述,指出了物质力量向精神力量转化需要的历史条件。毛泽东对这一原理进行了深刻阐发,详细指出在承认历史发展进程中物质的东西具有决定作用的基础上,还要肯定精神的重要作用,着力发挥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随着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深入开展,毛泽东详细阐明了物质与精神互相转化的理论,明确“对于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这样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飞跃现象”。[18]毛泽东首先承认物质对精神的决定作用,然后肯定精神对物质的深刻影响。从认识论视角分析,物质与精神相互转变的重要条件是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实现人的理性认知的发展过程,明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知的跃迁历程。物质与精神相互转变的原理,体现了辩证的唯物论、深刻的辩证法与能动的实践论三者的有机融合性。物质与精神的互相转变,需要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要坚持辩证思维、唯物观点,开展深入的社会实践活动。精神向物质的转化过程,就是生动的实践过程,是面向实际生活的具体创造。物质向精神的转化,就是指精神的物化过程,主要指精神力量向物质成果的转化。

教育青年明晰人类精神力量的激发需要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助推作用。人类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更好地推进物质变精神的进程,促使物质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精神形态。引导青年领悟明晰精神转化为物质需要扎实有效的实践活动,青年要在理性认识引导之下逐步推进社会实践活动,使青年的精神力量得到有效发挥,才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变迁。

二、历史维度:探寻求索历史主动精神的深厚历史渊源,体现中国人民主动推进历史前进的精神力量

历史主动精神历史渊源深厚,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人民奋发有为精神品格的深刻影响,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主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历程。

(一)引导青年明晰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奋发有为与主动作为,构成历史主动精神的深厚历史底蕴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百年奋斗的历史进程中,以历史主动精神奋发有为、积极作为,使中国革命的前景更为辉煌。其一,中国共产党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引导人民群众开展艰难的革命斗争,推动中国革命展现光明前景。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曲折历程中,发挥历史主动精神,不断改变斗争策略,毛泽东指出对敌斗争需要“具有很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9],并要着力发挥人民群众的自觉能动性。中国共产党认为历史主动精神是促进中国革命不断胜利的重要精神力量。由于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积极性的发挥,对敌抗战决心的日趋增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够不断形成,促进了中国革命日益展现光明的前景,进而彰显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重要价值。毛泽东详细指明:“没有这个精神条件,革命是不能胜利的。”[20]周恩来这样深刻阐述:“要用革命的精神改造工作。”[21]其二,中国共产党发挥历史主动精神,致力于人民群众政治自由的实现、物质利益的保障。由于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主动作为的精神状态,中国人民团结奋进,实现了富强崛起的伟大历史飞跃,人民的各项政治权力得到保障,并真正实现了当家做主的目标愿望。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调整各个时期的经济发展政策,物质基础得以不断夯实。另一方面,围绕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共产党分析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不断解决人民群众的贫困问题,使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得到提高。在党的八大上,我党提出了要解决工业先进和农业落后的矛盾,人民群众对经济文化的热切期盼与落后的经济文化不能有效满足人民需要的内在矛盾,体现了党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主动精神。在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表述为“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2]。我党带领人民积极主动发展市场经济,推进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阐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3]党带领人民推进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层变革,促进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日趋幸福美好。

教育青年要顺应历史大势做出正确的行动选择。引导青年要认清历史大势,把握历史方位,保持高度的历史自觉,顺势而变、乘势前进,始终掌握促进社会发展的主动权。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沧桑中不断掌握历史主动权,逐步增强主动发展意识,促使中国革命不断展现新的图景。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国内外复杂局势,要引导青年汲取党百年奋斗中形成的历史主动情怀,确立自觉的历史思维,自觉投身兴国强国的奋斗伟业。

(二)引导青年明晰中华文化彰显中国人民积极作为的精神品格,构成历史主动精神的文化基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蕴着历史主动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求索的优秀道德品格、主动作为的精神状态,奠定了历史主动精神深厚的文化基因。其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国哲学的智慧理念,彰显中国古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主动求变的道德品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大自然独特的运行发展规律,强调人们要以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顺应历史发展规律、有效改造自然,不断抵御各种自然灾害,进而更好地治理国家。中国古人具有主动求变的精神追求,重视通过社会实践发挥人的积极主动性,辩证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体现了“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24]的至理。由于社会环境、科学技术、理论认知的局限性,中国古人积极主动地改造自然、促进社会发展并非易事。因而,中国古人更加重视奋进拼搏精神和顽强斗争精神的培养,提倡要辩证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形成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积极主动投身改造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国古人具有发奋图强、拼搏奋进的精神品格,留下了诸多的成语典故如“焚膏继晷”“悬梁刺股”“愚公移山”等,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要时刻保持这种勤劳勤勉的精神状态。中国古人具有同大自然不懈抗争和勇于奋进的斗争理念,中国古代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激励了无数中国人在困难危机时依然保持奋发有为的斗争品格。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主动求变的哲学理念、主动积极的精神品格,才促使中华文化能够持续发展。要引导青年熟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禀赋特质,汲取中国古人奋斗有为的精神品格,涵养身心、激发斗志,在新的时代征程上继续谱写新的辉煌。其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蕴着中国古人积极改造世界的精神品格,体现对理想人格的不懈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古人对理想人格的探索追求,儒家推崇“君子”风范,道家追求“真人”,共同点都是注重人的精神品格的涵养。正是由于中国古人对理想人格的推崇,强调责任担当、仁爱理念、家国情怀,因此能够以积极作为的精神状态投身改造外部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孕育中国古人主动作为精神品格的根脉,体现了改造天下的担当精神,为历史主动精神的形成提供文化基因。

(三)引导青年认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史体现中国人民主动识变、积极应变的能力,构成历史主动精神的历史基础

引导青年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洞察历史、把握理论的历史自觉性,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歷程中彰显历史主动精神。其一,引导青年科学认知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曲折历程,体现助推理论发展的历史自觉。“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25]为了实现国家独立、人民幸福和文明进步的目标,中国人独立自主地开展了实践探索运动,实业救国、共和救国、器物救国等都无法解决中国人民谋独立、求解放的现实问题。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要同工人运动紧密结合的大势,致力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有效彰显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具有的历史主动精神。“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26]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科学分析中国革命发展形势和历史发展趋向,不断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策略方针,在艰难的革命历程中锻造了毛泽东思想,进而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的飞跃发展。在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上,邓小平发挥历史主动精神,聚焦现代化建设的具体目标,积极探寻促进经济发展的道路,促进人民生活的日趋改善、生产力的日益发展,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进而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跃迁发展。江泽民发挥历史主动精神,深刻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根据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积极主动地提出科学发展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具有的担当意识。习近平科学研判世界局势、辩证分析中国形势,以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实现各个领域高质量发展,积极主动地总结党的执政规律,开展自我革命,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推动社会呈现新的发展气象,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新篇章。其二,引导青年深刻明晰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主动性,彰显对时代课题的积极回应。时代问题构成理论创新的内在驱动力,任何理论创新都是对时代问题的积极回应。马克思深刻指明:“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27]时代问题对理论创新产生影响,理论要保持蓬勃生命力需要准确把握时代问题,促进理论主题的深入拓宽。中国共产党人全面把握时代脉搏,积极主动地回应时代问题,深刻凸显理论创新的时代意蕴。习近平强调指出:“要立足时代特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更好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历史的脉络和走向。”[28]在新的历史征程上,聚焦中国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积极主动回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政党建设等重大时代问题,进一步坚定了理论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战略新思想,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深入发展。

三、实践维度:主动投身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熔铸共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

历史主动精神是党百年奋斗取得辉煌成就的精神力量,也是面向未来取得更大成功的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明晰党在百年奋斗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明晰未来如何奋斗才能取得更大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29]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要引导青年确立理想信念,牢记使命担当,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接续奋斗,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展现青年人的担当意识。

(一)引导青年确立历史思维,推进创造新的历史伟业的实践活动

历史是记录国家存续发展、民族兴衰存亡的记录仪,构成一个民族走向未来的基础。引导青年确立历史思维,就是教育青年要以积极有为的精神状态认知历史规律、廓清历史迷雾,辩证对待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教育青年深刻明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确立历史思维具有不同的内容要求。其一,确立历史思维就是总结经验教训,推动中国革命顺利开展。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在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古代军事战争方法的基础上,坚定选择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促进中国革命不断开拓新的局面。在与黄炎培进行的“窑洞对”1中,毛泽东指出要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才能更好跳出历史周期律,有效避免王朝灭亡的历史悲剧。其二,确立历史思维就是运用历史眼光分析现实问题,汲取治国智慧。在新的时代,要引导青年确立大历史观,重视历史知识的学习,善于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汲取智慧。习近平深刻指出:“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30]引导青年在投身社会实践中形成历史思维,促进求真与致用的有效结合,确立问题意识,以历史思维把握现实问题,坚持全局理念和辩证观点。习近平这样论述:“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31]只有增强历史思维,不断提升责任意识,有效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更好地增长才干,促进干事创业的激情不断彰显。其三,确立历史思维,就是要坚决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社会思潮。引导青年科学辨别各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坚决反对对历史事件的不当言论,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科学评价历史人物、重大事件,了解历史发展的主题和本质。引导青年确立辩证思维,加强理论学习,时刻保持清醒的认知,坚决反对对党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模糊认知与不当评价,进而以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引导青年掌握历史方法,形成自觉推进历史变革的创造活动

引导青年掌握历史方法体现在对历史规律的把握,对历史进步的主动推动作用,对时代潮流的持续跟进,以及创新创造思维的不断养成。一是要引导青年顺势而为,总结历史规律,促进主体能动性的有效发挥。习近平指明:“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32]引导青年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主动摆脱历史条件的制约,不断推进历史变革进程。二是引导青年应势而动,紧跟时代发展,主动推动历史进步。引导青年在新的时代征程上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永立时代潮流,推进阶段性目标的逐步实现。习近平指出:“我们看世界,不能被乱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33]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主动发扬敢闯拼搏的精神品格,担当风险的使命意识,创造创新的思维理念,跟随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自觉推进社会进步,进而推进历史变革进程。三是引导青年应势而行,增强创新意识,主动推动社会发展。引导青年逐步认知推动社会发展,需要具备创新理念,积极主动地把握社会实践中的新问题,以创新创造的激情开拓促进历史发展的新路。

(三)引导青年坚定历史自信,提升推进民族复兴历史伟业的实践力量

引导青年在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进程中,全面把握中国共产党勇担责任的历史担当意识、勇于自我革命的历史主动精神。一是明晰中国共产党担当责任的历史担当精神,增强历史自信。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主动承担责任使命体现了历史主动精神的价值意蕴,彰显了价值立场与实践目标的契合统一。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趋向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开拓前进的的内生动力。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34]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主动推动历史发展,积极回应人民期盼,自觉担当国家振兴、人民幸福的历史责任,逐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永立时代潮流,主动推进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展现治国理政的智慧。共产党人的历史主动要与人民群众的根本需求、中国和世界发展同频共振,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将中国发展与人类命运紧密相联。二是把握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历史主动精神,增强历史自信。习近平深刻指明:“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35]主动探索执政规律,勇于自我革命,始终保持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政治品格。我党敢于直面革命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勇于自我批评,自觉推进自我革命。在革命战争时期,我党不断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彰显了大党自觉推进自我革命的决心。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开启了我党独立开展革命斗争的历史新时期。延安整风运动的有效推进,彰显了我党独立开展理论教育的历史自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党以历史主动精神推进自我革命的历史进程,以自我革命推进社会革命,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党在百年奋斗中取得的辉煌成就,战胜的艰难险阻,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根本原因在于党不断开展自我革命,不断增强斗争意识,不断提升斗争本领。在新的时代征程上,引导青年主动增强斗争本领,弄清弄懂我党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深刻把握走向未来的方法路径,逐步提振历史自信,彰显积极作为的精神气质。

青年历史主动精神的培育立足理论基础、文化视域与历史伟业,展示了理论深度、历史厚度与实践力度。在新時代新征程,有效引导青年与人民同在,积极投身创造美好社会生活的伟大实践,在推进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生活需求,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引导青年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认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36]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引导青年秉持自信自强的精神状态,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致力于推进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进而展现青年人的责任担当。

注释:

1.窑洞对,又称“延安对”,是指毛泽东同志与民主人士黄炎培的一次著名会谈。1945年7月1日,黄炎培与褚辅成、傅斯年、章伯钧、左舜生、冷遹从重庆乘坐飞机访问延安。7月4日,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的窑洞里,与黄炎培就“历史周期率”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著名的“窑洞对”。

参考文献:

[1][25][29][32][34][3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6、29、8、510、4、545页。

[2][3][36]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15、15、16页。

[4]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6页。

[5][8][15][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146、431、9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九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39页。

[7][9][10][1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53、196、187、503页。

[1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1页。

[12][28][31][3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15、66、32、442页。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9-170页。

[16]《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77页。

[18]《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1页。

[19]《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七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54页。

[20][26]《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第1484、1516页。

[21]《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32页。

[22]《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页。

[23]《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8页。

[24]王弼、孔颖达编著:《周易正义》,中国致公出版社,2009年版,第285页。

[2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89-290页。

[30]《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694页。

The Threefold Dimension of Youth Historical Initiative Cultivation

Liu Li  Zhai Aixiao

Abstracts: The historical initiative spirit can promote our party to overcome difficulties and obstacles, and continuously achieve revolutionary victory. It has the profoundness of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the thickness of historical accumulation and the breadth of practical development, and it is necessary to cultivate the historical initiative spirit of young people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theory, history and practice. Guide young people to grasp the profou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historical initiative, highlight the initiative spirit of human beings to transform society, understand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people 's creation of history, the important principles of giving play to people's subjective initiative, and the important theories of the mutual transformation of material and spirit. It guides young people to recognize the profound historical origin of initiative spirit of history, embodies the spiritual power of the Chinese people to promote historical progress, clarifies that the party's century-long history of struggle constitutes the historical heritage of the historical initiative.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onstitutes the cultural gene of the historical initiative, 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reflects the historical foundation of the initiative spirit of history. Guide young people to establish historical thinking, master historical methods, enhance historical self-confidence, and continuously promote the great historical cause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Keyword: youth; historical initiative; spirit; cultivation

責任编辑  高  诚

猜你喜欢
青年培育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