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团百余年我国青年发展的历史演变、内在逻辑及时代启示

2023-07-17 15:15刘传雷王延隆
北京青年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党的领导

刘传雷 王延隆

摘  要:党领导下的中国共青团建团百余年来围绕青年发展问题,实现了中国青年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青年”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设青年”,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青年”,最后转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复兴青年”的历史演进,并基于政治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和发展逻辑的辩证统一,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团引领青年发展的创新之路。建团百余年来我国青年发展取得的巨大成绩为新时代中国共青团引领青年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启示。

关键词:中国共青团  青年发展  青年运动  党的领导

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和领导下,中国共青团于1922年5月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全国性组织机构,实现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完全统一。1923年6月,中共三大再次在广州召开,代表平均年龄29.8岁,中共三大确立国共合作的策略,广大青年纷纷参与到革命运动中。2022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带领一代代团员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中国共青团走过的百余年之路,既是其践行引领、教育和服务青年这一初心使命的百余年实践过程,也是在党的领导下筚路蓝缕、砥砺前行的百余年奋斗历程,更是引领广大青年创造中华民族辉煌事业的百余年伟大征程。青年发展工作汲取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青年的基本理论,同时结合中国的现实发展需要和传统文化因子,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团引领青年发展之路。“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青年的信仰追求、能力素质、精神状态与一个国家发展息息相关,青年发展的时代性与社会发展的现代性同频共振。站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上,回顾中国共青团成立百余年来青年发展演变,总结其发展的内在邏辑,对新时代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年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共青团建团百余年来青年发展的历史演进

近代以来,中国在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社会架构和教育事业等各领域发生了全面深刻的变化,而青年则是对这些巨变感知最敏锐、意识最强烈的社会群体。中国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立足不同时期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积极开展青年工作,引领青年群体的发展事业,实现了青年发展目标的不断演变,青年面貌随着时代要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革命青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青年发展旨趣

早在陈独秀建党初期就考虑要把青年组织起来作为党的后备力量。他认为应该把“社会中的青年有组织的集中起来,使其投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岗位,切实有效的做出自身的贡献”[2],并开始思考应该如何统整全国的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陈独秀签署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局通告》,要求各级党组织密切关注中国青年运动。[3]随后,陈独秀进一步指出,青年群体要“发挥马克思实际运动的精神”[4],阐明社会主义青年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向,要始终围绕党的决策展开工作。这些都奠定了作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应该持有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思想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青年指明了前进的根本方向。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青团的青年工作主要任务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开展青年运动、引领广大有志青年投身到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革命斗争中。在这一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阶段中,各种政治力量都在争夺青年,以实现自身的政治利益和社会目标。直到中国共青团的创建,才使中国的青年运动开始了一个新的起点,大量青年加入革命中,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青年运动再攀高峰,部分青年在中国共青团的指导下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对青年发展与青年运动的引领、教育与指导,号召广大青年积极投身中国革命,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付出了自己的青春与智慧,树立了光辉的“革命青年”形象,推动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二)“建设青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青团的青年发展选择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从战争年代进入到了和平建设年代,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了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了从半封建半殖民社会到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转变,党领导下的中国共青团、青年都经历了巨大的历史跨越。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党领导下中国共青团的青年工作作为一项优良传统被传承下来,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提出青年成长目标问题,“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5]毛泽东着眼于社会主义建设中青年教育和社会主义新人培养,做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深刻论断,提出了党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目标和标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根基,为共青团的工作指明了前进路径,使一批批有志青年紧密围绕在党的周围,为建设社会主义付出了青春力量。

毛泽东强调,中国共青团要做好党的助手,起到引导青年、教育青年的重要作用,希望共青团能够团结一心,使之“作为全国青年的领导核心”。[6]因此,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时期,在党的强力领导下,中国共青团的青年工作借助强大的政治核心力量,依靠国家机构、政党及相关组织,把青年从上到下动员起来,形成统一领导和集中管理。广大青年为建设社会主义继续奉献着力量与智慧,展现了为建设社会主义而积极奉献的“建设青年”面貌。1968年底以后,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下放到全国各地农村,参加劳动生产实践。1978年,团中央十大顺利召开,共青团组织系统工作及活动全面恢复,标志着中国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高举党的伟大旗帜,引领广大青年迈进新阶段。

(三)“改革青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青团引领青年发展的实践转向

拨乱反正后,中国经济逐渐恢复发展并迈向快车道。在把握新时期主要矛盾基础上,党领导下的中国共青团青年工作的重心也从政治领域开始转向经济领域。中共十二大明确强调,要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7]随着改革开放后国外新鲜事物的涌入,多重社会思潮冲击着青年的思维理念。同时,由于对改革准备不足,以及对新环境的不适应等情况,对共青团引领青年发展的工作重视不够,出现了一定问题。1993年,“青年志愿者行动”在全国迅速展开,共青团以“现代化转型”为主题,通过各级团组织构架起青年工作的重要沟通桥梁,引导广大青年树立实践意识与行动自觉,号召广大青年在社会实践中自觉增强责任意识、提升文明素养,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供给青春力量。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共青团面对改革开放后新时期国内外环境的巨变,意识到绝对不能放松对青年的教育和引导,要积极将青年教育工作融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帮助广大青年坚定投身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信念与信心,培养具有前瞻意识和责任担当的现代化青年人才,主动承接世界给予的机遇和挑战。广大青年在共青团的引领下,伴随着改革开放这一“巨轮”的号角而努力拼搏前进。在党的领导下,明确广大青年的担当精神和时代责任,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青年工作的持续发展与创新。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共青团立足世情国情党情的巨大变化引领青年工作的发展与创新,努力将青年的自身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国内国际的时代洪流中培养青年、锻造青年,树立了“改革青年”这一新时期的青年画像。

(四)“复兴青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共青团引领青年发展的伟大实践

新时代党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发生了重要转变,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实现,正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新征程,继而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团结向前。这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共青团引领青年发展提供了新的工作方向。新时代各类青年组织不断发展壮大,进一步加速了青年的社会参与。随着国家一系列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扎实推进,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形成,进一步拓展了青年发展空间,也有效推动了青年向上流动。[8]社会结构的剧烈变革,使得社会作为各种人际关系的“复合体”,对青年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加强对青年的引领就显得愈发重要且迫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要继续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光荣传统。[9]党的十九大以来,共青团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加强和改进理论武装工作,要求共青团紧密围绕党和国家大局找准青年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处。

党中央高度重视新时代共青团工作,在多个场合都表达了对广大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深切关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青团引领青年发展的相关论述理论体系严谨,思想内涵丰富,价值意蕴深刻,指明了当下广大青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进程中的青春使命和成长成才之路,对科学有效地把握新时代背景下青年的发展工作提出了基本要求和重点任务,即在擘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蓝图中引领广大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四个意识”,在付诸民族复兴实践中动员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砥砺前行。总之,中国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引导青年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问题,增强“四个自信”意识,积极投身到党和国家的重大工作部署中,将报国之志转化为报国之行,以积极向上、奋斗昂扬的“复兴青年”形象,谱写了一篇篇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壮美青春华章。

二、中国共青团建团百余年来引领青年发展的内在逻辑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青团的青年工作百余年来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持续创新和有序推进,正是源于中国共产党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洞悉和对青年群体本身的高度重视,这也是党处理好青年问题的逻辑起点。中国共青团建团百余年来基于政治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和发展逻辑的辩证统一,持续引领着中国青年的发展,这四重逻辑是推进党领导下的中国共青团青年工作不断创新和青年发展与时俱进的重要保证。

(一)政治逻辑:坚持中国共青团所彰显的政治属性与群众属性的统一

中国共青团从成立之初就有着鲜明的政治属性。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青年团的初心和价值指向,主要是基于党的工作性质和政治需要的内在逻辑。在中国共青团发展的过程中曾党团不分家,共青团在一段时期内甚至作为党的职能部门存在,没有在独立群众组织的道路上进行探索。[10]中国共青团的出现合乎社会发展逻辑和现实需要,青年发展关系政党延续和社会发展。加强对青年的引领是青年发展的内在要求,青年的正向发展是时代顺势发展的必然要求。相对独立的组织共青团引领中国青年的发展必须找到正确的耦合频道和实践方法,既要保持共青团的独立性,又要在党的领导下锻炼和培养青年干部。列宁要求利用好俄国青年团培养青年,实践证明了独立青年团在组织生活中提高工作主动性和自觉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共青团还要保持群众性的属性,成为党巩固群众基础的重要抓手。青年发展是党工作的重要部分,主旨在于推动青年与社会的有效融合。但单靠共青团自上而下的号召是无法系统有效完成青年发展工作的。共青团应“协调各方力量,积极回应和解决党政关注、青年关心的普遍性问题。”[11]共青团需要担负起青年事务的沟通者、對接者、落实者角色。党治国理政策略要求必须坚持党管青年原则,保证中国共青团所彰显的政治属性与群众属性的辩证统一,实现中国共青团引领青年发展方向的政治性与群众性一致。

(二)实践逻辑:坚持中国共青团青年建设政治引领与教育引导的统一

中国青年运动必须同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引领与理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引领与理论指导既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青团引领青年运动的经验总结,也是当下中国青年运动的坚强政治保证。[1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政治引领的论述是基于新时代中国青年和青年运动的发展现实及“问题意识”而形成的,是推进当代青年发展的总钥匙,“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青年工作作为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13]党的十九大后,将青年的政治引领放在党的政治建设的大背景下进行实践与创新,在探索我国青年发展和青年运动内在规律,以及把握新时代政治引领在我国青年发展和青年运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青年发展在保持青年的个体发展独立性和共青团的引领性之间实现统一,要在两者的互动发展中才能确保青年发展的正确方向和科学路径。

同时,中国共青团引领青年发展还必须坚持教育的引导作用。青年道德的养成一方面来自个体的良知,另外一方面来自于社会道德环境及引导行为,其中教育引导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教育是道德与政治连结关系具体化的最佳工具。政治与教育,必然是与国家的国体、政体、统治阶级意志相统一。青年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而一批批青年也在这种环境下开始大显身手。青年社会经验不足,决定了其对自身和社会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只有在个体与集体的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中,青年才能更好地认清自我、认识世界,形成正确的“三观”。青年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指导,在我国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国共青团青年发展政治引领与教育引导的统一。

(三)价值逻辑:坚持中国共青团青年工作个体需要与集体利益的统一

青年对个人与国家关系的价值认识,是与时代紧密相连的。面对新的国际环境,青年需要聚焦全国、展望世界,深度把握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以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全面分析中国的伟大复兴,欧美诸国的挑战。正确处理“国家”与“民族”的关系是个体主义走向集体主义的必由之路。民族与国家相互辅助的内在关系决定了从情感的角度去理解,“爱国主义”离不开对民族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深刻把握。而民族精神反映了一个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其核心就是国民对待民族或国家利益的态度,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之间本身互相感通。

中国共青团价值取向确立是青年工作的逻辑起点。青年的发展具有独立性,在青年成长的过程中,这种独立性主要表现为保持自身个性的独立。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青年的全面自由发展意味着青年要保持自身的个性。青年组织是青年个体参与集体生活的重要机制,青年发展离不开集体生活。因爱国主义教育是个体主义走向集体主义的重要载体,爱国主义需要联结好个人和国家的“双向奔赴”。

(四)发展逻辑:坚持中国共青团青年工作利于人民与自我发展的统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中国共青团青年工作创新与发展的动力源自于人民,把人民性作为中国青年发展的鲜明立场,符合我国青年发展的基本内容。它概括了中國共青团青年工作的本质属性,揭示了青年工作的理论主题,生成了工作实践的思想脉络。因此,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该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不断克服追梦路上的所有艰难险阻,将个人理想和社会价值实现相结合,为实现中国梦接续奋斗。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应深入基层,虚心向群众求教,汲取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一切发展都为了人民,使人民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使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在国际社会拥有更大话语权,这成为中国特色群团发展道路内在主旨,实现这一目标力量的基点是一切发展依靠人民。

共青团青年工作应重点关注青年的切身需求和权益维护,实现青年的自我成长与发展塑造。在坚持党管人才的根本原则下,推动实施更加宽松、正向、积极的人才政策。避免对青年工作包办代替,把共青团作为行政部门,多为青年成长成才服好务,从而在更广范围赢得青年。社会的大发展加速了青年职业结构的变化,实现了由跟跑者到领跑者的地位转换。青年主体意识进一步觉醒,青年价值取向更趋多元,青年的组织化愿望加剧,自发成立了青年组织、社团联合会等,借助组织平台来表达青年思想,在青年组织化社会化同时形成了角色认知、群体规范。

三、中国共青团建团百余年来青年发展的时代启示

青年的成长有其文化基因和现实条件,每个个体必然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而展现其时空的特殊性与价值取向。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下的共青团青年工作不断前行,形成和发展了青年发展的中国道路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从“两个大局”的视角,进一步坚持和发展好青年发展的中国道路,让青年发展的中国道路成为彰显我国制度优势的重要窗口,开创一条人类新文明道路方案,使其具有世界历史意义。通过总结中国共青团建团百余年来我国青年发展的实践经验,开辟青年发展的中国道路,是新时代迫切需要总结和反思的问题。

(一)强化党管青年的原则把握中国共青团指引青年发展道路的新方位

青年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表现出更加多元、个性化、高品质的需求和价值取向。新时代背景下,在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思想指导下,中国共青团的青年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共青团工作不断深化,各种有利于青年发展、保障青年权益的政策、法律法规出台,使青年工作的领域、内涵不断拓展。”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作为现代性事业的领导核心,“不仅用先进的现代性思想指引中国,更要自觉地将党的全面领导和组织行动纳入法治化轨道,从严治党。”[14]

党管青年是当代青年发展的中国道路题中应有之义。在政党政治社会,需要有党加强对青年的引领,要构建以政治认同为核心的认知体系。政治认同程度的高低对一个国家政权的合法性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强化党管青年需要加强青年的政治认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最能够深入回答青年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是解决难题最管用的理论体系。青年的成长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实现政治引领,需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头脑,树立国家意识与民族担当职责,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二)结合青年成长和国家发展的需要肩负大力培养时代新人的新使命

新时代中国共青团青年发展工作的目标立足于培养时代新人。人的思想形成是一个复杂“工程”,高等教育要打造具有专业素养的大学生,更要培育民族脊梁。青年作为时代新人出场,合乎历史发展逻辑和现实需要。青年工作的重要功能是培育一代信仰坚定、情感深厚的“时代新人”,要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提升其对祖国的自豪感和回报祖国的使命感,使学生不再是一个不知过去、未来的“单向度”人。要将青年工作内容体系融入书本和“第二课堂”实践中,打造教育“组合拳”,春风化雨般浸润影响学生。这要求当代青年明确其个体发展与群体、民族命运的关系,在时代大变局中把好“航向”,勇于肩负国家发展新使命。

共青团何以存在?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入手。马克思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在社会中才能充分体现人的本质属性。[15]因此,个体的发展必须要紧密建立起与社会的联系,这是作为社会组织的共青团存在的基础条件和现实需求。青年是党和国家的未来希望,只有广大青年才能使我们的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马克思指出德国革命的主体是青年。中国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爱国运动,都是广大青年的振臂高喊。青年的成长成才发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两个一百年”中国梦的征程上。因此,青年必须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与时代同频共振。目前,我国小康社会已经全面建成,正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需要青年在党的引领下肩负起伟大时代赋予的使命。

(三)坚持“四个自信”的原则激发中国共青团引领青年发展的新活力

“四个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当代青年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敢于挑起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担,走出中国特色的青年發展道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一方面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自已的远大理想,同时,又结合每个阶段的时代特征,确立了指引青年奋斗前行的具体的理想信念。”[16]坚持道路自信,青年必然要坚持社会主义不动摇,这是青年成长发展的根本基础。党的十六大以来的成就启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正确选择,青年发展的道路不应有所偏移。理论自信是对社会主义相关理论真理性的自信。青年发展道路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方向,青年应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行”,相信马克思主义可以“行”,进而在发展中践行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40余年,国家雄厚的经济基础、物质文化场域给青年发展提供更多机会,青年社会组织也蓬勃发展。进入新时代,社会与青年的同步发展,青年催生出新的更高水平的心理健康、创业就业、交友婚恋、休闲娱乐、职业发展等需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并实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 年)》,更加重视青年发展。中国青年良好形象成为彰显中国特色青年发展道路的“演播器”。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足够自信,这是青年发展的制度保障。西方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倾向的“精神鸦片”不断侵袭青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青年发展的精神食粮。对中国特色文化保持自信,青年发展道路才会顺畅平坦。

(四)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谱写中国共青团引领当代青年新篇章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经济转型、阶层分化的跃动变迁,社会作为群体关系的综合体,对青年成长成才发生深刻影响。引领青年发展需要立足当下的基本世情国情,在此基础上发挥中国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和政治引导,使广大青年在民族复兴的实践中树报国之志、践报国之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贯彻经济发展新理念,实行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加快“三产”迭代升级,为青年发展筑牢物质基础,让青年人才为高新技术产业增添活力。伴随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等新模式的出现,经济发展模式的重构也在加速,青年与社会的关系呈现为一种新状态。通过互联网,青年构建起一个“平行空间”——网络社会,在相当程度上,青年与社会处于互不干扰的模式,需要不断寻求新途径打破这种模式。借助新技术为青年打造丰富多彩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让青年在享受发展成果的同时也能够输出力量,助推广大青年又快又好发展。

马克思提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17]从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到青年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具有逻辑一致性。新时代青年的发展需要将理想与现实相统一,中国共青团应引领当代青年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谱写人生篇章。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的价值逻辑是实现青年的自由全面发展,但同时必须认识到这里“自由”发展的限度和“全面”发展的程度,中国语境下价值共识的重大意义。青年与社会不断互动,让青年从原子的个体开始趋向于集体的个体,逐渐适应社会并改变社会。引导青年参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继续推进“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帮扶项目,让青年学生学以致用,回馈社会,提升国民总体受教育水平。创新社会管理新模式,共建共享公共服务。通过“选调生”“少民计划”等多种人才选拔培养方式,鼓励大学毕业生走进基层、服务基层,为我国社会发展添砖加瓦。共青团要进一步明晰社会职能,整合原子化青年。打造绿色发展新亮点,推进美丽中国、乡村振兴建设,呼吁更多青年回乡发展,守住心中美丽的乡愁。

(五)加强对外交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青年的新智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青年塑造未来”。青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具有改造世界、塑造未来的深层使命。当代青年处于全球化飞速发展时空下,他们思想开放、价值多元包容,在相互碰撞中更易于接受不同民族文化,对于世界和平、发展有着更为深刻的认同,对于推进各民族、各国家交流融通、和平发展、文明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交替融合,给党的青年工作带来更多思考。运用网络新媒体教育青年,是共青团未来重点研究空间。在全球视域下、国家治理的大格局中,共青团作为青年社会组织的“良师益友”,通过孵化、联络等多种路径,搭建互利共赢的枢纽性平台。

传统社会青年因封建伦理约束几乎没有被组织起来,“直到近代才有青年作为独立的社会群体走上历史舞台,体现出了社会发展的进步性。五四运动以后,青年走出了家庭,成为独立的社会力量走上历史舞台,带来了家庭结构、关系的深刻变迁。”[18]青年在政治素养、劳动技能、道德水准、价值导向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走向。建团百余年来,青年在国家发展中的角色随着国家战略发展方向不断调整。如今,我们国家已经由富起来到强起来,需要在国际社会有更多“话语权”,需要由跟跑者向领跑者转变,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青年无疑是“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主体,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传递中国理念价值、对外交流合作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2]张国焘:《我的回忆》,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第96页。

[3]共青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中共中央青年运动文件选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版,第3-4页。

[4]《广东群报》,1922年5月23日。

[5]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毛泽东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80页。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3页。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4页。

[8]邓希泉:《新中国70年青年发展历程与多维迭代研究》,《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年第6期。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61页。

[10]王晓书、邹金红:《中国共青团产生的历史条件探究》,《中国青运史辑刊》,2017年第3期。

[11]胡献忠:《新中国70年党的青年工作变迁逻辑》,《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年第38卷第2期。

[12]胡献忠:《读懂中国青年运动:概念、逻辑与模式》,《中国青年研究》,2019年第11期。

[13]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213页。

[14]任平、郭一丁:《论新现代性的中国道路与中国逻辑——对五四运动以来百年历史的现代性审思》,《江苏社会科学》,2019年第2期。

[15][1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1、189页。

[16]吴鲁平:《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研究》,2017年第6期。

[18]王延隆、李姗姗:《建党以来中国青年与社会互动的历程、逻辑与启示》,《中国青年研究》,2020年第12期。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Internal Logic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Youth Development in China for More Than One Hundred Years

Liu Chuanlei    Wang Yanlong

Abstract: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of China has focused on the issue of youth development for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It has realized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Chinese youth from "revolutionary youth" in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period to the "construction youth" in the socialist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period, to the "reform youth" in the new period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and finally to "rejuvenation youth" in the new era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dialectical unity of political logic, practical logic, value logic and development logic, it has constructed an innovative way for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of China to lead youth developmen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great achievements of China 's youth development in the past hundred years have provided important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for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of China to lead youth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Chines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movement;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責任编辑  谭绍兵

猜你喜欢
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制度是居于统领地位的制度
加强党的领导 解决疑难问题 推进『6+1』联动监督问题整改落实
新时代增强党的领导力路径探析
乡村振兴公式 党的领导+双层经营+“三位一体”
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县乡人大工作的关键
论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