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型社会建设的路径:基于技能型人力资本增值的张力转化

2023-07-17 08:50弛,
关键词:技能型张力价值

张 弛, 和 震

(1.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天津 300191;2.北京师范大学 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北京 100875)

一、问题提出

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创造性地提出建设技能型社会的理念和战略,“加快建设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1]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使命。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分两阶段全面推进并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2]。2022年5月1日新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将“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作为修法的目的之一[3]。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面向新业态、新职业、新岗位,广泛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和技能型社会建设。”[4]技能型社会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迈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提出的一种社会和教育革新理念[5],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愿景[6],亟需构建理论基础与实现路径。技能及人力资源的投资与获取是国家经济增长、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技能形成的制度体系已经成为国家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技能形成并不单指促进劳动者技能习得的微观教育和培训过程,而是具有较强路径依赖的、多利益相关者博弈的宏观社会建构过程[7]。人力资本理论视角的技能形成体系研究成果,多关注教育程度和资格证书等操作化测量指标[8](P45-46)。未来研究应关注人力资本增值理论视角下个体技能价值与社会技能价值的取向融合,通过技能形成体系的社会化来构建技能型社会;政府、职业院校、企业和行业组织在技能型社会构建与运行过程中承担相应主体职能[9],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借助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使国家、社会、个人都重视技能、崇尚技能[10]。技能型社会建设与职业教育具有赋能型的耦合关联[11],是全民普及技能[12]和技能型人力资本增值的社会化过程,技能型人力资本增值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路径。本研究尝试基于技能型人力资本增值的张力转化理论,诠释技能型社会建设的要素与向度,提出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有效路径。

二、技能型社会建设要素与向度:基于技能型人力资本增值的张力转化理论

(一)基于技能型人力资本增值张力转化的理论观点

技能型人力资本是指在某个特定领域或行业拥有专业知识和特定技能,并通过运用专业知识和特定技能创造社会价值的人力资本,是社会活动的实践者、操作者以及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技能型人力资本增值是通过人力资本的教育投资、培训投资、技术迁移与溢出投资等应用实践累积活动,以及技术技能应用与实践,促使技术技能进步、科技创新、产业革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等能力的释放,促进技能型人力资本价值不断提升的过程。技能型人力资本增值包括资本性增值、内部价值增值和外部价值增值。资本性增值通过人力资本开发的资本投入、物资投入和时间投入实现。内部价值增值通过技能型人才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持续性累积实现。同时,技术、产品和工艺等不断迭代升级,技术进步与产业革新愈加激烈,技能型人才通过专业知识运用与生产实践,不断充实知识,丰富和精进技能应用,进而更好发挥创新潜能,释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实现外部价值增值。技能型人力资本增值的张力转化是价值转化时所形成的作用力[13](P332),其实现需要国家政策、宏观制度、职业教育、产业企业和技能型人才自身等多维度因素的正向激励。技能型人力资本增值张力的产生源于人力资本内部属性和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同时对人力资本本身和外部环境产生作用。技能型人力资本增值张力分为内部张力和外部张力,其“合力”构成了技能型人力资本总体张力和转化体系。内部张力是促进人力资本投入内化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现技能型人力资本内部价值增值的作用力,包括人财物投入、个人内在属性和外部成长环境;外部张力是将技能型人力资本内部价值外化为外部价值的作用力,包括技能型人力资本内部价值;国家层面的人口、政策、产业、教育等外部环境。技能型人力资本总体张力转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和技能文化建构,构成技能型社会的基础性、内在性和外在性要素。

(二)技能型社会建设要素

一方面,技能型人力资本内外部张力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内在要素。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基础是技能型人才队伍的数量扩容,即技能型人力资本内部张力。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内在要素包括微观层面的个体技能发展质量和宏观层面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微观层面,个人的价值观、技能观、性格、天赋、智力和体力等,影响人力资本内部价值增值、内部价值向外部价值转化的效率。宏观层面,技能型人力资本的社会价值观、人口素质、人口年龄结构和就业率等成为影响人力资本张力的内在要素,是技能型人力资本增值的依附条件。另一方面,技能型人力资本张力转化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外在要素。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外在要素包含技能观念、人才培养、技能供给、技能人才成长路径等多维度环境条件,是技能型人力资本增值张力的影响条件。微观层面,技能型人才所拥有的社会资源、所处的组织结构和社会网络等外在要素对技能型人力资本张力产生影响。技能型人才所处环境的培养激励机制有助于发挥人力资本效能并实现增值。宏观层面,政府政策、产业环境、教育体制、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要素影响着技能型人力资本增值张力的形成效率。

(三)技能型社会建设向度

基于技能型人力资本增值的张力转化理论,阐释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逻辑向度,即技能型人力资本内外部价值增值的张力转化体系是技能投资、技能供给、技能评价、技能使用和社会合作等制度体系的完善[14](P34)。

第一,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内在向度是技能型人力资本内部价值增值张力。技能型人力资本内部价值增值是人力资本掌握和拥有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等劳动价值存量和质量的提升。存量方面,人力资本内部价值增值是指储存于人体内部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等综合素养的培育,也是整个社会劳动力的知识与技能总量的提高。质量方面,人力资本内部价值增值是指人力资本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程度得以加强,如知识运用、技术熟练程度。基于技能形成体系的技能型社会建设,可以通过技能投资和技能供给促进技能型人力资本内部价值增值。技能形成体系中,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是发挥技能供给、提高技能型人力资本技能素质的基础措施。

第二,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外在向度是技能型人力资本外部价值增值张力。技能型人力资本外部价值增值是指人力资本不断发挥效能,为个人、企业和社会等创造更大价值。技能型人力资本外部价值增值是个体对内部价值高效利用产生的效益,表现为收入提高、个人价值实现程度提升。技能型社会建设进程中,可以通过有效发挥总体人力资本效能,实现技能型人力资本外部价值增值,产生规模效应,促进经济增长、产业升级、文化建设水平提升和制度完善。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外部逻辑是国家技能形成体系整体效能提升,包括技能评价、技能使用与职业认定制度建设、技能人才成长成才体系建设、技能型人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是有效发挥技能型人力资本技能与知识等内部价值效能,实现价值创造的重要保障。技能型人力资本外部价值增值张力提升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外部逻辑。

第三,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协同向度是技能型人力资本内外部价值增值的张力转化。技能型社会建设是技能形成体系的社会化建构,是涵盖技能观念培养、教育与培训、技能供给、技能应用与评价、技能人才成长路径的国家制度化系统,其协同逻辑在于技能型人力资本内外部价值增值的张力转化。在微观层面,技能型社会建设应有效协同人力资本内部价值增值与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物质资本的关系,实现效益提升。在宏观层面,技能型社会建设应有效协同技能型人力资本内部价值与多方利益主体、知识与技术技能交流应用等因素,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协同逻辑是技能型人力资本存量与教育水平提升的保障,能够有效实现企业效益提升和国家经济增长。

三、技能型社会建设的路径:基于技能型人力资本增值的张力转化实现

基于技能型人力资本增值的张力转化理论,建构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内驱力、耦合力和外驱力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技能型人力资本增值张力转化的技能型社会建设路径

(一)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内驱力:技能型人力资本增值内部张力的促进机制

其一,弘扬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塑造技能宝贵的技能观。技能观是技能型人力资本增值张力内在属性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也是可以通过外在环境进行塑造和培养的因素。技能观有利于促进技能型人才全面发展,彰显自身价值[15],有效发挥人力资本增值内部张力。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是以人为本的技能观的回归,是技能型人才成才、报国和自我实现的思想保障。在技能型社会建设进程中,应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关注劳动者自身价值的实现,制定技能型人才的成长机制、薪酬奖励机制,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荣誉感与价值感。

其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机制,不断壮大技能型人才队伍。一方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施技能型人力资本全链条投资。建立小学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职高专教育、职业本科教育和继续教育的纵向生涯通道,增加技能型人力资本增值张力作用时间,提升技能型人才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与学历水平,满足我国当前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形成人力资本投资成本分担机制,构建个人技能形成生涯体系和多元体系,扩大人力资本增值张力作用面积。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多元化与社会化改革,强化技能培训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壮大技能型人才队伍。

其三,推进企业技能形成组织环境建设,强化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体责任。企业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主体之一。技能型人才所在企业的组织结构、技能培训机制构成了组织层面技能型人力资本增值内部张力的环境,应充分利用其技能形成优势,拓宽技能型人才培养通道。首先,建立校企深度合作典范,遴选产业龙头企业和优秀职业院校,实现深度校企合作并形成典范进行推广[16];其次,打造企业办学典范,在企业内部推行技能形成制度并为行业供给技能;再次,出台政策激励企业内实施技能培育,从政策机制、资金补助等方面引导企业强化社会责任,建立技能人才成长体系、薪资体系,实现技能型人力资本增值。

其四,完善技能投资与供给的宏观制度体系,发挥国家技能形成政策环境优势。在技能型社会建设进程中,政府、教育、产业企业和劳动者等多方利益主体是技能型人力资本增值张力的宏观环境。技能投资制度体系和技能供给体系是实现人力资本内部价值增值的影响因素。应建立责任分担的国家技能投资制度,持续增加企业技能投资比例,加强产教融合,促进政校企深度合作,形成成本承担主体多元化的技能投资制度[17](P148-155)。

(二)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外驱力:技能型人力资本增值外部张力的促进机制

基于人力资本增值外部张力促进因素,构建技能使用制度、技能评价制度和职业认定制度,形成外驱力,促进技能形成,加快建设技能型社会。

其一,完善互通互信、客观公正的技能评价制度,确定技能型人力资本增值外部张力的着力点。目前,我国技能评价制度还存在认证主体单一、认证标准开发滞后、认证过程欠标准、认证结果互不承认等问题,技能证书未能为技能人才带来薪酬提升与就业择业保障。技能型社会建设中,应建构完备的技能评价制度体系,提升劳动力市场竞争活力,提高技能等级证书的增值效应。首先,技能评价制度建设应高度契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在政府指导下,促使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其次,应运用国家权力完善行业协会建设,强化行业协会等第三方评价机构监督与引导,赋予其监督技能评价的全过程职责,确保技能证书质量;再次,提高技能评价互通互信、客观公正,引导技能评价与职业发展、薪资等级挂钩,实现技能型人力资本外部价值增值,促进技能型社会建设。

其二,完善正向激励、合理规范的技能使用制度,锚定技能型人力资本增值外部张力的发力点。在技能型社会建设中,技能使用制度涉及技能型人力资本的工资薪酬、就业择业和用工体系等的建设。工资薪酬方面,完善技能工资制度,以技能为导向,对关键技术岗位、工序和紧缺领域人才建立激励型分配制度,提高技能使用与创造的价值动力,完善国家技能体系建设;就业择业方面,完善技能型人才就业择业体系,逐步均衡技能型人才和学历型人才的就业比率,提高技能型人才就业率,促进技能型人力资本内部价值向外部价值转换;用工体系方面,打通从“劳务派遣”向“正式员工”、从“底层工人”向“企业管理者”的技能型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用工体系实现内外、上下贯通,提升技能型人才的效能感。

其三,完善政府引导、市场配置的职业认定制度,紧抓技能型人力资本增值外部张力的提升点。完善职业资格认定制度,树立技能型社会价值观,提高技能型人才技能应用与就业择业能力,提升人口素质与就业率,是发挥技能型人力资本增值外部张力效能,建设技能型社会的核心要素。一是在职业技能认定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认定内容。二是在职业认定制度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市场配置发挥决定性作用。减少政府开展职业认证的权重,职业资格鉴定应发挥市场配置作用,鼓励行业协会、产业企业和第三方鉴定机构共同参与。三是做好职业认定与学历认证的衔接。建立统一职业资格认证框架,实现学分银行、学分积累与转换、实习实践和职业资格考试的互通。四是做好职业认定与技能评价的衔接。加大对技能型人才创新能力、现场解决问题能力和业绩贡献度的评价比重,破除技能型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障碍。

(三)技能型社会建设的耦合力:技能型人力资本增值内外张力转化的促进机制

其一,将个体价值层面的技能修为与社会价值观的技能报国情怀相融合,构建内外张力的支撑。技能是安身立命的个体修为,其个体价值在于个体的生存与人的全面发展。就社会价值层面而言,技能形成体系或者技能社会建设亟需构建技能报国的家国情怀观和尊重技能的社会风尚,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当前,社会上“重学历、轻技能” “重理论、轻操作”“重装备、轻技工”的技能价值观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技能型社会建设应重视社会价值取向,并兼顾个人价值选择,实现个体价值层面的技能修为与社会价值观的技能报国情怀之融合。在社会层面,总结、评选并表彰一批大国工匠与劳动模范,运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共享”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在学校与企业层面,邀请劳动模范、大国工匠进校进企分享先进事迹,开展技能传承,在学习与实践中“共享”劳模与工匠的经验,奏响“工人伟大,劳动光荣”时代主旋律[18](P142);在文化层面,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展现技能型人才风采的文艺作品,增强技能型人才荣誉感和自豪感;在个体层面,倡导个人主动学习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并将其融入技能提升和工作实践中。个人、全社会的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价值观的高度融合,促使人力资本内外张力有效融合,提高技能型人力资本知识与技能学习动力,促进技能形成。

其二,职业教育体系与企业培训体系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技能型人资本增值内外张力耦合的关键。职业教育体系的人才培养优势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培育,能够有效促进人力资本内部张力形成,在技能供给层面为技能型人力资本内部价值增值贡献力量。在技能使用层面,企业与职业教育体系优势互补,多方利益主体相互协同,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促进人力资本内外张力耦合,实现技能型人力资本内外价值增值。首先,在职业教育领域,拓宽招生面,扩大在岗职工、重点领域劳动者和农民培训比例,增大继续教育规模,做到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并举。其次,扩大企业举办职业教育规模,开展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训制度,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再次,强化产教融合平台载体建设,扩大校企合作高水平实习实训基地、技术技能平台、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规模,实现技能学习与创新、研发与应用的融通。

其三,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的技能合作制度是人力资本内外张力的保障,促使技能型人力资本外部价值增值产生协同和聚合效应。人力资本迁移流动、相互聚集及知识的溢出效应,使得技能型人力资本的外部价值实现创生性增值,产生聚合效应。技能合作制度是技能型人力资本知识与技能实现交流产生溢出效应的催化剂,是人力资本外部张力的提升点。技能合作制度体系构建应着力于共享、协商与交流。首先,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学校和劳动者的作用,同时加强政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协调互动,提高制度制定的科学化水平;其次,完善集体协商政策,加强技能形成领域的集体协商机制,健全协商共决机制;再次,建立政府、学校、产业企业的交流机制,以技能交流会、对接会和培训会等形式建立交流机制,促使知识技能实现交流[19]。

猜你喜欢
技能型张力价值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翻转,让记叙文更有张力
论张力
张力
张力2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文化育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