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的一体化建构

2023-07-17 09:01孙士江
关键词:工匠耦合文献

张 微,孙士江

(河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北省 石家庄 050000)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等重要职能。2019年我国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标志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1]。202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 ,指出发展职业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受教育群体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全面提升受教育群体的内涵素养。因此,将工匠精神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始终,促使两者产生耦合效应。基于此,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近十年收载的北大中文核心和CSSCI来源期刊(含扩展版)作为数据来源,以主题“‘职业教育’AND‘工匠精神’”为检索条件,检索文献355篇,运用文献计量法和文本分析法,借助 SATI 和 CiteSpace 可视化软件系统对文献进行研究,旨在分析我国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而对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进行耦合研究,揭示其内在本质与基本路径,为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一、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耦合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1.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为中国知网(CNKI),检索方式为高级检索,以主题“‘职业教育’AND‘工匠精神’”为检索条件,文献的来源类别设置为“北大核心”和“CSSCI”,搜索时间范围设为2013-2022年,共获得文献375篇。对目录、重复文献、征稿通知、观点摘编、活动宣传、访谈等无效文献进行数据筛选后,最终获得355篇有效文献。

2.分析方法

采用SATI和CiteSpace对文献进行分析。SATI是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能够通过对文献进行一般计量、共现、聚类、多维尺度、社会网络等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实现对文献全文数据库题录信息的处理,通过对数据分析结果的可视化,展现研究领域结构的内部联系及其特征[2](P9)。CiteSpace是基于引文分析理论开发的软件,通过基于共现、共引和网络算法,分析相关文献,绘制可视化图谱,探究具体的变化过程并预测进一步发展趋势[3]。两种计量分析软件功能相近又各具优势,因此本文综合使用这两种工具进行分析,SATI为Web版SATI 4.0,CiteSpace为6.1.R3版本。

(二)发文年份分布及发文趋势分析

文献发表数量及其变化规律是特定领域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状况的真实反映。普赖斯提出了“文献指数增长规律”,认为学科发展大体分为四个阶段,其中文献数量的增长速度是主要标志,包含文献不稳定增长的学科产生初期、呈指数增长的发展期、增长减缓的理论成熟期以及增长日趋减少的理论完善期[4](P9)。“文献累积数”和“文献累积率”是研究学科发展进度的重要指标通过对这二者的综合对比,能够判断学科发展处于哪个阶段[5]。2013年至今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耦合研究领域文献发表情况。(见表1)

通过分析表1可以看出:从2013年到2022年,关于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耦合研究呈现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13-2015年。每年的刊文量仅有1篇或2篇,文献累积总量仅有4篇。文献累积率在0-200%之间波动,其波动幅度虽然较大但整体数量过小,因此,这一阶段是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耦合研究的萌芽阶段。第二阶段:2016-2018年。该时期的年均刊文量大于50篇,相对于上一阶段呈现爆发式增长,尤其是2016年,文献累积率从100%猛增至1325%。该阶段具有较高的年均刊文量与文献累积率,故为该领域快速发展阶段。第三阶段:2019-2022年。这一阶段文献累积率更趋稳定,表明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的耦合研究进入了学科理论完善阶段。

表1 2013年—2022年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耦合研究领域文献累积数和文献累积率

如图1所示,论文年度分布形象反映出该主题的研究热度与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进程,可以看出文献发表情况的不同也与当时的社会倡导分不开。在这一时期关于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耦合研究的刊文量增长率在2016年达到最大而刊文量在2017年达到最高峰。

图1 论文年度分布图

(三)发文期刊分析

文献计量学家布拉德福认为,各研究领域的论文都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其分布特点体现于期刊发文量,通过对其进行数据分析,用来界定该领域期刊的核心区[6]。根据统计结果,355篇样本文献分布在61种不同期刊中,平均载文量为5.82篇。里奥·埃格赫(Leo Egghe)在布拉德福定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核心期刊区计算公式,即r0=2Ln(eE×Y),r0为核心区期刊论文数,E为欧拉系数0.5772,Y为该领域发文最多的期刊的发文量,本次分析Y为86,代入公式r0≈10,得到核心区期刊数量为10,即刊文量前10位的期刊属于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耦合研究领域核心区期刊[7]。

如(表2)所示,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耦合研究领域的核心区期刊包括《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教论坛》《中国高校科技》《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等10个,载文总量279篇,约占文献总数的78.59%。

表2 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耦合路径研究领域刊文量前10位期刊

(图2)展现2013-2022年该领域核心区期刊的年刊文频次时间序列,2016年与2017年是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耦合路径研究的火热时期,也是论文发表快速增长的时期,具有敏锐热点洞察力的期刊在这两年高效发文,并快速奠定了核心区期刊排名靠前的地位,其中包括《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教论坛》,与之相对的,其余大多数期刊在2018年才在该领域刊文。

图2 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耦合路径研究领域核心区期刊发表频次时间序列

(四)发文机构分析

研究论文作者所在机构的分布可以揭示该领域各机构研究力量的强弱与研究方向。仅统计作者的一级单位,合并二级单位,例如,把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与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工部并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统计发现有8家机构发文量大于或等于6篇,而且都是高等院校,其中职业技术类院校有2家,占比25%;师范类院校有4家,占比50%;双一流大学有4家,占比50%,综合来看,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耦合的主研高地集中于双一流高校与师范类高校,研究机构的实力较强。(见表3)

表3 发文机构分布

图3 发文机构频次时间序列

从机构的发文数量来看,天津市两所高校发文量分别排行第一与第二,是发文量最大的城市,是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耦合研究的主阵地。天津大学是最早开展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耦合研究的院校,在这10年里始终保持一定发文量并处于领先地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2018年才开始进行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的耦合研究,并出现了刊文量的爆发式增长,最终排名第二。(见图3)

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耦合建构这一领域的核心研究机构多为大学和职业学院,主要偏向于以高职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专业或课程进行构建和开发,而科研机构特别是用人部门参加研究的较少。只有不同类型研究机构间相互合作才能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完美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促进职业人才培养。

(五)发文作者分析

图4 论文作者分析可视化图谱

(图4)为基于CiteSpace的论文作者分析可视化图谱,其中,圆圈越大代表作者发文量越多,外圈颜色越暖则代表该作者近期在进行相关研究,连线越粗代表两个作者的合作越频繁紧密,即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团队,包括分别以李梦卿(湖北大学师范学院)为第一作者、以路宝利(安徽师范大学)为第一作者、以张培(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为第一作者的众多研究团队。虽然该领域已经形成了一些相对稳定的研究团队,但整体而言,研究团队内部的合作较多而团队之间的合作较少。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与职业实践都客观要求加强研究团队之间的横向联合,以增强理论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应用性与实效性。

(六)研究热点分析

1.关键词分析

表4展示了词频排序前33位的高频关键词。观察可知,355篇文献中除了“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是核心关键词之外,“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思政教育”“供给侧改革”等关键词都是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耦合研究领域的高频关键词,将其进行归纳、分组、排列能够揭示其内在逻辑。

表4 词频排序前33位的高频关键词

图5 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耦合路径研究的关键词内在逻辑图

如图5所示,在“中国制造2025”“双高计划”等国家战略、建设计划背景下,进行了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耦合的研究,其本质为技教与德教的有机融合,其中技教的主阵地为职业院校,教育模式为产教融合等,德教的本质是工匠精神的培育,方法是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等。

2.社会网络分析

通过软件SATI4.0提取排名前33的高频关键词生成33×33共现矩阵,为了更直观地呈现高频关键词的共现情况,将数据导入软件Ucinet6.0进行数据转换后,利用Nedraw形成高频关键词可视化知识图谱,见(图6)。

图6 高频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图

如图6所示,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越大表示与其相联系的关键词越多,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两个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表示这两个关键词在同一篇文献内共现。连线越粗,说明两个关键词的共现次数越多,联系也就越紧密。通过观察可知,“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联系紧密;“高职院校”与“思政教育”“产教融合”“双高计划”联系较多。由此,我们可以将工匠精神作为重要评判指标纳入职业教育评价体系,需要深入研究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价值、内在本质、主体建构以及培育路径等。

二、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耦合的内在本质

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于以实践技术教育为主的职业教育产生了重大冲击,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多重矛盾。为了摆脱生存困境,需要改革、转型、创新,需要将工匠精神理念与新型职业教育进行螺旋式耦合,以重塑职业教育发展新生态。为此需要理清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耦合的本质,充分把握耦合的内涵、路径、效果等。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耦合的内在本质是德教和技教的一体化建构与有机融合,是健全人格的培养、是1+1>2的合力效应。

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的耦合既具有一般教育的普遍性又具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从普遍性来看,任何教育都要使知识技能的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具体到职业教育中是把“技育”与“德育”相融合,即通过螺旋式耦合路径,将工匠精神内核与职业教育实践基于行业发展、人格健全的双维视角进行深度融合。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来看,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的耦合需要解决职业教育专业教学与德育培养不协调的问题。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直接与市场需求衔接,如何培养高素质、有技术、肯担当、能吃苦的职业化人才、实现校企人才的无缝衔接是耦合式培养路径的焦点问题,如何将教育教学环节要素与德育培养精准对接和螺旋渗透,以实现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的耦合共生。

三、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耦合的基本路径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内生驱动,以多维度探究耦合路径,实现二者的合力效应,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构建新型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双元制是由国家立法支持的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职业院校和企业立足时代发展前沿,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将新技术、新理论纳入教学体系,在强化学生实习实训的同时推动学术发展紧跟时代步伐。校企合作模式注重把学生的顶岗实践学习与学生在校时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相承接。对学生发展来说,现代匠人的精神理念与校园文化建设交叉相融,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培养学生成为既掌握学科理论和专业技术,又具备现代企业管理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在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的耦合实践中,要注重职业院校、企业厂家与学生三方的沟通,建立起校企、校厂长效反馈机制[9]。可以利用现代网络高速高效的优势特点,建立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线上沟通交流反馈通道,为参与产教融合的各育人主体提供良好的沟通交流渠道,将其作为校企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整合各方信息,实现线上反馈渠道在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的耦合实践中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促进产教融合的长足发展[10]。

第二,打造“双师”型教师育人队伍。教师是学生学习成长与品格素养的主要塑造者,教师的行为举止、思想品质、价值理想等处处隐含着教育教学的元素。职业院校要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即教师要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学校通过聘请技能大师、劳动模范等具有高超技艺的人才,设置专家岗位并建立传承工作室,将名师劳模切实参与学校的专业人才培育和技能传承等工作。注重教师匠人精神品格的培养,将教师与师傅相互结合,加强“双导师”教育及引导,使每个教师均具备较全面的教师德行品质。以“行正德高技强”作为现代匠人文化教育的核心内容,把匠人文化的传播与师德师风教育深度结合,以促进学校的德育教育和匠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师德师风涤荡学子的灵魂,以行正德高感召学子的言行,用匠人精神塑造受教育者的优秀品格。

第三,完善融工匠精神于思政课及专业课的整体化教育教学体系。一是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程。在职业院校思政课程中融入精益求精、爱岗敬业、勇于奉献、卓越创新的工匠精神,实现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11];二是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程。把富有工匠精神的标杆人物、经典案例等融入专业理论教材,从而帮助学员们形成主动学习、不断反思、敢于创新的良好习惯,使他们从骨子里对产品的特点、性能、制作工艺、装配方法等内容有更加透彻的领悟,全面提升专业理论素养;三是工匠精神融入实践课程。实践性专业课程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环节,通过专业实践教学的计划、项目的落实,培养学员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提升高超的专业技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能力素养[12];四是工匠精神融入社团活动。学生社团是除传统的教学课堂之外的第二课堂,是学生们接受外界信息和知识教育的重要途径,社团活动方式多样,精彩丰富,更易被学生们接纳。

第四,将工匠精神作为重要评判指标纳入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建立适合职业教育特色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其核心指标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员的职业素养、技艺水平和就业成效;二是产教融合和校企结合。不管是对哪一层面的评价,工匠精神都是贯穿其中的重要指标,对个体而言,“工匠精神”是坚韧不拔、精益求精、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对企业而言,“工匠精神”是有特长、制精品、创技术、建标准,持之以恒、精雕细琢、守正创新的企业文化。工匠精神形成的基础是劳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的良好风尚[13],在内心深处植根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信念,并在日后的工作中自觉转化成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行动实践。这实质上是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构建劳动教育评价体系要以劳动素养形成为核心,建立学校劳动素养评价标准、制度与办法等。

第五,营造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弘扬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非常注重培育生产一线工人的工匠精神。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各级人民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都开展了类型多样的评选活动,给予获奖者以精神或物质奖励,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14],培育新时代的精神风貌。社会舆论宣传部门要坚持正面宣传报道,挖掘出基层和一线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典型案例,着重引领劳动光荣、技术可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积极营造出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需要实现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的耦合发展。这种耦合发展有着现实的经济价值,是推动我国中小企业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的重要动力,也是促使我国产业链由中低端向高端发展的核心要求。这种耦合发展有着长久的教育价值。通过知识教育、志愿实践、社区实践等一体化教育教学实践,可以教育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养成艰苦奋斗的品质,从而理解工匠精神的真正意义,使受教育者学会创造美,享受美。这种耦合发展有着广泛的社会价值。加强对职业受教育者工匠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促进社会生产制度和生产环境的改善[15]。工匠精神的社会价值观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形态,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构成与文明进步的推动力量。

猜你喜欢
工匠耦合文献
90后大工匠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工匠风采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工匠神形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工匠赞
基于“壳-固”耦合方法模拟焊接装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