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绩效表现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227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的实证分析

2023-07-17 09:01毛智辉眭依凡
关键词:科研项目申请人学术

毛智辉,眭依凡

(浙江大学 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一、问题的提出

科研项目作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科研人才培养水平以及重要科学和社会问题的重要支撑,在引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过程中意义重大。近年来,我国的科研项目投入及资助数量呈快速增长态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科研成果的产出,但仍存在经费浪费、绩效较低等问题[1]。如何提升项目资助效率,实现更优绩效是我国科研资助的重要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则须深入了解影响科研项目绩效表现的主要因素,才可能在立项过程中挑选出高绩效的研究者。由于我国现行的科研评审制度是一种基于申请文本的正序评估,是基于现在预判未来,而未来具有不确定性[2]。即项目主管部门与评审专家主要以项目评审书所反映的基本情况(个人特征信息、研究内容、项目框架设计、已有研究基础及预期研究成果等内容)对课题能否立项进行评估,该方式在保证评审过程的规范性、程序性等技术性环节具有积极作用,但在判断项目申请人未来能否达到预期的绩效水平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本研究尝试以倒叙评估的方式,即参照过去预测未来,以已结题的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产出成果为依据,探究影响其绩效表现的主要因素,以期为我国科研主管部门的项目评审及资助提供思路参考。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文献综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质量与效率为核心的绩效评估科学迅速发展,各国政府为强化对研究项目内部主体的问责机制及提高研究机构资金的分配效率,对以公共资源投入为支撑的科学研究项目开展了一系列绩效评估活动[3]。在此背景下,关于科研项目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日益增多,早期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于科研基金资助对科研产出的具体影响,如哥德(Goldfarb)认为,美国政府科研经费主要资助了以实际任务为导向的实用性研究,且对不同研究人员的科研产出具有不同影响[4]。布兰斯特(Branstetter)等研究者利用匹配的对照组评估了政府资助对研究产出的影响[5]。此外,有研究指出,公共合同资助是影响基础研究的重要变量,它对发表强度起积极作用[6]。由于科研项目申请人是项目的发起者和主要实施者,因此,较多研究关注研究者个人特征对科研产出的影响,如年龄[7][8][9][10]、性别[11][12](P217-258)[13]、职称[14][15]以及个人偏好等[16]。随着研究的深入,关于科研项目绩效表现影响因素的考察,逐渐由单一的个人特征要素转变至个人与组织等多重要素。以卡拉约尔(Carayol)和马特(Matt)为代表的研究者认为, 个人和机构因素共同作用于学术产出,他们从个人和实验室层面对科学家的学术产出进行了归纳,其中个人因素包括年龄、职位、学科等,实验室层面因素包括机构质量、团队规模、经费等[17]。刘易斯(Lewis)建立了个人科研生产力影响因素模型,在他看来,研究人员的生产力主要与两个属性相关:一是与个人特质和环境经验相关的个人属性,二是与领导、文化、结构和政策相关的制度和部门属性[18]。另外,艾利森(Allison)[19]、基维克(Kyvik)[20]认为除个人因素外,声望等级、工作环境、团队结构等因素对科研论文产出均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国内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科研项目绩效表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尚虎平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例,探讨了项目申请者的个人特征对科研项目产出的影响[21]。吴建南等从个体特征 (年龄、学历) 、学术特征 (职称、出国留学经历) 以及社会特征 (担任领导职务、承担项目经验) 三个方面对科学基金的项目绩效表现进行了研究[22]。马亮以医学科学基金的面上项目展开实证分析得出,科研项目的国际论文产出和国内论文产出受到不同因素组合的影响,国际论文产出主要受负责人、团队以及项目特征的影响,而国内论文产出主要受依托单位特征的影响[23]。另外,也有研究者从项目申请人个人特征的某一方面开展研究,如李文平分析了项目申请者头衔对项目绩效的影响后得出,项目申请者“头衔”显著提升了科研绩效,较行政职务头衔,学术荣誉头衔带来的科研绩效提升更显著[24]。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于科研项目绩效表现的影响因素已做了较多有价值的探究,概括来看,主要包括以年龄、性别、职称、学历等为主的个人特征因素以及以机构质量、领导支持、工作环境、文化氛围等为主的组织因素。但鲜有研究关注个人学术能力及其所在学科水平、所属院校声誉对科研项目绩效表现的影响,另外,以往研究多以自然科学基金为分析对象,以社科基金项目作为分析样本的较为缺乏,故本研究以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为例,着重探究上述三个因素对其绩效表现的影响。

(二)研究假设

1.项目申请人学术能力与科研项目绩效表现

科学研究是一项充满未知性的学术探究活动,不仅需要研究者具有创造性思维和超凡的想象力,更需具备扎实的学术能力,才有利于突破研究难点,高效完成科研任务。学术能力一般指研究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开展学术研究并产出原创性研究成果的能力,也是在专业研究活动中获得学界认可的重要品质[25]。

科学知识的进步要求研究人员具备适当的学术能力,从对所研究问题的了解开始,能够进行原始的、适当的分析,直到在方法论上具备必要的能力并在出版物上报告研究结果[26]。克兰(Crane)对来自不同层次高校科学家的产出绩效进行对比发现,与研究机构的声誉相比,个人学术能力对科研生产力更有影响力[27]。无独有偶,阎光才等研究者指出,在控制组织与环境变量的前提下,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个人品性、学术潜质与能力等学者个体的内在因素,对其学术业绩的表现更具持续且相对稳定的影响[28]。另外,戴智华的研究结果同样表明,教师在科研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个人学术能力与科研产出息息相关[29]。良好的学术产出需以一定的学术能力为基础,作为项目的发起人与具体执行者,项目申请人的学术能力是影响项目完成的关键性因素,其学术能力越突出,在学术成果的产出数量及质量上更具优势。故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a:项目申请人学术能力对项目论文总产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假设1b:项目申请人学术能力对项目高质量论文产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2.项目申请人所在学科水平与科研项目绩效表现

学科是由普遍接受的专门知识、系统完整的制度规范、履行特定职能的组织机构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30](P13-34)。学科水平的差异体现了不同学科的建设现状和潜在实力,并作为外部结构性力量对研究人员的科研产出构成了制约性影响,一个普遍公认的事实就是,在同等条件下,科研人员会因学科的优势地位而增加其自身的“学术光环”,从而具有获得更多科研资源和科研论文发表的机会。科尔兄弟在对美国不同层次高校物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在学科认同度较高院系的物理学家更加高产, 并且其科研论文也具有更高的引用率[31](P116-118)。在外界看来,在重要的系任职的科学家之所以具有更广泛的知名度和更多的发表量,是因为他们的工作与在不太有声望的机构同行所做的“同质量的”工作相比,被看作是具有更高的质量[32](P117)。国内研究者甘琳以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为例,通过对该学科领域C刊发文机构的统计发现,C刊发文重视机构所具有的“学科优势”,即在全国学科评估中排名越靠前的机构,研究人员在C刊发表的论文越多[33]。上述研究表明,学科水平对于科研发表具有积极影响,即项目申请人所在学科水平越高,其能发表的论文数量更多,产出的科研成果质量也相对更高。故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a:项目申请人所在学科水平对项目论文总产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假设2b:项目申请人所在学科水平对项目高质量论文产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3.项目申请人所属院校声誉与科研项目绩效表现

项目申请院校作为课题制下基础项目的重要管理机构,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发挥着资助机构和科研团队之间纽带和桥梁的作用[34]。一般而言,项目申请者所处的院校差异对于其科研发表具有重要影响。原因在于,学术系统首先是一个以机构或组织差异而等级分化的系统,从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到一般水平的高校, 组织的学术声誉和地位逐级下降,学术产出、学术精英的分布也遵循同样的规律[35]。与排名低的大学相比,在著名大学任职的科学家往往拥有更高的发表率和被引率[31](P62-65)。汉森(Hansen)发现大学的质量是解释未来产出的关键变量[36]。朗(Long)和鲍尔斯(Bowers)的研究证明,院校排名与高质量期刊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37]。艾利森(Allison)与朗(Long)通过分析179名科学家的职业流动后发现, 流向声誉较高机构的科学家在发表和引用率上显著提升,而流向低声誉机构的科学家的科研产出则显著下降[38]。院校声誉对科研产出的影响在波特(Porter)和图特库什(Toutkoushian)的研究中同样也得到了验证[39]。此外,国内相关研究也进一步支持了上述结论,如鲍威等人的研究得出,在学术论文产出总量方面,985高校的声誉标签效应能显著刺激院校教师的学术生产,入围的高校教师人均论文产量显著高于非985高校[40]。相比普通高校, 获得一流大学建设计划支持的高校具有更高的科研产出效率[41]。故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a:项目申请人所属院校声誉对项目论文总产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假设3b:项目申请人所属院校声誉对项目高质量论文产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了近三年结题(立项时间多为2013年以后),且课题鉴定结果为“合格”及以上的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作为分析样本,主要原因在于,相较于国家重大、重点项目而言,一般项目占比最高且对申请人条件无过多特殊要求,因而样本更具代表性。另外,鉴于中小学校与科研院所课题数量较少,容易对研究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一定误差,所以仅将由高校教师申请的国家一般项目纳入研究样本。经统计,近三年共有261项鉴定结果为“合格”及以上的教育学一般项目,经过进一步筛选,最终得到227项有效样本。(见表1)

表1 项目申请人的基本情况

(二)变量说明

1. 被解释变量:科研项目绩效表现

由于学术论文发表数量便于界定与测量,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学科评估、大学排名、教师绩效评价等多种场景中[42],已有研究也多将论文产出数量作为衡量科研项目绩效表现的核心指标。但绩效表现不应只包含量的表现,同时也应具备质的特征,为避免单一指标造成的研究结果的片面性,本研究采用论文总产出与高质量论文产出两项指标,从量与质两方面综合考量科研项目的绩效表现,以最大程度体现绩效的本质内涵。具体而言,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鉴定细则[43],将署名课题名称并公开发表于CSSCI来源期刊的学术论文作为项目论文总产出的数据来源,将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求是》《教育研究》《心理学报》以及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的学术论文视为高质量论文产出。

2. 解释变量

本研究的解释变量为项目申请人的学术能力、所在学科水平以及所属院校声誉。

学术能力:学术能力是科研人员所拥有的文化符号和资本,由于文献计量学研究普遍将学者个人 h 值视作学者科研能力、学术产出质量及影响力情况的综合度量指标[44]。因此,本研究将学者的个人h值作为衡量学术能力的测量指标,同时考虑到科研成果产出的滞后性,选取项目申请人在立项前(包含立项年)的 h 值进行度量。

学科水平:鉴于教育部发起的全国性学科评估结果社会认同度较高,因此选取了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作为学科水平的划分依据,将教育学学科获评A-及以上的视为高水平学科,将获评A-以下的视为一般水平学科。

院校声誉:本研究的样本项目立项时间多为2013年前后,原985院校及211院校是当时国内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代表,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因此,将原985院校及211院校视为声誉较好的院校,其它院校视为声誉一般的院校。

3. 控制变量

已有研究表明,科研项目绩效表现受项目申请人性别、年龄、职称、导师资格的影响,因而将上述特征变量作为本研究的控制变量。另外,由于研究生教育经历也是影响科研产出的重要条件,故将科研项目申请人的学位作为控制变量加以考虑[45]。(见表2)

(三) 计量方法

本研究的被解释变量社科项目绩效表现中的论文总产出与高质量论文产出为典型的非负计数变量,传统的线性回归模型在分析离散型变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计数模型中的负二项回归与泊松回归模型更加科学合理[46]。结果显示解释变量方差远大于均值(Std论文总产出=18.974,Mean论文总产出=5.057;Std高质量论文产出=2.387,Mean高质量论文产出=1.075),数据具有过度分散特性,不适于采用泊松分布,故采用负二项回归探究不同因素对项目绩效表现的影响。(见表2)

表2 变量的定义与描述性统计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项目申请人学术能力、所在学科水平及所属院校声誉对项目论文总产出的影响

如表3模型1所示,在项目论文总产出方面。就学术能力而言,项目申请人的学术能力对论文总产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P<0.001,β=0.053),这说明:项目申请人学术能力越高,论文总产出越多,假设1a得到验证;就项目申请人所在学科水平、所属院校声誉而言,两者对论文总产出并未有显著性影响(P>0.05,β=-0.055和P>0.05,β=0.063),故拒绝原假设2a、3a。在控制变量方面,项目申请人性别、年龄以及导师资格对论文总产出均具有显著影响。具体来看,项目申请人为男性的论文总产出要显著高于女性,论文总产出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项目申请人为博士生导师的论文总产出要显著高于硕士生导师和无导师资格的教师。职称与学位在论文总产出上均未有显著性差异。

(二)项目申请人学术能力、所在学科水平及所属院校声誉对项目高质量论文产出的影响

如表3模型2所示,在项目高质量论文产出方面。就学术能力而言,项目申请人的学术能力对高质量论文产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P<0.001,β=0.042),即项目申请人的学术能力越强,高质量论文产出越多,故假设1b得到验证;就学科水平而言,项目申请人所在学科水平对高质量论文产出同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P<0.001,β=0.626),具体来看,教育学获评A-及以上的项目申请人比A-以下的项目申请人要产出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假设2b得到验证;就院校声誉而言,项目申请人所属院校声誉对高质量论文产出并未有显著影响(P>0.05,β=-0.258),即原985院校及211院校的项目申请人与普通院校的项目申请人在高质量论文产出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故拒绝原假设3b。在控制变量方面,项目申请人性别、年龄以及导师资格对高质量论文产出均具有显著影响。具体来看,项目申请人为男性的高质量论文产出要显著高于女性,随着年龄上升,高质量论文产出呈明显下降趋势,项目申请人为博士生导师的高质量论文产出要显著高于硕士生导师和无导师资格的教师。职称与学位在高质量论文产出上均未有显著性差异。

表3 科研项目绩效表现的负二项回归分析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采用倒叙评估的方式,探究了影响科研项目绩效表现的因素,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学术能力强的项目申请人能显著提升科研项目整体绩效表现。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无论是对论文总产出的影响还是对高质量论文产出的影响,项目申请人学术能力在回归分析的结果系数均显著为正,表明其对论文总产出及高质量论文产出的影响是正向且显著的,即学术能力强的项目申请人能显著提升科研项目的绩效表现。主要原因在于,学术能力是项目申请人所具有的人力资本,不仅是判断其学术水平及获得学界同行认可的重要依据,亦是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的重要保证。这与已有研究“学术能力对科研成果的质量与数量均具有正向影响”的研究结论一致[47]。

第二,高水平学科的项目申请人能显著提升高质量论文产出。根据上文回归分析的结果系数显示,项目申请人所在学科水平能显著影响高质量论文产出,这意味着,所在学科获评A-及以上的项目申请人比获评A-以下的项目申请人要产出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上述结果反映了科学研究领域的“积累优势”,与一般学科相比,高水平学科往往具有更强的科研实力与学术积累,因此其学科积淀较为厚实,学科优势更加突出。尤其在科研成果发表上,会引起高水平期刊和学术同行的重视,在高质量论文产出上自然更具比较优势。

第三,项目申请人所属院校声誉对科研项目的整体绩效表现影响不显著。不同于“院校声誉能够显著提升科研项目绩效表现”的已有研究结论,在本研究中,无论是对论文总产出的影响还是对高质量论文产出的影响,项目申请人所属院校声誉的回归分析结果均不显著,表明其并未对科研项目的绩效表现产生显著影响。可能的原因在于,院校声誉较高的学校多为综合性大学,学科数量众多,尽管整体实力及部分学科水平居于国内前列,但也有少数学科发展起步较晚,整体水平一般。譬如本研究中的教育学学科,很多综合性大学在该学科的整体水平远不及传统师范类大学,因此对科研项目的绩效表现彰显不力。

(二)政策建议

为进一步提升科研项目绩效表现,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以项目申请人学术能力为关键考察指标的项目评审制度

根据我国现行的基金项目评审规则,项目申请书是基金资助的主要依据,尽管基于项目申请书内容及申请者个人特征信息的评审原则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这种评审方式很难充分考察到项目申请者真实的学术能力。从研究结论来看,项目申请人的学术能力对科研项目的整体绩效表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项目申请人所属院校声誉对科研项目整体绩效表现并未有显著影响。因而,为了避免科研基金资助了“不该资助”的申请者,基金主管部门可以结合申请者以往的科研产出绩效信息,进一步评估申请者完成研究任务的能力和预期成果[48]。具体而言,项目主管机构及评审专家在对已提交项目申请书的前沿性、创新性、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可将项目申请人的学术能力作为关键考察指标,即参照项目申请人已发表成果的数量、质量以及社会影响力等指标对其学术能力进行具体评估,遵循能力优先、实力取胜原则匹配相应的科研项目。以学术能力作为项目申请的重点考察指标具有如下作用:(1)有利于遴选具有较强研究能力的真学者,为科研项目的高质高效完成奠定基础。同时有利于强化科研人员的学术能力意识,在专注于科研成果发表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发表成果的质量与社会影响力,为高质量科学研究的发展提质增效。(2)一定程度上规避非学术因素对科研项目评审的影响,促进科研项目评审的公平公正。

2.将科研经费适当向高水平学科倾斜

学科的发展受其历史、基础条件等因素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其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高水平学科因其厚实的学科发展优势及良好的科研资源环境,在科研产出的数量、质量与其所消耗的资源、学科产出的持续性以及产品满足社会需求的有效性方面具备比较优势。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相比于学科评估排名靠后的机构,学科评估中排名靠前的机构,其科研产出的数量和质量相对更高[33]。换言之,科研项目申请人所在学科水平越高,其科研产出总量与高质量科研产出的潜力就越大。根据本文研究结论,项目申请人所在学科评估等级为A-及以上的机构确实产出更多、更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考虑到基础研究具有周期长、见效慢、不确定性等特点,往往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与科研经费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较为理想的结果,其价值的凸显具有严重的滞后性。同时基于我国科研经费投入的有限性与高水平学科高质量成果产出的可预见性。我们认为应当以实力水平与质量效率作为评估标准,集中有限的科研经费投入到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水平学科上。具体到项目评审中,在遵循学术能力优先、实力取胜原则基础上,给予所在学科水平较高的项目申请人适当的科研资源倾斜,以最大程度保证科研项目的高质高效完成,从而提升项目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效率。

3.构建质量导向的科研资助体系

从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率出发,科研项目资助的重要目标即是在一定的经费投入条件下, 产出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但从实际的资助结果来看,目前我国的项目资助效果还有待加强,相当一部分研究人员仅以满足课题结项的最低要求为目的,更有甚者将课题申请作为评审职称的重要资本,获评职称后几乎不从事与该课题相关的基础研究,从而造成科研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我们认为可以通过构建质量导向的科研资助体系以提升科研项目的绩效表现。具体而言,基金主管部门可采用“倒序”拨付经费的资助办法,根据项目完成质量分批次的拨付科研经费。如在项目执行初期仅拨付基础研究经费,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再根据产出成果的质量与影响力进行中期评估,并由基金主管部门与依托机构根据评估结果以奖励金的性质给予补充资助。项目完成后再按最终产出成果进行结题等级认定,若项目产出较多高质量、高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则可在基础经费及补充资助基础上再给予额外奖励,若产出成果仅满足项目最低要求,则在基础研究经费之外无任何额外资助与奖励,而无任何成果则撤销“立项”决定并追回相应的项目资助经费。这样便形成了一种基金主管部门、立项单位和依托机构、项目申请者三方共担风险的激励模式,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激发项目申请者的科研活力,产出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

最后,本研究仍存在局限,如在具体操作上,仅以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为研究样本,且样本容量相对较小,故可能存在研究信效度不高的问题,在研究结论的适用性上,能否推广到其它学科领域仍需更多样本及研究的进一步验证。另外,在科研产出的指标选取上,考虑到研究的可操作性和数据的可获取性,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主要为CSSCI期刊及新华文摘与人大复印资料,因此,在数据的完整性上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缺陷。未来的研究可以覆盖更多的研究样本,选取更为完整的产出数据,进一步增强研究结论的信效度和适用性。

猜你喜欢
科研项目申请人学术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7月1日起澳洲签证费将全面涨价上调幅度达到5.4%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一种含碘氢碘酸浓度的分析方法
一种黄霉素A组分的分离纯化方法
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