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静思
[摘要] 中国色彩具有独特的经验智慧和理性结构,是中国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美术教育中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当今提倡美育的大环境下,基于中国色彩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增强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本文提出用中国色彩涵育中式审美的美术教育新路径:参照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标准,对中国色彩的育人价值进行系统开发;在校园环境、美术教材、校本课程、校园活动中融入中国色彩。
[关键词] 中国色彩;小学美术;审美素养
一、中国色彩的重要内涵
中国传统色彩(即中国色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的更迭经历了从浑然一色、二色初分(阴阳、黑白、纯杂)、三色观(黑、白、赤)到五色观(黑、白、赤、黄、青),是中式审美的结晶。它不仅是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一种文化精神。
色彩的背后是审美,审美的背后是文化。中式审美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基础,是一种诗性文化。中国色彩来源于天地万物,充满了诗意美,其背后传达出和谐的东方审美意趣。
二、中国色彩的育人价值
新课标指出,要以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为根本理念,要求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将中国色彩融入小学美术课程教学,可从学生生活中直观感受到的色彩入手,提升学科教学的实效。另一方面,美育是五育并举的重要一环。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中国色彩体系能够让学生传承民族精神、弘扬传统文化。因此,将中国色彩融入小学美术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有以下育人价值。
中国色彩有助于培育学生的中式审美感知。审美感知的培育是指学生发现美、感知美,在审美体验中提升审美情趣。中国传統色彩源于大自然、四季、节气、天地、生活,颜色的背后蕴藏着流传千年的东方审美。通过学习中国色彩,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发现世间万物的色彩美,并且在美术学习中感受中国色彩的细腻之美、修辞之美、丰饶之美、通达之美。
中国色彩有助于学生开展创意实践。创意实践是指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进行艺术创新和实际应用的能力。中国色彩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思维方式和独特色谱都能给学生的创意实践带来灵感、提供思路,为造型构图、色彩搭配、工艺创作等教学活动增添深厚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中国色彩有助于增进学生的文化理解。文化理解是指在特定文化情境中对艺术作品人文内涵的感悟、领会、阐释能力。中国传统色彩可能来源于一朵花、一只鸟、一件服装、一抹天色;中国传统色彩的名字也很美,山岚、石蜜、葱青、夕岚等,充满了诗情画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了解中国色彩在绘画、刺绣、服饰、器皿、建筑、典仪、诗歌中的运用。融入中国色彩的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给学生打下坚实的美育学习基础,能够潜移默化地涵养审美情趣。
三、中国色彩涵育中式审美的实践路径
如何促进学生在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美术学习过程中,通过中国色彩涵育中式审美,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路径。
1.中国色彩与校园环境的巧妙融合
要想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感受到中国色彩之美,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就需要有中国色彩的呈现。具体而言,学校可以将中国色彩布置于校园中合适的角落,从而让学生感知中国色彩之美,发自内心地热爱中国色彩,在呈现作品时也能更加游刃有余。例如,我校在“缤纷四季”长廊中打造了时令节气的体验空间,中国色彩被运用到春夏秋冬四季和二十四节气的背景墙、宣传画、工艺美术作品中,学生不但被缤纷的色彩所吸引,而且能从色彩中鲜明地感受到时令的变迁,联想到万事万物在四季中的变化。
2.中国色彩与美术教材的有机统整
要让中国色彩在美术教育中渗透、扎根,最终还应回归课程与教材之中,这也是将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育的最直接方式之一。传统文化涵盖的范围很广,尤其是在艺术创作领域,根植于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在中国很发达。因此,将中国色彩纳入艺术教育需要在课程内容上下功夫。
首先,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渗透基于中国色彩的艺术创作理念,为美术课堂教学融入中国色彩的创作元素;其次,要对技法进行整合,在技法上学习过去的优势,减少弯路;再者,教师可以在学生熟知的用色基础上加以创新,特别是中国色彩与儿童画用色的有机整合;最后,可以积极开展绘画材料的整合,传统的绘画材料,如国画颜料、毛笔等,现代的电脑绘画、马克笔、油画棒等,将它们有机融合能带来全新的创作方式,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新的创作灵感和视角,使美术教学的基础更加牢固,目的更加明确,效果更加显著。
3.中国色彩与校本课程的融合开发
学校还可以尝试开展有延续性的中国色彩校本课程,将中国传统色写成美术课程故事,将中国色彩与儿童诗、国学、儿童画等课程相结合。比如,在中国色彩美术课程故事中,结合二十四节气,一期一主题,先观传统色,再从诗词中识传统色,并寻觅生活中的传统色,最后绘传统色手作。在“童绘黄白游”活动中认识黄白游,在“遇见中国蓝”活动中认识窃蓝、群青,再到“中国红迎新年”认识朱樱等喜庆颜色。每一期的美术课程故事,学生都在感知和创作中,提升了中式审美情趣。
不仅如此,我校还结合中国正五色,在春季学期开学第一课设计了五色课程:语文学科从“赤”“玄”入手,通过表示颜色的字与所含词语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艺术特征。英语学科通过五色引出色彩和数量这两个知识点,在色彩主题的英语小故事学习中掌握英文数字、颜色的表达。道德与法治课上引导学生观察兔年邮票,从邮票的配色中关注五色,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五色传统,探索正色、间色与不同朝代的国色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运用,涵养历史文化情怀。美术课上则通过精美的形象呈现,让学生感受到中国色彩的诗意美,了解汉服的历史演变和时代特征,并用五色设计体现中国色彩美感的汉服。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不仅品味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在动手动脑中打开五感、激活思维,进行具身学习。中国色彩的渗透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学生的中式审美。
综上所述,学校艺术学科教学应当遵循传统文化路线,积极运用传统文化符号,实现文化输出,培养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一流艺术人才。为此,以中国色彩涵育中式审美的小学美术教育正迈出关键的一步。
[参考文献]
[1]王潇.关于实现高中美术教育审美价值的有效路径[J].新课程
(中学),2019(10).
[2]段鹏.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学校美术教育[J].中国教师,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