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视角下的心理课堂反思与实践

2023-07-17 16:15:30邓婉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20期
关键词:行为规范有效教学

邓婉莹

摘要:有效教学的理论指出,所有的教学形式都有相似的内部结构,即“引起意向—明释内容—调适形式—关注结果”,这四个基本元素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但文献检索也表明,当前在有效教学的框架下评估和改进心理课堂的研究较少。尝试从有效教学的视角反思日常心理课教学中出现的困惑,探索改进的策略,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教学;行为规范;心理作业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3)20-0021-02

一、心理课上的三个问题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我作为一名从教五年的中学专职心理教师,借鉴了不同版本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优质公开课、网络资源等,一直致力于开发适合学生心理成长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与优化。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心理课堂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某些心理主题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最典型的就是学会学习这一板块。一方面,中学生从理性上认为,学习对于未来升学至关重要,需要学习一些方法来帮助自己提高注意力、记忆力、时间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在实际授课中,部分学生仍然对这些内容有情感上的抵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低。

第二,学生在心理课上的总体兴奋度较高,容易忽视对自身行为规范的约束。与其他学科相比,心理课可以说最重视学生的体验、生成、互动。但因为学生在心理课上状态过于松弛,部分学生容易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带至心理课堂中,比如对其他同学的发言发表恶意评论,在课上公开喊同学的绰号等。这些做法不仅伤害了同学的感情,也扰乱了心理课的正常节奏。

第三,学生在心理课后缺少必要的练习和反馈,使得课堂上的学习成果难以得到巩固。正如学生学习文化课必须辅以课后练习、复习来巩固,新的思维方式、应对方式的习得无法仅仅依靠心理课堂上的40分钟来实现。

二、激发学生的动机

对此,我认真研读了《有效教学》一书,该书首章即提到,所有的教学形式都有相似的内部结构,即“引起意向—明释内容—调适形式—关注结果”,这四个基本元素是教学的逻辑必要条件,贯穿于所有教学行为的始终,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缺省任何一个元素,都无法使课堂行为产生效应,教学行为不可能成立。下面,我对照以上四个基本元素,结合我的教学实践阐述如何解决上面三个问题。

不难发现,问题一(某些心理主题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主要在引起意向层面,即如何激发学生动机的问题。《有效教学》讲道,把教学的起点定位于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上,对于我们从“把教学只当作传播知识或演示技能”这种传统观点中解放出来,无疑是很重要的。只有引起学生的学习意向,众多的学习形式、教学活动才能产生效果。

因此在设置心理课的教学主题时,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比如在开学第一节心理课上,我设置了一个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心理课的环节。学生们需要在教师已设想的心理课主题上标注修改或增删意见,即使没有意见,也需将本组同学最期待本学期心理课出现的内容标注上星号。这样一来,教师便获悉了学生们对哪些心理课主题感兴趣。在此基础上,对同一板块的不同课,还可以请学生进行投票排序,来区分学生的需求程度。例如上学期通过课前调查,我发现高一的学生对自我认识、生涯规划的内容很感兴趣,但学校安排的心理课时有限。通过设计无记名投票,我最后选择将“探索职业兴趣”“探索个人能力”“探索家庭与职业生涯选择”“探索价值观”“生涯讯息讲座”这五节课中票数最高的前三节课作为优先设置的心理课内容。学生在自然状态下最期待的内容即学生学习意向最强的内容,心理教师应优先满足这部分教学。

三、引导学生注意自身的行为规范

再谈问题二(学生在心理课上的总体兴奋度较高,容易忽视对自身行为规范的约束),这主要缘于明释内容及调适形式层面,即怎样将课堂的普适规则用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传达给学生。《有效教学》中曾举过一个例子表明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就像学习游泳不能只是纸上谈兵的理论讲解,必须让学生下水操练。

心理教师如何使用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心理课上注意自身的行为规范?我参考了许多成熟教师的做法和自身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总结出以下三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第一,课前直接呈现心理课公约。我在观摩各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时,通常会看到有经验的老师直接将“积极参与”“认真倾听”“尊重他人”这些词语放在幻灯片的首页,并在课堂一开始提醒学生遵守公约,或请学生击掌通过公约,从而给心理课堂预设整体的基调。

第二,设置课堂环节,请学生参与制定心理课的公约。就如只有引起学生学习意向的内容才有可能产生教学效果,心理课的课堂规则也只有首先得到学生公认,学生才有遵守的意愿。比如在开学第一节心理课上,我会请学生以看图说话的方式评析心理课上的众生相,评选出哪些行为是有利于自身成长也有利于其他同学的;或请学生列出心理课上可能会出现的有损同学福祉,应当避免的不良行为;或请学生在小组内部制定本组的公约,进行自我管理。

第三,当学生出现不当行为时,及时停顿下来做调整。作为心理教师应当理解,中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因此我们也不能期待学生在第一次了解规则以后就马上能改变不良的习惯。在课堂上,如果学生再次出现恶语伤人、嘲笑起哄同学等行为,教师应当及时作出反应,引导学生去体会这些不良行为对于同学情感上的伤害,对于自身形象和人际关系的伤害,充分借用同伴的力量去感化行为不良的学生。

四、提高学生课后练习的积极性

最后谈问题三(学生在心理课后缺少必要的练习和反馈),这主要发生在“关注结果”层面。《有效教学》一书中讲,教学行为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落脚点在于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当前,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小学的心理课仍处在起步与逐渐发展的阶段,不少学校的心理专职教师配备不足,心理课时开不满、被挤占等情况屡见不鲜。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自然很难得到保障。因此,作为一线心理教师,我们能做的唯有立足于现实,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学有所获。

为了提高学生完成心理课后练习的积极性,本学期我向学生颁布了一项特别奖励制度。每周心理课后,我会给学生布置一份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不会太花费学生时间的课后延伸作业。作业内容可能是运用课上所学的沟通技巧改编日常对话,或写一写上完本节课的感悟收获等。学生须自备心理本,在心理本上完成作业并提交。单次被教师精选为优秀作业的学生将获得一个印章,期末印章數排名在班级前列的学生将获得奖状和奖品。希望通过奖励吸引的形式,学生不仅可以在心理课上敞开心扉,还能把心理课上的所学所得带到实际生活中去练习,去实践,去优化。

参考文献

[1]崔允漷. 有效教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编辑/张国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行为规范有效教学
论音乐教学品德培育的渗透
未来英才(2016年18期)2017-01-05 15:27:10
强化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必要性
用公平正义守护社会伦理秩序
人民论坛(2016年29期)2016-12-22 22:23:03
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浅析开展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9:14:18
九年一贯制学生养成教育内容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8期)2016-10-31 18:58:34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