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琳
摘 要:在小学语文中,阅读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的阅读量大大增加,导致阅读能力逐渐成为人们的必备技能之一。然而实际情况却不理想,很多学生都缺乏足够的阅读能力。思维导图对阅读活动的开展极为有利,不仅有助于学生文章脉络的梳理,而且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记忆力和创造力。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语文单元阅读教学中展开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思维导图 小学语文 单元阅读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9.002
思维导图指通过对图形结构的利用来促进人们的思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至关重要,因为学生主要通过阅读获取知识。阅读的有效性可以对学生的眼界、思维甚至语文素养产生直接影响。温如敏教授曾经说过:“学习阅读和写作的过程就是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因此,有必要在小学阶段重视思维训练。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不仅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利于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思维导图的基本特征
思维导图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十分普遍,对学生的各项能力如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本质上来看,思维导图的逻辑结构具有明显的层次和清晰性。不仅如此,其与文字、图像的融合,使得学习内容中不同级别主体间的关系能够被直观体现,为学生全面把握文章结构以及理解重点知识提供便利。并且对不同的知识采用不同颜色、形状的方式也,对学生记忆效果的加强具有显著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能让学生确定某一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和递进,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举例来说,在阅读一篇课文时,可以以作者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而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生也能实现对所阅读内容的梳理、归纳和总结,从而实现较高的语文学习效率。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备课环节中,使对教学内容的整理更具全面性,提升教学环节的清晰性和流畅性。
二、思维导图的价值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能将阅读素材、重难点知识等内容以文字、图画的形式直观呈现给学生,再加上教师对学生阅读思路的拓展,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语文素养,同时将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充分凸显出来。
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为学生布置绘制思维导图的任务,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完成思维导图后,想必学生会存在很多疑问。对此,教师应将多样的思维导图直观展示给他们,让学生进行对比观察,以此促进问题的顺利解决。与此同时,以阅读内容中的重点知识为核心设计练习题,这样既能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为教师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并将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自主阅读的技巧传授给学生。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的运用主要分为以下四点:第一,创设教学情境。在新课开始前,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本节内容为核心,挖掘与之相关的教学材料,并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第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绘制思维导图之前,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再让其参与到阅读活动中。第三,以学生实际阅读情况为依据,对他们进行适当引导,使思维导图更加完善。第四,借助随堂小测验,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促进他们的进一步提升。在上述步骤完成以后,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将会得到显著提升。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单元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教材内容
针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单元整合是其编写特点之一,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复合性,虽然对学生感受单元课文间的关系非常有利,但是也使得实际教学难度大大提升。目前,我国小学班级以集中授课为主,但也不能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此,在小学语文单元阅读教学中,要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和习惯。
思维导图的另一个名称为“心智导图”,从字面意思就可以感知到其对学生心智的考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除了能让学生的思维发散空间更为广阔外,还能整合教材,实现深入教学。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引导,使他们在面对小学语文单元阅读教学时,能以整体的观点看待,这样既结合了教材功能,又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如此,小学语文教材中长、难课文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思维导图的运用维度。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可用于对整体以及某一篇长难课文的内容梳理,从而实现文本内容的清晰化。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总共包含三首古诗以及三篇课文,虽然其文体不同,但都是对秋天景色的描写,可见其主旨为“秋天”,所以,思维导图应以此为核心展开。由于这一单元中安排了三首古诗,所以思维导图的结构中的一个分支应是“秋天的古诗”。同样的方法也可以运用到其他三篇课文中,在思维导图中加入“秋天的水泥道”“秋天的雨”以及“秋天的声音”三个分支。除此之外,帮助学生掌握写“秋天的日记”的正确方法以及与“秋天”有关的成语,使学生对“秋天”的学习达到极致。上述思维导图模式的构建,一方面能使学生对本单元所要学习的内容了解得更全面,另一方面能促進学生对秋天感受的形成。若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继续运用这种方式,那么将会使学生对文章结构的了解更加清晰。
2.利用思维导图,开展阅读指导
在小学语文单元阅读开展过程中,思维导图的使用对学生的深入阅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利用思维导图,但在此之前还需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作用,并将思维导图的具体绘制流程讲解给学生,告知其最佳的制作方式。待掌握以后,鼓励他们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自身的创新思维。为了使教学效果得到保障,正确的示范必不可少,如此才能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升实践应用能力。
以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该单元主要安排了三篇课文,皆为我国古代民间故事,具有清晰的故事情节。为此,教师的教学重点除了要帮助学生了解课文深刻内涵以外,还要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合作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及成就感。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首先要把本单元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概括出来,然后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与学生的互动问答,使课堂氛围更具活跃性。接下来,向学生提出问题,以了解他们对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的认识,并借助思维导图,将本单元课文联系起来,充分展示出課文间的异同。最后,依托思维导图,完成对每篇课文内容的梳理,使学生对课文的各个方面,包括故事内容、思想情感、写作手法等形成全面了解。当学生的理解足够透彻以后,再引导其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加深印象的同时,提高阅读效率,并逐渐养成使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的良好习惯。
3.利用思维导图,统筹阅读主题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其作为单元核心,会借助单元导语展示出具体要求。因此,在小学语文单元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将单元导语的学习放在第一位,进而有效搭建起一个以本单元课文为核心的思维框架。举例来说,以“爱国”为主题的单元,其中的课文都可以紧紧围绕“爱国”来绘制思维导图,然后再在其他分支做具体细化。从这个角度看,在一个整体思维框架下,每一篇课文就如同是树干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生发出的内容可以分为两方面,分别是对文本的结构性梳理以及通过丰富想象所进行的思维发散。在中心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学生各行其道,绘制出的思维导图对比明显,体现出了他们对单元阅读内容不同层次的理解。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将框架提供给学生,帮助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框架的形式并不具备单一性,可以是不同形状或是图画。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在单元导语部分,采用了王维《汉江临眺》中的一句话“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展示出单元主题为“自然之美”。从表面来看,虽已给出了明确主题,但实质上仍十分抽象。因为四年级阶段的学生对自然壮美的感受除了山水以外,还包含其他方面的内容,如想象等。教师不能将景点的叠加和堆砌与自然放在同一高度,因此,在开展本单元的阅读教学时,教师需将课文看作载体,在良好的统筹规划中,完成对思维导图框架的构建。
另外,在这一单元中,可以要求学生推荐一个地方,如此,学生在学习了本单元课文以后,就能对介绍的方式、流程等形成一定的了解,从而在阅读过程中,更多地去理解文字以及掌握应用方法。本单元课文《观潮》《走月亮》《秋晚的江上》《花牛歌》《繁星》,分别描绘了不同的自然美景,如观潮、走月、繁星等,由此思维导图框架逐渐形成。最后,再通过对文本的深入分析,将更多内容填充进去。如针对《观潮》这篇课文,可以在思维导图框架中将来潮前、中、后三个状态的内容添加进去。
4.利用思维导图,提升自主探索水平
在小学语文单元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思维导图充分利用起来,并在总结本单元阅读内容的基础上,对思维导图进行自主制作,以此帮助自己梳理下一步的学习思路。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可以是“总—分”的形式,这样能够将阅读单元的重点内容凸显出来,对整体学习进程的把握极为有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加大对学生自主预习的引导力度,促进创新思维能力提升的同时,使阅读框架得到进一步完善。在这种方式的作用下,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会主动与同学交流和沟通,从而解决问题,共同进步。
另外,教师可以以单元阅读目标为依据,让学生完成预习作业,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能保证切入点的适宜性以及准确性,从而帮助学生梳理阅读思路,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以教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课文主要有《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在该单元导读中,有这样一句话:“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所以,教学目标为让学生感受革命先辈在新中国成立道路上的艰辛和不懈努力,以此激发其爱国意识,强化爱国热情。为此,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辅助工具的帮助下,为学生直观呈现部分爱国故事,使他们的爱国情绪得到充分调动。与此同时,还要利用电子白板,展示提前制作好的思维导图,并一一讲解给学生。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一边讲解,一边引导学生尝试将自己的思考路径记忆下来,然后以此为依据,制作总结性的思维导图,从而良好解决本单元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5.利用思维导图,提升阅读品质
以单元主题为依托构建思维导图,是对问题的理性解决,而对学生感性思维的丰富更多可体现在对思维导图的构建和填充上。在课堂上,由于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所以他们对阅读的感悟和解读也有着自身独特的色彩。通过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汲取单元阅读的精华,除了能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充分尊重,还能使学生的阅读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这个角度来看,思维导图并不是简单的图表,更是能促进学生思维发散的良好辅助工具。学生的广泛阅读往往只是量的提升,而质的变化则要更多依赖阅读鉴赏能力的加强。通常情况下,小学阅读鉴赏先是分析语言表达,然后以此为基础,对写作手法以及思想情感进行深入探究,通过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从而激发情感共鸣,实现学以致用,最终使阅读素养得到提高。
以教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本单元课文皆与鲁迅有关,分别为《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导语中借助臧克家的话来简要介绍了鲁迅的情况,可见本单元主题为“鲁迅”,希望学生能够从多方面来看待鲁迅。在本单元中,《少年闰土》给学生带来的是人物形象的感受,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则是通过对具体事件的描写,为学生展示不同的鲁迅形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为每一件事情拟定小标题,最后凭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诗歌的加入,让学生更加了解描写人物的思维导图结构。简单来说,想要刻画一个人物,或直接了解其作品,或借助他人侧面烘托,或是诗歌的隐晦抒发,但无论如何,都对学生单元阅读品质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具,除了能充分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外,还能促进其认知结构的构建,使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运用思维导图,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清《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单元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究》,《华夏教师》2022年第8期。
[2] 邱童《例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中思维导图的运用策略》,《读写算》2021年第26期。
[3] 林小静、伍雪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基础教育研究》2021年第13期。
[4] 张玉娟、石琳《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年第3期。
[5] 荀霞《玩转思维导图,提升语文素养——例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单元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课外语文》2020年第18期。
[6] 户洋《基于思维导图的主题单元阅读教学》,西南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