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价值和策略

2023-07-14 11:48石晶
甘肃教育 2023年9期
关键词:重要价值培育策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石晶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名片,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要使中华文化之精髓源远流长,需要将文化的基因“嵌入”儿童的大脑,这应当从学前教育就做起。本文旨在阐述幼儿核心素养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的重要意义,并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五大领域课程的有效策略,以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价值;培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09—0087—04

3-6岁是幼儿接受集体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认识世界、产生世界观的初始阶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要让幼儿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让幼儿喜欢并接纳民族文化,进而了解民族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成就,认同自己炎黄子孙的身份,感到骄傲与自豪,并形成强烈的归属感。”由此可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活动中有明文规定。在幼儿教育活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幼儿获得民族自豪感,从小树立文化自信。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重要价值

(一)有助于在幼儿园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组织实践探索活动,渐渐地在幼儿园形成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可以丰富园所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的内容,使园所文化有根源、有基石、有灵魂。

(二)有助于教师提升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活动课程,能有效地提高教师设计组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能力和教科研能力,推动全体教师发展。除此之外,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将教师培训与课程实施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不断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和深度,不断鼓励教师在课程实践中提升专业素养和文化涵养。

(三)有助于幼儿全面发展

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研究与多元整合课程的实施,可以让幼儿直接地接触、感受、体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力度,可以为幼儿的长远发展打上优秀传统文化的烙印,并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根植到幼儿的内心深处,进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品格和文化意识,提高幼儿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四)有助于建设良好的家园关系

教育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组成,其中除了学校教育以外,家庭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场所。《指南》中有提到:“新时代新教育,教师和家长要重视家园共育方式,教师应积极建设良好的家园关系。”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参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促使家长注重家风建设和家庭教育,让幼儿在良好家风潜移默化的滋养下传承美德,践行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园所环境,营造文化氛围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我园积极优化整合现有资源,将绿茵如锦的草坪、平坦宽阔的操场等都纳入可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活动的环境。如定期举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围绕“感知、理解、体验、传承”,创设“中国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中华国粹、古人智慧、四大发明、我是中国人、我和我的祖国”等主题环境,内容丰富、色彩协调,不仅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对激发幼儿活动欲望起到了较好作用。幼园环境氛围的创设,让幼儿在体验快乐的同时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二)品味传统精髓,优化教育目标

我们充分考虑城乡接合地的地域现状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教师的注意力从“形式”引向“过程”,从“内容”引向“发展”,目标从总目标—分段目标—分季节目标—分区域活动目标设置,增强教师的目标意识。目标设置遵循层次性、操作性的原则,既制订长期目标,又制订近期目标。同时,参照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针对各个班级实际情况,科学系统地将学期、月、周计划逐层有机地聯系起来,增强传统文化课程目标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例如,在“春天的消息”主题活动单元中,我们对幼儿设置的长期目标是:亲近自然,喜欢探究;针对大班幼儿兴趣浓且具有一定探究能力的特点,设置“在探究中认识更多周围的事物和现象”的月目标;针对中班幼儿有兴趣但能力欠缺的特点,将目标侧重在“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上;设置的周计划目标是认识春天的植物、知道春天的节气、认识农具、学习耕种等不同层次的分目标,让幼儿看到、听到、闻到,摸到不同种类、不同环境的春天气息,让幼儿在田间地头的探究和耕种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三)丰富活动形式,融入文化理念

1.创新传统音乐游戏。我们在创编音乐游戏时充分考虑游戏化特点,努力挖掘潜藏在传统音乐中可利用的游戏规则,创新游戏内容。如我们发现《丢手绢》儿歌中最后一句“大家不要打电话,快点快点抓住他”隐藏着游戏规则,因而在设计游戏活动时就积极捕捉音乐中的游戏元素,在户外开展音乐与“丢手绢”游戏融合的活动。同时,对预设好的游戏内容,努力寻找与游戏特点相匹配的传统音乐,让幼儿在传统音乐中玩游戏,感受传统文化。

2.强化传统技能训练。《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为幼儿准备多种体育活动材料,鼓励他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展活动。”[1]我们根据游戏活动目标的需要和幼儿的活动兴趣提供了1至2种传统小器械,供幼儿自主选择,训练幼儿的单项技能。例如,冬天我们为幼儿提供一些易于操作的铁环、沙包、跳绳、毽子等器材,幼儿可以自选一样,如滚铁环练习、投沙包、抛接沙包练习等等;夏天为幼儿提供易于到荫凉处玩耍的挑棍、骨头、瓶盖等小器材,教师通过观察进行个别指导,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幼儿都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得到更快的动作发展,在快乐、有趣的环境中交流和分享,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3.融入红色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园与周边的博物馆、纪念馆、农社、生态园等单位取得了联系,协调建立“幼儿红色教育实践基地”,积极开展传统社会实践活动,为教研活动开展提供了别具一格的教育场所。如我们成立“红色儿童团”,组织幼儿穿上红军服,体验红色历程,感知红色历史;还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让幼儿向革命烈士献花,追思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并走进展厅,倾听红军英勇奋战的悲壮征程;在毛主席像章纪念馆,通过一枚枚像章了解党史;在红军营让幼儿亲身体验野炊,品尝红军饭;在骆驼城古遗址,让幼儿感知历史的沧桑;在少年军校,让幼儿学做小战士;在崇文楼前,让幼儿撞如意钟、骑状元马、舞龙舞狮等等,把红色基因渗透进幼儿的心田。

4.开展混龄教育活动。中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培养幼儿爱的情感,幼儿园从幼儿身边的人和熟悉的事做起,通过一系列的混龄教育活动,激发幼儿关心弱小群体的意识,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混龄课程活动为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在一起活动创造了机会,在活动中幼儿真正体验到了快乐,懂得了谦让和关爱。

5.传承非遗游戏。为了丰富中华优秀文化课程内容,我园借助非遗游戏趣味性强且简单易学的特点,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精心改编游戏,赋予老游戏新的教育内涵。如,我们在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组织幼儿积极开展“编花篮”“踢毽子”“官官轿”“炒黄豆”“贴烧饼”等非遗体育游戏,在一片欢歌笑语中幼儿既愉悦了身心又培养了其合作意识。

6.渗透区域活动。区域活动是幼儿教育活动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我们充分挖掘并利用幼儿园现有的活动场地和传统游戏内容,巧妙地利用与开发环境,按一定方式划分区域,按不同的游戏内容分区[2]。一年来的尝试与探索,我们已初步摸索出适合我园幼儿开展的传统游戏区域活动形式,这种运动娱乐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区域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了幼儿认知和保护继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四)开展领域教学,浸入文化智慧

1.融入健康领域,助力健康成长。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幼儿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对幼儿来说,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赞同了这一理论,并强调指出,幼兒园要利用民间游戏,适当地向幼儿介绍我国主要民族的民族文化,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3]。我们选择了民间传统游戏“跳房子”并加以改进,即教师在画好的房子里布置很多窗户,每一扇窗户里放上不同的小动物卡片,让幼儿丢掷沙包,丢到哪个小动物头上,幼儿就跳到小动物相应的窗户上,给小动物送爱吃的食物。教师这时候可以引导幼儿发现房子里都住着谁,它们都爱吃什么,篮子里哪些食物是小动物爱吃的,从而让幼儿掌握小动物与食物之间的关系[4]。这种轻松愉快的健康教育课,使得幼儿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健康教育,并在饮食方面养成好习惯。

2.融入语言领域,启智幼儿心灵。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歌、故事押韵、有趣,朗朗上口,经常诵读经典既能激发幼儿表达的欲望,又能强化幼儿的记忆力,传承传统文化。例如,我们开展的主题活动“我的自画像”是让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及身边的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要知道保护自己和照顾自己的方法。在活动时,我们加入了“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等内容,让幼儿知道仪容仪表的整洁,懂得穿衣和饮食的要求,明白要远离是非之地,学会保护自己。

3.融入社会领域,蕴养积极人格。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是幼儿人格魅力形成的基础阶段。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幼儿内心,可以尝试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融入幼儿园社会领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人格、意志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例如,教师在运用古代经典故事讲授“孔融让梨”的故事时,确定了“谦让”这一主题展开教育活动。教师分享“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幼儿懂得“谦让”不仅是人的良好行为,更是一种美德的体现;还设计了请幼儿分蛋糕的游戏,让幼儿在生活中懂得谦让。同时,还将一些经典故事图片布置到楼道、活动室内,在主题鲜明的情境氛围熏陶下,培养幼儿谦恭有礼的品德。

4.融入科学领域,启蒙创新意识。幼儿的学习是整体性的,在行动中不会区分科学的行动、艺术的行动、社会的行动,只有综合的行动。将传统文化与科学教育相整合而生成的科学活动设计,能够改变“只关注科学课程本身的教育导向,而忽视幼儿情感培养”的缺憾。我们尝试挖掘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科学资源,丰富科学领域活动内容。例如,在“神奇的纸”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开始,用课前准备好的树皮、树叶、布料纤维作为造纸的原料,把它们捣碎,活水搅拌,再将纸浆摊平,晾干。通过演示,幼儿亲眼见证了造纸的几个基本过程:捣碎—活水搅拌—摊平—晾干,这一活动足以让幼儿直观感受古代科技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鼓舞幼儿产生探究兴趣,使幼儿了解、传承、发展传统文化。

5.融入艺术领域,传承民族文化。幼儿艺术教育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道德素质、创造力、审美能力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书法、民族乐器、民族舞蹈、民族服饰设计、手工制作、剪纸等等都非常受幼儿的欢迎,例如,在“我们的节日”这一主题活动中,我们将具有地方特色的秧歌、秦腔、河西宝卷、民谣等地方特色文化请进幼儿园,请大班幼儿进行秧歌、秦腔表演,请中班幼儿欣赏河西宝卷长图,通过体验式、参与式的方式,引导幼儿创作展现具有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教育特点的传统美术类、传统技艺类作品,提高了幼儿参与非遗学习、保护、传承和宣传的积极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被传承下来,不仅因为传统文化本身有着独特的魅力和精髓,更是因为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着华夏儿女。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指引下,幼儿教育工作者只有将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幼儿教育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才能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才能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方面起到巨大作用,才能逐步在全社会形成参与守护、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吴丹.核心素养背景下幼儿园“书香”特色课程的建构[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杨文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有效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探索[J].陕西教育,2021(05):37-39.

[3]王琨.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G].幼教研究,2009(01):16.

[4]姚艳华.童心童趣——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游戏互动中的开发利用[G].家庭生活指南,2021(10).

(本文系2022年度甘肃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2]GHB1612)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重要价值培育策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森林康养产业经济带动性与环保型方案研究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写作技巧培育策略分析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基层协商民主:农村社区治理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