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教学方式探索

2023-07-14 11:48马荣君
甘肃教育 2023年9期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初中语文教学模式

马荣君

【摘要】在现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融合,语文教学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此,初中阶段的教师应该积极更新教育观念和思想,研修数字信息教学手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文章从师生角色转换、新媒体教学平台构建、点评机制设计等方面分析传统教学模式,旨在找到新媒体时代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教学构建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媒体时代;教学模式;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09—0113—04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础学科的教育教学逐渐迎来了新的发展态势。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查询和分析,我们发现新媒体时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研究符合当前的教改需求,也更加贴近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规律。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东西,想让知识成为内在认知,就需要学生自己主动且能动地去建构。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才能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文献综述

国内学界对于教学主体的研究有这样一些代表性的观点。20世纪80年代,王道俊和郭文安就发出“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的呼吁[1]。于光远提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对环境的关系上都是认识的主体,他们又彼此发生认识论上的关系。”[2]王策三提出,主体性是人全面发展最根本的特征,能增强人的自觉能动性和主体性[3],主体、主体性成为研究与实践的热点。之后,众多学者的研究更加深化和具化了对“主体性”这一概念的理解。

石书奇、王本陆在《我国学生主体研究的历程、问题及其破解》中分析了我国学生主体研究的演进历程。文章指出,我国学生主体研究需要突破哲学研究的范畴,建立起教育学研究的体系;回归,深化对学生主体性的研究,完善学生主体理论;克服理想化倾向,现实地、具体地去理解学生主体[4]。陈婷婷和盖宵月在《在线教学中学生主体“到位”的内涵及实现》中提到,学生主体到位意味着学生主体结构整体到位,意味着学生主体积极地“挑逗”客体。在线教学的优势与限度,可以从两方面促进学生主体到位:一是发挥在线教学资源优势,转化教材内容使其在“适应”中“引领”;二是优化在线教学方式,变“单向式独白”为“沉浸式交互”,实现教与学的“再度整合。”[5]焦会银在《论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中指出,学生主体意识被遮蔽的教学是“压迫式”教学,因为文化传统与教学环境的双重束缚,教学中主体观含混错位,学生对自身主体的自由性产生畏惧。要想在教学中实现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需打破师生之间的不平等壁垒,重构民主型师生关系;强化教学主体性目标,培养学生批判意识;变革教学语言表达形式,借对话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尊严感[6]。由此看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应该成为当今教育研究的对象,只有在学生自己完全具备学习主体意识的时候,才是其钻研探索的开始。

李祎、陈柳娟在《教学不是一种“告诉”行为》中更是指出,教之目的在于学,知识是无法传递的。因此,教学不应是一种简单的“告诉”行为。理想的教学方式应是微探究式教学,它比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更强调学生参与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因此,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更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7]。郭华在《“学生主体”的教学论意义》中强调:承认学生主体,才能关注学生的主动活动,培育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育学生的主体性,目的在于培育能够进入社会历史实践的、能够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全面發展的人。所以,任何时候,教学的主体必须是学生,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来进行,而不能脱离学生主体[8]。综上所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是当下非常重要的教育议题,学生主体的教学论研究意义重大。

二、现今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已经应用多时,并已经在各个学科教学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作为与“以师为本”相对应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语文课堂真正激发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并通过多种探究与实践来完成自身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但是,在现今普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急需解决。

(一)课堂教学中教师仍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实践应用的重点。但是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虽然口头上提出教育教学要以生为本,但是实际教学活动却仍旧是以教师为主展开。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考纲要求,进行有效加工和设计,形成统一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要求和设计来完成教学目的,但是在这些教学环节中并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探究和实践时间,在小组合作中也没有具体的任务和有效指导,宛如走过场一般,使得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毫无用武之地。

(二)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受升学机制和中考分流的影响,当前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非常大,为了避免在中考阶段被淘汰,他们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精力来提高自身的学科考试成绩。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师会下意识地将教学内容更倾向于应试化,常常会围绕考点来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帮助学生减少因为人为错误而导致的丢分现象,也会通过机械重复的刷题策略来锻炼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速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应试分数的目的。这样的教学方法必然会降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期待,更会让学生在持续不断的高压下产生学习疲劳和厌倦感,彻底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三)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存在许多问题

虽然各地都已经普及了多媒体技术教学设备,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中依然存在各种问题。首先,部分教师在课堂上缺乏对资源的合理利用,选取资源不准确、不到位,容易让学生接受错误的信息。其次,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甚至所引资源偏离了教学目标或范围,与教学内容无关。最后,教师可能耗费较多时间成本,备课负担增加,不愿意运用多媒体教学。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策略

(一)转变教师角色

追求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式,主要的改革在于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弱化教师“教”的角色。“如果教师始终是专制的,那么他们总是谈话的发起者,而学生始终被淹没在他们的言论中。如果教师是民主的,且言行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那么他们与学生的双向交流虽然困难,但也有可能充满快乐。”[9]教师转变当前的教学角色,并不代表教师不去教导学生,而是从权威性的指挥者转变成地位平等的合作者,教师要着眼于如何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应成为教材和学生之间的一座桥梁,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问题和障碍。教师要明确自己对教材的认知不是学生对教材的认知,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而是让学生与教材进行充分的交流融入,教师指引通道,结果让学生自己决定。将课堂活动中的“教”与“学”平等对待,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真正达到“教学相长”,这才符合新课程改革发展的思路。

比如,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的课堂教学为例,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多是教师针对重点句子和段落讲解和灌输,但是构建新媒体时代以生为本的课堂将是另外一种教育观念,它希望通过新媒体的技术工具,创设出贴近生活、舒缓温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自由的、舒展的环境中去触摸文字的温度,去感受作者隐藏在课文背后的感情。教师可以在课文的朗读音频中,增加符合本篇课文基调的背景音乐,舒缓学生的学习压力,引导学生体会朱自清笔下春的美妙;也可以结合课文中所描写到的景色,搭配合适的图片或视频片段,来帮助学生获得全方位的感官体验。这样的教学模式在于引导而不在于“教”,但是更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将课文的写作方式和表达情感理解得更到位。

(二)学生主动自学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语文基础,因此,要想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选择的自由越大,就越会产生自我导向的学习结果。”[10]在构建新媒体时代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语文课堂时,需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学情和最近发展区,由教师引导学生提前进行自主学习,既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和迁移,还要对新课内容进行预习,以达到初步认知和理解的目的。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预习结果,总结出上课时的重点部分,以教师的教学来对自己的知识认知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完成新课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这样的语文课堂不仅学习效率高,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和状态。

比如,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课中《观沧海》的课堂教学为例,对于古代诗歌的教学活动来说,因为涉及到语句理解、文章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事迹等内容,如果只凭借教师单向输出,很多内容都不能深入地讲解和探究。对此,教师可以在学习平臺上提前分享本课内容的导学案,帮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和认知,并利用问答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写作目的和背景进行探究,利用互联网来查询对应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完成自我学习部分的铺垫。然后再跟随教师的诗文讲解,来进一步探究隐藏在诗句中的抱负和豪情。

(三)利用新媒体技术

1.利用新媒体教学平台。要想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科知识和技能,首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丰富的教学资料,但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共享内容良莠不齐、优劣参半,需要教师筛选,以此来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拓宽学生视野,进而完成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目前,我们国家已经推出了一批优质的免费公共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比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http://www.zxx.edu.cn/),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http://www.eduyun.cn/)等,这些平台可以为教师备课或当堂利用提供便利。

2.应用新媒体点评机制。新课标中提出,在构建以生为本的学科课堂教学活动时,要设计多元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的评价和检测,以评促学,从而达到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虽然初中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需要教师步步紧跟、面面俱到,但是在学习的关键阶段,还是需要教师运用科学合适的方法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把关和引导。而最能够反映学生对学科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方式,就是日常的作业内容和阶段测试,对此,教师应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微信中的小管家、知识巴士、问卷星等小程序,及时掌握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并做出统计,还可与学生随时互动,对学生测试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点评,帮助学生找到学习过程中的漏洞和不足。

如,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六课中的《陋室铭》课堂教学为例,这篇课文非常经典,是典型的借物言志类,整篇课文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悠长,因此,教师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需要有效调动学生自身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完成课文的学习和背诵。在学科作业设计的部分,教师可以将课文的默写、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等,以合适的习题形式来进行训练和强化,然后在小程序中将这些内容继续提交和分享。教师在收到学生提交的内容之后,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和处理:第一,通过审核学生的反馈内容,了解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将较多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在后续课堂精讲细讲,保障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知识点;第二,及时进行内容审阅和批改,从中找出学生对这篇课文的认知缺陷,进而指导学生修改。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利用新媒体的多重手段来构建以生为本的语文课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能力,切实提高整个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紧紧把握新媒体时代的前进动力和发展脉搏,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辅助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真正设计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和模式,以此来促进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并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道俊,郭文安.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J].教育研究,2019:191-198.

[2]于光远.教学认识现象中的“三体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1980(03):82.

[3]王策三.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23.

[4]石叔奇,王本陆.我国学生主体研究的历程、问题及破解[J].课程.教材.教法,2022(04):73-79.

[5]陈婷婷,盖宵月.在线教学中学生主体“到位”的内涵及实现[J].教育评论,2021(04):134-138.

[6]焦会银.论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J].当代教育科学,2021(06):20-26.

[7]李祎,陈柳娟.教学不是一种“告诉”行为[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1(02):42-46.

[8]郭华.“学生主体”的教学论意义[J].教育研究,2022(11):56-65.

[9]保罗·弗莱雷.十封信——写给胆敢教书的人[M].熊婴,刘思云,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115.

[10]詹姆斯·A·贝兰卡.深度学习[M].赵健,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05.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新媒体时代初中语文教学模式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