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永红
[摘 要]小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对其身心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向上的情绪是开展深度学习的有效前提。如果要对小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就需要在其小学阶段实时关注其情绪发展变化,充分了解他们的发展需求,通过暖身游戏、图片观察、绘本感知带领学生认知丰富情绪,并帮助学生归纳情绪原因,情绪感性丰富,难以控制;情绪两极分化,难以稳定;情绪自我片面,难以共情。采取启发诱导,提升情绪认识;积极暂停,巧妙控制情绪;主动分享,提升共情能力優化创新情绪疏导策略。通过延迟情绪发作、合理宣泄情绪、切换积极模式进行情绪管理。
[关键词]情绪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管理
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是多种感觉、思想和动作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它与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息息相关,积极、向上、快乐的情绪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而坏情绪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抑制个人智力的发展和正常水平的发挥。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而在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中,情绪占据了较大的比重。
课堂是学生学习生活、自由生长的主阵地,班主任要在课堂中积极开展针对情绪管理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带领学生认知丰富情绪、帮助学生归纳情绪原因、优化创新情绪疏导策略、积极传授情绪管理锦囊等方式有计划、有智慧、有策略地从中引导,加强学生对自身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巧妙引导他们运用合理科学的手段纾解情绪、有效缓解心理障碍和焦虑,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助升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帮助他们形成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一、与君初相识——带领学生认知丰富情绪
小学生的情绪感知能力较强,但是他们对情绪的认识较为片面和浅表化,很多学生虽然知道情绪这个概念,但是对于情绪的感知和认识并不全面和深刻,大部分学生对情绪问题采取逃避不谈的态度,从而导致其情绪管理能力有待提升。教师要在课堂中开展积极有效的“心育”活动,让学生愿意谈论情绪,从而全面、深刻地感知情绪。
(一)暖身游戏
情绪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情绪,增强课堂参与的积极主动性,班主任可以巧用游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情绪管理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情绪你画我猜”暖身小游戏,通过采用分组计时的形式、每组让2名学生参与猜测表示情绪的词语,一名学生用手势比划、另一名学生背对答案猜测词语。这类游戏是让学生有效认识情绪的基础,可以让学生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觉察和识别情绪,了解自己的情绪,才能懂得回应他人的情绪。
(二)图片观察
情绪是人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它的产生取决于人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情绪是人内心世界的“窗口”,为了有效引导学生正确感知、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班主任可以联系生活主题情境,通过动画短剧、图片观察等方式,让学生根据图片中给出的信息提出:“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心情怎么样?”等等,帮助他们理解图片中角色的情感,体会他人的情感,从而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巧妙地感受自己或他人的情绪,认识到情绪对人身心健康的影响,了解到情绪是可以调节和控制的。
班主任在上情绪管理课时可以有效融合《心理健康》教材进行教育,通过出示生活情境中的图片,如小明过生日、小明考试不及格、小明听见小刚在背后说他坏话、小明看到他最害怕的大狗向他扑过来、小明特别爱干净、但是小刚总是用笔画他衣服、把手上的脏东西擦在小明衣服上的情境,引导学生更为直观、形象地认识快乐、悲伤、恐惧、愤怒、厌恶五种基本情绪,认识到情绪是可以通过人为调节的。
(三)绘本感知
绘本具有形象生动、内容丰富深刻的特点,有趣的绘本能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更为丰富。在情绪管理课堂中,班主任可以有效通过情感绘本的融合使用,引导学生逐渐学会适当地表达和管理情绪,学会适时地宣泄情绪,懂得回应别人的情绪,并且愿意和别人互动分享,收获更多的友谊。例如,在一年级心理健康课的第七课《情绪小世界》中,班主任可以有效融合情感绘本《我的情绪小怪兽》,引导低年级学生认识到自己两极化、不稳定、外露性的情绪特点,认识到不同颜色代表着不同情绪。学生通过真情实感的代入阅读,感受到班主任与他们的情绪共情,感受到别人正在接纳自己的情绪,从而逐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慢慢缓解自己不良的情绪状态,等等。
二、把脉寻病因——帮助学生归纳情绪原因
学生认知情绪的下一阶段,就是在引导学生发现情绪问题后,学会找出自己情绪的原因。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情绪的认识感知,班主任要善于通过沟通交流发现学生群体间存在的情绪问题,满怀耐心、细心、创造力去解决学生存在的情绪问题和心理问题。
(一)情绪感性丰富,难以控制
小学生情绪特别容易受到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影响,他们的感情丰富强烈,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热情,同时他们也很容易受到刺激,这个阶段学生产生的情绪反应往往要大于其他人群。因此,班主任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切实关注每名学生的学习、情感状态,并及时和家长沟通、协同解决学生的情绪问题。
(二)情绪两极分化,难以稳定
小学生心智发展极为迅速,且神情、心理状态较为敏感,他们的情绪就像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例如,学生在上了一上午的课得知明天将要开运动会时,他们会非常高兴;在他们取得优秀的成绩时,他们会非常开心;但是,在他们取得很不理想的成绩时,学生往往会陷入低落苦闷的状态。因此,班主任在平时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充分理解他们的这一特点,学会照顾他们的情绪,在他们情绪异常激烈的时候会“退步”,在他们情绪低落时学会“适时干预”。
(三)情绪自我片面,难以共情
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备受宠爱,因此他们对情绪的认识与体验常常以自我为中心,通常以自己的喜怒哀乐来评判别人,通常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矛盾问题时会听到这样的句式“我……”,小学生年龄小、缺乏“换位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不太能做到共情思维,因此他们在与同伴相处的过程中,时常会有意无意地用语言对别人造成一定的情感伤害,导致同伴关系紧张。
三、对症下良药——优化创新情绪疏导策略
针对小学生存在的情绪特点,班主任要在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渗透情绪管理这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出现紧张、恐惧、焦虑情绪时学会表达、疏解这些强烈的情绪,积极采用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构建正向情绪反应模式,科学疏解情绪给人心理带来的压力,让学生从容应对人生挑战。
(一)启发诱导,提升情绪认识
班主任在处理学生情感矛盾问题中,可以通过设置启发式问题,因势利导地和学生共情,引导学生在激烈的矛盾中通过恰当的问题学会反思自己做的不到位的地方,认识到情绪冲动后所带来的后果,从而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一次,笔者班上一个男孩小B情绪崩溃、疯狂踢班上另外一名学生小C的课桌,班上学生多次劝阻无效。笔者在上课时,小C过来告知了这一事情,笔者注意到此时男孩小B情绪仍存在着较为激烈的特点,首先笔者鼓励小B用深呼吸法让自己平静下来,接着两位同学都向笔者倾诉自己的委屈。小B是因为在排队做核酸检测时听到小D在和小E说他家里离婚、他母亲不要他的事情后,正好小C老是在他位置晃悠,他的怒火一下子爆发。
笔者等他们都冷静下来后,首先侧面“肯定”了小B踢课桌没有踢人宣泄的方式,随后抛出一些问题询问小B:“小C有没有做伤害你的事情?”“你嫌烦的话,能不能踢人家的课桌?”,小B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他的表情有些羞愧,但是仍昂着倔强的头颅,笔者理解他的不服气,把背地里说闲话的小D和小E喊了过来,询问他们:“如果你们听到你爸妈离婚,你们的心情会怎么样?”小D和小E惭愧极了,说:“会伤心的,我不应该和别人说这些事儿。”接着,笔者耐心地说:“家里离婚是大人之间的事儿,但是却是让小B伤心的事儿。我们做人要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不能谈论别人伤心的事情来戳别人的心窝子,小B不是无缘无故生气的,是你们激怒了他,你们首先不对,如果说得严重一点儿,你们就是在变相霸凌他呢。”
小D和小E惭愧地低下头,说自己的不是。接着笔者又追问:“那你们打算怎么解决呢?”小D连忙说:“我想和小B道歉,我不是故意这样说的。”小E也说:“我不对,我不该谈论小B的隐私。”两人还主动地说以后带小B一起玩儿。接着笔者又转头处理小B的情绪问题,耐心引导他:“别人谈论你的事儿,你的心情怎么样?”小B说出了自己的愤怒:“我当时很生气,听了又很难过。”“所以你后来情绪爆发了?”小B点了点头。笔者又追问:“你情绪很不好,老师可以理解,但是你想想看,小C有没有伤害你呢,他只是在你的座位旁边转悠,你觉得你在小C这件事情上面,有没有做得不恰当的地方?”小B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说自己不应该因为心情不好乱踢别人的课桌,以后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笔者后来让他和小C道个歉,帮他把课桌旁的脚印擦掉了。
(二)积极暂停,巧妙控制情绪
小学生的情感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容易受到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且他们情感管理和控制能力较差,容易与他人发生情感冲突。因此,班主任可以有效利用晨会、班会课和学生积极沟通、谈心,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可以在教室的一角设计“一张心平气和桌”,每当学生一旦觉得情绪激动时可以心平气和地积极缓解情绪,利用解压玩具、舒缓音乐随声听给发热的脑袋“降温”,让学生适时地控制坏情绪的延伸、发展。
(三)主动分享,提升共情能力
小学生具有情绪表现很不稳定、不成熟、容易冲动、容易愤怒、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特点,他们对情绪的理解和认知还有待提升,且大部分学生对坏情绪怀有一定的抵抗情绪,他们非常抵触谈论自己的坏情绪,从而给班主任的情绪疏导和心理辅导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因此,班主任可以在班上开设“心灵小屋”,让心理委员和班上的“小小志愿者们”担任小小调解员,同学间的小摩擦可以交由班上的心理委员和“小小志愿者”进行调解,如果在情绪和心理上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可以找班主任老师和学校的心理老师进行心理疏导。这样,学生在调解其他同学的矛盾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沟通和共情能力,能够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学会考虑和照顾他人的情绪。
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班会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提高学生对情感矛盾的解决能力,班主任可以直观形象地导入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因为双方不肯退让而造成的一些矛盾,用真实、生动的事例去感染学生,鼓励学生逐渐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多为别人着想;并且,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推荐的方式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事情,促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受到榜样力量的感染,自发地改善自己的行为方式、学会逐渐稳定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四、求得妙锦囊——积极传授情绪管理方法
(一)延迟情绪发作,小不忍则乱“大谋”
小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着他对学习、对生活的态度。班主任在学生的情绪引导工作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在遇到紧张、焦虑、愤怒的情绪时,尝试通过延迟情绪发作的形式让自己冷静下来,可以通过反复深呼吸,学习暂停技巧,练习让身体反应冷静和放松的方法,选择适当的时候表达生气;班主任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察觉到自己情绪抑制不住时,及时去卫生间洗洗手,一边倾听水流的声音一边冷静下来,也可以冲着镜子里的自己作出几个鼓励性的动作,人的表情是内心的反射,镜子可以让学生逐渐学会审视自己。
延遲情绪发作旨在让学生在觉察自身情绪的生理反应后,使用简单的冷静和放松技巧,平复和缓和身体反应的冲击,为进一步表达情绪或使用认知调节策略、调整情绪做准备,建立和维护良好的情感状态。
(二)合理宣泄情绪,及时释放心理压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应该通过哭泣、运动、洗澡等方式合理宣泄情绪,及时释放心理压力,这样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因此,班主任在学生的情绪引导工作中要时常鼓励学生注意场合,以一种既不影响他人也不伤害自己的方式,通过合理地哭泣、适当地运动、和家人的倾诉释放心中的负能量,减轻烦闷的心情。
学生小F曾在班会课上分享了自己的经历:自己有一次和朋友吵架,朋友闹着和他绝交,他很伤心,怎么也集中不了注意力做别的事情,于是他放学后沿着操场跑了几圈,然后回家洗了个热水澡,舒缓、放松自己的心情,发现坏心情慢慢地消失了。
(三)切换积极模式,巧妙转移情绪指针
很多小学生在负面情绪的影响下,会选择把自己封闭起来。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在有了负面情绪的情况下,首先学会主动接纳自己的消极情绪,通过听音乐、画画、做家务、玩一些填数字游戏等方式巧妙地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引导自己从情绪的低谷中慢慢走出来,把不愉快的事情忘掉。
小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极为重要,直接关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和发展。班主任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基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创设良好的“情绪宣泄环境”,鼓励学生合理表达情绪,采用丰富多元的方式方法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理解自己。
参考文献:
[1]崔帆.班级文化对随迁儿童心理发展的引导[J].教学与管理,2019(17):14-16.
[2]党峥峥.小学生自负心理的分析及应对[J].教学与管理,2020(8):17-19.
(责任编辑: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