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滕王阁序》中景物的特点

2023-07-13 21:12张金兰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3年5期
关键词:滕王阁序层次分明近景

张金兰

《滕王阁序》是初唐著名的文人王勃所作的一篇骈文。作者起笔先写洪州的地势,然后写人才,写宴会,写滕王阁及其四周的景色,再从宴饮聚会写到人生际遇,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心情,之后又细细记叙了自己的遭际,展现了自己的抱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整篇作品始终以秋日之景为主要的描写对象,详细地描写了秋日优美动人的景色,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接下来,笔者就谈谈《滕王阁序》中景物的特点。

一、色彩缤纷

作者不惜笔墨,着重描写了景物缤纷的色彩,尤其注重突出其在色彩上的变化,使得所绘之景如在读者的眼前。

作者在描写自然景色的时候采用了大量描写颜色的词语来突出景物的特点,如“紫电青霜”“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作者不仅抓住了景物最主要的色彩特征,而且以色调鲜艳的词语细作描绘,以“紫”来形容闪电,以“青”来形容秋霜,以“白”来形容空中的云彩,以“绿”来形容园中的翠竹。这些景物色彩缤纷,给人一种光彩夺目的感觉。又如“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轴”中的“青雀”与“黄龙”,以动词搭配颜色词,或以颜色词搭配名词,使得景物熠熠生辉。尤其是“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作者不囿于描绘静止的画面,而是极力写出水光山色的变幻之美。前一句朴素淡雅,后一句设色凝重,难怪会被人称为“摹写三秋之景的名句”。《滕王阁序》好似一幅出自名家之手的水墨画,设色浓淡相宜,构图精巧自然。作者时而挥洒泼墨,时而着意点染,展现了景物的绮丽之色。阅读他的《滕王阁序》,我们自然会产生“人在画中游”的巧妙感受。

二、层次分明

除了景物的颜色外,作者还十分注重景物的层次。他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细细描写,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层次分明的秋日水墨画。

以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为例。“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写的是远景,壮丽的楼阁被建在秀丽的山川之上,真是巧夺天工。“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主要描写了滕王阁四周的景色,是近景;“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主要描写了山峦、平原、湖泊和河流,是中景;“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主要描写了水田浩淼、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景象,是远景。远景、中景、近景层次分明又高度和谐,共同组成了一幅立体的秋日画卷,将秋日美景尽数囊括其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色之时,从不拘泥于某一景或某一物,而是着眼于全局,既写出了近景的多姿多彩,又写出了远景的辽阔与壮观,使读者获得了身临其境的审美体验。

《滕王阁序》虽然短小,却非常有气势。作者在落笔之前进行了精心的构思,非常注重呈现景物的层次感,以丰富的手法增强了画面的纵深感,使得整篇文章如诗一般短小精炼,如画一般意趣无穷。

三、虚实相间

虚实相间是《滕王阁序》中景物的又一大特色。为彰显滕王阁的壮观,作者在对自然景色进行描绘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将虚景与实景结合起来,使得笔下的景色如梦如幻。

比如,“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就是作者笔下的实景。在静止的画面中,光与影不断地变化,使静态的湖光山色富有动感。作者在对自然景物进行细致描写的基础上,还大胆地进行了联想。比如,“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这并非作者亲眼所见的实景,而是他结合自己所听到的声音联想出来的,是虚景。作者通过联想,描绘出了远方的景色,开阔了读者的眼界,赋予了读者以视通万里的“超能力”。又如,“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虽然作者身处滕王阁内,但他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却是远在千里之外的长安的景象。这些景物不是作者当时亲眼所见的,也属于虚景。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不禁会生出“与日月天地同游”之感。除此之外,作者还十分注重突出虚景与实景之间的区别。他常常以“虚景”的空旷邈远来衬托“实景”的绚丽多彩,使得实景更加生动贴切,虚景更加变幻莫测。

在《滕王阁序》一文中,作者极尽想象之能事,使景物虚实相间、相映生辉,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总而言之,阅读了《滕王阁序》,我们会发现作者在写景方面可谓独具匠心。他在精心构思的基础上,引用大量的典故,以典雅凝练的语言描寫了所见、所想之景,使笔下的景物色彩缤纷、层次分明、虚实相间。

猜你喜欢
滕王阁序层次分明近景
獬豸盘角鹿(近景)与长颈鹿(远景)的雄性求偶争斗
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在动刚度测量中应用
海边遐思
投石“问”路,激起思维“千层浪”
提高高中数学复习课效率的方法研究
巧妙利用课后习题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让学生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不可一世的王勃和无与伦比的《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落霞”联诸辨
《滕王阁序》“四美两难”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