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婉瑜
(高雄师范大学 国文学系,台湾 高雄 80201)
笔者认为沈炎南将“弊”视为“蔽”通假,稍嫌曲折。因为不须借由通假,“弊”的意义即可作解。其次,沈炎南所谓脉象“隐蔽”,不够准确。隐蔽的意思是隐藏、遮掩,脉象隐藏或遮掩,即是找不到脉象,没有脉象,文中提到“其去‘如’弦绝者”,表示尚有脉象,只是“犹如”弦绝,因此用“隐蔽”作解,有失准确。再次,两词典所谓“辛苦疲惫”“辛苦经营”,均颇费解,辛苦疲惫、辛苦经营的主语是有生名词,不适用于抽象名词(脉象)。
“绰绰”,沈炎南《脉经校注》:“绰绰,缓慢貌。《尔雅·释训》:‘绰绰、爰爰,缓也。’”(第23 页)陈钦铭《脉经新解》解为“宽也”(第79 页)。笔者认为宽之义过于笼统,不易理解,相对来说沈说更准确,查《说文解字·素部》:“绰,缓也。”根据《尔雅》,双音节“绰绰”亦有缓慢义,脉象速度缓慢正与前揭“革革”(急速)相对。
《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未收“弊弊”“绰绰”二词,建议可补收。
根据前引《金匮要略方论》,作“浮之大坚”,且《金匮要略方论》所载之肝、心、肺、肾的死藏(脏),均作“浮之□”,而非“浮之脉□”。“浮之□,按之□”格式相对,可从。
笔者认为字形上,古文字“革”与“中”不相似;语音上,两字声音亦不近。再参照脉象叙述,脾死藏与革脉的脉象状况较接近,革脉内的弦脉特征如张弓,趋于浮紧,芤脉特征是浮大、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与脾死之“浮之大坚”“覆杯”的状况相似。据此,故从陈志昇等之说。
“絜絜”作何解,亦是一难。《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絜絜”作“洁洁”。另有异文是“絜絜状如摇者死”作“漐漐状如炙肉”,两句的语义已经不同,不在此赘言。目前所见的本子或批注不是作“絜絜”,就是作“洁洁”,语义至少有四解。
三是坚结不和貌,见严石林与李正华《脉经》:“絜絜,形容坚结的样子。”(第157 页)沈炎南《脉经校注》:“《金匮》作‘洁洁’,可参。絜絜,坚结不和貌。《礼记》:‘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郑注:‘絜,犹结也。’”(第66 页)事实上,沈炎南批注有引文不全的缺失,郑注全文是:“絜犹结也、挈也、矩法也。”沈炎南套用“絜矩之道”的“絜”,将脾死之脉解作“坚结不和的样子”看似有理,但如前所言,脾死的脉象复杂,不仅有坚硬之象,若“絜絜”指坚结义,与“浮之大坚”语义便有重复。再者,“絜絜”应下属,当定语修饰“摇者”,因此,若“絜絜”指坚结义,与“摇者”有所矛盾。
四是清静、紧束貌。陈钦铭《脉经新解》的注云:“絜絜,清也,静也。”(第182 页)同书又说:“絜絜然者,言其紧束之貌。”(第183 页)同一个“絜絜”却有不同解释,无论哪一说,未见依据,于理难通。
《汉语大词典》《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未收“絜絜”一词,或可补收。
通读文字是研究的基础,本文对《脉经》的脉象词“浑浑革革”“弊弊绰绰”与“脾死藏”一条,做了详细的辨析及解释。
经过分析后,笔者认为所谓“浑浑”是表乱义,“革革”表急义,“浑浑革革”形容脉象的混乱急速。“弊弊”是脉象疲弱状,“绰绰”指缓慢义,故“弊弊绰绰”指脉象疲弱缓慢。
有关“脾死脏”一条的断句及文字问题,本文主张应断为“脾死脏,浮之大坚,按之革,如覆杯,挈挈状如摇者,死。”有的本子作“浮之脉”,有的是“浮之”,有无“脉”字,虽不碍识读,考虑“浮之□,按之□”格式相对,故“脉”字可删。“浮之大缓”的“缓”,异文作“坚”,脾死的脉象之一为坚硬象,而非舒缓象,故取“浮之大坚”。“按之□”的□常作“中”,若为“中”字,难以通读。□所指是一种脉象,即“革”脉。“絜絜”一词,或主张作“洁洁”,笔者认为不可信,以语音、古籍为证,“絜絜”是“挈挈”的通假,“挈挈”指急切貌,故“絜絜”用来形容脾死脏的急切象。
本文讨论《脉经》之脉象词,多未收于《汉语大词典》或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研究成果可供词典编修之参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