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游戏也是一种教育资源

2023-07-12 20:57刘中元
师道 2023年6期
关键词:小赵手机游戏玩游戏

刘中元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玩泥巴、堆沙子、弹弓等传统游戏在中国校园和乡下广为流传,深受孩子们喜爱。随着城市化进程和教育产业化发展,传统游戏逐渐“逃离”了学生的生活,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主旋律”,但孩子并没有因为传统游戏的远去,而失去对游戏自由的向往和追求。随着互联网的出现,手机游戏闯入学生生活,成为很多学生的乐园。作为具有专业技能的班主任,不能武断地禁止学生玩手机游戏,而应该把手机游戏当作一种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为学生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一、手机游戏是家庭教育之“镜”

父母常以“为孩子好”的名义,拒绝孩子玩手机游戏,但孩子对父母的“好意”并不领情。他们总是采取隐蔽的方式玩游戏,躲避父母的察觉。这种“堵”与“逃”的教育方式恰像家庭教育的一面镜子,折射出家长没“看见”孩子爱玩的天性的现象,这势必导致“鸡飞狗跳”的家庭生活。

这不,刚开学,小赵妈妈就紧张地给我打求助电话,原来小赵近期沉迷于手机游戏,与父母发生激烈冲突,甚至威胁要从窗户跳下去。通过谈话、家访和调查,我发现,小赵是独生子女,父亲是驾校教练,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母亲是商场销售员,文化修养不高,虽然她在周末也能陪孩子,但大都是盯学习、陪补课,这让小赵完全失去了自主感,对学习非常厌恶,而充满乐趣与挑战的手机游戏自然成为他的精神乐园。他还梦想着哪天能成为电子竞技冠军。

在沟通中,小赵的父母懂得了,手机之所以把孩子从父母身边“夺走”,是因为孩子具有爱玩的天性,缺少玩伴,父母又“不好玩”,孩子不是上学就是补课,生活空间狭窄,生活方式单调。具有声、色、形、效的手机游戏不但给孩子提供无限扩大的生活空间,带来互动快感,还能让孩子体会到现实生活中难以获得的成就感,孩子沉迷于手机和手机游戏也就不难理解了。如果父母不顾孩子的天性和需求,忽视时代发展,以父母的权威压制孩子,自然会产生冲突。因此,父母不能拿传统思想教育數字时代的孩子,应该用成长的视角看待孩子玩手机游戏的问题,帮助孩子寻找成长的兴趣。

小赵父母开始学着去发现孩子的天性,学会理解、接纳、尊重孩子。当小赵玩手机游戏时,他们不再紧张地去“围追堵截”,相反,父亲与小赵一起玩游戏、聊游戏、研究游戏,父子成为游戏“战友”,小赵也慢慢地愿意跟父母交流,家庭生活恢复到欢乐和谐的状态。

良好的关系是教育的前提。当小赵一家关系和谐后,我鼓励他的父母采取民主教育方式,先肯定孩子的“冠军梦”,支持孩子适当玩游戏,引导他研究要实现游戏冠军梦所需的条件。小赵查找资料后发现,“电子竞技”是实体竞技场延伸到虚拟电子屏的体育项目,是脑力、心力和技巧的较量,凡是有所成就的游戏高手,无不具有灵活的思维、高深的知识和技巧,每天至少需要十几个小时的枯燥训练,对智商、毅力和思维具有较高的要求。小赵认识到把玩游戏当作一种职业并不是简单的事,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能力、智慧,而电子竞技也不是他真正向往的职业。于是,他放弃了天真的“游戏冠军梦”,并与父母民主商定手机管控的规则:1.周末以亲子共读、读书分享代替手机游戏。2.平时可正常使用手机的基本功能,如交际功能:打电话、发短信、视频聊天等;学习功能:查资料、看微课、听英语等;娱乐功能:看视频、录短片、听音乐等。3.使用手机应安排在时间充裕的晚上,原则上不超过一小时。4.违反规定将受到惩罚:俯卧撑50个,坚持遵守规定达一个月,可获得一个合理的心仪礼物。

在后续的执行中,小赵也有违规的行为,但父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让其慢慢地远离了手机游戏,投入了书籍的怀抱。

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是父母教育的一面镜子,“照见”家庭教育的迷失。具有专业素养的班主任可引导父母从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的行为中看到孩子的成长需求,用成长的心态,选择符合孩子成长的教育之路,让家庭教育更科学,让家校共育之路更稳健。

二、手机游戏是教师教育之“睛”

学生玩游戏,往往是不愿意被班主任知道的。如果班主任在班级里问谁玩手机游戏,得到的答案往往是“不知道”。这样,老师和学生就处于“猫与老鼠”一样的关系中,教育效果无从谈起。我让手机游戏成为教育之“睛”,“看见”哪位学生会玩游戏,玩游戏的水平如何,以此推测学生的心理需求,更好地为其提供“私人订制”的精准教育。

我每带一个班级,都会抽时间开展一次班级手机游戏大赛,看看谁是真正的游戏“王者”。尽管我的“另类”做法,表面上看不符合学校严格的管理要求,但实质上却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班级管理的需要,这不正是学校育人所需吗?

同学们听到要举办班级手机游戏大赛,个个摩拳擦掌,踊跃报名,积极组团。令我惊讶的是,不仅仅那些成绩落后、调皮捣蛋的学生会打游戏,那些在班级沉默寡言的女生和“学霸”居然也是游戏高手。一场游戏比赛把会打游戏的同学和他们的游戏水平都暴露在“阳光”之下,不仅让我赢得学生的爱戴,还为我“看见”了学生,为教育学生提供第一手资料。

在大赛后,我们召开总结班会,进行颁奖。获得“王者”称号的小李面带微笑地在掌声中走上讲台,发表获奖感言。他开玩笑地说:“这是一个用血和泪换来的荣誉。”听到这话,我请同学们谈谈这话是什么意思。同学们很聪明,也搞笑地回应:“肯定是他们家屡次上演了精彩绝伦的‘谍战片。”一阵笑声后,同学们开始谈谈自己对手机游戏的认识。可别说,学生们的认识水平还真不低,大都能认识到手机游戏不是洪水猛兽,玩手机游戏也不是丢脸的事,但是如果玩物丧志,耽误学业,那就错误了。澄清认识后,我们转向“如何走出手机游戏的漩涡”的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最后,大部分同学都制定了自己认同的远离手机游戏的规定,并计划请家长协助执行。

在班会中,学生提高了对手机游戏的认知,形成了正确价值观,也制定出远离手机的个性化办法。但我深知,班会只能解决大多数同学的问题,要让所有学生有度地玩游戏,甚至远离游戏,绝非是一两次班会课所能做到的。于是,我私下请游戏成瘾者教我玩游戏,有时还一起打游戏,我的“开明”得到他们的信任,手机游戏不再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一堵墙”,而是成为师生关系的“黏合剂”。我们形成和美共生的师生关系,我也顺势开发学生读书、运动或劳动等兴趣活动,采取系统脱敏的办法,引导游戏成瘾者逐步远离手机游戏。

一场手机游戏大赛成为我“看见”学生成长需求的“眼睛”,让我走出强硬僵化的教育管理误区,走上了引导教育学生向阳而生的育人道路。

三、手机游戏是学生成长之“径”

玩手机游戏是精力充沛、对世界充满好奇的青少年的天性,也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一种途径。在游戏世界里,学生可以忘掉“世间烦恼”,沉浸在自由自在的虚拟世界中,寻找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成就感,自我疗伤,重获自信心。就此来看,手机游戏也可当作一种独特成长路径。小王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小王是很内向的中等生,他的爸爸是个在外地工作的煤矿工人,妈妈是个上夜班的工人,而且父母长期分居,关系濒临破裂。周末回家,小王在家里找不到亲人交流,便慢慢地陷入手机游戏的“泥潭”,也因此常与父母发生剧烈冲突,亲子关系跌到谷底,还差点酿成悲剧。

面对小王的处境,我似乎“看见”了一个“心理营养不良”的孤独灵魂在发出求助的呐喊——“帮帮我吧!”我没有劝其不要玩手机游戏,而是重视其成长问题,劝说其父母支持其玩手机游戏,这种反常态的做法让小王很吃惊,感受到从没有过的“礼遇”,由此开始信任我。后来,我请他当班级管理的“智囊”,给我出主意,每当有一个主意被采纳,我就请他吃一顿饭。逐渐地,我们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我没有让教育停留在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上,而是采取叙事疗法,让他叙述手机游戏给其带来的利与弊,让其暴露成长的问题,找到新的成长点,引导其创造一种自己认可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然后,把问题外化,把人与玩游戏区别开来,让其内在本质被看见和认可,激发他解决问题的内驱力;最后,采取由薄到厚的方法,让他从严重的消极自我认同中寻找正向积极的自我认同,逐步扩大,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

请看如下对话:

我:你觉得你真的喜欢手机游戏吗?

生:喜欢,但有时也不想玩手机游戏。

我:为什么不想玩?

生:我的眼睛近视得越来越厉害了,我的身体也因运动少而变得越来越差,都去医院看过几次了,而且现在离开手机我就有点焦虑。

我:确实,很多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给身心都带来巨大的危害,你想一直这样下去吗?

生:我有时也不想打了,但是又改不了。

我:嗯,确实。你觉得有没有其他的兴趣爱好可以代替手机游戏呢?

生:我的成绩还不错,对学习还没有失去兴趣。

我:是的,据我所知,你的中考成绩是县前100名,你肯定也喜欢且善于读书,是吧?

生:是的,从小学到初中,我的成绩一直都很优秀,那个时候,人人都夸我厉害。

我:是的,你很会学习。你有没有方法,重燃学习激情呢?

生:有吧,我准备制定一个目标,选择一个喜欢的大学作为目标,真正地去拼搏一下。

我:不错。你的基础不错,如果再有明确的目标,少玩手机游戏,多花点时间学习,一定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学的。

生:我也觉得我可以。因为我曾经就是“学霸”,手机游戏耽误太多的时间,导致我成绩下降得厉害。我会改变的。

我:加油,有需要的话,我会全力以赴地帮你的。

在上述案例中,小王认识到手机游戏的危害,清楚自己的优势,重新燃起学习的激情,制定目标,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不仅如此,我们约法三章:1.周末玩游戏不超过1小时,而且必须先按质按量完成周末作业;2.保证睡眠充足,运动足够;3.烦恼时,可用玩游戏放松心情,但不能与其他同学组团玩游戏,以免影响他人。尽管小王也偶尔违反规定,但都会自觉向我检讨,这个时候我都会赞扬他诚实、勇敢,鼓励他超越自己。最终,小王顺利地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

假如我按照正常的“套路”,与其父母密切“合作”,逼迫其戒掉手机游戏,也许他就会出现“浑沌之死”的悲剧。庆幸的是,我找到有效方法使手机成为他的成长契机,助力其顺利地考上了重点大学。

可见,“打游戏=不学习=玩物丧志”未必总是成立的。诚如著名教育家杜威所说:“如果我们还用昨天的教育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那等于抹杀孩子的将来。”面对学生沉迷手机游戏的问题,教育者应该认识到,学生热爱和执着的手机游戏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数字时代发展的新事物。我们应学会理解和尊重,把手机游戏当作教育资源,让家长看见家庭教育的不足,寻求改进家庭教育的办法;看清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需求,搭建適合学生成长的平台,提供精准的教育服务,让孩子在手机游戏中走出一条独特的成长途径。

(作者单位:安徽合肥市北城中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小赵手机游戏玩游戏
哈哈大笑玩游戏
回到古代玩游戏
让手机游戏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新渠道
赔了多少?
手机游戏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分析
如此不易
都不易
浅谈手机游戏业务发展策略
玩游戏
“爱情价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