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爱军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当前保增长的关键时刻,我们可以结合多孩家庭、人才、租赁等优化限购限贷条件,切实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向市场传递信心。
楼市回暖不及预期
进入2023年以来,随着各地陆续放松调控政策,楼市出现了回暖迹象。但是,市场回暖幅度没有达到预期。
从成交规模来看,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从5月开始,多数城市销售面积环比延续下降态势,企业推盘量亦明显下降,供需两端表现低迷。5月市场活跃度较4月进一步回落,新房成交面積环比下降约10%。
从市场量价走势来看,根据中指数据,今年一季度,重点100城新建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8.6%,2、3月环比持续上行,3月下旬市场边际转弱。4月份开始,去年积压的购房需求已基本释放结束,房地产市场活跃度明显下滑。4、5月多数城市销售环比下滑,市场偏冷,4月和5月重点100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分别下降26%和8%,同比在低基数下虽然分别增长43.9%和13.4%,但在过去5年中,今年4月和5月仅高于去年同期。
目前,整体购房需求释放动能减弱,再加上房企供给端偏弱,拖累了住房需求释放。一线城市换房改善需求较多,新房需求释放与二手房市场情绪亦密切相关,近两个月多个城市二手房挂牌量出现持续增长,在需求减弱的情况下,二手房议价空间增大,市场情绪进一步降低,购房者的观望情绪也影响新房市场活跃度。
此外,今年以来,土地市场整体延续低迷态势,根据中指数据,1月至5月,300城住宅用地成交规划建筑面积同比下降26%,仅少数核心一二线城市优质地块竞拍热度有所上升。
目前已经有多家上市房企退市,更让人对楼市未来感到忧心忡忡。曾经的四川“地产一哥”蓝光发展在6月初因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1元而退市,今年4月,港股房企新力控股自2021年9月20日起停牌超过18个月而被退市。另据通联数据Datayes统计,深陷退市“泥淖”的还有数家上市房企,因连续多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10多家企业收到退市及风险警示。另外,港股有超过10家上市房企停牌即将超18个月,如果房地产市场及房企经营短期没有明显改善,这些房企面临退市或不可避免。
政策放松呼声渐高
日前,坊间传闻有重磅政策出台,引起了房地产界和资本市场的重视。
传闻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其一,一二线城市首付比例及二套认定继续放开;其二,房企三道红线考核放松,延长过渡期并放松杠杆限制;其三,新的房地产市场支持政策正被考虑。
传闻中提及,一揽子措施正在制定,涉及首付比例、交易佣金、放松购房限制、多项刺激计划等。总体上此类传闻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的预期,对于当前购房政策放松的预期明显强化。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此次消息属于市场传言,但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这种预期下,大家更加关注近期的政策走向。他说:“应该说,政策宽松的可能性确实很大,从各地反馈的情况看,既有的购房政策依然需要放松,同时针对房企的金融政策也要落实宽松导向,以防范房地产市场转冷和出现新的金融风险。”
一线城市预期最强?
由于近期市场继续降温,核心一二线城市继续优化政策预期增强。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2022年下半年以来,一线城市房地产政策以微调为主,限购政策基本无松动,仅上海针对人才端优化了限购政策,另外给予老年家庭、职住平衡家庭等一定政策支持,整体力度较小,政策效果相对有限。
当前,一线城市调控政策仍较为严格,政策调整空间较大,若政策能跟进优化,有望向市场释放更加积极信号,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从政策空间来看,北京、上海的普通住宅认定标准仍有待进一步放松,并降低非普通住宅的首付比例和税费,降低合理购房需求的购房成本和购房门槛。
举例说明,目前北京、上海执行的是2014年出台的普通住宅、非普通住宅标准,然而根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2022年12月,北京、上海新建住宅价格较2014年12月分别上涨约40%、59%,新房平均价格均超过4万元/平方米,二手住宅平均价格均超6万元/平方米。另有数据表明,2022年,北京四环至五环、五环至六环、六环外的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套总价均值分别为914万元、610万元、395万元,上海内环内、内外环之间、外环外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套总价均值分别达1726万元、1165万元、537万元,均明显高于普通住宅标准线。可见,核心一二线城市限贷政策、限购政策亦有较大优化空间。陈文静认为,如按照一区一策原则,继续优化限购条件、取消认房又认贷政策等,同时结合生育政策,对多孩家庭的限购套数、首付比例、房贷利率、公积金贷款额度等给予支持。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当前保增长的关键时刻,我们可以结合多孩家庭、人才、租赁等优化限购限贷条件,切实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向市场传递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