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小晶
(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新郑 451191)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一种常见心血管危重症,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STEMI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血管持续性狭窄或堵塞,导致心肌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2]。目前,STEMI 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STEMI 相关冠状动脉血栓负荷较重,行PCI 时易出现血栓脱落,引发无复流现象,导致心肌再灌注失败,不利于患者预后[3~4]。有研究显示,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Ⅱa 受体拮抗剂能够减轻PCI 术中冠脉血栓负荷,有效抗血小板聚集,避免远端微循环栓塞,从而避免无复流情况发生[5]。替罗非班为Ⅱb/Ⅱa 受体拮抗剂,能够通过作用于血小板聚集的最后通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已广泛用于STEMI 治疗[6]。本研究分析STEMI 患者采用替罗非班与PCI 联合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纳入医院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收治的STEMI 患者82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 例。对照组年龄45~75 岁,平均年龄(60.01±5.19)岁;男20 例,女21例;体质量45~74 kg,平均体质量(58.31±3.54)kg;发病时间1~11 h,平均发病时间(6.11±2.25)h。观察组年龄46~75 岁,平均年龄(59.68±5.06)岁;男28 例,女13 例;体质量45~75 kg,平均体质量(58.31±3.20)kg;发病时间1~12 h,平均发病时间(6.21±2.18)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伦理审批号:2020KIJ-112541)。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7]诊断标准;入院时存在胸痛症状并持续6 h 以上;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肾脏功能障碍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近期行重大手术者;伴有脑血管意外和血小板减少症病史者;伴有恶性肿瘤者;对本研究用药有过敏史或有严重禁忌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PCI 治疗。术前将2 500 U 肝素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51021209)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对患者进行球囊扩张,右侧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采用Seldinger's 技术实施,冠状动脉造影采用Judkins 技术实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83306)治疗。起始静脉推注10 μg/kg 的负荷剂量,于5 min 内推注完毕,之后以0.15 μg/(kg·min)的速率持续静脉滴注48 h。
1.4 观察指标 (1)再灌注指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 h 分别采集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2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一氧化氮(NO)水平。(2)心功能指标: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指标,检测时间为治疗前和治疗后。(3)致炎因子指标:治疗前和治疗后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5 ml,离心处理后,采用ELISA 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4)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梗后心绞痛、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力衰竭等。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再灌注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CK-MB、2 h NO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再灌注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再灌注指标比较(±s)
?
2.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s)
?
2.3 两组致炎因子水平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IL-6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致炎因子水平比较(ng/L,±s)
表3 两组致炎因子水平比较(ng/L,±s)
?
2.4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例(%)]
STEMI 临床上常采用PCI 治疗,通过机械性的手段提高梗死血管开通率,能够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和程度,有效恢复梗死相关血管,使心肌血循环得到恢复[8]。但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含有血栓,行PCI 术后会增加血管脱落概率,从而导致PCI 术后出现无复流现象,进而影响术后恢复,因此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对预防微血栓形成具有重要作用[9~10]。
STEMI 患者PCI 治疗中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利于改善其微循环状态,对降低血栓栓塞发生概率、保障PCI 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1]。替罗非班属于新型抗血小板药物,能够阻断GPⅡb/Ⅱa 复合物与纤维蛋白原受体相结合,使病变部位血栓负荷减轻[12]。血清CK-MB、NO 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心肌再灌注指标,血清CK-MB 水平升高幅度可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PCI 手术对血管内皮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会损伤血管内皮,降低NO释放[13~14]。有研究表明,STEMI 发生与感染、非感染炎症及血管皮内细胞损伤等均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检测标志物水平来判定患者病情严重程度。IL-6、IL-10 是参与心肌损伤的重要致炎因子,IL-10由T 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产生,能够抑制IL-6、肿瘤坏死因子-α 等产生,临床可通过调节机体炎症反应,降低心肌炎症水平[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再灌注指标、心功能指标和致炎因子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替罗非班联合PCI 治疗能够改善STEMI 患者心肌再灌注指标,利于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患者心功能,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高倩[17]的研究结果显示,替罗非班联合PCI 术可有效治疗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利于提高患者心功能和改善心肌再灌注指标,与本研究结论一致。分析其原因在于,替罗非班是一种非肽类的可逆性血小板糖蛋白Ⅱb/Ⅱ-la 受体拮抗剂,能够从受体水平阻止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早期用药能够使局部药物浓度得到提高,利于加快血栓溶解,阻断血小板交联,降低血栓负荷[18]。同时,替罗非班能够降低血清中致炎因子水平,有助于减轻梗死血管炎症反应,进一步改善相关梗死血管复流[19];此外,盐酸替罗非班半衰期短,起效快,给药5 min 后可起效,停药2~4 h 血小板功能就可恢复正常,能有效减少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20]。
综上所述,替罗非班联合PCI 治疗STEMI,能够提高心肌再灌注指标,利于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