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斌
(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湖北 咸宁 437000)
以往临床多将丙泊酚用于儿童全身麻醉的诱导,其具有麻醉诱导快、作用时间短、术后快速苏醒等优点,但也存在明显的注射痛,抑制呼吸及循环系统,甚至造成心脏骤停等缺点[1]。近年来,作为一种水溶性的苯二氮类新药,苯磺酸瑞马唑仑因半衰期短、与受体亲和力高、对呼吸和血流动力影响小,停药后患者迅速恢复等优势在结肠镜、上消化道镜检查中得以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2]。本研究旨在探导和观察苯磺酸瑞马唑仑在小儿全麻诱导期间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是否优于丙泊酚。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均行气管内全身麻醉;②年龄≤12岁;③患儿家属了解本临床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心肺疾病;②神志不清,精神障碍;③重症肌无力;④气管插管困难。并征得家属的知情同意。
选择我院于2022年5月至11月收治的60例拟行气管内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患儿,ASAI级,年龄2~8岁。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重等一般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许可,并征得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表1 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
所有患儿禁饮4h,禁食8h,术前肌注阿托品0.02mg/kg,在医护人员呵护下均能配合入室,麻醉诱导前均未应用镇静药。患儿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连接多功能检测仪,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观察组:麻醉诱导静脉缓慢注射0.3mg/kg的苯磺酸瑞马唑仑(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200006,规格:25mg×5支/盒);对照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3mg/kg丙泊酚(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15,规格20mL:200mg×5支/盒)。然后两组相同依次静脉注射芬太尼4g/kg(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2076,规格:0.1mg×10支/盒)、罗库溴胺0.5mg/kg(峨眉山通惠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305,规格:5mL·50mg)。麻醉诱导均由具有5年以上经验的主治医师负责,完成麻醉诱导后按照流程进行气管插管。两组麻醉维持均采用微量泵静脉注入丙泊酚5~8mg/(kg·h)和瑞芬太尼0.1~0.3μg/(kg·min)(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97,规格:1mg×5支/盒),BIS值维持在40~60。
记录两组不同诱导前3min(T0)、诱导后1min(T1)、诱导后3min(T2)、插管后1min(T3)的心率(HR)、血流动力学指标(MAP),记录心动缓慢、低血压、高血压、注射痛等的发生情况。采用Ambesh四分法[3]评价患儿注射丙泊酚诱导时的疼痛,0分:无任何疼痛反应;1分:轻度疼痛,患儿有疼痛表示,但无体动反应;2分:中度疼痛,自诉疼痛,有肢体乱动或退缩明显;3分:重度疼痛,自诉疼痛剧烈并伴有手臂躲避及咬紧牙齿等行为,大于或等于1分,就判断为注射痛。
T0时段,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与T0比较,观察组T1、T2、T3时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变化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T1、T2、T3时观察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段心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观察组在T2时间点发生1例低血压,T3时间点发生1例高血压。两组患儿不良反应见表3。可见观察组心动过缓、低血压、注射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n(%)]
小儿是全身麻醉的特殊群体,由于儿童的发育尚未完全,脏器功能和代谢功能与成人不同,如果麻醉诱导药物选择不当或剂量不合理,可能造成术后行为异常、睡眠障碍等,因此,麻醉诱导应慎重,详细了解患儿的病情,并进行术前评估,做好充分的麻醉前准备工作,掌握患儿机体发育状况及心理发育情况,确保麻醉诱导安全性[4]。
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等作用,常作为术前和全麻诱导用药。瑞马唑仑麻醉作为新型苯二氮卓类新药,具有起效快、安全性高等优点,其在咪达唑仑分子结构基础上引入丙酸甲酯侧链,属于超短效麻醉镇静药物,通过对γ-氨基丁酸A型受体的作用,氯离子顺利进入细胞,使神经细胞膜电位增大,细胞兴奋性降低,抑制神经元活动,进而起到麻醉作用[5-6]。有学者[7]认为瑞马唑仑应用于全麻诱导,比其他麻醉药物,更能降低对心率及血压、呼吸等的影响,对维持生命体征平稳有利。
本文对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小儿全麻诱导的研究结果表明,诱导后,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略有下降,与T0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这表明苯磺酸瑞马唑仑对循环影响较小。另外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在麻醉诱导插管阶段,T2时出现1例低血压(低于基础压20%)和T3时出现1例高血压(高于基础压20%),虽然例数无统计学意义,但需引起同仁重视,本人分析可能与静脉注射速度或药物个体化等有关,究其原因需要在今后临床纳入更多病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而对照组心动过缓、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进一步表明苯磺酸瑞马唑仑对心血管系统的抑制轻微,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有关报道一致[8]。据文献[9]报道,丙泊酚经前臂头静脉或手背静脉注射,疼痛发生率为68%~72%,儿童更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无注射痛,相比对照组67%,极大的提高了患儿麻醉诱导的舒适感。然而该药物在小儿麻醉诱导使用方面尚属初步尝试,本研究现有资源有限,病例纳入过少,且缺乏较多的文献指导,后续需要进一步完善研究,丰富观察指标,为本研究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撑。
本研究结果表明,苯磺酸瑞马唑仑应用于小儿全麻诱导兼具丙泊酚的优点,即起效快,镇静效果好,同时具有稳定血流动力学及更好的舒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