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帅
“高考”作为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注重“加强学生发展指导”。阅读教学作为高中语文的重要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增强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从创新教学形式、提高阅读技巧、拓宽阅读渠道、鼓励阅读鉴赏、建立科学阅读体系、构筑阅读开放机制等六个方面探究如何有效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授课模式多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不厌其烦的详细讲解,注重阅读理解知识的灌输,强迫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记忆,未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教育主体,忽略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高中新课标指出:“阅读课总体要求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在高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要做丰富学生阅读体验的引导者,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丰富自身的语文知识,切实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一)创新教学形式
适当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更易使学生在丰富的语文情境环境中增强学习动力。如在《中国建筑的特征》一课中,可针对文中所提及的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播放对应的建筑结构图片、视频等,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强化感官效果,更为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建筑的独特魅力。
以分组形式开展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融入教学环节当中,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从而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如在《〈论语〉十二章》的课文解读过程中,可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对课文内容进行预习与解析,主动探讨先秦儒家思想所提倡的启发精神,这对于强化学生文言文有效记忆和语言解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以表演的形式对课文内容进行剖析。学生如果从情景角色角度深入教学内容,更能深刻感受其中的人物心理,从而提升阅读理解的能力。如在学习《玩偶之家》节选内容时,学生通过人物角色的表演,能深入了解人物的性格,也能更加深刻理解作品背后揭示的资产阶级婚姻问题,以及男权社会和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
(二)提高阅读技巧
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主旨进行发散阅读的技巧训练。如《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1848年革命的时代背景进行解读,深入体会革命背后的意义是阶级解放。
注意文章结构,抓住每个段落的中心句,从中提取出有效意义,完善对文章内容的解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是恩格斯为歌颂马克思伟大的人格与精神写的追悼词,文章通过对马克思各个领域的成就介绍,从侧面展现了马克思革命精神的力量。
带着问题进行文章解读和思考也是提升阅读技巧的重要方法。在教学《哦,香雪》一课时,从对“火车停了,发出一阵沉重的叹息,像是在抱怨台儿沟的寒冷”到“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的香雪内心解读,学生能够看到火车开通后山村的生活新面貌,体会到人们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
学会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教师要带领学生在精确理解句子含义的前提下,深入文章理解主旨,才能避免断章取义的情况出现。
(三)拓宽阅读渠道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课外拓展是必需的,学生阅读更多的文章,可以知晓更多的信息,积累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教师应结合课程设置,选择同一作家在某一时期的作品带领学生进行赏析,感悟作品背后蕴含的精神力量。如普希金创作的《致大海》中所体现的跌宕起伏的情绪,以及对大海的形象描述,反映的正是作者向往自由的决心。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印象,教师可选择普希金同一时期的诗歌进行阅读教学,使学生了解诗歌多样性的表达手法。一方面帮助学生拓宽语言表现力,另一方面增强其语言理解能力。
(四)鼓励阅读鉴赏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育思维,不能仅仅按照参考书上的标准答案去衡量学生文学鉴赏的对错,应鼓励学生积极对文章进行评价鉴赏。例如,对《记承天寺夜游》中“积水空明”的意境进行点拨和把握,引导学生推敲诗句中的闪光点,使学生理解语句情景的同时进行主观思维发散,感受语言的魅力。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应被教材内容所局限,教师需要丰富课程内容,使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课程学习中汲取养分,不断充盈知识储存,切实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建立科学阅读体系
培养学生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阅读体系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有效体现。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多样化阅读,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类型、特点进行自主选择,引导他们做好读书笔记,带领他们对文章整体内容进行分析,促使他们依据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概括出文章的主旨。这对于学生形成科学的阅读体系具有深刻影响,能帮助学生在提高阅读理解水平的基础上,完善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语文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这一课,开头以“希望工匠精神变成我的墓志铭”这一句概括了要点,教师先围绕关键词“工匠精神”和“时代品质”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引导学生对“何为工匠精神”进行主观思考。再从课文中提取出“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和“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重要语句进行解读,让学生自主总结出工匠精神既是立命安身之本,更是社会国家的荣耀品格的表现。
完整的阅读体系,既要让学生不脱离课本知识,寓学于课,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思考力,发挥想象力,提高理解力。
(六)构筑阅读开放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但每个学生的理解水平、思考能力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强调个性化发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能动性思维。如在《祝福》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时代背景设置开放性问题,如祥林嫂是否具有反抗精神?如果有反抗精神,又是通过哪些描写体现出来?面对开放性的问题,教师不需要强调解题标准,依据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进行评判,问题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这能让每个学生都融入课堂当中,有效促进学生开展积极思考,使阅读教学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应当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平等的课堂沟通平台,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理解,使阅读教学变成良性双向的互动模式。这既遵循了平等民主的教育原則,也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实践。
总之,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更应该是针对当前学生阅读理解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障碍。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切实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作者简介: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志臻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