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疗法在初中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2023-07-10 05:37申宜欣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中学生

【摘要】本文针对集团化办学模式下初中生普遍存在学业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不良情绪无法及时排解等问题,结合叙事疗法的优势与特点,通过运用叙事疗法实施多个主题的初中团辅,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叙事疗法 中学生 团体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3-0037-03

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教育集团(以下简称集团)是南宁市成立的第一个九年一贯制教育集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特殊性,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运用有效的教育和辅导方式,帮助集团中的小学生、初中生建立阳光心态、形成健全人格,实现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叙事疗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据着独特地位,它以一种全新的视角重建价值体系,使当事人丰富自己的生命故事,看到故事中的正向力量,从而逐渐恢复健康的心态。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我们针对集团中的初中生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将叙事疗法与初中团体心理辅导(以下简称团辅)相结合,帮助学生在困境中获得正向力量,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叙事疗法的操作要义及其与团辅的耦合

叙事疗法(Narrative Therapy)这一概念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澳大利亚心理学家麦克·怀特(Michael White)和新西兰心理学家大卫·爱普斯顿(David Epston)在家庭治疗领域中首次提出,它摆脱了传统意义上将人看作问题的治疗观念,主张将人与问题分开,运用“故事叙说”“由薄及厚”“问题外化”等方法激活人的内在能量,促使被治疗者看到问题背后的意义,重建自身的价值体系。2000年,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教师、耶鲁大学访问学者李明首次将叙事疗法引入中国大陆,目前该疗法在国内教育、医学、心理健康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

叙事疗法不主张对被治疗者进行诊断并追溯其问题产生的原因,而是以一种平和、冷静的方式对待被治疗者,让其重新描述自身的经历,从中解构遇到的消极事件,并用新的角度赋予事件积极的意义,促使被治疗者进行积极叙事,获得正向力量,积极投入到未来的生活中。这一心理疗法将问题与个体分开,一方面能够澄清问题与人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能够帮助被治疗者重建具有积极意义的人生主题。

在叙事疗法实施过程中,被治疗者进行叙事的过程其实就是重新发现自我并积极建构自我的过程,这一方法常被用于处理人际交往、职业规划、心理韧性等方面的心理问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迈克·怀特开始尝试把叙事疗法带入团体情境中,他发现在团体环境中,当一个成员叙说后,其他成员会帮助该成员进行叙事解构,提出新的判断角度,促使当事人能够发现叙事背后的正面价值。也就是说,叙事团体辅导能够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在交往中进行交流、观察及体验,将问题外化、解构、重构,使个体发现原有故事之外新的可能,从而帮助个体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建立积极的心理品质。

二、叙事疗法运用于初中团辅的优势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自主意识、独立意识大大增强,他们所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一是学业压力。与小学阶段不同,初中生需要学习的科目增多,教师的授课方式与小学有很大差异,需要初中生尽快适应。加上初中生还要面临中考,导致他们承受的压力比小学时大,如果得不到有效缓解,往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二是人际关系压力。进入初中后,学生的心思较为敏感,比较在意他人的评价,一方面渴望从他人的评价中获取自我认同,另一方面担心自己缺少朋友、不被接纳。但由于学生心理状态不够成熟,同伴之间的交往常会出现矛盾,甚至引发校园欺凌、群体孤立,让不少初中生出现心理问题。

三是家庭关系压力。初中生渴望自己在家庭中有更多话语权,开始不认可家长的管教。部分渴望长大的初中生认为家长没有给予自己平等的权利和足够的信任,因此与家庭的冲突逐渐增多,开始对家庭没有归属感。

四是身心变化的压力。在身体方面,初中生开始快速发育,不少初中生羞于接受自己的身体变化。在心理方面,初中生开始自我探索,好奇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面对这些身心变化,若初中生不能以良好的心态去应对,则易出现心理混乱,产生不安、焦虑、抑郁等情绪。

近年来,国内学者尝试将叙事疗法运用到中小学生心理团辅中,发现叙事团体辅导在学生缓解压力、自我认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干预效果明显。在团辅过程中运用叙事疗法,能让学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增强心理韧性、关注多元价值、提高成长积极性,从而明白自我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一是增强心理韧性。心理韧性是指在负面事件的冲击下,个体能成功应对并迅速恢复原有心态的一种能力,或是个体在承受高水平破坏性变化时表现出尽可能少的不良行为的能力。初中生处于独立意识产生、期望个性成长的阶段,当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欺骗、责骂等负面事件时,他们往往不具备足够的抗击能力和强大的心理韧性去应对,从而产生绝望、孤独、怨恨、狂躁等负面情绪,并将情绪以行动的形式外露。叙事疗法可以为出现上述心理问题的初中生提供另外一种视角,让其以相对平静的姿态重新叙事,帮助其找到解决问题的内生力量,逐步恢复积极心态,进而增强心理韧性,抵御负面情绪。

二是关注多元价值。叙事疗法通过引导叙事者叙说故事,重构故事的积极意义。初中生生活经验较少,对世界的看法单一、视野狭窄,同时又渴望得到关注,容易放大自己的行为和内心想法。当遭遇挫折時,他们往往只感受到事件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忽略了世界的多元性。叙事疗法能够抛开单薄叙事中的定性,丰富故事的多元价值,让初中生看到世界多姿多彩的一面,从而觉察生活的意义。

三是提高成长积极性。中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自我意识强化阶段,开始思考“我到底是谁”“我将来要做什么”这样的问题。一方面,他们对未来充满幻想,希望自己可以在某些领域大展身手,获得他人的认可;另一方面,中学阶段的各类压力使他们常常怀念过去的美好,认为成长是痛苦的,对现在的“我”进行怀疑,从而产生一定的自卑情绪。因此,他们往往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既渴望改变和成长,又对未知世界产生迷茫和害怕,从而加重了他们对人生的无助感、虚无感。叙事疗法主张从多角度看待生活,体验生活的丰富与多样,让个体找到生活的积极意义,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三、叙事疗法在初中团辅中的应用

我们针对集团初中生存在学业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不良情绪无法及时排解等共性问题,结合叙事疗法的优势与特点,通过运用叙事疗法实施多个主题的初中团辅,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培养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

(一)创设安全、温暖的支持环境

叙事疗法提倡不要过多关注叙事者的问题,而应更多关注叙事者的叙事态度及故事呈现的正面价值。为此,我们在将叙事疗法运用于初中团辅之初,设计了“你我初相遇”“相聚一家人”活动,旨在使团体成员之间通过互相了解强化团队意识,从而调动每一个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为团队设立规则,要求成员做到不评判、不建议、不分析,以平和、尊重的态度倾听当事人的故事,鼓励更多成员分享与交流自己的生命故事。明确了上述规则后,在一开始的几项活动中,参与团辅的学生都能做到耐心倾听,形成良好的氛围。良好氛围的渲染能够让当事人在叙说过程中体验到自己是重要的,是独一无二的,而自己所叙说的故事是有人愿意听的,进而找到了一种安全感,强化了自我价值感,增加了团队归属感,体会到了团队给予的温暖和支持,为接下来更深层次参与叙事疗法团辅活动奠定基础。

(二)将问题具体化,重新解构问题

外化是叙事疗法的主要技术之一,主要是引导被治疗者将自己看作某种物品,并从该物品中找到与自身相关的因素,从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利用外化技术的目的是帮助被治疗者将问题客观化、具体化,以此将问题与当事人拉开距离。当被治疗者能够把个体与问题分离时,就会发现“我”并不等于“问题”,从而能够更为客观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被治疗者容易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看到蕴藏在自己身上的力量,重新找回控制自己生命的力量。我们将叙事疗法运用于初中团辅时,设计了“‘蛋哥的诞生”主题,让参与团辅的学生将自己外化成“鸡蛋”,将自己的生命形象透过“鸡蛋”展现,同时指导成员给自己的“蛋哥”取名,思考“蛋哥”有哪些性格特点,而这些特点又是如何形成的,从而帮助成员找出自身的问题来源。例如,学生A将自己的“蛋哥”命名为“强子”,他在老师的引导下,叙说着“强子”遭遇的不幸,经常遭受来自外界的压力,感觉很快就要破碎了。在该生叙述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一直在倾听,有一个成员一直说“其实‘强子没有碎,不会碎”。在此过程中,该生逐渐意识到:“我一直认为鸡蛋会碎,但实际没有碎。是我想太多了,鸡蛋没有我想象的这么脆弱,我也没有自己想象得这么脆弱。”由此,该生初步建立积极的心态。

(三)挖掘隐藏资源,丰富生命故事

叙事疗法强调挖掘隐藏在生活故事中的正向动力,不断丰富故事内涵,帮助被治疗者从更深更广的角度看待自己经历的事,进而增强内在的生命力量。在叙事疗法初中团辅中,我们设计了“‘蛋哥的成长日记”一课,尝试让参与活动的学生寻找可能忽略掉的生活中有意义的闪光时刻。具体活动设计如下:让学生用“鸡蛋”隐喻自己,游戏关卡隐喻成长中遇到的挫折事件,让学生带着鸡蛋闯关,以此重新体验成长过程中的挫折与坎坷,从中感受自己闯关的力量。在活动体验结束后,让学生用“‘蛋哥成长日记”书写自己的成长故事并在团队中进行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团队成員互相帮助,挖掘被当事人遗忘或忽略的闪光点,建构一个完整的生命故事,使当事人不再被自己的问题困扰,产生寻求改变的积极态度,树立积极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态度,从而重构自我认同。

(四)善于叙说与倾听,相互给予正能量

每个人的故事都是珍贵而有意义的。在叙事疗法团辅过程中,局外见证人的思考与态度能为当事人提供多元视角,让当事人身上的力量和希望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增强,从而促使当事人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他人宝贵的故事分享也给局外见证人带来了新的启发,其中隐含的特殊意义会被看见和放大,从而使更多团队成员感受到其中的价值与意义,这也是将叙事疗法运用于团辅的意义所在。在将叙事疗法运用于初中生团辅的过程中,我们设计了“我想听你说”一课,由每一个团队成员轮流叙说在团队中的新发现,要求局外见证人在倾听过程不提建议、不做评判、不给结论,而是按照“这个故事让你联想到什么”“最吸引你的地方是哪里”“你有没有一些类似的经历”“这些经历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影响”等提示,组织好一段语言反馈给当事人,让当事人获得更多看待事件的角度,倾听者也从中获得启发,从而提高叙事疗法的效果。

(五)通往未来的信,将温暖与爱传递

叙事疗法研究结果表明,一封治疗信件的平均价值相当于3.2次治疗会谈,治疗信件所产生的积极效果平均百分比为52.8%。最开始在叙事治疗中使用信件的是澳大利亚心理学家麦克·怀特(Michael White)和新西兰心理学家大卫·爱普斯顿(David Epston),他们认为对话是一种短暂的记忆,而信件能够在时空中见证和延续治疗效果。为此,我们在叙事疗法团辅最后一个阶段,安排了“一封通往未来的信”环节,引导参与活动的学生将团体故事记录在信中,寄给未来的自己,同时在信中写下对其他成员未来发展的美好祝福,将温暖与祝福传递至更遥远的时空。这种形式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增强追求理想的热情与活力,而且能让成员将在团队中获得的知识和领悟定格下来,让成员感受到自己的经历是被关注的,自身的存在是有意义的,其中蕴含的积极力量再次被强化。

综上所述,我们将叙事疗法运用到初中生团辅中,让团队成员参与积极叙事,重构生命故事,让参与的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独特价值,获得积极成长的力量。实践证明,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契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同感,获得自我价值感,缓解各种压力,从而为集团化办学模式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李明.叙事心理治疗[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赵君,李焰.叙事治疗述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2):1527-1530.

[3]赵燕.叙事团体咨询的研究进展[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7,5(25):102-106.

[4]彭秀芳,杜峰,王超.叙事疗法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J].北京教育(德育),2011(4):47-49.

[5]赵兆,赵燕.心理治疗信件在叙事治疗中的应用(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3):161-166.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2021年度资助经费重点课题(A类)“集团化办学模式下义务教育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路径研究”(2021A06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申宜欣(1998— ),湖南邵东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责编 欧金昌)

猜你喜欢
团体心理辅导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提高中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团体心理辅导设计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团体心理辅导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研究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