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燃余
2022年版义务教育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情境创设做出了要求,一线教师也注意到了情境创设的优势,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想象力,课堂也变得更好看、更丰富。但是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创设情境?是不是所有的情境都有价值?这依然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一线教师,如何才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创设“真情境”和“有价值的情境”呢?
情境是为“学”服务的
首先,要认清情境创设在整个教与学活动中的角色。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发展,即帮助学生从当前的位置达到目标位置,而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达到目标位置的路径。情境创设是众多路径之一,因此始终不能离开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根本。其次,什么才是有价值的情境?能促进学生发展、帮助学生达成发展目标的情境就是有价值的情境。围绕“学生”服务的有价值的情境创设需要教师把握以下原则——
情境要围绕课堂目标创设
一堂高质量的课,教师在备课环节就要确认课程教学目标,包含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全体学生应当有什么程度的发展、什么样的环节和活动能帮助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情境也要围绕课堂目标来创设。严谨来说,任何一堂课的目标都与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相关联,在新课标倡导大单元整合教学的背景下,更应当结合单元整体的目标、阶段性目标及学生完成这个单元学习后应当有的发展水平,确认情境在什么阶段创设、针对学生的什么发展目标等关键点。
情境创设要为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区别于第一条的课堂目标,这里提出的“最终发展”不仅指某一课所完成的任务或者要求,而是指小学语文学科框架下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不同学段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都有不同的方面和程度深浅,因此,短期的某个学期、某个单元甚至某堂课都应当是培养环节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教师的情境创设要考虑该学段学生成长的最终发展目标,呈现出符合每个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例如,小学低段的情境创设趣味性更强、更直接、画面感更强;小学高段的情境创设则可以结合部分社会现象,适当具备一些思辨性。另外,在学年的不同阶段,情境的创设也要适应学生的需求,比如刚开始学习古诗时,可以通过“诗画相配”、风景欣赏、故事讲述等方式带领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及思想;而在复习课中,古诗便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来创设情境。初学时侧重体验、感悟、理解,再次学习时侧重运用,情境创设也要符合学生基本的学习规律。
情境创设应当包含全体学生,教师必须考虑全体学生的参与和发展。笔者曾观摩过一些课堂,教师尝试采用分角色表演的方式来还原课文情境,但实际效果却是有一部分学生始终处于沉默或者“看热闹”的状态,没有投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因此,这个情境创设的效力并没有覆盖全体学生。
情境要以学情的把握为基础进行创设
情境的创设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走进课堂的学生不仅在知识方面已经有了积累,还有丰富的情感和思想,是时代、社会和家庭重叠影响成长起来的人。因此,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业知识,还要关心学生的情感、风格、性格等,只有这样,创设的情境才能让学生获得真正的发展。以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学习为例,笔者曾有机会在两所学校不同的班级讲授《慈母情深》一课,因学情不同,所创设的情境完全不同。A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务工家庭,因此,笔者直接借助课后题“你是否有鼻子一酸的经历”来创设情境,学生有强烈的共鸣,非常能理解文中母亲艰苦工作、省吃俭用,舍得拿出一元五角给孩子买书却不舍得吃一听罐头的细腻情感,学生的输出效果较好;而B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较为稳定、富裕的家庭,学生们纷纷表示没有“鼻子一酸的经历”,这时候不再适合继续借助课后题去创设情境,于是笔者将“口语交际”前置,先带领学生探讨“口语交际”中父母表达爱的家庭情境,学生们很快就描述构建了很多个真实发生过的场景。对比了父母爱自己的方式和老一辈爱父母的方式,再来学习《慈母情深》时,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体悟更深。
情境创设以“真”为可贵
真实的情境能瞬间调动学生内在的各种生活经验,但并不是所有真实的情境都可以直接用在教学中,更不是所有真实的情境都有育人价值。为了更快、更流畅地进行课堂教学,部分教师不得不创设一个“符合课堂”的情境,造成情境形式化、情境缺真情或者情境过假的现象。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教师改变观念,并不断学习、提升自我。
教师应当专业、博学、有心
深厚的学科功底和广博的知识是语文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语文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还要在教材外下真功夫。只有教师自己具备“语文+生活”的专业思维素养,博览群书,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将真实的生活场景艺术地融入教学,情境创设才不会那么生硬。部编版教材中很多课文包含了风土人情、历史故事等,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学生们对其中的很多情感、事物都无法体会和理解,如学习《北京的春节》,学生对老北京逛庙会的风俗缺乏真实体验,但笔者展示了附近居民赶集的热闹场景,学生便能迁移到庙会的盛况上,由此领悟人们在春节中的期待与喜悦。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做个有心人,才能在需要时随时运用身边的情境素材。
情境创设要会抓契机
情境在课前、课中、课后都有可能发生。备课时预设好的情境在课堂上并非一成不变,课堂上学生真实的变化是一种宝贵的情境,教师要做一位“灵慧”的引路人,及時抓住课堂上瞬息万变的情境,化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此外,课后学生因学习而产生的活动也是情境资源。例如,学完《珍珠鸟》一文,有学生去买了一对珍珠鸟,笔者抓住这个契机,邀请该生讲述他与珍珠鸟的故事,并以此情境为铺垫讲授习作《我的心爱之物》。
情境创设要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紧密结合
有价值的情境创设能让学生将学科思维运用到实践中,并迁移到生活中解决真实问题。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式时,还要考虑情境在当中发挥作用的大小来创设。比如,《十六年前的回忆》适合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而《青山不老》适合联系环保的热点新闻,习作《_____即景》适合与美术绘画、学校活动融合,《蟋蟀的住宅》可以和科学课观察动植物结合,习作《介绍一种事物》可以结合当前的主播带货场景,让学生为自己喜欢的事物代言、做介绍。而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遨游汉字王国》则可以使用主题式学习或者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公交地铁的站名路牌、广告牌汉字的使用情况等,整个情境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素材。
总而言之,情境创设并没有固定公式。我们只有始终把稳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核心理念,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融入教师的个人智慧与引导艺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才能让学生在真情境中获得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