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生物反馈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3-07-08 06:52陈梦凌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年7期
关键词:生物反馈心血管心功能

陈梦凌

(福建省立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1)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疾病的发生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会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做好疾病的有效治疗和护理来改善其预后意义重大[1-2]。生物反馈疗法为辅助心理治疗的一种物理方法,可有效舒缓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促使其依从性的提高,更好改善病情[3]。本研究主要评定呼吸生物反馈用于冠心病患者中对其心功能、睡眠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自2021 年1 月至2022 年5 月冠心病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计算机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常规心内科护理者50 例为对照组,呼吸生物反馈干预者50 例为试验组。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实验室等检查确诊者;(2)年龄18 岁以上;(3)心功能Ⅱ-Ⅲ级;(4)知情同意书签署者。排除标准:(1)听力、视力障碍者;(2)肝肾心等功能严重异常者;(3)免疫系统疾病者;(4)疾病急性发作期者;(5)资料不全者。

1.2 方 法

1.2.1 常规心内科护理方案 (1)病情监测:做好心电图、体温、脉搏、心率、血压等的监测,查看有无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若患者存在胸痛,则对其胸痛持续时间、程度、性质、位置等观察,合理按照医嘱实施硝酸甘油干预。(2)用药护理:指导患者以正确的方式用药,做好其用药后的效果观察,若其用药后症状未缓解,则应对并发症警惕。(3)饮食指导:以易消化、高维生素、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盐等食物为主,适当增加新鲜水果、蔬菜的摄入量,多饮水,以富含纤维素食物为主,确保大便的通畅。(4)康复护理:嘱咐患病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在病情稳定后逐渐进行体育锻炼。(5)心理护理:充分予以患者安慰,促使其安全感的增加,积极疏导其疾病所致不良心理,鼓励其尽早回归正常生活。

1.2.2 呼吸生物反馈干预 (1)环境干预:以病床作为治疗单元,在病房较为安静的时刻开展干预,确保室内空气湿度、温度的适宜,降低光线的干扰,控制人员流动,并尽量减少移动设备的噪音。(2)护理人员培训:护理人员应保持主动、热情的态度,予以其专业的培训,提高其沟通能力。积极为患者进行呼吸生物反馈目的、原理、配合要点等的讲解,列举成功的案例,尽量将患者的担忧和顾虑解除,有目的性地开导,充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其保持主动、积极的状态配合临床干预。(3)心理和生理准备:患者应对优质的心理状态保持,建立疾病战胜的信念,并将紧身衣物解除,排空大小便。(4)呼吸生物反馈:开始前进行原始呼吸的检测和记录,包括幅度和频率,依据不同呼吸幅度和频率进行阈值的设定,于此过程中,通过5 个不同画面伴悦耳动听音乐的方式开展实时反馈训练,将患者呼吸值调整至阈值以下,音乐与画面则会出现,结束前再次进行呼吸信息的检测和记录。

1.3 观察指标

评定两组基本资料与相关方案干预前后两组心功能、干预后睡眠质量差异,并分析两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1)基本资料:年龄、病程、性别等。

(2)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3)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包括日间功能障碍、催眠药物、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质量,分值越高者睡眠质量越差。

(4)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发作、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版本软件进行此研究,采用方差同质性检验方法,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s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n(%)表达。计量资料服从方差相同的正态分布,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

基本资料评定显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

2.2 两组心功能比较

两组干预后LVEF 水平均高于干预前,LVESD、LVEDD 水平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干预后LVEF 水平更高,LVESD、LVEDD 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心功能比较(±s)

组别例数(n)LVEF(%) LVESD(mm) LVEDD(mm)试验组对照组t 值P 值50 50干预前34.82±4.57 35.01±5.12 0.196 0.845干预后57.03±4.31 47.60±3.29 12.298 0.001干预前45.61±7.43 46.02±5.26 0.318 0.751干预后35.12±4.33 41.06±5.29 6.144 0.001干预前63.12±5.45 62.98±4.61 0.139 0.890干预后52.16±6.98 58.45±5.62 4.963 0.001

2.3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

评定睡眠质量显示试验组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睡眠质量、总分等PSQ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s,分)

表3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s,分)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t 值P 值例数(n)50 50日间功能障碍1.08±0.33 1.14±0.46 0.749 0.455催眠药物0.62±1.15 0.49±0.85 0.643 0.522睡眠障碍0.98±0.14 1.02±0.23 1.050 0.296睡眠效率1.61±0.58 1.85±0.49 2.235 0.028睡眠时间1.10±0.43 1.19±0.35 1.148 0.254入睡时间1.04±0.26 1.33±0.43 4.081 0.001睡眠质量0.98±0.42 1.26±0.37 3.537 0.001总分7.43±2.01 8.78±1.98 3.383 0.001

2.4 两组心血管事件比较

评定心血管事件显示试验组发生率为(2.00%),较对照组发生率(14.00%)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心血管事件比较[n(%)]

3 讨 论

冠心病为患病率较高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患者疾病发生后,较易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影响治疗的依从性和效果,降低其睡眠质量,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舒缓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促使预后的改善,意义重大[4-6]。

本研究中,两组干预后LVEF 水平均高于干预前,LVESD、LVEDD 水平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干预后LVEF 水平更高,LVESD、LVEDD 水平更低(P<0.05);试验组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睡眠质量、总分等PSQ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00%),较对照组发生率(14.00%)更低(P<0.05)。评定结果显示呼吸生物反馈干预于冠心病者中应用,能促使患者心功能、睡眠质量更好改善,且能控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呼吸生物反馈干预是物理疗法的一种,以学习理论作为基础,于实验心理学的角度使得患者更好控制、理解和预见相关行为变化,充分强调环境对于行为变化的影响[7],此方法可将人的意志力插入,因此命名为生物反馈,其是借助电子仪器处理与人体有关的心理、生理等生物学信息,以听觉、视觉的方式展现出来,以此掌握机能状态,产生有意识的控制自身心理、生理活动的行为,进行机体功能状态的调节,达到疾病防治的作用[8],更好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应激和疼痛,为睡眠质量、心功能的改善奠定基础,保持积极的状态配合临床干预,以此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9-10]。

综上所述,开展呼吸生物反馈干预用于冠心病者中的价值相对较高,能对其心功能改善,提高睡眠质量,控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几率,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生物反馈心血管心功能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心功能如何分级?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脑电生物反馈联合米氮平治疗焦虑障碍的临床对照研究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60例阈下抑郁人群在脑电生物反馈干预后的转归及P3b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