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围术期护理在脑动脉瘤患者血管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研究

2023-07-08 06:52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年7期
关键词:围术栓塞可视化

黄 婷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400)

脑动脉瘤又叫做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意外,好发于40-60 岁的中老年人,严重者可引起血管破裂出血,从而威胁患者生命[1,2]。介入栓塞术是脑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技术,虽然此种技术相较于传统开颅手术来讲具有诸多优势,临床有效率高达80%以上,但手术毕竟属于创伤性操作,部分患者由于对新技术认识不足,自我管理能力低下,严重降低手术效果[3]。故加强对脑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时的护理至关重要。以往传统护理一般凭经验进行,护理思维较片面化、无序化,护理过程较盲目,护理策略的有效性较低下[4]。可视化护理模式主要借助图示技术将护理思维可视化、显性化,从而优化护理人员知识结构,重塑护理人员思维模式,以便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护理服务[5]。此种护理模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宫颈癌护理中[6],但其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较为少见,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可视化围术期护理对老年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健康知识及满意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我院颅脑科2021 年6 月至2022 年6 月接收的78 例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将可视化围术期护理实施前(2021 年6-12 月)与实施后(2022 年1-6 月)各自接收的39例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与干预组。纳入标准:(1)均经颅脑CT 和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2)接受介入栓塞术治疗;(3)意识清醒,言语交流正常;(4)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颅内转移瘤;(2)合并其他脑血管疾病;(3)合并传染性疾病;(4)既往有颅脑手术史;(5)严重慢性疾病;(6)严重器官功能障碍;(7)严重认知功能障碍。

1.2 方 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具体如下:术前责任护士详细告诉患者及家属脑动脉瘤病理机制、介入栓塞术流程、优缺点及注意事项,协助患者进行术前辅助检查,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术前准备护理并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术中控制好手术室温湿度,采用恒温毯覆盖保暖,每10 min 测量一次血压,确保血压高于基础血压10-20 mmHg;术后动态监测患者体征变化,叮嘱患者24 h 内绝对卧床休息,24 h 后定时帮助患者更换体位,以促进四肢血液循环,告诉患者禁饮食6 h,6 h 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同时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及颅内压变化,避免患者动脉破裂再出血,叮嘱患者出院后常规门诊随访,护理措施凭经验进行。

1.2.2 干预组 给予可视化围术期护理,具体如下:(1)构建可视化围术期护理干预团队:团队成员包含1 名护士长及5 名专科护士,由护士长带领全体团员参加专项培训,包含脑动脉瘤疾病常识培训、介入栓塞术护理要点培训、可视化围术期护理培训、沟通及宣教技巧培训等,要求全体团员均熟悉可视化围术期护理实施流程,并建立综合分析思路。(2)绘制可视化围术期护理模型图:护士长组织全体团员开展会议讨论,集思广益,对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护理知识点进行分解,根据脑动脉瘤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出院及随访不同阶段的护理需求对各项护理措施进行细化,再以循证医学理论为指导,绘制可视化围术期护理模型图(见图1),以“老年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护理”作为中心词,分散出4 个1 级分支,由1 级分支继续发散出2 级、3 级、4 级分支,各级分支与中心主题成隶属关系。以1 级分支“术后护理”为例,分散出“病情观察”、“体位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观察及护理”5 个2 级分支,其中“并发症观察及护理”又延伸出“肺部感染”、“动脉瘤破裂出血”、“下肢静脉血栓”3 个3 级分支,每个3级分支又细分出3-5 个4 级分支。上述各要素中所涉及的内容通过图片、音频及口头讲解等多种方式进一步解说,咨询专家意见反复修订、完善,直至导航路线清晰,内容合理后定稿。(3)应用可视化围术期护理模型图:将思维导航模型上传至团队交流群中,方便护士随时学习导航模型,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借助导航模型图落实各项护理措施,以便改善护士的护理思维,保障护理措施的同质性、一致性。

图1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的可视化围术期护理模型图

1.3 观察指标

1.3.1 健康知识水平 采用科室自行设计的健康知识问卷于患者出院当天进行评价,包含脑动脉瘤疾病常识、介入栓塞术治疗流程、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4 个维度,每个维度5 个条目,每条计分1-5 分,满分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健康知识水平越佳,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756。

1.3.2 护理满意度 采用科室自行设计的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护理满意度问卷于患者出院当天进行评价,包含护士态度、健康宣教、心理支持、专业能力、疾病预后等5 个维度共计25 个条目,每条计分0-4分,满分100 分,分为非常满意(≥90 分)、基本满意(70-89 分)、不满意(0-69 分),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846。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5.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的性别、年龄、瘤体直径、Hunt-Hess 分级及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健康知识水平比较

干预组的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健康知识水平比较(x±s,分)

2.3 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干预组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护理满意率比较[n(%)]

3 讨 论

3.1 可视化围术期护理有助于提高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

脑动脉瘤病情复杂,破裂出血后病死率高达40%[7]。虽然早期手术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病死率,但术后患者若自我管理不当,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的风险十分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8]。有研究证实,对脑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期间辅以科学健康教育,能够全面满足患者健康需求,从而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手术预后[9]。以往传统健康教育受到护士护理思维局限的影响,教育内容较片面化,容易导致相关信息遗漏,且患者不易理解与记忆,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改善作用十分有限[10]。罗婉婷等研究证实,可视化围术期护理的出现和应用不但能够优化护士的知识结构,使健康教育工作更为系统化、规范化,同时能够使健康内容可视化呈现,方便患者更为直观地理解与记忆,有效提高教育效果[4]。本次研究表明,可视化围术期护理实施后,干预组各个维度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可视化围术期护理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将健康教育贯彻于整个围术期中,术前详细告诉患者脑动脉瘤疾病及介入栓塞术相关知识,有效消除患者对手术未知的顾虑,提高患者的症状与信息管理能力;术后加强对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观察及护理,有效提高其对并发症相关知识的认识,加强对患者饮食、用药及日常生活指导,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管理能力。

3.2 可视化围术期护理有助于提高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护理满意度

护理满意度是临床上用来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11]。殷宗莉等研究发现,对脑动脉瘤手术患者给予优质围术期护理管理,能够满足患者复杂化护理需求,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2]。但以往常规护理凭经验进行,条理性不清晰,针对性较差,难以达到预期护理目的[13]。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的思维管理工具,利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关键词、图像等方式将相关内容进行梳理,有效提高思维品质及工作效率[14]。曾丽华等研究证实,根据疾病特点构建一个可视化护理思维导航模型,先建立模型雏形,再绘制思维导图,接着不断修改、完善模型,最终将模型应用于临床护理中,能够拓展临床护士的思维能力与逻辑能力,使护士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从而保证护理质量[15]。本次研究表明,可视化围术期护理实施后,干预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7.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9%(P<0.05)。研究中我们根据脑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治疗期间不同阶段的护理需求对护理措施进行细化,再将其绘制成一个逻辑严谨、层次清晰的可视化围术期护理思维导航模型,以“老年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护理”为中心词,以术前、术中、术后、出院及随访各个阶段护理内容为结构分支,使围术期各项护理措施条理有序地进行着,有效保证围术期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将可视化围术期护理应用于老年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护理中,能够明显满足患者健康需求,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围术栓塞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