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敏
摘 要 单元视域下,从课标、教材、学情出发,融合整体确定单元目标,贯穿全程评价,教师将目标、任务等嵌入学生的语文“学”的过程中。采取切实策略,要从教学评三方面来推动教学,实现单元任务群的“教学评一致性”,全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单元任务群 教学评一致性 实施策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前言”部分提出“幫助学生把握教与学的深度和广度,促进教、学、考有机衔接,形成教育合力”。从课程视域看, “教、学、评”应该是一致的。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崔允漷教授倡导“优化处理教材,设置清晰的目标;结合情境创设引导主动的、反思式的知识建构;依据学习过程开展参与式、嵌入式的即时评价”,为语文课程目标达成指明了清晰的实施路径。
统编教语文材特别提倡大单元教学。这个大单元,不是几篇课文的简单组合,而是在单元整体的基础上,更突出强调教学目标的统整性、内在关联性和梯度性。同一个单元中的几篇课文,以单元整体目标为统领,每一课的课时目标又组成了一系列相关联的任务,并呈现出一定的梯度。因此,单元视域下,围绕目标创设情境、学习评价制订、教学活动实施,推动单元任务群教学走向深度教学评一致,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笔者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为例,探索总结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策略。
一、融合:单元统整目标
“教学评”一致性是一种“目标导向”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思维。换言之,就是以结果“倒逼”过程。单元视域下,教学任务不是简单的叠加和机械推进。因此,如何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这是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单元视域下,应把握单篇课文间的关联,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结合单元、文本、学情,将单元学习任务前置,从单元导语中提炼学习的侧重点和难点,再根据这个单元所属的学习任务群要求制定单元整体学习目标。崔允漷教授提出‘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便是设置清晰的单元目标。
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五单元为例。其中《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两篇著名的演讲词,《谏逐客书》《与妻书》是给特定对象,有特定表达目的的文言文。四篇文章聚焦于表达观点与阐明事理。根据单元导语、单元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群要求,可以将其分为“演讲类课文教学目标”和“文言文类课文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整合出本单元的整体教学目标,见下表。
科学适切的目标是教的指南,评的依据,学的导向。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关键是设计能有效进行学习过程评价的学习活动的方式、方法。在经历这些思考后,笔者试着用一个情境任务去带动整个学习过程,进而完成学习目标。
处在新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应对自己在这个时代中的“角色”进行省视,从而明白自己的“使命”和“担当”。尤其在新冠疫情肆虐以来,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类与地球上其他生命的关系。新课标指出,“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教学中,我们不妨从学情和实境出发,以此作为思考的切入点,切实体现对社会生活和社会热点的关注和思考。
鉴于群文阅读教学的新形态,笔者设置了如下任务:严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为切实防控疫情,老师、学生居家隔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作为中小学生的我们能做什么?开学后,学校将举行“抗击疫情,使命有我”主题演讲。请写一篇演讲稿,在开学后的主题班会上与同学们分享你的体会。
二、镶嵌:评价贯穿全程
威金斯和麦克泰格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中指出:在确定单元基本问题之后,并非直接进入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而是先确定评估的证据,确保评价在前,制定表现性评估标准等。为了保障“教学评一致”,教师有必要先行设定目标,从目标设计评价的任务,然后再根据评价任务,逆向设计教学方案。传统的课堂中,评价往往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单元视域下,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些表现性标准或表现性量规,对学生不同的学习表现水平作出不同层级的描述,是单元视域下实施“教学评一致”的方向。
新课标的“评价理念”中指出,“评价的过程即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要展示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因此,根据教学目标,先设计出评价量表,通过演讲内容、语言表达、形象风度,即时观察、记录学生的具体表现,以便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设计、组织、实施进行调整改进和完善,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不断走向深入。
根据学生课堂上的表现,结合教学中的各种因素,教师适时地调控学习活动。在学生组织讨论和思考“我们的使命”时,教师应仔细倾听,对学生的认知进行相关的评价和适当的引导。教师也可根据观察量表的评分来评判学生任务完成的质量,并根据评分的情况来调整阅读教学进程、改进学生学习方法。单元视域下,实施高中语文“教学评一致”,通过评价来引导教学,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有效和自觉。单元视域下,先行的评价设计镶嵌全程,如同“磁铁”一般,会诱发学生的语文思维、探究,促使学生展开积极的语文学习活动,助推学生语文学习深度参与。
通过演讲评价量表,学生之间也可参与互评。学生本来就是课堂的主体,学习活动的调控者。教学评一致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评价,及时进行反思。教师通过演讲评价量表,匹配单元教学目标,真正推动“教学评一致”。
三、有序:助力学生习得
单元视域下,教师要将目标、任务等嵌入学生的语文“学”的过程中。通过“学”,将“教”与“评”紧紧捆绑在一起。“教学评一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以评导学,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科学有效。王宁教授认为“语文学习任务是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语言文字语用,这是以素养导向的语文实践活动”。其实质是学生运用智慧,采用适切的形式,通过实践解决问题,积累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增强自身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这两篇经典演讲词内容深奥,思想深邃、情感深沉,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进行探究引领,科学地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适应互动性较强的社会交往类作品。
以本单元为例,围绕教学目标,查阅资料,梳理完成表格,明确马克思、恩格斯表达的针对性。
通过对听众分析,明确演讲作为特殊的议论文,是在特定的情境中阐述观点,演讲必须要有“针对性”。马克思演讲的针对性在于,当时欧洲革命陷入低潮,为唤起民众,将理论的严密性与话语的鼓动性结合起来。同时演讲稿要注意写作技巧,语言要通俗易懂,方便听众接受,还要尽量调动听众的情绪,使得听众与演讲者共情。
作为议论文,演讲稿要有新颖独到的见解,主题鲜明,不能含混模糊。演讲应该集中、突出地向听众传递一种思想或观点。阅读两篇文言文,试从论证和讲话的技巧两方面入手,理解特定时代下人物的不同使命和抱负,完成表格。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出自己对“使命”的基本理解。然后以“我”或“我们”为主体,以排比句的形式,来表述疫情之下“我们的使命”,进行微写作。这个微写作训练,一是为了体会演讲稿的“共情”,二为了引导学生在写演讲稿的时候,要围绕一个主题,抓住一个切入点,有层次、有条理地展开论述,达到“同理”的效果。通过支架的方式,让学生沿着学习路径,一步一个台阶准确到达。这能有效打开学生的习作思路,丰富习作内容,让学生的写作有了具体的内容抓手,确保言之有物。
单元视域下,“学”是整体视角下的有序设计,学与教、评融合。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的这四篇文章,逻辑思维很强,情感表达丰富。教师要积极地引导,让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得以发展。为了达成整体单元目标,分段教学任务的设计是关键的一环。学生在分段任务中“学得”言语经验、言语能力走向“习得”语言素养。
單元视域下,我们应该积极转变观念,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继续推进落实教学评的一致性,设计更加精细化、科学化的挑战性任务单,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围绕精准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评价实现“激励、促进”作用,联动一致,引导学生逐个完成学习任务,逐步掌握知识和方法,并且将这些知识和方法内化为自己的素养,真正达成深度的“教学评一致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本文系2021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单元视域下‘生长式语文课堂构建与实施”(课题编号:2021SC22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浙江湖州市南浔高级中学]